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中试题 > 地理试题 > 水的运动 > 上图为“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单位时间降水量相同情况下[     ]A、降水时间长,地表径流量大B、植被覆盖好,地下径流量大C、土层透水强,...
题目
题型:多选题难度:一般来源:0110 模拟题
上图为“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单位时间降水量相同情况下[     ]
A、降水时间长,地表径流量大
B、植被覆盖好,地下径流量大
C、土层透水强,地表径流量大
D、地面坡度大,地下径流量大2、参照图示原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宜采取的措施有[     ]
A、平地贮水拦沙
B、缓坡修建梯田
C、陡坡植树种草
D、沟壑修建水库
答案
1、AB
2、BC
核心考点
试题【上图为“径流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单位时间降水量相同情况下[     ]A、降水时间长,地表径流量大B、植被覆盖好,地下径流量大C、土层透水强,】;主要考察你对水的运动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下图为水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三大类岩石。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图中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
A.a环节的水量等于b环节和d环节的水量总和
B.若该地位于北美中纬度西部,则c通常为向东北方向输送的水汽
C.我国西北部河流的补给主要靠d环节
D.e环节的水量为d环节和f环节的水量的差值2、关于图中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有[     ]
A.e环节在海岸沙滩地区主要为堆积作用
B.g环节为变质作用
C.i、h、l三环节分别属于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岩浆活动
D.②③两种岩石可以直接相互转化3、若乙处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则[     ]
A.汛期时e环节输水量增加
B.f环节蒸腾加强
C.i处岩块上升加速
D.甲处泥沙淤积增强
题型:多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自然界碳、水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甲烷、氢、氨和水汽,而现在低层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仅占0.03%,影响其变化的主要环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人类对环节M施加的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减少环节N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减少环节P和Q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调节环节L的水量季节变化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地球上大陆和海洋各纬度带的水平衡(降水量减去蒸发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影响全球水平衡的根本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下垫面2、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
A、中纬度地区,大陆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B、南纬55°附近,降水量出现峰值
C、低纬度地区,海洋上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D、南、北极地区,降水量均小于蒸发量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读我国某平原地区地下水水位年内变化示意图和不同年代气温、降水与地下水水位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该地区地下水水位年内峰值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该地区地下水位约下降______米。试分析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地理活动小组拟研究所在城市"河水的自然净化"课题。你认为该课题的研究应包括哪些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综合题难度:困难| 查看答案
下图示意为南极大陆和周边海区缓慢的水循环与洋流运动其中图中序号④表示的是冰体的流动。据此并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蒸发和升华环节的是[     ]
A.①⑤
B.⑦③
C.④②
D.⑤③2、图中⑥与⑦示意的是洋流运动,形成此海水运动的根本原因为[     ]
A.盐度差异
B.热量差异
C.密度差异
D.风力差异3、对图中序号⑨表示的内容,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太阳光使地表积雪大量融化
B.洋流使大陆冰盖发生位置移动
C.烈风使陆面的积雪产生再分配
D.海平面上升使冰体产生裂痕
题型:单选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