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练习。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语段,完成下列练习。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 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①甲乙两段景物描写,哪段是写夜船去看戏的?哪段是写看完戏归航的?在文中找出两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两段都描写了船行很快,哪一处是正面描写,哪两处是侧面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解释文中下面两个词语的含义。
依稀:________________   夜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甲段写夜航去看戏,乙段写看完戏归航。根据:甲段中“但我却还以为船慢”“渐望见依稀的赵庄”“似乎听到歌吹了”“料想便是戏台”;乙段中“可知已到了深夜”“我们一面议论 着戏子”“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了”
②正面:航船就像大白鱼在浪 花里蹿;侧面:连山仿佛是兽脊似的向船尾跑去,老渔父喝采
③依稀:隐隐约约;夜渔:夜间捕鱼。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语段,完成下列练习。  【甲】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爱输给爱》,回答问题。爱输给爱
  握着录取通知书时,她迷茫了。一贫如洗的家要供一个大学生是何等艰难,何况她还有一个刚上高中的弟弟。     
  到家的时候,饭菜刚刚摆上饭桌,母亲还在厨房里忙碌,弟弟跟着父亲刚从地里做活回来,正在洗脸。     
  A她摸了摸口袋里的通知书,没有拿出来进了厨房,她让母亲歇着,她来做,灶上的鸡汤正“咕噜,咕噜”地翻腾着。她的眼泪险些流下来,上次父亲生病的时候都没舍得把这只鸡杀了,今天是她的生日。    
  她刚端起碗,便响起了敲门声。开了门,她有些惊讶:“小舅,您咋来了?”她的惊讶,是因为小舅手里提着一盒生日蛋糕。小舅还未回答,弟弟抢过了话头:“小舅,您太偏心了,姐姐的生日您记得,我的就忘记了。”母亲忙说:“你这孩子,你小舅一身的灰尘,赶了那么远的路,快让你小舅歇歇。”弟弟吐了下舌头,不再说话。    
  她说:“小弟,好好读书,等你考上大学那天,姐姐也买蛋糕给你。” 她说的是真心话,弟弟人乖,空闲的时候从没出去玩过,总是尽力地帮助家里做事。因为要干地里的农活,耽误了不少学习,弟弟的学习成绩一般,如果弟弟再努力些,将来还是有希望上大学的。    
  她不由自主地摸了下口袋里的通知书,进门之前她就想好了,等秋收后,就出门打工。至于通知书,就让它成为一个永久的秘密吧。    
  一家人东一句,西一句地聊着,弟弟听说小舅在省城里做小生意已经好几年了,就若有所思地问:“小舅,那里生意好做吗?”小舅嘿嘿一笑说:“你小舅我啊,还算小有成就,这些年省吃俭用,在郊区买了一套二手房呢。”     B“真的吗?”弟弟眼睛睁的大大的,顿了顿又说,“那明天我去你家看看,我还没去过省城呢。”
  母亲用筷子敲了一下弟弟的碗,说:“你这孩子,就没想留你小舅多住几天吗?”父亲赶紧夹菜给小舅,说别跟小孩一般见识,还不懂事呢。     
  小舅嘿嘿地笑着说:“我这个小外甥,我还不了解吗?跟我小时候一个样呢。” 她又想起小时候,有一次父亲实在太疲倦了,耕地的时候,说是想休息一下,坐在地里竟睡着了。老黄牛挣脱了犁头的缰绳,将邻地的小麦吃了一大片。憨厚的父亲醒来一看,不知所措,得如此事的弟弟,二话不说,转身跑到麦子主人家里认了错,给父亲保住了面子。     
  第二天,小舅真的要走,弟弟也真的要一同去,还带了些衣服,说乘着暑假,要好好在省城玩几天,母亲嘱咐她说,你小舅地形不熟,你送他们到车站吧。     
列车缓缓开动的时候,弟弟向她扔下一个纸团。她心里一怔,急忙捡起来打开,弟弟的笔迹赫然入目:姐姐,原谅我和小舅合伙欺骗了你,以你对我的疼爱,没有小舅的配合,我恐怕踏不出那个家门。作为村子里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女大学生,村长已经给家里报了喜,弟弟为你高兴。弟弟不是读书的料,我和小舅去省城打工了,从今往后,你的一切开支,就由我来承担。     
  月台上,一个女孩,蹲下身双手抱头,泣不成声……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弟弟是个怎样的人。(分析其中两点即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的语言朴实真挚,有表现力,请从文中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说说其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的结尾写:“月台上,一个女孩,蹲下身双手抱头,泣不成声……”请你发挥想象,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描写她此时的心理活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 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只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 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 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 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 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 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给下列字注音。
泊______ 潺_______ 蕴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
依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朦胧”属原_____词,在本文中作______词用。
4.划 的句子为表达“我”______________的心情,用了词语“____________”,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这个词。
5.“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这句话说明了(      )
A.“我”在这些小伙伴中是年小的。
B.“我”是城里 来客,应该坐在舱中。
C.故乡的小伙伴们对“我”的关心和照顾。
6.第一段的描写,表现了( )
A.小伙伴们拔篙、点船、架橹、摇船等一系列驶船动作的娴熟。
B.小伙伴们迫不及待地赶赴赵庄看戏的心情。
C.小伙伴的娴熟的驾船技术和欢快愉悦的心情。
7.“我”和少年小朋友的心情,在第一段中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动词表达出来的。
8.第一段和第二段各自所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前段用行动描写,后段用环境描写
B.前段用心理描写,后段用行动描写
C.两段都是行动描写。
9.划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夸张和借代 
D.比喻和拟人
10.划横线的句子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写_________________。
11.“我以为船慢”的原因是( )
A.确实是船走得慢
B.“我”急于看戏的缘故。
C.他们换了四回手,已没有力气了。
D.“我”对岸上吹来的香气烦腻的缘故。
12.第二段的三个句子各写的是什么?
第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第二段意思正确的解释是( )
A.描写了秀丽景色,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描写了丰收在望的景象,歌颂了农民的辛苦劳作。
C.写船行的速度快以及我在看戏前急切的心情,表现了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D.写美丽的景色,用来陪衬船航行得快,表现了农家孩子划船技术高超。
14.从第三、四段中找出与第二段下列表猜测的语句相照应的句子,分别写在各句的后面。  A.渐望见依稀的赵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料想便是戏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或者也许是渔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给这则节选短文选出一个恰当的标题( )
A.赵庄看戏 
B.月夜抒怀 
C.赵庄途中 
D.月夜行船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
  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并没有听到什么关系八公公盐柴事件的纠葛,下午仍然去钓虾。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 我的豆子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我们请客。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
  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
  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 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 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 和我吃的。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1.给加粗的字注音
着小船 (    ) 纠(    ) 停了(    )
2.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纠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包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几段文字写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_,作者对他主要进行了________描写。
4.六一公公在问偷豆一事中,从他的语言里,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责怪孩子们偷豆,只是心疼_________;当“我”说豆“很好”吃时,他“竟非常感激起来”,“竟 ”字说明了他的“感激”是“我”所“不料”的,这正表现了六一公公这位农民的__________性格特点。
5.人物双喜的语言很有韵味和表现力。他先是用“是”作了正面的肯定回答,不躲不避, 干脆果断,表现孩子的_________,接着用“_________”作挡箭 牌,使六一公公无话可说,第三句的言外之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句是用“________”转换话题,从而表现了双喜的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
6.从整篇文章看,那夜的“豆”并不好吃,那夜的“戏”也并不好看,但作者在文章结尾却说“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这样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一句中“感激”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生活在最底层的中国农民,只求别人理解、肯定,就感恩图报。
B.因为从大市镇来的读书人“我”赏识他的豆,成为六一公公的知音,他便有“士为知己者死”之感。
C.从大市镇来的读书人肯定了他的豆,六一公公认为这是对他最高的一种奖赏,因而十分感激,表现中国农民的淳善可亲。
D.六一公公的“感激”,实际上是对“读书人”和“统治阶级权力”的敬畏,作者这样写 是为了善意地批判农民的愚昧无知。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5题。八岁,一个人去旅行(节选)
吴念真
  她一直看着我,凹瘪的嘴一直不停地嚼着什么,让我有点不自在、有点害怕起来。于是,我只好转身跪到椅子上,面对车窗假装看风景。可是火车一下子开进了三貂岭和牡丹之间那段超长的隧道,风景不见了,窗户上又反射出那个老婆婆的身影。也许是因为车厢里白白冷冷的灯光,她的脸显得有点吓人。在轰隆的车声中,我忽然听见她出声说:“囝仔!”
  我回过头去,看见她正向我招手。
  刹那间,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老婆婆好像察觉我的犹豫,伸手从空空的菜篓子底捡起两三个小小的、有点熟过了的芭乐说:“来,这给你吃!”
  我只好慢慢走了过去,低着头,慢慢地接过芭乐。
  不过,就在那一瞬间,我却再也不怕了,因为她身上有着跟祖母一样的味道,那是擦在头发上的苦茶油的幽香。
  她把我拉到她身旁坐下,一边说:“这没人要的,你吃。”
  一直到我咬下第一口芭乐之后,她才问我:“你一个人要去哪?”
  我说宜兰。
  她似乎一点也不惊奇,笑着说:“这样,阿嬷就有伴了!阿嬷要到罗东,你下车的时候刚好可以叫我一声。”然后,好像很放心似的,把手上吃剩的半个芭乐放进口袋里,又交代我一声:“要记得叫阿嬷哦!”随即便轻轻地、舒服地靠向椅子,闭起眼睛睡了。
  我有任务在身当然不敢睡,其实,也睡不着。因为我的心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期待。
  我知道过了三貂岭的隧道,另一个更长的隧道就在石城附近。每当火车穿过这个隧道,天地彷佛就开阔明亮起来,无边的海洋会一下子蹦了出来,出现在车窗外,于是我将会看到湛蓝、起伏不停的海,看到船,看到远远的一个小岛,看到缓缓扇动着翅膀慢慢掠过海面的鸟群……对一个山上的孩子来说,这是一幅令人期待的风景,一个始终眷恋的记忆,绝对没有放弃的理由。
  那天,我便跪在座椅上,一口一口慢慢嚼着芭乐,一个人同时拥有好几扇毫无阻挡的车窗,满足而感动地重温那样的经验,要多久就多久,没有人会叫我下来坐好。阳光很强、很热、而且刺眼,但我一直面对车窗,拼命装载眼前的风景,开心地想唱乱七八糟的歌。
  忽然,我感觉好像有人慢慢靠近我,最后甚至整个人都重重地倒在我跪着的腿上。低头一看,是老婆婆!她歪倒在椅子上,头靠着我的腿,而全身却正滑向地面。我想拉住她的手臂,想把她往椅子上拖,可是拖不上来。她灰白夹杂的头发下的脸青白青白的,像夏天晚上常闯进屋子里的一种大蛾,连嘴唇也一样。
  我忽然想到:她会不会死掉了?因为她的脸几乎是冰的。我想叫她,可是,却不知道怎么称呼她,就在这同时,我已经听见自己的声音叫着:阿嬷!阿嬷!
  阿嬷没有反应,我用力摇晃她,她还是一动也不动,我急得想哭,忽然又想到村子里矿坑出事的时候,总会有人喊:救人喔!救人喔!然后全村人立刻像被水浇到的蚂蚁群一样冲过来的情形。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有些胆怯地喊道:“救人!救人喔!”
  这一叫,有用了。一堆人全过来了,一边问说:“怎样啦?怎样啦?”
  我说:“阿嬷好像死掉了!”
  众人一阵大乱,我被挤到一旁去,听到他们七嘴八舌地说:“在流冷汗呢,可能中暑了!没见过她呢,谁认识啊?这么老了,还带孙子出来做生意!”我真想跟他们说:我不是,我不是她的孙子!可是一点机会也没有。
  有人在帮阿嬷抓痧,用力捏着她的肩膀和背脊。她始终闭着眼睛,被人家翻来翻去,像布袋戏偶一样,我忍不住哭了出来,只是背过身去,不敢出声。
  人声依然嘈杂,有人说:“喂,谁有万金油还是白花油?”
  我毫不迟疑地说:“我有!”立刻从口袋里掏出万金油,递给从人群里伸出来的一只手。
  这时,有人发现我在流泪吧,有一个女人说:“不要哭,不要哭,阿嬷没事,傻囝仔!”她拉我到阿嬷面前。阿嬷眼睛睁开了,有人正用我的万金油在帮她擦额头和太阳穴。那女人跟她说:“阿婆,还好你带孙子出来,不然,你昏死到苏澳还没人知道!孙子这么聪明、孝顺,你很有福气呢!”
  我又急着想跟他们说:我不是她的孙子……但还是没有机会,因为我看到阿嬷一边笑着频频点头,一边眼泪却从她眼角流了下来。
  “阿嬷要照顾好哦!回去跟你爸爸妈妈说,阿嬷这么老了,不要让她挑太重、跑太远,记得哦!”人们叮咛着,我和阿嬷一样,流着泪,频频点头,静静地看着他们慢慢散去。
  在火车规律的摇摆和“喀答喀答”声中,海,看不见了。
  我知道,下一站就是宜兰。
  阿嬷没说话,一只手里捏着什么,另一只手把我的手拉过去。
  我感觉到她塞给我好几个铜板。
  “我不要,我妈妈说不能乱拿别人给的钱!”
  “你真傻呢,妈妈问你,你就说是阿嬷给你的,阿嬷不是别人啊!”
  后来,我拿了阿嬷的钱。一直捏在手里,一直到下车。然后,我站在月台上,看着火车关上了门,离去。最后一眼的阿嬷是笑着的。
  当我走出火车站,向附近的姨婆家走去,一边把手上的铜板放进口袋的时候,才发现,我忘了把爸爸给我的万金油拿回来了!当姨婆惊讶地看到我一个人出现在她家门口,大呼小叫地骂起爸爸的时候,我还在想那半盒万金油的事。
  想,它现在会在哪里呢?
  回程的火车上虽然没有万金油,我还是没打瞌睡。
  最后,当我背着雨伞和姨婆送的五斤青蒜回到已经昏暗的村子,远远地看到在路口不知道已经等候多久的祖母的身影时,忽然发现,她的脸,怎么变成了火车上那个阿嬷的脸?
  怎么会?
  我很急地跑向她,并且大声地叫着:“阿嬷!阿嬷!……”  ——选自《读者》2012年第6期
注释:(1)阿嬷(mó):对老年妇女的称呼。(2)囝(jiǎn)仔:指小孩或孩子。
1.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情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众人抢救阿嬷,提到“在流冷汗呢,可能中暑了!”从文中找出表明众人判断正确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因为我看到阿嬷笑着频频点头,眼泪却从她的眼角流了下来。”请用几个词语概括阿嬷此时复杂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文章最后写道:“她(祖母)的脸怎么变成了火车上那个阿嬷的脸”,为什么写这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山东省中考真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永远的鹤
聂鑫森
  ①太阳渐渐地西斜了,夕阳的余晖洒遍了偌大的一片湿地保护区。水如胭脂,而一小块一小块并不相连的洲土上,萋萋芳草也被染上了一层醉人的嫣红。那些丹顶鹤,或在水边觅食,或在洲土上尽兴地起舞,或振翅高飞,发出一串串清脆的长唳。
  ②年轻的谭立,一个人在嘹望竹楼上,整整守望了一天。师傅杜三早饭后,驾着船领给养去了。他要把船划出湿地,三十里的水路啊,再泊船上岸,到镇上把给养和报纸挑回船上,然后又划回到这里。回来的时候,天就落黑了。
  ③临走的时候,杜三对谭立说:“你给我瞪大眼睛,好好地看住这些鹤,得防着那些盗鹤贼。”
  ④谭立说:“师傅,我都做了三年的护鹤工了,你放心吧,保管一根鹤毛也掉不了。”
  ⑤谭立就这样守了一天,拿着望远镜看了一天,盗鹤贼连个影子也没有,却让他越看越感到孤单、寂寞。公鹤、母鹤成双成对,互相嬉戏,互相唱和,情意绵绵。而他呢,至今还没有女朋友,整个湿地保护区,除了师傅杜三和他,连个人影儿都没有。
  ⑥忽然,谭立听见有凄厉的鹤唳声传来,拖得很长,带着颤音。谭立大吃一惊,拿起望远镜仔细地搜索起来。他看见在三百米开外的一片浅浅的水面上,一只母鹤的细腿似乎被什么咬住了,正在拼命地抖翅挣扎;旁边的一只公鹤,焦急地胡乱扑打翅膀。这是怎么回事呢?
  ⑦谭立操起一把木桨,顺着竹楼的梯子飞快地奔到地面,再蹿到水边,解开船缆,“咚”地跳上船,然后着力地划起桨来。小船绕过一块一块的小洲,迂回着朝母鹤的方向划去。虽是暮春时分,风凉嗖嗖的,但不一会儿,谭立的后背就渗出了一层热汗。
  ⑧小船划到离母鹤大约十米远的地方,水浅得载不动船了。谭立停下船,把鞋、袜、长裤脱下来,跳到水里,水不深,但很清澄,看得见水底密密匝匝纠结在一起的绒绳般的丝草,像柔软的绿绒毡毯,很小很小的鱼儿成群结队地游在上面。他突然明白了,肯定是丝草缠住了母鹤的细腿,越挣扎缠得越紧。他一步一步朝母鹤靠近。公鹤见有人来,“呼”地飞了起来,母鹤吓得更加惊惶地鸣叫。
  ⑨“你们怕什么,真不懂事,我是来救你们的!”
  ⑩水渐渐深了,底下软软的。踩在厚厚的丝草上,脚板心痒痒的,好像被柔软的手指搔着,搔得他身子直发软发酥。
  终于走到了母鹤的身边,就在这一刻,他感到身子猛地往下沉去。水先是到了膝关节,再往上漫,漫到了大腿根,再漫到了腰部。这一切来得太突然,让他猝不及防。他慌了——分明遇着沼泽地了!他想挣扎着把身子往上抬,身子却沉重如铁,依旧往下沉去。他挥舞着双手,想抓住什么……惊骇的母鹤尖利地叫着,凄凄哀哀。他冷静下来,伸出手去抚母鹤的细腿,从上向下,伸向鹤的趾爪,果然是被丝草缠了一道又一道。他迅速地扯断那些丝草。母鹤也似乎明白了这个人是来解救它的,变得很温驯,眨巴着眼睛感激地望着他。丝草都扯断了,谭立双手托起母鹤的身子,往上使劲一送,母鹤就着力张开翅膀腾空而起。
  水,已经淹到谭立的脖子。
  他仰起头,公鹤和母鹤哀鸣而飞,围绕着他,一圈又一圈。
  他心里突然有了某种冲动,想和鹤说点什么。说点什么呢?鹤又听不懂他的话!他想他可以做于是,他高高地举起右手,把五个指头并拢,再把并拢的手指弯成一个直角,就像鹤的长喙。“你们懂了吧,我也是一只鹤!”
  谭立的身子继续往下沉,水没过了他的头顶,一直淹到他右手的肘关节,才似乎落到了实处。水面上留着一截“鹤”的脖子和“鹤”的喙,凝然不动如一座望天的雕塑。
  不久,在湿地保护区的门口,出现了一座用不锈钢铸造的雕塑:一只向上高举的手臂,五指并拢弯成鹤喙的形状……
1.小说中的鹤唳之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引发了主人公谭立的一系列行为。请你认真阅读5~15段,依次填空,每空四字。
(1)丹顶鹤:互相唱和→___________,惊惶鸣叫→__________→盘旋哀鸣  
                            
 (2)谭立:孤独守护→焦急搜索→____________→冷静救助→ ___________
2.请仔细阅读小说第1段,说说这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第7段对主人公谭立的行动描写非常精彩。行动描写离不开动词的运用,请选择第7段画线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谭立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难之际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动。请从小说11~15段中选择让你感动的情节,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感受。(80~12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河北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