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写作 >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7分)小题1:若下期校报要设一个以“人与鸟”为主题的学生习作专版,作为主编的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得到这方面的稿件呢?(3分)        ...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7分)
小题1:若下期校报要设一个以“人与鸟”为主题的学生习作专版,作为主编的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得到这方面的稿件呢?(3分)
                                                                           
小题2:认真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就“鸟类与人类的关系”说说自己的发现。(4分)
材料一:宋代葛天民的《迎燕》诗:“咫尺春三月,寻常百姓家。为迎新燕入,不下旧帘遮。翅湿沾微雨,泥香带落花。巢成雏长大,相伴过年华。”台湾郭枫在《空山鸟语》中写道:“真的是鹧鸪么?在台湾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
材料二:飞鸽传书捎佳音,黄雀晨鸣唤学子,燕子春归知时令。从古到今,人们的生活与鸟类息息相关。通过对鸟类飞行的观察研究,经过多次的试验和失败,人类制成了滑翔机,并最终于1903年12月制造成功现代的飞机,这大大缩短了人们交往活动的空间距离。
材料三:蜂鸟在茂密的树林中飞行时,那是前后左右,随心所欲,灵活自如。而目前,一架高性能的超音速歼击机,想要在12000米的高空转个弯,那至少也得绕一个半径10000米左右的大圈子。
                                                                             
                                                                              
答案

小题1:①发布征稿启事,让同学们自由来稿。②组稿约稿,有重点地选择适合的对象,请他人写稿。③自己动笔写稿。
小题2:不设统一答案。参考:①鸟是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一份子,更是人类情感的寄托,“相伴过年华”。②人类向鸟类学习,改善了自己的生活。③人类向鸟类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继续钻研和探究。(4分。答对1个要点给2分。意对即可。其他合理说法也应酌情给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主编要得到稿件,既可行使权力发布征稿启事,让同学们自由来稿或组稿约稿,有重点地选择适合的对象,请他人写稿;也可履行义务自己写稿子。
小题2:
试题分析:根据所给材料找出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7分)小题1:若下期校报要设一个以“人与鸟”为主题的学生习作专版,作为主编的你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得到这方面的稿件呢?(3分)        】;主要考察你对写作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请你在参加“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以下任务(5分)
春天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在桃红柳绿、春暖花开的季节,当你走出户外,看到路边的野花一夜间开了,行人的衣衫一天比一天薄了,天空不时飞过一只又一只小鸟,你的心中是否会涌动着一种渴望:让我们去寻春吧!去捕捉春的踪迹,谱写春的赞歌!
小题1:班级要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野外踏青活动,想请语文老师一同参加,如果要你去请,你该怎么说?请写下来吧。(2分)
小题2:你还会背那首《二十四节气歌》吗?其中“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春天的六个节气。请你选择其中的某一个节气,谈谈这个节气的含义,并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这一节气一句谚语。(3分)
节气:                                                         
含义:                                                         
谚语: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8分)
在历史长河中,无数风流人物博览群书,而“漫游”山川大河,是他们所读的又一部书。
【材料1】孔子可称漫游的鼻祖。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学。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能在黄河边上感慨:“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
【材料2】李白堪称最能漫游的大师。他25岁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生足迹遍及祖国,直到62岁病逝。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杜甫(杜工部)青年时期都在漫游中度过,他在登临泰山后写出早期最有名的诗歌《望岳》。而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寄情山水,走遍永州的名胜,写出了《小石潭记》等名篇。还有陆游(陆放翁)在四川做官时走遍了四川,观赏了几乎所有的名胜古迹,写了不少名篇佳句。
【材料3】漫游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使诗人的胸怀变得更加开阔。杜甫在《昔游》中写道:“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这首诗写得荡气回肠,气势磅礴。孟浩然也有壮阔浩然之笔,他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小题1:请运用【材料2】,对出下联。(2分)
上联:柳司马被贬永州游石潭             下联:                 
小题2:仔细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说说你的探究发现。(3分)
小题3:孔子在漫游和讲学过程中的许多言论,带给我们做人的启示。有同学就此在“学生贴吧”上发起讨论,请你也发个“帖子”。(要求:须引用课文《<论语>十则》)中内容。(3分)
1楼:《论语》中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会我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复习,并且在复习中有新的领会。
2楼:读了《论语》后,我知道,自己不被人知并不重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所当做;而如果自己不了解别人,轻者珠玉错投,重者为虎作伥。这就是孔子说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楼: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今年是农历马年,请你完成下列与“马”相关的题目。(8分)

⑴请从候选的“马”中选择恰当的“马”填入下列诗(词)句的横线处。(填写序号即可,3分)候选的“马”: A. 宝马    B. 铁马    C.瘦马
(甲)夜阑卧听风吹雨,    冰河入梦来。    
(乙)    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丙)    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一夜鱼龙舞。
⑵右图是我国东汉时期青铜器“马踏飞燕”。请你仔细欣赏这件艺术珍宝,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简要说明它的形态。(50字左右,3分)
⑶马年新春,某同学参加了民间采风活动后,想用一对含有“马”字的对联来记录自己的足迹。他已经想出了下面的对联,请你帮他补全。(2分)
      寻古迹,四营巷中访先贤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一组材料。(12分)
【报刊新闻】
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制定完成
本报北京12月6日讯(记者 宗河) 记者今天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完成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即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轮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七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制度;二是推进高中阶段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三是建立健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四是建立健全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制度;五是改革统一高考,建立普通本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六是建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选拔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七是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的机会。
在高考改革方面,方案提出对考试评价制度和招生录取制度进行系统设计,推进综合改革,目标是建立起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
在改革考试评价制度方面,重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学好每门课程,并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课程,充分发展个性潜能和学科特长,同时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服务和社会实践等。二是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探索“减少考试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外语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由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并使外语考试、成绩表达和使用更加趋于科学、合理。
方案提出,高考等重大改革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周期性,要按照“三年早知道”的原则,提前一定时间公布,目前在校高中生不受影响,给考生和社会以明确稳定的预期,确保改革过程平稳有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选自2013年12月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网络调查】
2013年12月7日,教育部网站披露了考试招生改革总体方案的部分细节。总体方案和高考改革等配套实施意见将于2014年上半年出台。在高考改革中,将探索外语考试不再在统一高考时举行,而进行社会化一年多考。您是否支持外语退出高考统考?
调查结果如下:
选 项
人数
比例
1.支持,有利于改变“一考定终身”,英语不用再为考试而学。
1897
66.24%
2.反对,英语作为交流工具有其重要性。
557
19.45%
3.无所谓,英语的重要性不会因为考试方式而改变。
373
13.02%
4.其他
37
1.29%
                                                              (转引自凤凰网)
【“两会”话题】
近日,上海市“两会”会场内外,关于高考改革的话题引起热议。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阐述了自己对教育部考试招生改革方案的看法。
“一考变多考的初衷,是为了允许学生有‘输’的可能,一次不行,还有下一次。这实则是对人才选拔、培养的重大变革。”杨振峰代表说,教育部的系列高考改革,包括最近推出的英语“一考变多考”,体现了人才选拔的正确导向。
丁光宏委员认为,这次改革打破了“一考定终身”,其核心是综合评价和多元录取。但是“公众对这次高考改革存在一些误读、误解。”他说,“考试门数减少,不代表其他不考的知识不重要。英语一年可考多次,也不代表英语的地位下降。”他同时认为,自主招生、个性化的录取方式,是将来大学招生的趋势。
任建兴、许峰代表谈到,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高考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但不是唯一环节。如果只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在某个学段进行局部改革,就难以形成有效衔接,改革效应也有可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打折、消耗。(根据2014年1月20日《解放日报》有关报道改写)
小题1:从上述材料来看,教育部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披露后,哪个方面的改革举措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3分)
小题2:根据上述材料判断,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外语退出高考统考的改革措施得到了社会大部分公众的支持。
B.此轮考试招生改革只是在高中学段进行局部改革,仍然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
C.“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是考试制度和方法的改变,与外语的重要性无关。
D.此轮高考改革最早也要到2017年才可以具体实施。
小题3:某班级将举办一场辩论会,辩题是: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好不好?正方的观点为: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利大于弊。反方的观点是: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弊大于利。现在请你担任正方的一辩或反方的一辩,写一个简要的陈述发言稿。(6分)
[温馨提示]辩论会的第一阶段为陈述发言阶段,由正、反双方的一辩陈述自己一方的观点及理由,对方不能提问、打断、反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14分)
东坡先生墓志铭(节选)
苏 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佑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干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①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②亢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④,吾侪⑤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挺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⑥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日:“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注释】①押伴:接待、陪同。②钤辖:有两个义项,1.节制管辖。 2.宋代武官名。③戢:收敛。④涂潦:大水。⑤侪:辈,类。⑥畚锸:簸箕铁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以书属辙曰属:嘱咐B.至与钤辖亢礼亢:匹敌
C.然终不以为恨恨:遗憾D.以虞水之再至虞:料想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3分)(    )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   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           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         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③⑤D.④ 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警告他们,如果不改,要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杭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2分)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2分)
 (3)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