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商业的发展 > 傅衣凌在《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一书中这样评价明清商品经济:“明清时期,商业的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积累,都大大地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以下...
题目
题型:专项题难度:来源:
傅衣凌在《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一书中这样评价明清商品经济:“明清时期,商业的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积累,都大大地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以下各项与文中评述相符的是
①工商业城镇进一步繁荣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比较快
③大量的农副产品商品化④海外贸易推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A
核心考点
试题【傅衣凌在《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一书中这样评价明清商品经济:“明清时期,商业的规模、商人的活动范围和商业资本的积累,都大大地超越了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水平。”以下】;主要考察你对商业的发展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宁波帮形成于明朝,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近代中国工商业的风风雨雨,留下了宁波帮浓墨重彩的一笔。1916年孙中山先生曾对宁波帮企业家作过高度评价: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影响与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者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多商帮中,不仅有“山西帮”的晋商,也有“安徽帮”的徽商,他们经商的共同特点是注重与官府的关系,依仗特许权从事垄断性经营,成就发财之梦想,而后起之秀的“宁波帮”则摒弃了前两者结托官府、单靠商业的缺陷,引进西方工商理念走上了开拓创新的实业之路,从而迅速崛起并闻名于世。
材料二 浙东学派,从南宋到明清,经过永嘉学派、永康学派、金华学派,从叶适,到王阳明,到黄宗羲,一脉相承,形成了一整套的经济思想和经济伦理。比如“永康学派”的代表人物陈亮提出的“义利兼顾”的思想……余姚人王阳明进一步提出“四民异业而同道”的经济伦理,到了黄宗羲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著名的“经世致用”、“工商皆本”的思想。

——王耀成《宁波帮的经营理念》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宁波崇商敬贾的社会风气愈益浓烈。清末民初人士张原炜指出:“海禁弛而互市起,商业更为世重。大商豪贾,俨然与操国柄者相息消,势位骒隆,才者益以起。”宁波以商起家者衡宇相望,甚至出现了“满路皆商贾,穷愁独缙绅”的世情。
材料四 为了阻止外国商船北上,乾隆帝曾经试图提高宁波等港口的关税,但是令他惊讶的是,英国商船宁愿多交关税也要去浙江贸易。愤怒之下,1757年乾隆帝断然决定:以后只准洋商在广州一地贸易。(1)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宁波帮与晋商、徽商在经营理念上的差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的君主政治观和经济发展观,并分析其思想产生的根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宁波帮“崛起于鸦片战争后的上海,至辛亥革命后达到鼎盛”的具体原因。并概括指出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江商人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据考古报道:最近在山西芮城的一座遗址中发现了一个陶罐,里面装有战国时期几乎每个国家的金属货币。这一发现表明:
①商品与财富在不同区域间广泛流通②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密切
③山西是当时各国货币的主要制造地④晋国是天下最富庶的地区 [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题型:上海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明朝冯梦龙在《三言两拍》里有很多关于社会现象的描写,其中有这么一段话:杨八志(陕西商人)与李氏商议道:“我年近三旬,读书不就,家事日渐消乏。祖上原在闽、广为商,我欲凑些资本,买办货物,往漳州商贩,图几分利息,以为赡家之资,不知娘子意下如何?”该材料反映了

[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八股取士扼***人才
C.认祖归宗的社会风气
D.长途贩运的发展
题型:专项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反映出 [     ]
A.明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的开始瓦解
C.商税是明政府的主要财源
D.统治者持工商皆本的态度
题型:安徽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内藤湖南,1909
 但对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实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比较材料一中两位作者观点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 明清时期,证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即在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经形成。 ——据罗肇前《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前夕,江南的原始工业化程度(指这一时期已出现了工业革命的某些有利因素)绝不亚于英国,而双方都以轻工业为主。彼此不同之处在于,英国的重工业自16世纪开始便迅速发展,在工业上所占的比重也日渐增加,但这种现象没有在江南出现。其主要原因是重工业需消耗大量能源和材料,而轻工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相对较小,对劳动力的依赖却相当高,因此劳动力充足、能源和材料缺乏的江南很自然地便偏重轻工业的发展,注重技巧而不注重机器。 ——据粱柏力《被误解的中国》
(2)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有利于中国工业革命爆发的因素。说明中国最终未能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三 五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十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今又议定,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中英南京条约》
(3)概括材料三的条文要点,并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和革命史观概括19世纪中后期中国的社会总体状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四 中国走向现代化必须打破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的稳定和封建专制统治的稳定,但旧制度的改变和旧秩序的解体,必引发剧烈的政治运动并带来长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使得这个国家很难一下子找到新的稳定中心,任何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的持续增长,没有安定的环境都是很难进行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太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了“打倒”与“推翻”的运动中,认定只要解决体制问题,就能迅速带来中国的现代化。但问题是“打倒”与“推翻”只能解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问题,至于怎样经营却不是“城头变换大王旗”就能解决的。它需要人们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去进行研究与思考。——有关“中国现代化的延误”讨论(中新网)
(4)提炼材料四中关于中国现代化延误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安徽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