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28分)政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从人治到法治体现了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28分)政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从人治到法治体现了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共权力演化和蜕变的结果。在先秦古籍中,“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秦统一后,将其统治的地区称为“国家”。
一摘自人民网文章《人类政治文明的源起及其演进》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视角来剖析和解释“国家政权”的?(2分)从这个视角看,古代中国的西周、秦朝政权各有什么特点?(6分)
材料二  “近闻逆党方结一秘密会,遍布支部于各省,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 ……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仿行宪政可以“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
——摘自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
(2)材料二的“秘密会”是指什么?(2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清政府“仿行宪政”的主要目的。(4分)
材料三  “‘宪法’二字,近时人人乐道,便是满清政府,也晓得派遣奴才出洋考察政治,弄些预备立宪的上谕,自惊自扰。…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摘自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态度,(2分)并概括其理由。(6分)
材料四

——选自白海军著作《2049——相信中国》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从外部影响、探索阶级、改革内容等方面分析近现代我国政治文明演变的特点。(6分)
答案

(1)地域。(1分)
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有较大独立性,中央与地方结成一种松散联盟。(2分)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管理,真正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2分)
(2)中国同盟会。(1分)
主要目的:分化瓦解革命党,遏制革命,维护统治。(2分)
(3)态度:坚决抵制和反对。(1分)
理由:清政府预备立宪是欺骗人民的;国民追求自由、平等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容;只有实行民主共和,才能消除争当皇帝而引起的内乱;实行民主共和,建立国民政府是革命的根本目的。(3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4)主要特点:
①西方政治文明逐渐传人,受欧洲文明影响较大;
②资产阶级率先进行政治变革的实践活动;
③历经了由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向社会主义政治的转变;
④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6分,答出三点即可,其它言之有理亦可酌情得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天子”统治的区域称“天下”,诸侯的领地称“国”,卿大夫的采邑称“家”。”可以看出材料一是从地域的角度分析政权的。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来看,西周时期的政权和秦朝的政权不同之处主要是在于西周分封制下,受封诸侯有较大独立性,中央与地方关系松散。秦朝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则相当的紧密。(2)从材料“到处游说运动,且刊印鼓吹革命之小册子。 ……入会之人,日以百计,踪迹诡秘,防不胜防”可以看出清政府此时所说的秘密会指的是同盟会。清政府仿行立宪的目的从材料““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从而“解散乱党””可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3)从材料“照现在看来,满洲政府要实行排汉主义,谋中央集权,拿宪法做愚民的器具”可以看出孙中山对仿行立宪的态度。从材料“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可以分析的出孙中山反对预备立宪的理由。(4)此题比较难,需要对材料进行图片细致的分析。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救国道路上探索的过程。其主要的特点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可以从西方政治文明的影响、资产阶级的率先行动、政治制度的变革等角度进行分析。
核心考点
试题【(28分)政治文明的演进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从人治到法治体现了社会不断前进的步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公】;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英国《权利法案》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A.完全一致B.大同小异C.正好相反 D.互为补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清朝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写到:“盖(孝文)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此话属于对孝文帝改革的:
A.客观表述B.客观记载C.客观评论D.主观评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下为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中安在线曾报道,安徽潜山斥资600万建“皖公巨像”(下图),将皖公作为安徽的“开山鼻祖”。据《安庆府志》记载:“大夫皖伯,周之贤者也,是以得封于皖。”对其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安徽建省始于周朝皖国  
B、潜山是古代徽文化的中心地带
C、在宗法制下皖公属小宗   
D、安徽境内在周朝曾出现过皖国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西周)几乎所有主要封国都有其不同于周文化的土著的立国基础,在分封制度实行以前……其他的封国基本上没有被融入……中原文化系统之内。因此,分封制度实际上是通过分封地区上层统治阶层的周朝化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中原文化运动。这一论述意在强调分封制(    )
A.扩大了西周王朝的统治疆域范围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
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