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模式将中国近代史看作①“冲击—反应”模式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历史②“侵略—革命”模式是西方列强侵略...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
模式
将中国近代史看作
①“冲击—反应”模式
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历史
②“侵略—革命”模式
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起而反抗的革命史
③“早期启蒙”模式
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具有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启蒙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历史
其中话语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的是
A.①和③        B.①和②        C.②和③        D.①和②③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概念的准确理解,是需要在对教材知识深度把握的基础上进行回答。解题时注意抓住“根本对立”,由已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模式对应的历史史实是①模式反映了鸦片战争促进新思潮萌发,②模式反映鸦片战争后的太平天国运动,③模式反映明中后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由此分析可知处于对立关系的是①和③,A符合题意。故选A。
核心考点
试题【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模式将中国近代史看作①“冲击—反应”模式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历史②“侵略—革命”模式是西方列强侵略】;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材料二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材料三 发展“蓝水”海军,作为中国海权战略的第一步,已使这种令国人尴尬的情况有所改变,中国海军编队多次出访太平洋彼岸的国家,展示了步入现代化行列的中国海军新姿,但与大国掌控海权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一段距离。因此,北京决定打造航母战斗群,并将之部署在南中国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这条中国经济生命线,靠自己的海上军事实力来保护自己的海上供应线,也成了当务之急。
(1)概括材料一所述现象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分析“甲午一役”对清政府的海防和日本侵华战争分别产生了何种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在海军建设上的主要思路。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近现代中国海防建设的主要不同。(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政府和英国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中,有这样一条,“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总候奉本国谕旨遵行;至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作为大臣等员公馆,大清官员亦宜协办;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下列各项对这一条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材料所述条约使得中国传统外交中的“天朝上国”体制被打破
B.由于允许英国人“在京师租赁地基或房屋”,北京东交民巷被划为使馆界
C.根据这一条约,英国以保护公使为由,长期驻军山海关沿线要地
D.这一条款出自中英《北京条约》,签订于1860年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古老的中华文明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之所以如此艰难曲折,不仅因为它是外来、强迫、后发的,更是因为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大清王朝,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这个挑战实际是‘现代化’开端的意义竟毫无认识,因此不知所措。”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
A.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B.列强侵略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C.鸦片战争是中国走向屈辱史的开端D.清朝没有把握住走向近代化的机遇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下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宫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近代历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
C.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D.义和团反帝运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