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吁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④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⑤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⑥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⑦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⑧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⑨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⑩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这几段文字主要写了闻一多先生哪方面的“说”和“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这两句话体现了闻一多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体现了闻一多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历史上像闻一多一样的人还有很多,你能列举一个人物,并简述他的事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说”和“做”。
2.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
3.义正词严,声震天地,蔑视敌人,“说”了就“做”的特点。
4.写出了闻一多从容镇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5.(示例)谭嗣同为“戊戌变法”甘洒热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显示了他大无畏的精神。  (答案不唯一)
核心考点
试题【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①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②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③作】;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节选)
  ①“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②“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③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④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⑤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⑥“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⑦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请你指出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何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闻一多先生“作出了卓越的成绩”,请你分点列举他的成绩。(列举两点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语言优美,把你认为最美的一句抄在下面并说明理由。   
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指出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的目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含义。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闻一多先生惜时如金,请你写出一句劝人珍惜光阴的古诗或者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中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5题。江南陶公柳
  ①早春二月,乍暖还寒,江南陶公柳率先从严冬中苏醒过来,最早报送春的信息。
  ②江南陶公柳,生长在鄂州城区环洋澜湖畔,宛如一条柔媚的绸带缠绕在几千米的长堤上。早春时节,柳芽初萌,星星点点散落在大小树枝上,嫩芽在蒙蒙细雨里舒展,弥漫着别样的柔情;初生的柳叶,色泽嫩黄,渐变渐浓,变成翠绿色;柳叶细长,犹如美人的秀眉;柳条轻拂,表达出绵绵的情意。
  ③漫步在陶公柳林间,沉醉在圣洁的山水中,我仿佛看到晋武昌(今鄂州)太守陶侃正向我们款步走来。他虽身居高位,但决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俭,以爱民和清廉流芳后世。他在征战生涯的41年中,有30年是在鄂州度过的。在鄂州期间,他曾带领官吏和百姓植树造林,在武昌城四周广植柳树。“陶公柳”、“武昌柳”之名由此而来。唐代诗人钱起在《晚泊武昌》中云:“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孟浩然在《溯江至武昌》中云:“残冻因风解,新正度腊开。行看武昌柳,仿佛映楼台。”千百年来,陶公柳经南北隋唐之风,沐宋元明清之雨,绿染千年古城,焕发人文光芒。
  ④陶公柳,是坚韧的树木。它适应力强,不怕严寒酷热,不畏水涝干旱,即使被害虫咬光叶子,被烈焰烧焦树冠,甚至被雷电拦腰劈断,只要春风一吹,那深埋于地下的根须,便破土发芽。初春之际,冰冻刚解,春寒料峭,它顽强地吐露出芽苞,率先向人们报告春天来临的消息。
  ⑤陶公柳,是宽容的树木。在一棵棵、一排排陶公柳下,有草坪、月季、小黄杨等,它们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共同抗击严寒酷暑。
  ⑥陶公柳,是质朴的树木。它没有松柏之风、翠竹之节,也不像腊梅暗香浮动、牡丹婀娜娇艳。它质朴无华,恬静淡泊,不事张扬,默默奉献。它浑身是宝:枝条可制成柳篮、柳筐和柳箱等,树干可加工成桌、椅、床、柜等家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叶、茎、皮、根皆可入药,具有很高的医药价值;它可以净化空气,绿化环境,使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具有很好的环保价值。
  ⑦陶公柳,本是一种很普通的大众树木,但它早已融合到中华历史文化之中,历尽千年沧桑却依然美丽。
  ⑧陶公柳是鄂州的象征,我爱江南的陶公柳。(选文有改动)
1.简述“陶公柳”这个名称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③段引用古人吟咏“陶公柳”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公柳”具有怎样的品格?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从语言方面对文章第②段进行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5题。
昙花终于怒放

  ①我爱昙花。     
  ②三年前的春天,朋友亲自给我送来一株昙花苗,种在白瓷壶里,枝叶铁青如剑,精心系上的红丝带临风飘拂。我高兴极了!     
  ③不久,我便依照朋友的嘱咐,把这株昙花移植到花盆里,天天浇水,日日松土,不时除草,但由于阳光不足,长得很慢。我有点心急了,但急有何用?一天一天过去,一年一年到来,一直未见她结蕾开花。这株昙花长势还算正常,从原来的一枝发成三枝,叶子变得厚实起来,三年时间差不多长高三倍。时间久了,心情也就淡然了,花开不开任由她去吧。心想,她终是一株昙花在生长着,只要她能延续生命,也就可以了。     
  ④今年中秋佳节将临的前几天,我突然发现最长的那枝已冒出小蕾来,每隔一天就大了许多,如小型的佛手。农历八月十三日,我来到花架边观察,只里嫩绿的花苞低首含羞,微启小口。我立即预感到,今夜昙花终于要怒放了。大约到晚上九时,她便开始悄然开放。原先柔软下垂的筒状萼部,徐徐向上翘升,作白天鹅抬头状。随之花瓣缓缓展开,如玉女提裙起舞,清香阵阵,优美绝伦。啊,她就是“月下美人”啊!     
  ⑤过去未见昙花开放,感到非常神秘,真想一睹其仙姿芳颜。以前着到的都只是画家笔下的清影和摄影家镜头下的清艳,见不到她的动态美姿,也闻不出她的清香。今夜如愿以偿,真正见到鲜活美丽的昙花怒放,真是欢喜欲狂!     
  ⑥这朵昙花,花冠硕大,高雅洁丽,雍容华贵,香气清新诱人。皓月当空,一家人在花架边,尽情欣赏“月下美人”,乃是今秋最美好的享受。     
  ⑦种昙花三年,不开属自然,开了亦属自然,何必计较时间的迟早?里尔克说:“有何胜利可言,挺立就意味着一切。”此乃真理名言。她一年不开,两年不开,第三年终于怒放了。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只要能坚持,锲而不舍,就能开花结果。     
  ⑧昙花的品性令人感佩:她不急功近利,不争宠于群芳,只求一瞬的辉煌就已满足。昙花的生命力可谓强矣!她随处能够生存,叶可青万年,花可放万年!     
  ⑨我爱昙花。 (选文有改动)
  链接材料:昙花,常绿灌木,主枝圆筒状,分枝扁平呈叶状,绿色,没有叶片,花大,白色,生在分枝边缘上,多在夜间开放,开花的时间极短。供观赏。原产于墨西哥。
1. 在下面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
高兴极了→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⑧段和链接材料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第⑨段在全文内容与结构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从昙花终于怒放的过程得出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凑《又临黄河岸》,完成第1~3题。 又临黄河岸高缨

  [1]不知为什么,每当我看到黄河,眼中常渗出热泪。           
  [2]大约是少年时候的记忆老盘旋在我心里吧!那时,日寇的铁蹄践踏着中华大地,俯冲的敌机,飞落的炮弹,爬满火车顶的难民……我被大人们塞进闷死人的车厢,暗夜中逃过黄河。在渭水之滨的山村里,我捏紧小拳头,眼里闪着泪星儿,跟流亡的大学生们学唱那首悲愤的歌:“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3]直到建国后,我才第二次看见黄河。火车北上,欢腾地驶过新生的中原。当列车员告诉乘客们,火车就要跨过伟大的黄河的时候,我急忙把前额贴在车窗上,看浩荡的浊流沉着而有力地浸过大地。一瞬间,我的眼睛润湿了,我胸中涌出了那首崇高的歌:“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4]大前年的秋天,我去访问呼和浩特。好友邀我一道去登大青山。汽车盘旋而上,窗外掠过如花的红叶和挺秀的白桦林。一路上,好友给我说了好些抗日战争时期蒙、汉人民并肩战斗的故事,那昔日的厮***声和马蹄声,犹在耳边。车停在山巅,他遥指苍莽的土默特平川,深情地说:“看,黄河!”可不,远处不就是我久违的黄河吗?像一根不见首尾的丝带,云中而来,雾中而去,千回万转,把我的无尽思绪缠入过去,引向未来。         
  [5]去年夏天,我又临黄河岸。不是在北方,而是在四川的若尔盖大草原。         
  [6]谁都知道,四川省属于长江流域。可粗心的人们不曾留意,这巴山蜀水,却也属黄河的版图。黄河,这万水之父,来自巴颜喀拉山,奔过青海高地,急转直下,轻轻地、轻轻地擦过川西北的边缘。         
  [7]我来到若尔盖的辖曼牧场,一下车,就央告牧场的同志,快带我去看看黄河。于是备马置鞍,牧场的副场长求吉同志,热心地伴我同行。         
  [8]马蹄溅溅,踩过一条小溪。前面是一大片数千亩的人工草场,种植着披碱草、燕麦和紫花苜蓿。求吉告诉我,眼下这寂静的草原,也曾有过一番沸腾的景象:为建设美好家园所激奋的牧民们,用拖拉机的队列翻起了亘古沉睡的处女地,播下优良草种,造兢了这草原上的草原。正是由于近年来他们狠抓草原建设,牲畜才摆脱了靠天吃草、夏足冬欠的困窘,更快地繁衍起来。         
  [9]看四处,牧草高及马胸,繁花美似彩毡。这是草原牧民用辛勤的汗水描绘出来的美景。肥美的牧草,让马儿走到这里,也只恋着埋头吃草,却把我们搁在马鞍上。我想着心中的黄河,于是扬起马鞭,马儿跃过沟渠,直奔一带浅山。         
  [10]求吉先登上山头,他翻身下马,欢叫着对我招手:“快,快来看!”         
  [11]啊,黄河,我又一次,又一次看到了你!         
  [12]千里草原上,从天地相接的远方,迂回曲折,慢慢悠悠地走来了黄河。没有奔腾的激浪,没有啸叫的怒涛,安详、舒展而从容不迫。这里河面不过百十来米,两岸像刀削般整齐;那深沉的河水,呈现着淡淡的绿色,清晰地映出白云的影子。黄河,似乎在沉思,在暂时地歇息,在默默地积蓄力量,在期待着明天的奔腾……         
  [13]是这样的吗?黄河!此时此地,你多像我们中华民族的今天。我们黄河的子孙们,经历了多少苦难和欢欣,黑暗和光明,失败和胜利……空前浩劫的十年,把我们民族的元气几乎耗尽,留下了贫穷、迷惑、创伤和艰辛。哀叹吗?不!那是弱者的声音。我们需要的是智慧的目光,是积淀的力量,是航机起飞前的滑行,是健将跳高前的一顿……正如这黄河的沉思、歇息、积蓄和期待!         
  [14]沿着黄河岸,我和求吉并辔而行。黄河在草原上流,也在我的心上流着。这沉着而有力的洪流,冲去我胸中的痛苦和哀伤。我不由得昂奋而自豪了。啊,我们伟大的、多难却不败的中华民族呀,纵然是身负贫穷落后的重荷,纵然是一步一个艰辛,但却更加紧密地团结着,凝聚着无尽的力量,坚韧顽强地向着光明、富足,向着最美好的未来走去!         
  [15]哦,我眼中又渗出了热泪。我心中颤动着昔日和今日的颂歌:啊,黄河,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伟大坚强!(选自《改革开放30年散文选》,有删改)
1.文中写了作者的三次流泪,表达了不同的情感。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
 
地点        
流泪原因
内心情绪
第一次
山村里     
[1]
悲愤痛苦
第二次
火车上
想到祖国获得新生
[2] 
第三次
黄河岸
[3]
[4]
阅读。
在那颗星子下
  ①母校的门口是一条笔直的柏油马路,两旁凤凰木交错成荫。夏天,海风捋下许多花瓣,让人不忍一步步踩下。我的中学时代就像笼在这一片花雨红殷殷的梦中。     
  ②我哭过、恼过,在学校的合唱队领唱过,在恶作剧之后笑得喘不过气来。等我进入中年回想这种种,却有一件小事,像一只小铃,轻轻地然而分外清晰地在记忆中摇响。     
  ③初一那年,我们有那么多学科,只要把功课表上所有的课程加起来就够吓人的,有11门课,当然,包括体育和周会。仅那个绷开线的大书包,就把我们勒得跟登山运动员那样善于负重。我私下又加了近10门课:看电影、读小说、钓鱼、上树……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把读书当做玩耍,还是把玩耍当做读书。     
  ④学校规走,除了周末晚上,学生们不许看电影。老师们要以身作则,所以我每次大摇大摆屡屡犯规,都没有被当场逮住。     
  ⑤英语学期考试前夕,是星期天晚上,我串了另外三个女同学去看当时极轰动的《五朵金花》。我们咂着冰棍儿东张西望,一望望见了我们的英语老师和她的男朋友。他们在找座位。我努力想推测她看见我们没有,因为她的脸那么红,红得那么好看,她身后的那位男老师(毫无根据地,我认定他也教英语)比我们的班主任辜老师长得还神气。     
  ⑥电影还没散场,我身边的三个座位一个接一个空了。我的三个“同谋犯”或者由于考试的威胁,或者良心的谴责,把决心坚持到底的我撂在一片惴惴然的黑暗之中。     
  ⑦在出口处,我和林老师悄悄对望了一眼。我撮起嘴唇,学吹一支电影里的小曲(其实我根本不会吹口哨,多少年苦练终是无用的)。在那一瞬间,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为了寻找一条理由,她挽起他的手,走入人流中。     
  ⑧第二天我一觉醒来,天已大亮。老外婆舍不得开电灯,守着一盏捻小了的油灯打瞌睡,却不忍叫醒我起来早读。我跌足大呼,只好一路长跑,幸好离上课时间还有10分钟。
  ⑨翻开书,眼前像骑自行车在最拥挤的中山路,脑子立即作出判断,哪儿人多,哪儿有空当可以穿行,自然而然有了选择。我先复习状语、定语、谓语这些枯燥的难点,然后是背单词。上课铃响了,b-e-a-u-t-i-f-u-l,beautiful,美丽的。“起立!”“坐下。”“赶快,再背一个。”老师讲话都没听见,全班至少有一半人嘴里像我一样咕噜咕噜。     
  ⑩考卷发下来,我发疯似的赶着写,趁刚才从书上复印到脑子的字母还新鲜,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期间,林老师在我身旁走动的次数比往常多,停留的时间似乎格外长。以至我和她,说不准谁先抗不住,就那样背过气去。     
  成绩发下来,你猜多少分?113分!真的,附加两题,每题10分,我全做出来了。虽然beautiful这个单词还是错了,被狠狠地扣了7分,但从此我也把这个叛逃的单词狠揪住了。
  那一天,别提走路时我的膝盖抬得有多高。     
  慢!过几天是考后评卷,我那林老师先把我一通夸,然后要我到黑板上示范,只答一题,我便像根木桩戳在讲台边不动了。她微笑着,惊讶着,仿佛真不明白似的,在50双眼睛前面,把我刚刚得了全班第一名的考卷,重新逐条考过。你猜,重打的分数是多少?47分
  课后,林老师来教室门口等我,递给我成绩单,英语一栏上,仍然是叫人不敢正视的“优”。     
  她先说:“你的强记能力,连我也自叹不如。以前我在这一方面也是很受我的老师称赞的。”沉默了一会儿,只听见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她又说: 
  “要是你总是这么糟蹋它,有一天,它也会疲累的。那时,你的脑子里还剩下些什么?”     
  还是那条林荫道,老师纤细的手沉甸甸地搁在我瘦小的肩上。她送我到公园那个拐弯处,我不禁回头深深望了她一眼。这时,夜空的星星正在她的身后闪烁,她自己也成为一颗最亮的星星,在我记忆的银河中,我的老师。
1、给文中加粗字注音。   
惴(    )    起(    )
2、本文引起回忆的原因有两个: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文中有关语句回答)
3、第④段中,我“屡屡犯规”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没有被当场逮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我觉得她一定觉得歉疚”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它们像活泼的鸭群全撵到纸上去”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群相思鸟在教室外的老榕树上幸灾乐祸”一句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联系上文,你认为相思鸟会幸灾乐祸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