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25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汉社会观念...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5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8234次
36.2%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20.5%
财富观念
利、财、富
5395次
23.8%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次
19.5%
——摘自李振宏《两汉社会观念研究——一种基于数据统计的考查》
(1)据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两汉时期上述观念形成的主要因素。(8分)
材料二 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1865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万国公法》,给中国带来了国际秩序的崭新图景和国际交往基本原则,所展示的“世界秩序观”,将中国放在了与世界诸国平等的位置上。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于是,自由、平等、立宪等一切西方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成为他们拿来实现国家富强的工具。而这种民族意识的萌生正与世界意识的增进密不可分。
——贾小叶《19世纪中后期国人理势观念的变迁与世界意识的增强》
(2)据材料概括近代中国对“世界意识”的认识历程。(3分)结合史实论述这一认识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带来哪些重大影响?(4分)
材料三 下表体现了建国后的户口制度变化
时间
户口制度具体规定
1958年
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或学校的录用证明
 
1984年
国务院出台《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或在乡镇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户口。
1990年
“农转非”政策放开,全国出现了大量集中性办理城镇户口的现象。
(3)据表格概括建国后户口制度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0分)
答案
(1)主要因素:汉代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位;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完善;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或国力的强盛);社会贫富分化。(8分)
(2)19世纪中期:以中国中心观为主;19世纪60年代:逐渐放弃天朝观念,主张与世界各国平等往来;19落纪末20世纪初:认识到世界意识中的“弱肉强食”,借助西方先进思想增强国力。(3分)
影响:维新派倡导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推动了戊戌变法,形成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4分)
(3)趋势:由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到逐渐放宽。(2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兴起;城镇化进程加快;政府政策的引导(或市场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模式变化;城市就业容纳能力增强)(8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影响观念的因素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三个方面来考虑。思想上,汉代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位;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完善;经济上,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或国力的强盛);社会贫富分化。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魏源在《海国图志》的附录中强调“中国生齿之繁,无国可比,固为东方人主”“1865年清政府总理衙门编纂《万国公法》”“甲午战后,在进化论观念的影响下,维新人士指出“强者为刀俎,弱者为鱼肉””中可以概括近代中国对“世界意识”的认识历程。第二小问要注意时间限定。
(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1958年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或学校的录用证明”“1984年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或在乡镇事业单位长期务工的,公安部门应准予落常住户口,统计为非农业户口”“1990年“农转非”政策放开”中可以得出建国后户口制度逐渐放松的趋势;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变化的原因。
核心考点
试题【(25分)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民族复兴的重要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两汉社会观念】;主要考察你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这一生财之道既经开辟,政府就不愿意继续铸造铜钱,以免和法币(大明宝钞)发生竞争。”但洪武皇帝一味凭借皇权和利刃大量发行宝钞,其结果是宝钞最后变成废纸。宝钞不能作为承载经济发展的货币,“再度感到铸钱的必要,但许多问题又随之产生。官方没有充分的现金收入,只能少量鼓铸,而所铸成的铜钱又欠美观和整饬,其后果只能为私铸大开方便之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1935年11月3日,国民政府财政部《施行法币布告》(节选)
一、自本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及一切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
四、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本位币或其他银币生银等类者,应自11月4日起,交由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其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除银本位币按照面额兑换法币外,其余银类,各依其实含纯银数量兑换。
六、为使法币对外汇价按照目前价格稳定起见,应由中央、中国、交通三行无限制买卖外汇。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纸钞发行带来的后果。(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政策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9分)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货币发行的认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十六节……如选举会长,所投票共得十九:壬君得票十,丙君得票七,乙君得票二,此为壬君得大多数为当选。倘壬君所得少于十票,则为不当选,必当再投票。
二十五节 会长……凭议则及会章以率众,引导之而不驱策之,至达目的而已。
五十节 一、非待所有会员轮流讲毕之后,一人不能讲二回。二、一人所讲,不能过五分钟之久。
一百四十五节 少数之报告。此为不同意者之报告,读于正式报告之后,而不能与正式报告同效力,会众可以不理者也。但若其确有见地,则可以之代多数之报告耳。
材料二 中华民族,……未能先我东邻而改造一富强之国家者,其故何也?人心涣散,民力不凝结也。……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始。而欲固结人心、纠合群力,又非从集会不为功。是集会者,实为民权发达之第一步。
——均引自孙中山《民权初步》(1917年2月)
(1)《民权初步》是一本叙述集会程序与规则的小册子。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其所叙述的集会程序与规则体现的民主原则。(8分)
(2)结合时代背景和材料二,简要评述孙中山撰写《民权初步》的用意。(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史料记载:1937年8月至1938年3月,上海工厂被毁2000多家;在1937年可以购买两头牛的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到1947年只能买一只煤球,民族工业遭到巨大打击。对上述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帝国主义侵略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B.封建势力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C.恶性通货膨胀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D.三座大山是民族工业的主要障碍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中国的广大内陆地区仍然使用竹排或牛羊皮筏子等原始工具运输载客,而不用轮船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影响程度不同B.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C.地理环境不同D.人们思想意识不同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鲁迅先生说:“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是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松油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标枪以至机关枪……都摩肩挨背的存在着。”材料不能反映出中国近代
A.学习西方的渐进性 B.物质文化的多元
C.社会生活的包容D.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