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
题目
题型:陕西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以上文字主要写了玩耍和________两种情景,其中都写到气氛,最能体现各自气氛特点的词语是_______和_______。
2、下面四项中,最能表现先生“严而不厉”性格的是[     ]
      A、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B、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C、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D、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3、有人对“低下去,静下去”这六个字,加了圆点,并且从不同角度加以批注,其中最合理的一句是[     ]
      A、不写成“静下去,低下去”而写成“低下去,静下去”,这样记叙合理,符合声音的变化实际。
      B、不写成“低了,静了”,而写成“低下去,静下去”,这样体察入微,呈现声音的变化动态。
      C、不写成“不明显,听不清”,而写成“低下去,静下去”,这样照顾周到,表明并非被先生的读书声压低、吞没。
      D、不写成“放小,变静”,而写成“低下去,静下去”,这样用词讲究,暗示并非被先生的读书声吸引而放小音量或停止读书。
4、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而先生读的文字加了标点符号,这是因为[     ]
      A、学生读的文字是间接引用,而先生读的文字是直接引用。
      B、学生读得快,先生读得慢。
      C、学生是放开喉咙读,先生是大声朗读。
      D、学生没读懂,先生读得懂。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上文对先生进行了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
      B、字里行间,表现了对封建教育的不满。
      C、“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这句话表明少年鲁迅天资聪颖,对先生所读文章的妙处心领神会。
      D、段末“拗”字生动描写了先生读书无限陶醉的神态。
答案
1、读书 静悄悄 人声鼎沸(或放开喉咙)
2、B
3、A
4、D
5、C
核心考点
试题【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①来时,便听说台北是个多雨的城市,尤其是冬季,雨下得更是非同凡响,为世界上许多城市所不能比。我不是专门到台北来看雨的,我从家乡来,我说家乡话,我唱家乡戏,我带着家乡情来看家乡人。为两岸的文化交流,我们一行20人,应台湾名伶刘海燕女士的盛情邀请,到台湾演出河南豫剧。
       ②演出可谓盛况空前。我们的观众有的是驱车200多公里赶来的,有的是被人用轮椅推进剧场的。有的一来使当起了“义工”,贴戏报、打水扫地、搬运道具,看到什么活儿都抢着干。“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时间,乡音乡韵一片,其情深深,其意切切,场面十分感人。
       ③对台北的河南老乡来说,他们来看家乡戏,主要是来找家乡情的。一位叫贾文斌的老人,在头一天看戏时,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久久不放开,他颤巍巍地说:“我一听到这梆子敲、板胡响就想回家……”80岁的老人说着说着就像小孩一样哭了起来。一位麻老先生对我们说:“我吃过台湾的几十种水果,世界上近百种水果,哪一种也没有家乡的榆钱和柿子有味,几十年不尝了,想啊!”台北河南同乡会的乔律师说:“我是喝黄河水长大的,生是河南人,死是河南鬼……”他们跟我们谈这些的时候,那黯然的神情,那铿锵的声音,不正是深沉的思乡情愫的袒露吗?他们的生命源头在故乡,那里有生养他们的老祖宗,那里有他们的根哪!
       ④舞台上,一出《卖苗郎》、几句《寻儿记》就使台下看戏的老乡们大哭失声几回。是想起了至今仍未找到的家乡的父母?是想起了年轻时手拉手陌上采桑的结发妻子?还是想起了当年挥洒“十八相送”的情景?数十年天各一方,演出的剧情勾起了他们人生际遇中最深刻的记忆,他们怎能不悲伤、不痛哭呢?
       ⑤屋外的雨还在无休无止地下着,下雨的天气给人带来惆怅。雨如信使,传达着一种情思,创造着一种怆然悲凉的气氛。我们归来时,老乡们冒雨赶来送行。车开了,透过雨幕,我只看到了使劲挥动的手,却无法看清他们脸上流的是雨还是泪……我在心里向老乡呼唤:回家看看吧!春天,一串串肥嘟嘟的榆钱,晚辈们会采下让您尝鲜;秋后,房前屋后,坡上路边,柿子黄澄澄红丢丢的一片,晚辈们会摘下送您手边。再听几回地道的家乡戏吧,原汤原水原汁原味……
       ⑥雨,台北的雨,不停不歇,下着,下着……
1、题目是“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文中也多次写到雨,对此,看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台北冬季确实多雨。
      B、密密的雨丝和绵绵的乡情有相通之处。
      C、融情于景,把浓浓的乡情融人对雨的描写之中,形象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D、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与《荔枝蜜》一课写法相同。
2、第③段中“紧紧”、“抓”、“久久”和“颤巍巍”四个词语,表现了贾文斌老人怎样的感情?
                                                                                                 
3、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与前文哪句话相呼应?找出来写在下面。
                                                                                                
4、文中“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肥嘟嘟”等语句,十分通俗、口语化,而且富有地方特色。从文中再找出一例,写在下面。
                                                                                                 
题型:陕西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生命的节奏》,回答问题。生命的节奏
       我认为,跟着预设节奏的伴奏带唱歌,无异于削足适履,无异于把狂放不羁的草书限制在刻板的方格里,无异于不同性格的人穿上同一款式的时装。我想,同一乐句,出自不同的歌喉和不同的心境,所用的时间就有差别。或如飘来一片白云,或如掠过一阵清风。各有其妙。伴奏带的旋律是很迷人,但在没有束缚的清唱里,溢满了林间的溶溶月色,或是早春的潺潺流水,更令人心醉。何不在柳色青青的溪畔,在象征着智慧的高山,在像胸怀一样无边无际的原野,用生命的节奏尽情歌唱呢?浪漫的作曲家将热血奔涌的声音变成梦幻般的格式,但唱歌的人要返璞归真.唱出难以用音乐符号刻画的内心节拍,而不是扭曲天性,跟着千人一面的伴奏带作感情填充。
       有位从大西北回来的朋友,曾为一位唱蒙古长调的民间艺人伴奏。这位红遍草原的歌王从来不用固定的节奏演唱。尤其是那种草原牧歌特有的动人心弦的拖腔.每次唱来都像自由舒展的藤。生活在那像草原一样美丽宽广的歌声里,他的脉搏随着行云流水般的歌吟撞击着痛苦和欢乐。那苍凉的韵味仿佛是从他的心底涌出的。所以他的琴声和歌声珠联璧合。这是一种灵魂的交融啊! 
       生命的年轮正是腾挪自如变化多端的蒙古长调,就像起伏不定的心跳。在稳健的搏动中,忽然以充满激情的速度鼓荡着生命的冲动。如果总是持续着板滞的心率,呈现出缺少变奏的曲线,那就是十分危险的信号了。而健康的生命既能缠绵婉转地溢出芬芳的清韵,又能痛快淋漓地敲击惊雷般的鼓声;既有悠然的漫步,又有辉煌的飞越。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下,或似春笋,或似石缝里的花草,或似傲雪的苍松,或似在恶浪的抽打中美丽起来的珊瑚。生命的有声有色,正是由于她以其独立不移的柔如水刚如铁的节奏生长着蔓延着。
       在喧闹的世界,人不能被一片嘈杂所湮没,要随时以至真至纯的生命节奏清唱一曲,任何时候都不要生活在僵死的格式里。
1.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形容非常痛快。(             ) 
(2)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像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 
(3)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
(4)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           )
2.大自然有四季之分,有晨夜之别,有自己的命节拍。人当然也有属于他自己的生命节拍。读了《生命的节奏》,会引发我们怎样的思索?
                                                                                                                               
3.文中有许多精美且富含哲理的语句,请你从摘抄一句并作简要的赏析。
                                                                                                                               
4.本文由唱歌的节奏自然写到生命的节奏,由生命你还能联想到什么?请仿照示例写一句话。
     示例:生命像小说,不在于长而在于精。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中国的牛

       对于中国的牛,我有特别的尊敬感情。
       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要算一回在田垅上的“相遇”。
       一群朋友郊游,我领头在狭窄的阡陌走,怎奈迎面来了几头耕牛,狭道容不下人和牛,终有一方要让路。它们还没有走近,我们已经预计斗不过畜生,恐怕难免踩到稻田泥水里,弄得鞋袜又泥又水了。正在蜘躇的时候,带头的一只牛,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停下来,抬起头看看,稍迟疑一下,就自动走下田去,一对耕牛,跟着它全走离阡陌,从我们身边经过。
       我们都呆了,回过头来,望着深褐色的牛队在路的尽头消失,忽然觉得自己受了很大恩惠。
       中国的牛,永远沉默地为人民做着沉重的工作。在大地上,晨光或烈日下,它拖着沉重的犁,低头一步又一步,拖出了身后一列又一列松土,好让人们下种。等到满地黄金的时候,它可能还得担当搬运负重的工作,或终日绕着石磨,朝着一个方向,走不计程的路。
       在它的默默劳动中,人便得到应得的收成。那时候,也许,它可以松一肩重担,站在树下,吃几口嫩草。偶尔摇摇尾巴,摆摆耳朵,赶走飞附身上的苍蝇,已经算是最闲适的生活了。
       中国的牛,没有成群奔跑的习惯,永远沉沉实实的。它们不像印度的牛,负着神圣之名,摇着尾巴在大街上闲荡。它们不像荷兰乳牛、日本肉牛终日无事可做,悠闲只等一死。它们不像西班牙的斗牛,全身精力,都尽付狂暴斗争中。
       默默工作,平心静气,这就是中国的牛。
1、首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田垄相遇,牛“迟疑一下,自动走下田去”,说明牛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说说“终日绕着石磨,朝着一个方向,走不计程的路”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4、说说文中为什么要写印度的牛、荷兰乳牛、日本肉牛、西班牙的斗牛?
                                                                                                                    
5、对中国的牛,“我”有特别尊敬的原因是什么?
                                                                                                                     
6、面对中国牛,你联想到什么?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王蒙《在声音的世界里》(节选),完成后面的试题。
       我慢慢知道,声音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无影无踪,无体积无重量无定形,却又入耳牵心,移神动性,说不言之言,达意外之意,无为而无不有。
       我喜欢听雨,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润,似乎这声音能带来某种新的转机、新的希望。大雨声使我壮怀激烈,威严和恐怖呼唤着豪情。而突然的风声能使我的心一下子抽紧在一起,风声雨声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忧思中而又跃跃欲试。
       我学着唱歌,所有的动人的歌曲似乎都带有一点感伤。即使是进行曲、谐谑曲,当这个歌曲被你学会,装进你的头脑,当一切都时过境迁的时候,记忆中的进行曲不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越来越温柔吗?即使是最激越、最欢快的歌曲,一个人唱起来,不也有点寂寞吗?一个真正的强者,一个真正激越着和欢快着的人,未必会唱很多的歌。一个财源茂盛的大亨未必会去写企业家的报告文学。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大约不会去做特型演员演革命领袖。一个与自己的心上人过着团圆美满的夫妻生活、天长地久不分离、人丁兴旺、子孙满堂的人,大概也不会去谱写吟唱小夜曲。
       ①莫非,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
       我喜欢听单弦牌子曲《风雨归舟》,它似乎用闲适并带几分粗犷的声音吐出了心中的块垒。我喜欢听梅花大鼓《宝玉探晴雯》,绕来绕去的腔调十分含蓄,十分委婉,我总觉得用这样的曲子作背景音乐是最合适的。河南坠子的调门与唱法则富有一种幽默感,听坠子就好像听一位热心的、大嗓门的、率真本色中流露着娇憨的小大姐的白话。戏曲中最让我动情的是河北梆子,苍凉高亢,嘶喊哭号,大吵大闹,如醉如痴。哦,我的燕赵故乡,你太压抑,又太奔放,你太古老,又太孩子气了。强刺激的河北梆子,这不就是我们自己土生土长的“滚石乐”吗?
       青年时代我开始接触西洋音乐了,《桑塔露琪亚》《我的太阳》《伏尔加船夫曲》《夏天最后的一朵玫瑰》《老人河》,所有的西洋歌曲都澎湃着情潮,都拥有一种强健的***,哪怕这种***派生出许多悲伤和烦恼,哪怕是痛苦也痛苦得那样强劲。
       很快地,我投身到苏联歌曲的海洋里去了。《喀秋莎》和《我们祖国多么辽阔广大》打头,一首接一首明朗、充实、理想、执著的苏联歌曲掀起了我心头的波浪,点燃了我青春的火焰,插上了我奋飞的双翅。苏联歌曲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命运的一部分。不管苏联的历史将会怎么样书写,我永远爱这些歌曲,包括歌颂斯大林的歌,它们意味着的与其说是苏联的政治和历史,不如说是我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音乐毕竟不是公文,当公文失效了的时候,音乐却会留存下来,脱离开一个时期的政治社会历史规定,脱离开那时的作曲家与听众给声音附加上去的种种具体目的和具体限制,成为永远的纪念和见证,成为永远可以温习的感情贮藏。这样说,②艺术又是属于强者的了,艺术的名字是“坚强”,是“恒久”,正像一首苏联歌曲所唱的那样,它是“在火里不会燃烧,在水里也不会下沉”的。
       说老实话,我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水准并不怎么样。我不会演奏任何一样乐器,不会拿起五线谱视唱,不知道许多大音乐家的姓名与代表作。但我确实喜爱音乐,能够沉浸在我所能够欣赏的声音世界中,并从中有所发现,有所获得,有所超越、排解、升华、了悟。进入了声音的世界,我的身心如鱼得水。莫扎特使我觉得左右逢源,俯拾即是,行云流水。柴可夫斯基给我以深沉、忧郁而又翩翩潇洒的美。贝多芬则以他的严谨、雍容、博大、丰赡,使我五体投地得喘不过气来。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如春潮,如月华,如鲜花灿烂,如水银泻地。听了他的作品我会觉得自己更年轻,更聪明,更自信。③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一种清明,一种灵魂沐浴的通畅爽洁,一种对于人生价值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听他们的作品,是我能够健康地活着、继续健康地活下去、战胜一切邪恶和干扰、工作下去、写作下去的保证和力量的源泉。
       流行歌曲、通俗歌曲,也自有它的魅力。周璇、邓丽君、韦唯,以及美国的约翰·丹佛、巴芭拉,德国的尼娜,苏联的布加乔娃,西班牙的胡里奥,都有打动我的地方。我甚至于设想过,如果我当年不去搞写作,如果我去学唱通俗歌曲或者去学器乐或者去学作曲呢?我相信,我会有一定的成就的。并非由于我什么事都逞能,不是由于我声带条件特别好,只是由于我太热爱音乐,太愿意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了。而经验告诉我,热爱,这已经是做好一件事的首要的保证了。
       人生因有音乐而变得更美好、更难于被玷污、更值得了,不是吗?
1、在声音的世界里,孩提时代的作者喜欢哪些声音?到了青年时代,作者的视野更为广阔,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有所变化,他又接触了哪些音乐呢?
                                                                                                                                     
2、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③“所有他们的作品都给我一种神圣……包括人生的一切困扰和痛苦的代价的理解和肯定”是如何理解的。
                                                                                                                                     
3、画线句①和②,作者先说“艺术是属于弱者、失败者的”,然后又说“艺术又是属于强者的”,这两者是否矛盾?请简述理由。
                                                                                                                                     
4、这是一篇谈论音乐的文章,但是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音乐,而是由音乐生发到人生。音乐和人生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联系文章内容谈谈。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题。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jiǒng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文段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写出相应的汉字或拼音,并解释该字。
     ① jiǒng 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迭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划线句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本文是以记叙为线索来组织全文的,全文结构严谨,思路清晰。
B.闻一多先生前、后期的说和做事实上是矛盾的,体现了他在社会变革时矛盾的心理。
C.“做了再说”的“说”和“闻一多先生‘说’了”的“说”,它们的内涵是不同的。
D.文章最后一段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
5.结合闻一多先生一生的言和行,你认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应该怎样来衡量?
                                                                                                                
题型:四川省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