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14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外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4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外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1953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
材料二 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l972年2月28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                        ——[加拿大]罗伯特·基斯《周恩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形势的发展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冷战结束后,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联合部分西方国家破坏国际法准则,尤其是破坏不干涉内政这一核心内容,自认为有权决定别国政权的合法性。
——叶自成等《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材料四 2012年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动武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决议未获通过。……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其实,中国的反对票既非“跟随俄罗斯”,也不是“同情巴沙尔”,为的是坚持自己的原则。
——摘自《安理会爆发大国投票战 叙利亚成为最新火药桶》(刊载于《环球时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3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实现和解的主要原因。(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华态度变化的自身原因。(2分)
(3)据材料三、四说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遇到的挑战。(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在当今时代,中国应该如何站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上,在“坚持自己的省张掖原则”前提下妥善处理国际关系?(3分)
答案
(1)国际:两极对峙;亚非出现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国内:大力发展民族经济。(3分)
(2)主要原因:改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两国都认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之作为解决双方分歧和处理双边关系的基础。(4分)
自身原因:经济“滞胀”;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任答两点得2分)
(3)挑战: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单边主义,例如企图干预叙利亚内政,造成中东地区的动荡。(2分)
(4)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继续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和平;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努力承担国际义务。(3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依据材料一中的文字“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等文字信息来概括原因。第(2)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并结合所学从双方利益关系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从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政治、经济以及军事角度分析原因。第(3)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进行概括,材料四中“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以及材料五中“叙利亚动武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投了否决票”来分析挑战。第(4)文属于开放型试题,回答时围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政治、经济、以及国际义务等视角分析该政策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核心考点
试题【(14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外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价】(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始皇创建了前所未有的帝国体制,一个管辖全国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在行政体制上,废除西周的封建制,改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秦官,掌监郡。……郡守,秦官,掌治其郡,……郡尉,秦官,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在孙公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为时不足三月,建国架构便颇具规模。不论总统制也好,内阁制也好,三权分立,像模像样,上至宪法人权,改历易服,下及放脚剪辫,巨细靡遗,法制桀然,虽百世可知也。立国创制,虽是群贤合力,究竟是一人领导,功不可没。                                              
——唐志刚《袁氏当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秦始皇对“政治体系的设计”具有什么特点,这一政治体系在历史上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问题分别是什么?从中国制度史的发展来看,秦始皇的“政治体系设计”具有怎样的意义?(5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先生为民国的政治体系做出了怎样的设计?为何已有总统制,又采用内阁制?(3分)
(3)你如何看待历史人物对政治体系的不同设计?(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956年1月,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的“高潮”引起了“政治形势的根本变化”。毛泽东发表这一看法的背景是
A.三大改造的进行B.“一五”计划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民国初,“听差的、堂役、老妈子、丫头”等一律改称“服务员”;“邮差”改称“邮递员”; “苦力、脚行”改称“搬运工”;“老爷”改称“先生”;“拘票”改称“逮捕证”……上述称谓的改变反映了
A.外来名词渗入中国文化B.国人赶时髦
C.民主共和的理想实现D.人人平等的理念在改变社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之间非但没有更加接近,非但没有增进友好的程度,非但没有在稳定的和平迈进,反而还采取了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危机B.罗斯福新政
C.斯大林模式D.经济互助委员会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