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化学试题 > 化学反应速率 > (16分)高铁酸钠(Na2Fe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广泛应用于净水、电池工业等领域。以粗FeO(含有CuO、Al2O3和SiO2等杂质)制备高铁酸钠的生产流程...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16分)高铁酸钠(Na2Fe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广泛应用于净水、电池工业等领域。以粗FeO(含有CuO、Al2O3和SiO2等杂质)制备高铁酸钠的生产流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NaCl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1)粗FeO酸溶过程中通入水蒸气(高温),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I目的是得到高纯度FeSO4溶液,则氧化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3)本工艺中需要高浓度NaClO溶液,可用Cl2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
①Cl2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该反应,反应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得生成NaClO浓度如下:
温度/℃
15
20
25
30
35
40
45
NaClO浓度/mol·L-1
4.6
5.2
5.4
5.5
4.5
3.5
2
请描述随温度变化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也常用电解法制备Na2FeO4,其原理为Fe+2OH-+2H2O电解FeO42-+3H2↑。请用下列材料设计电解池并在答题卡的方框内画出该装置。

可选材料:铁片、铜片、碳棒、浓NaOH溶液、浓HCl等
其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或 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或 提高酸溶效率(2分)
(2)2Fe2++H2O2+2H+=2Fe3++2H2O(3分)  (3)①Cl2+2OH=Cl+ClO+H2O(2分)
②温度小于30℃时,NaClO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高于30℃时,NaClO浓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2分)温度小于3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温度高于30℃时,NaClO不稳定而分解。(2分)
(4)如右图:(阴极材料可为Cu或Fe)(3分)
Fe - 6e+ 8OH=FeO42+ 4H2O(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高温水蒸气可以作答固体与酸反应的接触面积,同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也加快,因此粗FeO酸溶过程中通入水蒸气(高温),其目的是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或增大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或提高酸溶效率。
(2)操作I目的是得到高纯度FeSO4溶液,由于双氧水具有氧化性,能把亚铁离子氧化生成铁离子,则氧化I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
(3)①Cl2与NaOH溶液反应制备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
②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小于30℃时,NaClO浓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高于30℃时,NaClO浓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这是由于温度小于30℃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而温度高于30℃时,NaClO不稳定而分解导致浓度降低。
(4)根据Fe+2OH-+2H2O电解FeO42-+3H2↑可知,铁失去电子被氧化,因此铁是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而电解质溶液是碱性溶液,所以装置图可以是,其中阳极反应式为Fe - 6e+ 8OH=FeO42+ 4H2O。
核心考点
试题【(16分)高铁酸钠(Na2FeO4)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广泛应用于净水、电池工业等领域。以粗FeO(含有CuO、Al2O3和SiO2等杂质)制备高铁酸钠的生产流程】;主要考察你对化学反应速率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5分)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 + 5H2C2O4 + 3H2SO4= K2SO4 + 2MnSO4 + 10CO2↑ + 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 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 min
0.6 mol/L
H2C2O4溶液
H2O
3 mol/L
稀硫酸
0.05mol/L KMnO4溶液
1
3.0
2.0
2.0
3.0
1.5
2
2.0
3.0
2.0
3.0
2.7
3
1.0
4.0
2.0
3.0
3.9
请回答:
(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若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υ(KMnO4)=         
(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 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但有同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 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 / mL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 / min
0.6 mol/L
H2C2O4溶液
H2O
3 mol/L
稀硫酸
0.05 mol/L KMnO4溶液
4
3.0
2.0
2.0
3.0
 
t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4)工业上可用电解K2MnO4浓溶液的方法制取KMnO4,则电解时,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总方程式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温度为T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反应PCl5(g)=PCl3(g)+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
t / s
 0
50
150
250
350
n(PCl3) / mol
0
0. 16
0. 19
0. 20
0.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在前50 s 的平均速率v(PCl3)=" 0." 0032 mol·L-1·s-1
B. 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0." 11 mol·L-1,则反应的驻H<0
C.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 0 mol PCl5、0. 20 mol PCl3和0. 20 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 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 0 mol PCl3和2. 0 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6分)大气中的部分碘源于O3对海水中I的氧化。将O3持续通入NaI溶液中进行模拟研究。
(1)O3将I氧化成I2的过程由3步反应组成:
①I(aq)+ O3(g)==IO(aq)+O2(g)              △H1
②IO(aq)+H+(aq)HOI(aq)   △H2
③HOI(aq)+ I(aq)+ H+(aq)I2(aq)+H2O(l)    △H3
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其反应△H=______。
(2)在溶液中存在化学平衡:I2(aq)+I(aq)I3(aq),其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______。
(3)为探究Fe2+对氧化I反应的影响(反应体系如图13),某研究小组测定两组实验中I3浓度和体系pH,结果见图14和下表。
  
编号
反应物
反应前pH
反应后pH
第1组
O3+ I
5.2
11.0
第2组
O3+ I+ Fe2+
5.2
4.1
①第1组实验中,导致反应后pH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
②图13中的A为           。由Fe3+生成A的过程能显著提高I的转化率,原因是_______。
③第2组实验进行18s后,I3下降。导致下降的直接原因有(双选)______。
A.c(H+)减小     B.c(I)减小     C.I2(g)不断生成      D.c(Fe3+)增加
(4)据图14,计算3~18s内第2组实验中生成I3的平均反应速率(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各图与表述不一致的是
A.图①表示T℃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T℃时,若起始时X为1.20mol,Y为1.00mol,则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80%
B.图②中曲线表示向弱酸HA的稀溶液中加水稀释
C.图③b曲线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 △H<0,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D.图④表示向NH4Al(SO4)2溶液中滴加过量的NaOH溶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根据图①可判断可逆反应A2(g)+3B2(g)2AB3(g)的ΔH>0
B.图②表示压强对可逆反应2A(g)+2B(g)3C(g)+D(g)的影响,乙的压强大
C.图③可表示乙酸溶液中通入氨气至过量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
D.据图④,若除去0.1mol·L-1CuSO4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向溶液中加入适量NaOH至pH约为7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