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材料二  世祖即位初,首...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材料二  世祖即位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于是……颁《农桑辑要》之书于民,俾民崇本抑末。    材料三
答案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     材料二  世祖即位初,首】;主要考察你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湖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0103 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一  张家口北元贵族墓

图二  《农桑辑要》书影
(1)双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生活区域、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实质是先进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与落后的社会制度、生产方式之争。
(2)建立都城,采用汉族官制,学习汉族的礼节,重视农业生产,采用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3)蒙古族作为一个游牧民族由蒙古高原进入当时的中原地区,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后,只有改变落后的“旧俗”,适应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和上层建筑,才能巩固其统治。
(4)蒙古族在入主中原后,吸收中原地区的先进文明,确立了以农桑为本的国策方针,并注意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同时蒙古族的生活习俗也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化。(5)确立农桑立国方针,开始向农耕文明转变;保护农田,发展农业生产,建立指导农业生产的机构和制度;高度重视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如《农桑辑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初,蒙古太祖征西域,仓库无斗粟尺帛之储,于是群臣咸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耶律楚材曰:“……但弗为耳。诚均定中原地税、商税、酒醋盐铁、山泽之利,周岁可得银五十万两、绢八万匹、粟四十余万石。何为无用哉!”     
——《宋史纪事本末》卷100
材料二  (1230年,耶律楚材)奏立燕京等十路征课税   使,凡长贰悉用士人,如陈时可、赵防等皆宽厚长者,极天下之   选,参佐皆用省部旧人。辛卯秋,帝(窝阔台)至云中,十路咸   进籍及金帛陈于廷中,帝笑谓楚材曰:“汝不去朕左右,而能   使国用充足,南国之臣,复有如卿者乎?”对曰:“在彼者,皆贤   于臣……”楚材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   臣……”帝曰:“果尔,可官其人。”     
——《元史》卷146   
请回答:   
(1)据材料一,耶律楚材的观点与“群臣”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内容对于评判材料一中不同的观点是否有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耶律楚材在实施其主张时有哪些显著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中他这样回答窝阔台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耶律楚材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忽必烈具有大中国的观念,立志以中原文明为基础,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改革。下列不符合这一观念的是     
[     ]
A.“天下一家”     
B.“视居庸以北为内地”
C.“山以南;国之根本也”
D.“期与物以更新”
忽必烈确立了“国家当行汉法”的治国方略,即汗位前后他的主要措施有     
①保护临安等城市,使之不毁于战火②废除州县官世袭、释放大批奴隶
③粉碎顽固派的挑战  ④坚持重用汉官、改行汉法   
[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辽的版图大约相当于今东北、蒙古、河北及山西北部一带。辽境内生产与生活方式不同的民族有两类:一类是“耕稼以食,城郭为家“的汉族和原渤海国人;一类是“渔猎以食,车马为家”的契丹族和其他北方民族。辽的中央官制有南面、北面之分,“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主管蕃事的北面官治契丹公帐、部族、属国之政,办事衙门设在皇帝牙帐之北;主管汉事的南面官治汉人州县军马租赋之事,办事衙门设在皇帝牙帐之南。这就是《辽史百官志》所说:“蕃不治汉,汉不治蕃,蕃汉不同治。”辽所统治的版图,从经济形态上分,大体是三个区域:游牧区、游牧农耕混合区、农耕区,辽的统治者采取以游牧民族为主与农耕民族为辅的二元化体系,上述政治制度二元化就是以此为基础的。
 ——樊树志《国史概要》
(1)有学者称,辽朝契丹国显示出独特的国家风貌,请根据材料指出其独特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原因和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该材料讲述的是中国某个封建王朝制定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该封建王朝应该是 
[     ]
A、秦朝
B、汉朝
C、元朝
D、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