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新思想的萌发 >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  )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伦理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C...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  )
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伦理
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
C.是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D.躲避了卫道士们的愤怒反扑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在康有为看来人民群众的革命会引发强烈的社会变革,而依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会避免因革命引发的社会动荡,也会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选B。
核心考点
试题【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写道,“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这种做法(  )A.暴露了思想深处的封建伦理B.是切合实际的理智考虑C】;主要考察你对新思想的萌发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国者,私民之公产也,王侯将相者,通国之公仆隶也”。这反映了严复(  )
A.中体西用的观点    B.人民主权的主张
C.废除君主制的要求D.进化和革命的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D.从器物到制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英两国相互勾结,支持阿古柏入侵并分裂新疆。当时,清廷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认为“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左宗棠主张“若此时而拟停兵节饷,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足。不独陇右堪虞,即北路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处恐亦未能晏然”,“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强调新疆的安危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必须收复;就目前形势而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而收复新疆却是燃眉之急;即使论军饷,海防本有经常经费,而塞防经费却是极端匮乏。
——摘编自《从海防与塞防之争浅析清政府的政治决策》
1875年5月,(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为了西征,不惜大肆举借外债。据学者研究,每年光利息就白白流失几十万两白银,而偿还利息的总和,可以再建立一支稍弱于北洋的舰队。左宗棠西征的目的固然值得肯定,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但是世人有不同的看法,如刘坤一、谭钟麟等人说:“左相亟欲收复伊犁,以竟全功,不顾东、北两路,赤非公忠体国之道也。”
——摘编自张学亮《左宗棠传》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左宗棠对国防问题的认识及措施。(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左宗棠的国防措施。(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抵抗外侮实现民族独立离不开民族的觉醒,中国近代一思想家有感于此率先大声疾呼:“因其所长而用之,即因其所长而制之。风气日开,智慧日出,方见东海之民,犹西海之民。”该思想家可能是指(  )
A.魏源B.李鸿章C.严复D.陈独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茫然无知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