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 >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该表。据此完成问题。月 份123456789101...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该表。据此完成问题。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均温差 值
0.13
0.10
0.18
-0.16
-0.13
-0.25
-0.43
-0.40
-0.20
-0.10
0.11
0.22
小题1:探究结果表明
A.学校所在地位于南半球
B.林地的年温差大,裸地的年温差小
C.该地7、8月份的月均温较低
D.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小题2:该片林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①涵养水源      ②保持水土      ③减弱噪声      ④吸烟滞尘      ⑤防风固沙
A.①②B.②⑤C.③④D.③⑤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解析
本题考查林地的生态功能。
小题1:将各月份的月均温差值相加,所得结果为负值,这说明林地比裸地的年均气温低。
小题2:由于该片林地位于学校与高速公路之间,因而可起到减弱噪声和吸烟滞尘的作用。
核心考点
试题【某中学地理探究性学习小组对该中学与高速公路之间的一片林地与裸地气温进行连续监测,测得林地与裸地月均温差值变化如该表。据此完成问题。月 份123456789101】;主要考察你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该图为“植物体的增长与气温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气温越高,植物体生长速度越快,当气温为10℃时,其植物生长速度为30℃时的
A.20%B.50%
C.90%D.110%
小题2:一山体高5 000米,某日海平面气温为40℃,此时山体上植物生长最快的地方是
A.山麓地区(海平面)B.海拔200米的山坡上
C.海拔2 000米的山腰上D.海拔5 000米的山顶上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该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27~28题。

小题1:影响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中所储存养分的比重大小最主要的因素是
A.气候条件B.土壤条件
C.生物条件 D.地质条件
小题2:图中所示三个自然带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C.③①② D.③②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据此回问题。
年份
森林覆
盖率
耕地
面积
年降
水量
气温年
较差
河流含
沙量
粮食平
均亩产
粮食总
产量
1985
19%
333km2
520mm
38℃
10%
205kg
1.025亿kg
1995
10%
478km2
450mm
42℃
35%
135kg
0.975亿kg
小题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人口增长过快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小题2:根据表格内容分析森林覆盖率的变化对该区环境产生的影响是(   )
A.气温年较差减小B.河流含沙量增大
C.年降水量增加D.地下水增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森林和湿地都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环境有重要影响。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热带雨林对水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      )
A.调节全球气候B.调节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调节全球水平衡D.形成各种流水侵蚀地貌
小题2: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                           (      )
A.气温变高,湿度变小
B.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变大,气候变干
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
D.气温年较差变大,日较差变小、气候变干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热带雨林是现存比较完好的原始森林之一,但是正不断遭受人为的破坏,回答问题
小题1:热带雨林中保存生物化学物质的最主要载体是(  )
A.土壤B.枯枝落叶C.水体D.植物
小题2:导致亚马孙地区雨林破坏的人类活动包括(  )
①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商业性伐木 
④采矿、水利、修路、城镇建设    ⑤战争、灾荒、森林大火    ⑥旅游、游乐设施建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