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1988年的通货膨胀和1989年的政治风波,都是由于采取“市场改革取向”错误路线的结果。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从1月17日离开北京……对这次***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但这次“南巡”)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
材料三:   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不久后他获得了苏俄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他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在莫斯科度过了将近十年,苏联成了这位亿万富翁的发迹地。树大召风……他隐隐地意识到,可能苏联要发生变化,自己要赶快离开。l931年,他返回美国。
材料四:从奥巴马竞选时提出的施政方针看,其改革内容涵盖广泛,可能是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以来,至今最全面的经济改革。大幅投资公共建设、为商界提供税务优惠及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医疗保险范围,……依照目前情况来看,奥巴马很可能成为美国有史以来任内预算赤字最高的总统。
(1)根据材料一图片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状况?(1分)并说明历代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农业的举措?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南巡”谈话的历史根源。而材料中为什么认为这次“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6分)
(3) 材料三中的美国青年在苏联的将近十年间,苏联的经济政策有何变化?(2分)他回到美国的这一年,美国面临怎样的经济形势?(2分)当时美国政府的对策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美国罗斯福、奥巴马总统以及当前中国政府在应付严峻经济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哪些共同特点?(4分)
答案

(1)经济状况: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措施:重农抑商,兴修水利工程,祭祀农神,祈祷丰收等。(3分)
(2)历史根源: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分)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20世纪的80年代末国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如1988年的通货膨胀、1989年政治风波);“市场政革取向”遭到激烈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回答两点即可得4分)
(3)苏联在斯大林领导下,实行礼会主义工止化和农业集体化,并开始实施五年计划,新经济政策被废止。(2分)形势: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2分)政策:胡佛政府坚持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2分)
(4)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4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图片内容中能够看出中国古代经济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作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和鼓励农业的举措主要包含:重农抑商,兴修水利工程,祭祀农神,祈祷丰收等。(2)结合所学史实可知***“南巡”谈话的主要内容是阐释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其出现的历史根源在于:图片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造成的消极影响);促使***“南巡”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20世纪的80年代末国内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经济问题(如1988年的通货膨胀、1989年政治风波);“市场政革取向”遭到激烈反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3)根据材料三中的时间特征,结合所学史实可直接回答相关问题。(4)结合所学内容可以总结出罗斯福新政与当前中国政府在应付严峻经济局势时采取的措施有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强化政府对经济发展的直接干预,具体举措表现在增加政府开支,扩大内需;关注民生(增加就业机会);重视社会保障;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宏观调控);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
核心考点
试题【(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邀请一批经济学家座谈经济形势与对策……持“计划取向”观点的人……认为】;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水经注》对某一项水利工程有这样的描述,“旱则藉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B.都江堰C.隋大运河D.漕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租佃式经营B.雇工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D.自耕农式经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唐朝《水轮赋》描述当时发明的一种工具:“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终夜有声。”文中描述的工具是

筒车           B.桔槔              C.水排               D.翻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朝代
粮食亩产水平(市斤)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总面积
北方
南方
春秋战国
91(全国)
614.8
2.3
 
 
94%
秦汉
117(全国)
1048.35
5.72
 
 
94%
魏晋南北朝
122(北方粟、麦)215(南方稻谷)
1167.7
3.85
1.925
1.925
90%
隋唐
124(北方粟、麦)328(南方稻谷)
1450.92
6.42
3.21
3.21
90%
——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粮食安全》
材料三 植茶业在唐代相当发达,产茶地90%集中于今天浙江、福建、江西、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据唐朝张途记载:“(祁门县)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无遗土,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
——据郭亮《从茶产地的分布看唐代区域经济的开发》
材料四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主。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材料五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
——摘自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到隋唐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趋势。(4分)
(3)依据材料二,分析材料三中种茶业发展的原因。(4分)
(4)你觉得材料三中“(祁门县)……千里之内,业于茶者七八矣”的记录可信吗?请说明理由。(3分)
(5)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手工业发展中所孕育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发展特点,并分析其原因。(5分)
(6)根据材料五,概括古代浙江瓷业发展的特征。(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