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二 (松江)纺织不止村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间歇。   
—一《华亭县志•风俗》
材料三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棱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走半。
——包世臣《安黑四种》
材料四  1950~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单位为百万美元)
时间       1950      1955     1965     1970     1980       1993
日本        47        83      454       807     9201       39066
美国       238       —      —      —      4813       27660
苏联       337       1790      406      45       492        —
请回答:(1)材料一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2分)二者有何内在联系?(2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经济领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3分)
(3)对比分析材料四中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格局有何不同特点?(2分)请阐述造成这种变化的国际、国内因素。(4分)
答案
(1)含义:中国——闭关锁国;西方——开辟新航路。(2分)
联系:新航路开辟,西方国家侵扰中国东南沿海;
为维护封建统治,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2分)
(2)变化:家庭手工业逐步***。(1分)
说明: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
(3)特点:50年代与苏联贸易迅速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贸易迅速增长);
80年代以来与美、日等国的贸易迅猛发展(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迅速增长)。(评分说明:每点2分,不超过4分)
国际因素: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对峙向多极化趋势发展,苏联解体;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2分)
国内因素:我国调整外交政策,从一边倒到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实行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问“15世纪早期”中国处于明朝时期,对外交往方面的表现是闭关锁国,与此同时西欧发生了新航路的开辟。第二问,结合在15世纪中国受到的西方侵略回答。(2)要结合材料二、三的信息回答。(3)第一问,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归纳。第二问,根据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国际、国内因素”归纳。
点评:近代前夜,在西方经济快速发展、对外扩张之时,中国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西方在新航路开辟后的对外扩张中,中国明显落后下来。在近代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的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主动的融入世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核心考点
试题【 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由被动到主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主要考察你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结束了世界各地区相互孤立的状态,各民族逐步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的起点是:
A.丝绸之路的开通B.四大发明的传播
C.新航路的开辟D.工业革命的扩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本杰明·基恩)此话的意思是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的沟通和联系
B.开启了“人的发现与世界的发现”的新时代
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D.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蓝色海洋---国家角逐的舞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1890年,美国海军将领马汉在出版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中提出了海权论:海权即凭借海洋使一个民族变得伟大的所有因素,海权支配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马汉关于制海权问题的论述,在中国受到冷落,却引起了正积极向外扩张的日本的密切关注,(日本)这种与时俱进的学习方式终于在五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材料三 列宁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1)根据材料一图所示的事件对欧洲的发展有何积极意义?(2分)
(2) 根据材料二日本“五年以后”通过哪个重大事件“得到了回报”?( 1分)
这一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3)根据材料三试结合所学知识,对列宁的上述观点加以论述说明。(3分)
(4) 根据材料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解答,你获得了怎样的历史认识?(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教皇子午线(图所示)是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将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实线)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虚线)。对该子午线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线以西的殖民地主要划归西班牙
②该线以东的殖民地主要划归葡萄牙
③该线西移说明了教皇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④该线是环球航线开辟后对西葡势力范围的划分
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黄邦和在《通向现代500年》中说:“基督教自称是普世教会,凡有人类的地方就应该有基督教……。15世纪葡萄牙的亨利王子沿西非的海岸线南下,教皇任命他为骑士团长,并拔给他巨额的资金供他在西非传教……。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世俗的要求罩上了神圣的光环。”作者意在说明
A.葡萄牙扩张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教会的宗教目标
B.传播天主教是早期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之一
C.天主教会为欧洲资本主义扩张保驾护航
D.基督教会的推动是殖民探险活动兴起的根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