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写作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低吟着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我们思绪不由得飘向了广阔无垠的长空,飘向了离我们最...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低吟着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我们思绪不由得飘向了广阔无垠的长空,飘向了离我们最近、而又有神秘色彩的天体——月球。千百年来,中华儿女一直把把月球视为神秘的天国,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把登月比作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1)我国古代人们赋予月球的美称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月球的神话或传说家喻户晓,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诗人常以月来寄托深情,含有“月”的古诗句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提出了三种假说:捕获说、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结合你所学的知识,说说我国现阶段在登月这方面有什么举措及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玉兔 婵娟 桂魄
(2)示例:朱元璋月饼起义 唐明皇游月宫 吴刚伐桂 嫦娥奔月
(3)示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地月同源说 地球分裂说
(5)示例:
①我国力争于2006年十二月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
②登上月球可以使之成为人类探测宇宙寻找外星生命的前哨站,实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的飞天奔月梦想,更具有经济、科技和国家发展战略方面的重大意义。
(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阕,今昔是何年。”低吟着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我们思绪不由得飘向了广阔无垠的长空,飘向了离我们最】;主要考察你对写作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宇航员在月球上进行的工作。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马上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的任务很多,但是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很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况,情况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纪念碑刻着地球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图像,上面还刻着:
  1969年7月,太阳系的行星地球上的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足迹。我们代表全人类,来这里作一次和平的旅行。
  然后,奥尔德林从登月舱中取出电视摄像机,安装在月球的表面;他们又安装了一台太阳风测定装置,用来检测宇宙射线;还安装了用来精确测定月球和地球之间距离的激光仪;还安装了测定月震的月震仪。他们又取出美国的星条旗,神色庄重地把它插在月亮上。这些工作完成后,他们舒了一口气,跟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第一次通话。总统热情地祝贺他们登月成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元旦,你想送给父亲或母亲一张贺卡,你会在贺卡上写下什么祝语呢?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随着手机在中小学生中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给“校园手机”立规矩的呼声也随之出现。不久前,某中学正式下达了手机“封***令”,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这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争论。中小学生是否可以将手机带入校园使用?请就这一问题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小时候,你一定听过或看过许多美丽动人的童话吧?经过岁月的积淀,它们作为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中的一部分保存了下来,请你仿照例子,用自己的话写出至少两个童话中的主人公。
例:为爱牺牲的海的女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月考题难度:| 查看答案
请你参加与《于丹(论语)心得》有关的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
链接资料:[人物介绍]
  于丹,北师大教授。从2006年开始,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连续推出她的《(论语)心得》讲座。她的解读唤起了民族记忆,冲破了专家与群众间的藩 篱,让高深文化走出象牙塔,来到群众当中,在海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令人耳目一新的阐释方式,让她收获了赞许,也面对着质疑。对此,她选择了从容,用加倍的勤恳真诚回馈赞许者的热情,用坦荡的“三鞠躬一握手”直面质疑者的诘问。
[相关言论]
  ①大白话的解读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与毁灭。
  ②于丹是电视媒体强大的传播所创造的神话。
  ③她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做的是文化普及工作。
  ④父亲、师大的悉心培养,博学、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促使她成功的强大力量。
(1)[办校刊]仔细阅读链接资料的[人物介绍],联系上下句补全“卷首语”。
卷首语
冲破藩篱;____________________;
解读经典,诠释人性。
____________________,直面诘问;
勤恳真诚,回馈热情。
(2)[辩论赛]请结合链接资料的[相关言论],拟一道辩论题。
要求:辩论题的正、反观点不能只来自[相关言论]的同一句话。每一方观点不超过15个字,字数大致相等。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座谈会]下面两句话均来自《论语》,请任选一句,谈谈心得体会。不超过30个字。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