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
题目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来源:
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文中智果之言表明他 [     ]
A.反对立嫡以长
B.主张立君以仁
C.反对任人唯亲
D.提倡实行分封
答案
B
核心考点
试题【司马光《资治通鉴》:“初,(晋)智宣子将以瑶为后(继承人),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迭者一也。美髯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主要考察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下列观点中与材料中所体现的主张符合同一思想家的是 [     ]
A.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D.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注:《小学》、《大学》为儒家经典) ——《三字经》
(1)概括材料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观点,简述材料涉及的儒家主要思想?分析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表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江苏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上海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上海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上卷:“西学”诸书算学、重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
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下卷:杂类之书
游记、报章、格致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包罗宏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教育思想的创新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网络搜集到了下面的图片,并做了注解。

材料二 治国理念的发展在董仲舒看采,……天具有仁义礼智信,……天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
——《中国哲学与文化》
材料三 义利观念的进步 “君子喻(看重)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
“正其谊(义),则利自在;……专去计较利,未必有利。”
——朱熹
徽商大多习儒出身,他们读书明理,能“审时度势,察低昂,精筹算……利必倍。”……徽商鲍雯,“惟以至诚待人,人亦不君欺,久之,渐至盈余”……明、清两代,徽州之所以建有那么多书院、祠堂、牌坊和其它公益事业,这正是徽商在“明道正谊”的思想影响下,亳不吝惜捐助的结果。
——汪银辉《朱熹理学在徽州的流传与影响》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的图片注解,概括指出孔子教育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总结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朱熹、李贽是如何对待这一思想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孔子与朱熹的义利观有何不同?分析后者对古代徽商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非子集法家大成。曾有学者称许他:“他不是完全局限在法家范围内、以法家来论法,而是承接了()家、()家的思想,这种籍他山之石,正是他所以能画龙点睛,特别见精神的地方。”韩非子吸收了哪两家的思想成就其一家之言?
[     ]
A.儒、墨
B.墨、名
C.儒、道
D.儒、名
“孔子的中国” 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史上,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叙述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至2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