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帐,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帐,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一个喝酒的人说道,“他怎么会来?……他打折了腿了。”掌柜说,“哦!”“他总仍旧是偷。这一回,是自己发昏,竟偷到丁举人家里去了。他家的东西,偷得的么?”“后来怎么样?”“怎么样?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后来呢?”“后来打折了腿了。”“打折了怎样呢?”“怎样?谁晓得?许是死了。”掌柜也不再问,仍旧慢慢的算他的帐。  
1.从情节发展的脉络看,这一节主要是写封建制度对孔乙己的迫害,已从____________ 进而到____________ 。  
2.这一段要表现的人物主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A.掌柜的 B.酒客 C.孔乙己 D.丁举人),描写的角度是(A.正面 B.侧面)。  
3.这一段从三个方面揭露封建制度的罪恶  
①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惨遭遇,揭露了_____________ 对下层人民的凶残; 
②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强烈对比,揭露____________ 的罪恶;  
③通过掌柜的和酒客漫不经心的对话,揭露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_____________ 的关系。  
4.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这段文字属于____________描写,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下面的语句应怎样理解?请选择正确答案。
1.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A.孔乙己很幽默,能引人发笑,。(      )
B.孔乙己善言谈,能活跃气氛,给。(      )
C.孔乙己是大家的笑料,他来了大家可以任意取笑他,他使人开心,所以。(      )
2.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A.孔乙己是否已经死了,没有根据,,所以用”、。(      )
B.作者运用看似矛盾的两个状语,深刻地揭示孔乙己活着无人关心,死后无人过问的悲惨命运。(      )
C.“的确”表示确凿,“大约”表示推测,“我”通过看似矛盾的语言,表达了不希望孔乙己悲惨死去的愿望。(      )
答案

1.从精神毒害进而到了肉体的摧残。
2.C和D;B
3.①统治阶段 ②丁举人,孔乙己,封建科举制度 ③冷漠
4.自然环境:渲染一种悲凉凄冷的气氛,预示孔乙己悲惨的结局,为他的出场做铺垫
5.1.C√ 2.B√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有一天,大约是中秋前的两三天,掌柜正在慢慢的结帐,取下粉板,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我才也觉得他的确长久没有来了】;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孔乙己》中的一段文字, 完成下面各题。孔乙己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这半懂不懂的话里,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①到店,所有喝酒的人②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1.本段中①②两处应该填入的恰当词语是(   )
A.一       便     B.即使       也     C.虽然       但     D.因为       所以
2.对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的动作描写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作紧张,显示自己的阔绰。   
B.故作坦然,显示自己的贫穷。
C.故作紧张,显示自己的豪爽。   
D.故作坦然,显示自己的清高。
3.对孔乙己“争辩”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本来没有偷书,却受到别人的污蔑,所以要争辩。
B.孔乙己确实偷了书,却又碍于面子不愿意承认,所以要争辩。
C.别人是开他的玩笑,孔乙己却当真,所以要争辩。
D.别人厌恶他偷书,孔乙己害怕不敢承认,所以要争辩。
4.对孔乙己的社会价值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乙己的生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因为他给人们带来了快乐。
B.孔乙己的生存没有多少社会价值,他充其量不过是人们的笑料。
C.孔乙己的生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他引导人们即使贫穷也要读书。
D.孔乙己的生存没有多少社会价值,因为他他干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语段,回答问题。 我的叔叔于勒
  ①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走到我母亲和两个姐姐身边问:“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   
  ②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③我只好留在母亲身边,觉得这种不同的待遇十分不公道。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儿和女婿向那个衣服褴褛的年老水手走去。  
  ④我父亲突然好象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⑤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⑥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⑦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1、第一段文字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表现男主人公的阔气、文雅。
B、表现男主人公充满阔气的虚荣心。
C、一方面反映男主公爱慕虚荣,追求风雅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为下文吃牡蛎、遇于勒,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伏笔。
2、阅读第二段回答:母亲不让若瑟夫吃牡蛎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A、怕把男孩子惯坏了。  B、怕他吃了要生病。  C、怕多花钱。
3、第二段文字表现出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   )
A、关心、爱护孩子    B、自私、庸俗     C、吝啬、虚荣
4、阅读五、六、七段回答;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这一句中的省略号表现了男主人公怎样的心理? (   )
A、有些话不能说。    B、不知说什么好。   C、发现于勒后的恐慌害怕。
5、这几段文字塑造菲普夫妇形象的社会意义是什么? (   )
A、对孩子不溺爱。
B、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追求虚荣、冷酷自私、金钱至上的风气。
C、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家庭关系。
6、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     )
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题型:广东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各题。我想听听你唱歌  
刘卫平
  两年以后,陈处终于来到了羊谷山村。
  小车在坑坑洼洼的泥石公路上跑了老半天,才在一个四野看不到人的地方停下来。天上飘着绵绵不断的毛毛雨。陈处下了车,踮脚站在泥泞四溢的乡村公路上,张望了好一会儿,才看到了凹隐在山冲里的小村庄。
  从公路到村里还有一段山路要走。陈处一边走,一边向路上遇到的几个农民打听谢小华的家。   
  呶,就是村里最后头那栋房子。
  陈处看清了,那几乎是村里唯一的茅草屋。
  整日在城里上班的陈处,与羊谷山村挂上钩,与羊谷山村的那栋茅屋挂上钩,或者更直接地说,与茅屋里的女孩儿谢小华挂上钩,这事是从两年前开始的。
  扶贫基金会与偏远山区的贫困学生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陈处帮扶的对象就是羊谷山村的谢小华。名单是由基金会统一定的。陈处按规定每学期开学前给谢小华寄200元钱。
  谁料谢小华这女孩儿挺让人上心的。每隔一月两月,谢小华来一封信,向陈处报告她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谢小华在信里说:尊敬的陈伯伯,这学期期中考试考完了,我考了班上的第三名。
  陈处回信:加油,等你考第一名了,我来看你。
  陈处随信给谢小华寄200元,作为奖励。
  谢小华又来信了,陈伯伯,我们放寒假了。村里回来了一个学音乐的大学生,说我有唱歌的天赋,要我买把小提琴,好教我学音乐……
  陈处又寄了200元。陈处在回信里说:去学吧,下次来时,我想听听你唱歌。
  陈处的眼前,甚至很清晰地出现了一个蹦蹦跳跳的、欢快地唱着歌的山村小姑娘。
  当谢小华再次来信时,陈处多了一份担心。因为谢小华在信里说:陈伯伯,昨天我上山砍柴,肩上被蛇咬了一口,半边脸都肿了。脸肿得老高,只怕以后唱不成歌了。
  陈处又寄了200元,要谢小华拿去治伤。陈处回信说:你的脸会好的,以后还可以唱歌的。下次我来,好好看看你的脸……  
  两年了,终于来到了这羊谷山村!谢小华的学习怎么样了?她脸上的肿早消了吧?她唱歌唱得好听吗?
  这回,一定要好好听听她唱歌! 
  敲了好一阵门,里面才传出一个妇人的声音。
  陈处推门进去。
  床上躺着的妇人是谢小华的娘,脸色苍白得像一张薄纸,仿佛一碰就会碰出一个洞来。  陆陆续续来了几个邻居。
  陈处左右观望,没有他想见的女孩儿。
  谢小华不在家。
  通过和她娘以及邻居们的交谈,陈处才知道事情和他想像中的大不一样。
  谢小华早就不读书了?
  在陈处和谢小华结对帮扶才一两个月后,谢小华的父亲一次在山上砍树时被倒下的大树压死了。那时候,谢小华的娘卧病在床已有几年。她娘那病,每月要一百多块钱的药来维持。  
  司机问:陈先生寄来的钱没给谢小华读书?
  陈处说:都给你买药了是不是?
  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点了一下。
  司机问:谢小华没有买小提琴吗?
  陈处说:她是找借口要钱给你买药是不是?
  又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又点了一下。
  司机问:谢小华没有被蛇咬伤过吧?
  陈处说:她的脸没有肿是不是?
  又过了片刻,她娘耷拉着的头又点了一下。
  司机显然有点气愤了。他说:原来你们这一切都是骗人的。
  陈处摆摆手,让司机平静下来,也是让自己平静下来。
  司机仍然无法平息怒气,司机对转身的陈处说:陈先生,我们走? 
  陈处再次摆摆手,问:谢小华哪里去了?
  旁边的邻居说:她到后山割草去了,她家一对猪靠她喂的。
  陈处出来,抬头望望,往后山方向走去。
  刚出村,陈处蓦然看到一百来米远的山坡上,有一个女孩儿坐在一块山石上。石头高高地从土里长出来,女孩儿坐在上头,安然地唱着歌。
  天上的毛毛雨仍在下。
  女孩儿的歌声穿透薄薄的雨幕,悠然而至。
  陈处循着歌声走去。100米,80米,50米……  
  陈处离女孩儿越来越近。
  还差二十来米远吧,女孩儿突然站起来,跳下石头,沿着横贯山坡的小道,飞奔而去。  陈处愣愣地望着奔跑着远去的女孩儿,耳里满是女孩儿的歌声。那是一首名曰《戒指花》的歌,有几句歌词,陈处记得很清楚:
  你说你想听听我唱歌
  你说你想看看我的脸
  我不能唱歌给你听
  因为一唱我就要流眼泪
  我不能让你看我的脸
  因为一看我就要流眼泪
1.文章第二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加粗的“挺让人上心的”具体指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3.从谢小华和陈处的三次来信中可以看出谢小华是个怎样的人? 
                                                                       
4.本文主人公是谁?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塑造这个人物?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5.请你谈谈“因为一唱(一看)我就要流眼泪”这两句歌词的理解。
                                                                        
题型:广西自治区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各题。狠   爱
徐立新
  (1)学校离家只有500 米的距离,可就是这短短的500 米,对她来说,却是布满艰难的万水千山。    
  (2)因为双脚有严重残疾,9 岁的她,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去上学,就连稳稳当当地走都不行,她的脚踝处有明显的扭曲变形,脚掌根本着不了地,因此,身体的重量几乎都压在脚的外侧,每挪一步,她都是晃晃悠悠的。    
  (3)短短的一条巷子,她不知用了多长时间,才勉勉强强通过,总算大汗淋漓地挪到路口,  学校就近在咫尺,可此时,她的脸上却露出更加悲伤的表情——接下来的路,再没有任何可扒扶和借力的东西。    
  (4)她坐在地上,低头呜咽,乞求路人的帮助。    
  (5)这一幕看着让人揪心,终于有人过来帮忙了,把她扶了起来,打算送她到学校。可就在这时,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她夺了下来。大声吼道:“自己走过去!”    
  (6)所有的人,都被女人的突然举动给吓呆了。她在一边开始大声哭泣,并且不愿意挪步,显然,她觉得眼前的这个女人太凶狠和无情。    
  (7)她的哭泣和不听从,引来女人更大的愤怒,开始使劲地推打她,一边打,一边怒问道:,你不觉得耻辱吗?每次都等待别人的帮助,你不觉得羞愧吗?你脚有残疾,难道心也有残疾吗?”    
  (8)没有人怀疑,女人就是她的母亲。她一边哭泣着,一边慢慢朝学校爬去,可这却招来了母亲更大的不满,母亲将她狠狠地拽了起来,怒吼道:是人就直立行走,只有动物才爬,给我堂堂正正地走过去!”    
  (9)直立行走,堂堂正正地走过去,对于她,该是多难呀!但是母亲全然不顾这些,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在接连摔倒14次后,她终于……    
  (10)此时,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    
  (11)此后,她宁可一次次地摔倒,也不愿意爬着去上学。因为母亲告诉过她,别人只能扶你一次,却不能永远扶着你……    
  (12)9年前,母亲遭遇难产,她成了不幸的孩子,医生的诊断是”,今生只能爬着走。那一刻,母亲伤心欲绝。为了帮她治病,母亲不顾一切地干活,什么累活脏活都愿意干,可女儿的病没有一丝的好转……    
  (13)母亲开始天天、月月、年年逼迫她坚强,甚至抛下所有的柔情,对她拳脚相加。为此,她吃尽了苦头,却学会了坚强。    
  (14)在她14岁那年,奇迹发生了,她居然能直立行走了,虽然还不是那么稳当,虽然偶尔还会摔一个小跟头,但比之从前,已经有天壤之别了。她在泪水和感激中终于明白,原来,母亲一直以来对她最狠心、最无情的”,恰恰是为了帮助她对抗和纠正命运对她的不公啊!寒微的母亲,从来都是心疼她的!                                                
                        (选自《辽宁青年》2010年第3期)
1.文章第(10)段,站在她身后的母亲,泪如雨下。母亲为什么泪如雨下?
                                                                                                   
2.文章开头为什么反复强调米的距离”? 
                                                                                                   
3.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1)可就在这时,一个面目狰狞的女人突然冲了上来,怒气冲冲地从路人的手中将她夺了下来。大声吼道:!”
                                                                                                    
(2)在母亲的一声声怒责下,在接连摔倒14次后,她终于……    
                                                                                                    
4.作者写“在她14岁那年,奇迹发生了,她居然能直立行走了”,引发了读者对什么问题的思考?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题型:浙江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小说,完成文后题目。 把钥匙交给小蒙
赵明宇
  时光像水一样漫过来,在人生的河道中奔涌。很多事情沉没了,总会有几个难忘的细节,山一样矗立。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的临桌周大明有一支红蓝铅笔,画小鸟、画大象,可漂亮了,我们都羡慕他。李小丽从家里偷出来一个苹果掰一半给周大明,周大明才答应让李小丽用他的红蓝铅笔画了一只蜻蜓,把李小丽美得像个凯旋的小公鸡,走路都扭屁股。
  我想有一只红蓝铅笔,向妈妈要钱买,妈妈说等卖了鸡蛋才会有钱。我就整天盼着收鸡蛋的小贩。
  红蓝铅笔每天晚上都在我的梦里出现。
  那天早上第一节自习课,周大明像是忽然被毒蛇咬了一口,大声哭起来,原来他的红蓝铅笔不见了。同学们帮他找,书包里的东西全都抖出来了,还是不见红蓝铅笔。这时候,大家火辣辣的目光盯着我,因为昨天是我值日,走得最晚。周大明像捞到了一根救命稻草,哭丧着脸问我,小蒙,你见我的红蓝铅笔了吗?
  我一下子脸红了。我嗫嚅着说,我没见你的红蓝铅笔。李小丽说你没见周大明的红蓝铅笔,你怎么脸红了?一定是你偷了。
  我没偷!我急得想哭,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周大明哭着去找李老师。李老师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问我,你真的没见到周大明的红蓝铅笔吗?我的头低低的,说没有。李老师说拾到东西要交公,没拾到就算了,上课去吧。
  走进教室,同学们都在小声嘀咕什么,用异样的目光看我。周大明不理我,李小丽也不和我玩了。我郁郁寡欢,上课没心思。有一次李老师提问,喊了我好几次,我还低着头不知道喊谁。
  我开始逃课了。有一次到河边的小树林里掏鸟窝,被李老师抓住了,把我摁到教室里。李老师走上讲台,拿着一支红蓝铅笔说,同学们,周大明同学的红蓝铅笔丢在我的办公室了,现在我交给周大明同学。
  大家鼓起掌来。
  李老师又宣布了一件事,说从今天开始,把钥匙交给小蒙。
  我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我们学校,教室的钥匙就像权杖一样,只能交给全班最信任的人。谁拿着教室的钥匙可是至高无上的荣誉,每天要第一个到学校来开门。一般来说,除了班长和班主任,谁也没有拿钥匙的资格。
  直到班长很不情愿地把钥匙交给我的时候,我才相信这是真的。
  下课了,李老师笑眯眯的跟我说,小蒙,祝贺你。大家信任你,也希望你以后第一个到学校,尽到一份责任。
  嗯嗯。我使劲儿点着头。
  后来,我再也没有逃课掏鸟窝,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打开教室,开始学习。李小丽开始和我套近乎,周大明也和我一起踢毽子。
  考上重点初中的那一天,我走进李老师办公室,拿出一支红蓝铅笔说,老师,我捡到的铅笔,交给您。
  李老师愣了一下说,送给你吧,你每天第一个到校,这是对你的奖励。
  我喊一声李老师,泪水就不听话地涌出来了。
1、理解小说题目“把钥匙交给小蒙”的含义。     
                                                                                          
2、文中有许多细节描写,请找出一句并作简短的赏析。    
                                                                                          
3、在生活中,类似的故事我们也仿佛经历过。请写出你阅读本文后的感悟。 
                                                                                          
4、请从内容(情节)或语言方面自拟一道题目并给出答案。
题目:                                                                              
答案:                                                                               
题型:湖北省模拟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