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26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6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用雇工和女工。工人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工人居住区的贫困、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根据内务部每年公布的犯罪统计,仅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所发生的刑事犯罪数字为:1805年4,605起,1842年31,309起……工人意识到不公平的分配使他们受苦,因而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的自由市场意识形态,认为……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在1908年之前,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
——资中筠《说不尽的大国兴衰》
材料三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标志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 它包括社会保险、公共援助、社会服务、老年伤残保险、医疗补助和孕、残儿童补助等六个方面, 对于西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社会保障制度一度曾经功勋卓著:这项制度设置在不平等的雇佣结构中添加了调和剂,使社会阶级阶层的紧张关系得到了极大的缓冲,从而稳定了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政治体制。……20世纪70年代以后,经济衰退、社会风险化等等趋势,曾经的盛景渐渐消损,从而引起了西方学术界新的思考。
——黄安年《当代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人的生存状况。(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的社会原因。 (8分)
(3)比较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12分)
答案

(1)工人劳动时间长、工资低;劳动和居住条件恶劣,并经常失业;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犯罪率高;工人滋生反叛情绪,工人运动兴起。(6分,得出其中三点得满分)
(2)特点:有《济贫法修正案》等社会保障措施;但实行个人自愿原则,缺乏政府统盘考虑的保障制度(如养老金制度)。(4分)
原因:由于自由放任主义风靡,认为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主张国家不负担救济和帮助贫穷者的责任和义务;经济危机往往通过市场能自行解决。(4分)
(3)新变化:人民福利待遇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高福利使政府财政支出过大,赤字严重,引发通货膨胀;使企业税负增加,成本提高,抑制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出现有较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人产生了依赖心理;出现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新自由主义。(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给满分 ,但正反两方面影响中,任一方面的影响最高得分不超过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概括材料的能力。从材料“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工人劳动条件和居住条件非常恶劣,还经常受到失业的威胁”“疾病和道德沦丧令人触目惊心”“滋生出对社会的反叛情绪,并会合成一场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可以概括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人的生存状况。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19世纪30年代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安排形式也以自愿为主”“英国始终没有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公共养老金计划”可以概括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初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通过当时英国政府的自由主义的经济指导思想来考虑。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的描述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民福利待遇提高,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高福利使政府财政支出过大,赤字严重,引发通货膨胀;使企业税负增加,成本提高,抑制了投资者的积极性;对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出现有较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一些人产生了依赖心理;出现反对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的新自由主义。
核心考点
试题【(26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各国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课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资产阶级无情地打破一切道德和自然的界限,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工资,大量使】;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某生根据《中、英两国制造业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图表信息得出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1750年(%)
1750年(%)
1750年(%)
1750年(%)
中国
32.8
29.8
19.7
6.2
英国
1.9
9.5
19.9
18.5
A.中国手工业生产曾经世界领先
B.19世纪后期中国制造业发展艰难
C.工业革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英国制成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的兴起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上述评论应用了
A.文明史观B.现代化史观C.社会史观D.整体史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据美国《纽约每日新闻》报道 “OK”是全球使用频率最高的、最通用的词语,2014年3月23日,它已经175岁了。过去几周中,美国纽约市64岁的退休英语教师亨利·纳斯一直在街头派发倡导“国际OK日”的卡片。“世界各地的人都会说OK,但他们大部分并不知道这个词语的来源,”纳斯表示,“其原因可能是这个词真的太普及了。”下列对此“OK”一词迅速普及的原因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A.各国拥有类似的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B.近代以来英语一直是世界的官方语言
C.工业革命的推广是其普及的主要原因D.早期殖民扩张强行传播了美国的语言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86年,《中国人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的研究报告》第11卷问世,里面几乎仅收录关于可能会使商人感兴趣的资源——硼砂、褐煤、水银、氨草胶、马、竹以及产毛动物的报告。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开辟B.鸦片战争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工业革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6分)中国看世界,世界看中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坚持克拉克(Edward A.kracke)所说的,“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
材料二:2005年6月27日。中国的新变革——小世界,大赌注。这一期《时代》(美国著名新闻周刊)谈的正是“中国制造”,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的“中国制造”,甚至连故去的***,在本期的《时代》封面里,也穿上了时髦的LV——很显然,这件LV,也是“中国制造”。
(1)结合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史实,从政治文明的角度说明中国为“追求富强”出现“传统外变”的观点。并分析出现“传统外变”的原因。(12分)
(2)简要说明近代西方经济文明与近代中国的历史关联。(8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全世界没有谁能逃脱 “中国制造”的原因。(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