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方今中华诚非雄强,然百姓尚能自安其业者,由朝廷之法维系之也。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倡此...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方今中华诚非雄强,然百姓尚能自安其业者,由朝廷之法维系之也。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倡此议者,岂得独安独活?且必将劫掠市镇,焚毁教堂,吾恐外洋各国必借保护为名,兵船陆军深入占踞,全局拱手而属之他人。
……民权不可僭,公议不可无,凡遇有大政事,诏旨交廷臣会议,外吏令绅局公议,中国旧章所有也。即或咨询不及,一省有大事,绅民得以公呈于都察院;国家有大事,京朝官可陈奏,可呈请代奏。方今朝政清明,果有忠爱之心,治安之策,何患其不能上达?如其事可见施行,固朝廷所乐闻者。但建议在下,裁择在上,庶乎收群策之益,而无沸羹之弊,何必袭议院之名哉?此时纵欲开议院,其如无议员何?此必俟学堂大兴,人才日盛,然后议之,今非其时也。
——张之洞著《劝学篇》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看,张之洞对“兴民权”、“开议院”持何态度?其理由是什么?(9分)
(2)你如何看待张之洞对“民权”和“议会”的看法?(6分)
答案

(1)张之洞对“兴民权”、“开议院”的主张持否定态度。(1分)
其理由在于:①清朝的现存制度能够解决现实的问题。
②倡民权容易造成社会动乱,外敌入侵。
③专制政体的议政决策和反映民意的渠道是畅通的。
④中国缺乏“兴民权”、“开议院”的人才。(8分)
(2)①张之洞主张传达民情、反映民意,疏解社会矛盾,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开明性。
②张之洞坚持封建专制政体,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保守政治观。(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得分)(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态度从材料中“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倡此议者,岂得独安独活”可归纳出张之洞对“兴民权”、“开议院”的主张持否定态度。第二小问理由依据材料中“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吾恐外洋各国必借保护为名,兵船陆军深入占踞,全局拱手而属之他人”可归纳出倡民权容易造成社会动乱,外敌入侵;从“凡遇有大政事,诏旨交廷臣会议,外吏令绅局公议,中国旧章所有也”可归纳出清朝的现存制度能够解决现实的问题;从“方今朝政清明,果有忠爱之心,治安之策,何患其不能上达”“但建议在下,裁择在上,庶乎收群策之益,而无沸羹之弊,何必袭议院之名哉”可归纳出专制政体的议政决策和反映民意的渠道是畅通的;从“此必俟学堂大兴,人才日盛,然后议之,今非其时也”可归纳出中国缺乏“兴民权”、“开议院”的人才。
(2)辩证的看待张之洞的思想,既要看到其思想的开明之处,又要看到其思想的保守之处,如张之洞主张传达民情、反映民意,疏解社会矛盾,在政治上具有一定的开明性;张之洞坚持封建专制政体,体现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的保守政治观。
核心考点
试题【(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方今中华诚非雄强,然百姓尚能自安其业者,由朝廷之法维系之也。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倡此】;主要考察你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务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讲的“西方的挑战”主要是指(  )
A.走私鸦片,毒害国人B.发动战争,瓜分中国
C.资本输出,垄断经济D.提出“修约”,扩大市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关于鸦片战争的爆发原因,美国学者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指出:“大家都认为鸦片战争是一次典型的非正义战争,是鸦片染成的战争……其实,根本是北京愿不愿意和英国订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材料二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2010年7月25—28日,美韩在……黄海水域进行军演。由于黄海演习地点靠近中国,部分中国民众反应激烈;中国外交部和中国军方也相继表态,反对此次美韩黄海演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正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观点,并对这一观点进行评价。
(2)材料二中“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主要指哪三次战争?材料中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表述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3)从历史的角度,分析材料三中为什么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激烈反对美韩黄海军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65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局外旁观论》中说道:“通经原为致用,而今之士人,书籍非不熟读,诗文非不精通,使之出仕,而于人之应晓之事,问之辄不能答,一旦身居民上,安能剔弊厘奸?”赫德的这段话
A.嘲笑清朝官员愚昧无知B.干涉中国内政,推行奴化教育
C.指出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D.认为中国必须推行政治改革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设立五个租界B.要求设立公行C.规定五口通商D.中国自开商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