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 【题文】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的是:(    )单位:百帕...
题目
题型:难度:来源:
【题文】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的是:(    )

单位:百帕
答案
【答案】C
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始终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近地面的风还受到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且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A、B图示的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判断为高空的风向,D图的风向向右偏,故判断为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C图风向斜穿等压线,且向左偏,故判断为南半球近地面的风向。
考点:本题考查风向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需明确近地面的风向受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最终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南半球向左偏,即可回答。注意近地面风向与高空风向的差异。
核心考点
试题【【题文】下列各风向示意图中,表示南半球近地面的是:(    )单位:百帕】;主要考察你对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题文】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一种形式。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热力环流是由地面      不均形成的。
(2)图①中,甲地近地面气压       (低于或高于)乙地。甲乙之间的大气水平运动就是风。        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因为         力使风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向
      (左或右)偏。在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       (平行或斜交)
(3)请在图①中a、b线段上分别补画箭头,完成甲—乙和甲—丙之间的热力环流。
(4)图②所示的海陆热力环流现象通常出现在         (白天或夜间)。
(5)图中乙地夜间天气晴朗,则在初冬的清晨上学时人们会发现地上“下霜了”,请从地理角度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各类循环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若该环流表示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
气压a地       (高于、低于)b地            
气温a地       (高于、低于)b地
2)、若该环流发生在城市地区,则    是市区,   是郊区。
若该环流发生在白天沿海地区,则   是陆地,    是海洋:;
若该环流发生在夜晚山谷地区,则    是山地,     是谷地。
3)、若此图为冬季海陆间热力环流图,则(   )
A.a为海洋B.b为陆地 C.③为陆风D.③为海风
4)、若该图表示热力环流,则a、b、c、d对应的等压面分布(示意)不正确的是(  )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每空2分,共12分)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图中A处气压名称是         
(2)图中B处盛行          季风,C处盛行          季风。
(3)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①~④代表的内容有: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认真研究图中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数字代表的内容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②           ,③           ,④           。(4分)
(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的是             (填数字)。(2分)
(3)由图知,大气吸收的④要多于大气直接吸收的①,这说明了        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分)
(4)人类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煤炭、石油等),使大气中的CO2增多,导致大气吸收   
    (填数字)能力的增强,并通过       (填数字)把热量还给地面,从而使全球气温变暖的趋势加快。(4分)
(5)运用上述示意图,分析新疆塔里木盆地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题文】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此图表示大气热力环流,A、D在近地面,B、C在高空,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则A、B、C、D四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 气温相对最高的是______。(4分)
(2)如果箭头②表示白天海岸地带的海陆风,则A、D两地表示海洋的是        。(2分)
(3)如果此图表示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则A、D两地表示城区的是          。(2分)
题型: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