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三民主义 > 20世纪20年代,促使孙中山实现由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D.共产国际和...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世纪20年代,促使孙中山实现由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D.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答案
C
解析
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国际是外因而不能是根本原因。民主革命的精神促使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转变。所以选择C.
核心考点
试题【20世纪20年代,促使孙中山实现由三民主义向新三民主义伟大飞跃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B.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坚持民主革命的精神D.共产国际和】;主要考察你对三民主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孙中山先生在其遗嘱中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在他一生的斗争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兴中会誓词        B.三民主义    C.三大政策      D.北上宣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     )
A.旧三民主义B.新三民主义C.三大政策D.国民党一大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材料一 】 孙中山手书

图1孙中山像和题词               图2“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何历史作用?(4分)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毛泽东充满诗意的语言反映他怎样的一种情怀?由此开创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分)
(3)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什么重要理论?十年后,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分)
(4)综合三则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孙中山说:在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一:《心理建设》第八节《有志竟成》
材料二:孙中山把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制度,乃至古代的“井田”,王安石的“青苗”,皆视为民生主义。他指出:“今之耕者率贡其所获之半于租主而未有己,农之所以困也。土地国有后,必能耕者而后授以田,直纳若干之租于国,而无复有一层地主从中朘削之,则农民可以大苏。”
——耿云志《论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
材料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发动农民自己动手解决土地问题,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满足无地少地的农民的土地要求。
阅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方法是什么?(6分)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与孙中山提出的土地政策的不同之处。(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不断取得辉煌成就,就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90年,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波澜壮阔的90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在1893年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列宁也说过:“现在必须弄清楚一个不容质疑的问题,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考虑生动的实际生活,必须考虑现实的确切事实,而不应当抱住昨天的理论不放。因为这种理论和任何理论一样,至多只能指出基本的、一般的东西,只能大体上概括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情况。”
(1)据材料一,归纳恩格斯和列宁是怎样看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作用的?(4分)
材料二 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的妥协而告终,革命的果实落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没有受到削弱,封建势力依然在中国每一个角落盘根错节。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一个也没有解决,中国人民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分裂、动荡、混乱的苦难深渊中。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失败了。它的失败,给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深刻的启发,使他们逐渐觉悟到必须另外探寻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2)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他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信仰马克思主义的?(3分)大革命失败后,在中国革命道路的选择上,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主要体现为                     理论的提出。(1分)
材料三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工业的发展。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3分)
材料四 《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邓小平曾八次登上其封面,两次被评为该刊的“年度风云人物”,即1978年和1985年。右图是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第六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题目是“Moving Away from Marx”,画面很清晰的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人们携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4)你如何看待材料四的图片中《时代》周刊题目的观点?(1分)
请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用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来论证你的观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