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孝廉”两大项。“贤良”所举大抵为现任之官,“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称……与察举相辅并行的,尚有征辟制。
——引自《国史大纲》
材料二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事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冯(凭)籍世资,……刘毅云“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者也。
——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三 大唐贡士之法,多循隋制:其常贡之料,有秀才,有明经,有时法,有书,有算。自京师、郡、县,皆在学焉。
——引自《通典·选举·历代制下》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指出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3分)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6分)
(2)试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9分)
(3)上述材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2分)
答案

①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3分)变化:察举制以德行(孝廉)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制以学识能力为标准。(6分)
②原因:(9分)
两汉时期,国家大一统,为适应中央集权国家统治的需要。(3分)
魏晋时期,世家大族控制着中央和地方大权,形成了门阀制度。(3分)
唐朝时期,士族门阀衰落,庶族地主兴起,九品中正制无法维持。(3分)
③启示:把德放在首位,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2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的选官制度,(1)根据课本所学,写出选官制度的依据和变化,分别是汉朝的察举制,以孝廉为标准,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以考试成就为标准。(2)对于选官制度的变化,从国家的政治角度予以分析,注意结合背景。(3)本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提到的是德才兼备的重要性,科学合理的选官办法的实施,和相适应的监察体制。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地方察举与公府征辟,为东汉士人入仕之途。此两制皆起于西汉。两汉的察举制,大体可分为在先的“贤良”与后起的“】;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江苏有一家族,世代珍藏着其祖上进士及第、当地官员前来贺喜时赠送的条幅:“少年才俊光宗耀祖,天子门生惠及乡邻”。这一条幅能够提供的信息不包括
A.其祖上是在唐朝考中进士的
B.其祖上在科举考试中试卷上的姓名是密封的
C.其祖上的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D.其祖上是通过殿试考中进士的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隋炀帝时下令营建,与原来的都城并称为“两都”的是
A.大兴城 B.洛阳城C.东京城 D.咸阳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其统治的影响有
① 维护了国家的安定
② 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③ 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
④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柳宗元这段话实际否定的是                      
A.西周时期形成的分封制B.秦朝建立的郡县制
C.统一货币的制度D.西汉郡国并行制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4分)官僚政治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统治的一大特征,如何选官既关系到最高统治者意志的贯彻,又关系到天下的平稳与朝廷的安危。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范晔论曰:“汉初,诏举贤良、方正,州郡察孝廉、秀才,斯亦贡士之方也。中兴以後,复增淳朴、有道、贤能、直言、独行、高节、质直、清白、淳厚之属,荣路既广,觖望(绝望、不满意)难裁。自是窃名伪服,浸(逐渐)以流竞(流于形式),权门贵仕,请谒繁兴。……”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二:魏文帝时……州、郡、县俱置大小中正,各取本处人在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为之,区别所管人物,定为九等。……及法也,唯能知其阀阅,非复辨其贤愚,所以刘毅云:“下品无高门,上品无寒士。”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一)
材料三: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者曰生徒,由州县者曰乡贡,皆升於有司而进退之。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进士,有俊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有一史,有三史……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其应诏而举者多则二千人,少不减千人,所收百才有一。
——(南宋)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十九•选举考二)
材料四:把仕途向庶人开放,决不是基于什么平等或民主的观念,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科举限制愈严,竞争愈烈,而其对思想统制,亦愈易就范,对上级官僚,亦愈易卑躬屈节表示忠诚。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第九篇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二、三中,中央政府分别采用的是什么方式选拔人才?(3分)
(2)为什么材料四中说:“到了唐代那个历史阶段,要完成集权的专制官僚统治,是不能采取一种比较少有融通性的官人方法的”请依据材料一、二中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6分)
(3)历来人们对科举制褒贬不一,依据材料三、四和相关知识,你的看法如何?对其作一个客观的评价。(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