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重农的结果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农民拥有一定的生...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重农的结果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
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具有一定的生产积极性
D.男耕女织,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它在历史的不同阶段祈祷的作用是不同的,前期是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故A是正确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重农的结果促进了中国古代历朝经济的发展B.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C.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主要考察你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0分)遗迹遗物为研究古代社会风貌提供了重要物证。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位于河南省新郑的裴李岗遗址出土大批器物,其中的典型器物有锯齿石镰、条型石铲、陶壶、三足陶钵、筒形罐,还出土了陶塑猪、羊等原始艺术品。反映出我国黄河流域8000年前人们的生活面貌。甘肃临夏大何庄遗址发现七座房基,随葬陶罐中还保存着小半罐被火烧焦的粟粒,出土大量石制、骨制、角制工具,还有陶制纺轮56件,并发现铜匕一件。家畜已能鉴别出猪、牛、羊三种。

材料二 河姆渡遗址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稻穗纹陶盆(见右图)……一株穗居中,直立向上,另外两束,沉甸甸的谷粒向两边下垂。
——《浙江河姆渡遗址第二期发掘的主要收获》
结合所学,提炼上述考古发现中反映的社会生活状况。(10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在傅乐成主编的《中国通史》中有如下记载:“东汉大约有八十年稍安的局面。其余时间的农民,莫不时时处于***沦亡的危机之中。贫民最多的时代,尤以东汉为甚。根据史籍记载,东汉诸帝,无一不忙着赈济贫民……”材料主要反映了东汉
A.国家税源枯竭B.政府无力从事农村救济事业
C.农民赤贫化的程度加深D.国家的经济结构被破坏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7分)棉花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古代庶人“以麻为衣,则不能御寒,以麻著袍,则不能生暖”。传入棉业之后,“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棉作在中国广泛展开,大约是始自宋代:“木棉,宋、元之间,始传其种入中国。关、陕、闽、广,首得其利。”特别是广东和福建,首先成为最著名的棉产区。明清时期棉作几遍及全国各省区。徐光启《农政全书》提到华中湖北棉区,华北山东、河北等棉区,华东江苏、浙江棉区是当时的三大优势棉区。明清时期北方特别是山东的棉花大量输往江南,如东昌府高唐、恩县棉花“江淮贾客贸易,居人以此致富”,……形成“吉贝(木棉)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的局面。而江南松江一带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酬取直”现象出现。由于棉作的扩展和粮田面积的减少,至少从明代后期,江浙地区便开始从其他省份输入粮食;同时,其他省份也需要从江南购入不可缺少的棉纺织品和其他产品。
材料二:鸦片战争前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的路线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棉花种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棉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印度—中国之间的三角贸易给三国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9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
——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
——曹大为《明清农耕文明的鼎盛及其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的殒落》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我国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变化。(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工业方面产生了怎样的新气象,并分析形成这一新气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自汉至唐,犹有授田之制,……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 南宋叶适的言论揭示了
A.自汉到唐一直实行均田制B.政府从直接分田转为立契收税
C.南宋开始出现了土地买卖D.土地买卖税成了政府最大收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