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历史试题 > 古代中国的经济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材料二...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材料二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请回答:   
(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要改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中“相地而衰征”的内容及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2)内容: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实质: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3)“平籴法”。稳定小农经济,实现富国强兵。
(4)促进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山泽各致其时,则民不苟……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国语?齐语》 材料二】;主要考察你对古代中国的经济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春秋前期,齐国的管仲改革产生的社会效果不包括 [     ]
A.经济实力增强    
B.军事力量加强   
C.社会性质变化    
D.实现称霸目标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实行的“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等政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土地兼并停止   
B.土地私有走向合法化   
C.突出了土地的征税标准   
D.新兴地主阶级已掌握政权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及其与旧贵族的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更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亦可称法治运动。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管仲、吴起像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管仲

吴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西周的赋税是以井田为单位征收的。在井田制下,每户土地都是百亩,所以每井所出的赋税和劳役都是一样的。《孟子》说“周人百亩而彻”。     
材料二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帮助齐桓公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政策……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照土地的好坏和产量而分等征赋。     
材料三  公元前548年,楚国令尹(最高行政长官)子木在整顿楚国军赋时,推行“量入修赋”的原则。具体做法是:登记全国土泽田地的具体情况,度量山林水泽的出产,分清丘陵高地,注明盐碱地,计算水淹地,划分小块耕地,并规划肥沃土地上的井田等,实际上是根据不同的土地情况及其产品种类和数量来确定赋税。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管仲的赋税制度与西周时期相比,有何变化?你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材料三与材料二,其赋税政策有何一致性?二者反映了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创)用之;遂滋   (培育)民,与无财(穷人),而敬百姓。    
——《国语?齐语》 
材料二  春以搜振旅(军队),秋以獼治兵……卒伍整于里(乡里),军旅整于郊……(士兵)居乐,行同和,死同哀。     
——《国语?齐语》
材料三  划野分民乱井田,有王礼乐散寒烟。    
——元朝陈采正《管子》诗  
材料四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史记?管晏列传》 
材料五  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   之力也……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   受其赐。微(假如没有)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披散   头发,成为蛮夷统治下的百姓)。”    
——《论语?宪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管仲采取了什么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指出管仲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四、五说明了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