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启蒙运动 > 文艺复兴后,科学和文学艺术都得以迅速发展,其原因是A.自然主义的确立B.现实主义的确立C.浪漫主义的确立D.理性主义的确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文艺复兴后,科学和文学艺术都得以迅速发展,其原因是
A.自然主义的确立B.现实主义的确立C.浪漫主义的确立D.理性主义的确立

答案
D
解析
通过文艺复兴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摆脱了封建神学的控制,开始理性的审视世界,追求自由平等,所以这种观念的确立是科技得以迅速发展,所以D正确BCA不符合题意。
核心考点
试题【文艺复兴后,科学和文学艺术都得以迅速发展,其原因是A.自然主义的确立B.现实主义的确立C.浪漫主义的确立D.理性主义的确立】;主要考察你对启蒙运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52分)
材料一、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黄宗羲、顾炎武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资产阶级思想家盂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17世纪的中国和18世纪的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其共同原因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的只能是“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的则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2分)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3)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12分)
材料三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据陈功《家庭革命》
(4)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6分)
材料四 1823年,第一个来华新教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英国文语凡例传》里,就已将汉语中没有与“she”相对应的困境凸显了出来。
——黄兴涛《“她”字的故事》
材料五 中国第三人称代名词没有性的分明,狠(同“很”)觉不便。刘半农想造一个“她”字和“他”并用,这原是极好。
————周作人《改革》(《新青年》1918年)
材料六 本刊对于女性第三称的代名词,用“伊”字,而拒绝用“她”字,因为女性第三身用“她”,男性第三身用“他”,对象第三身用“牠”,以人旁、女旁、牛旁相比衬,男性是人,女性是女,对象是牛,岂非是喊这点女性非人的意思吗?
————————《本刊据用“她”字启示》(《妇女共鸣》1935年)
材料七 五四以后,“他”“她”和“牠”三字体现了中国文字在文法上更进一步接近严密的努力。而且人旁、女旁原没有什么重男轻女的意思,“她”字的造出,也谈不上有辱女性。
——————柳湜《拒用“她”字》(《读书生活》1935年)
(5)民国期间,人们对“她”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双方的观点分别是什么?(8分)
(6)“她”字从无到有再到普遍使用,可以折射出近代中国哪些方面的变化?(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的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对世界尤其是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国启蒙运动的泰斗伏尔泰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常以“民贵君轻”作为攻击法国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武器。这说明
A.中国儒家思想在本质上是反封建的B.中国两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根本不同
C.启蒙思想家们从中国古老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D.伏尔泰对儒家思想有着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兴起和发展,思想家们提出了各自主张。下列思想家与其思想主张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①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②孟德斯鸠——美德即知识
③康德——反对暴力革命                  ④卢梭——社会契约论和主权在民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条款主要是继承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
A.伏尔泰B.康德
C.卢梭D.孟德斯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的意识形态的所有领域都是基督教会独统天下的,他们用神学解释一切,难以提供启发民智和解放思想的理论和知识。在这种情况下,启蒙思想家就只有从非基督教统治的遥远的东方文明国家即中国那里汲取完全不同于欧洲气质的文化中合乎他们需要的理论和知识。明清之际,程朱理学被欧洲的耶稣会士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许多思想家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如法国的伏尔泰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中国的考试制度使官吏职位人人皆可争取,欧洲应加以采用。
——引自《儒家学说在欧洲的传播及影响》
材料二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纪霖的博文写道:“我到联合国大厦参观时,就看到一块大幅宣传,上面用世界上各种语言和文字,表明了一个大家都愿意遵守的最低伦理准则:中文用的是孔老夫子那句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联合国大厦三楼大厅确有一幅用马赛克镶嵌而成的彩色大型壁画,壁画主题叫“黄金法则”:Do unto others, as you would have them do unto you(“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 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引自《联合国的人际关系“黄金法则”》
(1)根据材料一,结合法国历史分析法国启蒙思想家们极力推崇“中国文化”的目的有哪
些?(6分)
(2)儒家“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与联合国传达的思想有何相同之处?在具体实施上有何不同?(6分)
(3)材料二中“黄金法则”在我国外交政策阐释中的最准确体现是什么?(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