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据历史资料统计,明以前的洞庭湖区水灾平均83年一次,明代后期平均20年一次。……长江在晚清时期(1840年到1912年),总共浸决30次左...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历史资料统计,明以前的洞庭湖区水灾平均83年一次,明代后期平均20年一次。……长江在晚清时期(1840年到1912年),总共浸决30次左右。涝灾以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太湖地区等为最巨,一般年份受涝田亩均在千万亩以上。
——摘自龚书铎《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二 人口的大量增加,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难以承受,于是,不可避免地出现移民垦荒。……到晚清这种活动规模越来越大,垦殖区域扩大到东北、内蒙古、西北、华南、长江流域等地区。                                 ——摘自龚书铎《中国社会通史》
材料三 洞庭一湖为川黔楚众水之总汇……滨湖居民狃于目前之利,围筑圩田,侵占湖地,而地方官又意存姑息,不行禁止。若湖地渐就湮郁,则夏秋水发之时势必漫衍中决,为泽国田庐之恋,傥或跨州连邑所在淹浸……
——摘自《清高宗圣训》卷131
材料四 南河岁费五六百万金,然实用工程者什不及一,余悉以供官吏之挥霍。河帅宴客,一席所需,有毙三四驼,五十余豚,鹅掌猴脑无数。……骄奢淫逸,一至于此,而于工程方略,无讲求之者。
——摘自《清史幻事本末》卷45
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我国洞庭湖地区水灾所呈现的趋势。
(2)根据以上材料,简析洞庭湖地区水灾发生的人为要素。
(3)根据对水灾成因的分析,请你提出根治江湖水患的建议。
答案
(1)趋势:水灾日益频繁,灾情日益严重。
(2)原因:人口过度增长,人类与山、湖争地;盲目移民垦荒,破坏森林植被;围湖造田,湖泊蓄洪能力降低;官吏贪污挥霍治水经费,导致治水工程荒废。
(3)建议:严格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禁止盲目开垦和滥伐森林;植树造林;植树造林;退田还湖;反腐倡廉。
解析
本题紧扣时代热点环保问题,以洞庭湖水灾为例考察了中国古代农业中人地矛盾问题,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考察洞庭湖水灾日益加剧及发生的人为原因,以及针对发生原因提出根治方案,要求学生具有识读史料、总结概括的能力。材料一表明,洞庭湖水灾由明以前的83年一次到明后期20年一次,到晚清时的两年多一次,说明水灾趋势日益频繁。材料二三四分别介绍了导致水灾的人为原因,即人地矛盾导致移民垦荒,;围湖造田,侵占湖区,官员姑息不禁;治河官员骄奢淫逸,大肆挪用治河费。问号(1)(2)根据材料分析,总结概括即可。问号(3)针对材料二三四或(2)的答案总结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据历史资料统计,明以前的洞庭湖区水灾平均83年一次,明代后期平均20年一次。……长江在晚清时期(1840年到1912年),总共浸决30次左】;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经过先民的创造性劳动,中国农耕文明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

犁地,右图中扶犁的可能是             (   )
A.齐桓公B.汉武帝
C.孝文帝D.宋太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经过先民的创造性劳动,中国农耕文明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出现于隋唐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经过先民的创造性劳动,中国农耕文明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唐诗“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刀耕火种规模扩大B.征服自然能力增强
C.人地矛盾日益突出D.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土地私有、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毛泽东曾经说过:“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下列哪些做法符合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①刀耕火种②江南地区稻麦兼种③使用翻车灌溉④使用曲辕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土地私有、小农经济、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的经济形态最早产生于
A.西周B.春秋C.战国D.秦朝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