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政治试题 > 未成年人保护 > 材料一:201 1年春节期间,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就是微博“打拐”。事件起于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
题目
题型:江苏省期中题难度:来源:
材料一:201 1年春节期间,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就是微博“打拐”。事件起于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网友们零碎的、非专业的行动,与公安部门、媒体、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等社会力量结合在一起,迅速形成舆论焦点。    
材料二:根据对公安部开展的新一轮解救乞讨儿童行动的调查了解,街头乞讨的未成年人中,由父母携带外出乞讨的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1)材料一体现了对未成年人怎样的保护? 材料二反映了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哪一保护?这一保护在在未成年人保护中居于怎样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微博打拐”体现了对未成年人什么权利的保护?为什么要这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实际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让未成年人快乐与安全同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社会保护,家庭保护,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生命健康权,未成年人年龄小,发展还不成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权利更易受到忽视甚至侵害。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的保护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3)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不只是未成年人自己的事,也是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只有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核心考点
试题【材料一:201 1年春节期间,一起非常值得关注的公共事件,就是微博“打拐”。事件起于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主要考察你对未成年人保护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第25号决议通过《儿童权利公约》,并向世界各国开放,供签署、推准和加入。该公约中所指的[     ]
A.未满18岁的人
B.未满16岁的人
C.未满14岁的人
D.未满10岁的人
题型:福建省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自2004年7月至12月,公安部、教育部等12个部委联合采取行动,打击淫秽色情网站,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12个部委的联合行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
①家庭保护
②社会保护
③学校保护
④司法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应当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提供家庭教育  指导。”这规定,主要是为了对未成年人实施有效的 [     ]
A.家庭保护
B.国家、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为了净化网络环境,让未成年人能够放心地上网,自2009年1月以来七部委联手开展整治网络低俗之风行动。这一行动的开展[     ]
①可以从根本上净化社会风气,遏制文化垃圾滋长蔓延
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③符合我国法律禁止损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行为的要求
④是弘扬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具体表现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我国未成人保护法保护的对象是[     ]
A、未满16周岁的公民
B、未满18周岁的公民
C、未满15周岁的公民
D、未满12周岁的公民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