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 (20分)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且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一18 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时间...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0分)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且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一18 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
时间
大学
增设的教授席位
1546年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
1619年
牛津大学
萨维里几何学
1621年
牛津大学
色德来自然哲学、萨维里天文学
1663年
剑桥大学卢卡西
数学
1669年
牛津大学
植物学
1702年
剑桥大学
化学
1704年
剑桥大学
天文学
(1)根据材料一中的表格,概括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从16世纪中期至18世纪初期新增课程的变化趋势,(2分)并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二 近代东方曾有一些人鼠目寸光,只看到科学革命的“形而下”(指具体的事物)的意义……其实科学革命显然还有“形而上”(指思维活动)的一面,就是说它凸显了理性的价值……以科学的精神来重塑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人文主义演变的轨迹与科技进步的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马克垚 《世界文明史》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马克垚关于西方人文主义与科技关系的观点。(10分)
答案

(1)趋势:以人文科学为主到自然科学为主。(2分)
原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影响;远洋航行、殖民扩张和掠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每点2分,共8分)
(2)第一步,提炼观点:马克鑫认为西方人文主义与科技是“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2分)
第二步,阐明理由:包括思想推动科学与科学推动思想两方面,史实全面准确,至少三个史实。(6分)
思想推动科学: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推动了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启蒙运动倡导科学精神有利于科学的进步。(言之成理均可)
科学推动思想:印刷术的传播,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创造了条件;近代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科学基础从而促进启蒙运动兴起发展。生物进化论冲击了教会的神创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言之成理的均可)第三步,结论:马克鑫的观点符合西方人文主义发展与科技进步相互捉进相互影响的史实,因此,是正确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所涉及的学科由神学、希伯来语、希腊语、民法、医学萨维里几何学、天文学、数学、植物学、化学、色德来自然哲学、萨维里天文学等可以归纳出其经历了由以人文科学为主到自然科学为主的转变,原因结合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回答即可。
(2)依据材料“人文主义演变的轨迹与科技进步的过程之间存在着某种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提炼出观点西方人文主义与科技是“交叉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结合所学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科技的发展有利于近代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结合史实加以回答。
核心考点
试题【(20分)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并且相互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一18 世纪初期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增设教授席位的情况时间】;主要考察你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26分)人类文明在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中获得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一直以来模仿中国,而中国的影响贯穿了德川幕府时代。正式的教育从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开始。直到19世纪,很多日本学者一直用中文书写他们的哲学、法律和宗教著作。普通人信奉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佛教,而儒教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哲学体系。像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帝一样,德川幕府将军提倡朱熹的新儒学。新儒学强调孝道和对上忠诚,为幕府统治提供了理想的意识形态基础。幕府将军倡导、资助新儒学的学者,使新儒学的观点在教育课程中占主导地位。所有受过正规教育的人——包括商人的儿子和政府官员的后代——都长期受到新儒学价值观的影响。到了18世纪末,新儒学已经成为德川幕府的官方意识形态。
——《新全球史》杰里·本特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19世纪日本在汲取中国文化时的侧重点。简要说明其目的。(8分)
材料二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德意志人汤若望(1591—1666年)、比利时人南怀仁(1623—1688年)等。……耶稣会传教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3)请用史实说明“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体现了知识分子肩负了怎样的时代使命?(8分)
材料四 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了。这个世纪是大西洋文明即西方文明的世纪。随着东亚工业化的高速推进,以大西洋为中心的世界舞台正在向太平洋方向扩展和转移。二十一世纪会不会是太平洋世纪呢?有人这样宣布。但我看,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二十一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合,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
——《现代化新论》罗荣渠
(4)如何理解材料四的观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该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
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特征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梁启超说:“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 “古学复兴”主要的历史影响是
A.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B.构建了新社会的蓝图
C.使人们具有了自主意识D.挑战了教皇的权威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法国作家蒙田说:“一个人知道如何正当地享受生存之乐的人,是绝对的而且几乎是神圣的完善之人。”据此可知,当时的社会思潮是
A.理性主义B.人文主义C.法律至上D.民主政治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上的思潮有着一致的地方。以下两幅图片体现的社会思潮的共同点是
  
A.由民族危机而引发
B.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
C.体现了民主和人性
D.借传统文化弘扬自身思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