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春》选段,回答问题。       春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
题目
题型: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春》选段,回答问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   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1.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在全文中的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作者由点写到面,由景写到人,充满了生气与动感,这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第④段说说,描写了春花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盼望春天来临的急切、喜悦的心情。统领全文。  
2.运用拟人,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4.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春》选段,回答问题。       春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苏州终于起步,苏州终于腾飞。为外乡小儿也熟知的江苏“四大名旦”香雪海冰箱、春花吸尘器、孔雀电视机、长城电风扇全都来自苏州。人们曾经担心工业的浪潮会把苏州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情趣淹没。看来,这个问题已经受到了苏州人的关注。还不知道有哪个城市近几年修复了、复原了这么多古建筑古园林。在庆祝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年的生日的时候,1986年,苏州迎来了再生的青春。一千五百年前的盘门修复了,是全国惟一的精美完整的水陆城门。环秀山庄后面盖起的“革文化之命”的楼房拆除了,秀美的山庄复原,应令她的建造者的在天之灵欣慰,更令今天的游客流连忘返赞叹不已。戏曲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刺绣博物馆……纷纷建成。寒山寺的钟声悠扬,虎丘塔的雄姿牢固,唐伯虎的新坟落成,苏州又回来了!苏州更加苏州!
1.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
(1)流连忘返:____________________
(2)赞叹不已: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外乡小儿也熟知的江苏‘四大名旦’香雪海冰箱、春花吸尘器、孔雀电视机、长城电风扇全都来自苏州。”这句话中的“四大名旦”原指什么?把四种商品称作“四大名旦”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千五百年前的盘门修复了,是全国惟一的精美完整的水陆城门”,这里的“惟一”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更令今天的游客流连忘返,赞叹不已”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苏州人往往被女性化,什么优美、柔和、文静、高雅;姑娘们则被誉为小家碧玉、大家闺秀,还有那够不上“碧玉”的也被呼之为“阿姐”。
  苏州人之所以被女性化,我认为其诱因是语言,是那要命的吴侬软语。吴侬软语出自文静、高雅的女士之口,确实是优美柔和,婉转动听。可是,吴侬软语由男人来讲就有点“娘娘腔”了。那一年我碰到老作家张天翼,他年轻时在苏州闹过革命,也在苏州坐过监牢。他和我开玩笑,说苏州人游行示威的时候,喊几句口号都不得力,软绵绵地,说着,他还模仿苏州人喊了两声。
  苏州人被女性化,除掉语言之外,那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中,都显露出一种女性的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此种特点是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形成的。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那肥沃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都有产出,高产和精耕相连;要想多收获,就要精心地把各种劳务作仔细的安排;一年四季有收获,就等于一年四季不停息,那劳动是持续不断的,是有韧性的。这就养成了苏州人的耐心、细致,有头有尾。苏州人细致而有耐性的特性,用不着调查了解,只要看一下苏州的刺绣、丝绸,游览过苏州的园林后便可得出结论。如果没有那些心灵手巧、耐心细致的苏州人,就不可能有如此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
  苏州人被女性化,这也没有什么贬意,喊口号虽然缺少点力度,却也没有什么害处。相反,在当今电子化生产的条件下,苏州人的精细、灵巧、有耐性,却成了不可多得的优点,成了外商投资在人力资源上的一种考虑。我不敢说苏州所以能吸收这么多的外资都是因为苏州人的精细,却听说过有一宗很大的国外投资,在选择投资地点时到处考察,难作决策,可在参观了苏州刺绣研究所后,立刻拿定主意:苏州人如此灵巧心细,能绣出如此精美的绣品,还有什么高科技的产品不能生产,还有什么精密的机械不能操作呢!现代化的生产已经不是抡大锤的时代了,各种产业都要靠精心策划,精心管理,这一些正是苏州人的拿手。
  苏州人的那种女性化的特点,也不是完美无缺,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这缺点说起来还和苏州的园林有点关系。苏州园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是一种“退隐文化”的体现。园林的主人们所以要造园林,那是因为厌倦政治,官场失意,或是躲避战乱,或是受魏晋之风的影响想做隐士。隐于市却又要无车马之喧,而有山川棒木之野趣。怎么办?造园林。在深巷之中,高墙之内,营造出一片优美闲适而与世相隔的境地。
  因退隐、退养而在苏州造园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有钱,更主要的是有文化。他们退隐在苏州以后也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广结名流,著书立说,吟诗作画,那“退隐文化”便主导着当时的文化潮流,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代代相传,使得苏州人在文化心态上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已有的一方天地,缺少一种开拓与冒险的精神,善于“引进来”,而不善于“走出去”。
  要说一个地区人们的习性,只能是一种大体的印象,并非是绝对的。苏州人也有性情刚烈的,也有勇猛顽强的,也有随着郑和的船队而走遍世界的;特别是在今天,苏州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海内外人士纷至沓来,他们到苏州来不是退隐,而是要在这一片有优秀文化传统的土地上大展宏图,谋求发展。传统与现代的文化心态正在相互影响,地区的风貌、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在逐步演变。(陆文夫《被女性化的苏州人》,因原文篇幅较长,有删节)
1.联系全文看,“被女性化的苏州人”有什么特点?这种特点是怎样形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一个城市的生活环境,是传统文化的体现,是人们习性的综合反映”?下面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影响了他们的价值取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人们又将它们物化为城市的生活环境。
B.人们融合自己的心态、习性和生活的方式,在一定的文化潮流的影响下,创造出与之相适应的生活环境,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C.以市井文化、隐逸文化的综合为基础而形成的价值取向决定了苏州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苏州精美的绣品和精致的园林就是其产物。
D.文化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和凝聚力;文化传统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影响人们的心态、习性和生活方式,乃至人们的生活环境。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对苏州人的“女性化”特点持肯定的态度;在他看来,苏州人文化心态的深层源泉是一种退隐文化。
B.吴文化是水文化,是稻米文化;水是柔和的,稻米是高产的。祖祖辈辈的苏州人在这里生活劳作,形成了其独特的性格。
C.作者从苏州人的特点这一角度切入,站在苏州的历史传统与今日发展的高度娓娓道来,文章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D.文章的语言柔和隽永,构思精巧别致,情感丰富细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苏州人“细致、温和、柔韧”的特点。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①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   )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②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  )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③“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④“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⑤每一(  )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  )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⑥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上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1.选出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量词是(  )
A.片 条 朵 穗
B.树 条 束 朵
C.片 树 穗 朵
D.树 棵 串 束
2.用 “‖” 给选文划分层次,并概括这几段文字的大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仔细阅读第①段,找出文中与“瀑布”相契合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全文紧紧围绕这树盛开的紫藤萝来写。那么题目为什么叫“紫藤萝瀑布”呢?我们能不能将它改为“盛开的紫藤萝”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井绳
  通向月亮的路并不是美国宇航局发现的。在美国之前,甚至远在公元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发现了接近月亮的最佳方式。
  方法很简单。只需要一眼井,一汪清水,一根井绳,一颗虔诚的心。
  面对水井的时候,要让自己燥热、混乱、凶狠的心静下来,不要怀着总想征服什么的冲动,内心安静一些,清澈一些。低下你高傲的头,弯下你高贵的身子,你就会看见,从水里,从岁月深处,一轮干干净净的初月正向你升起,并渐渐走向你,走进你的生活。美国航天局用了很大的劲爬上了月亮,只抓了几块冰冷的石头拿回来让人类看,让人类扫兴,让人类的神话和童话破灭,让孩子们面对冰冷的石头不再做美丽的梦。他们让人类离月亮越来越远,离石头越来越近。我父亲不知道人类的宇航船在天上折腾些什么,我父亲心目中的月亮仍是古时候的那个月亮,那神秘的月亮,是嫦娥的月亮,是吴刚的月亮。我不读诗的父亲也知道,李白打捞的就是水里的那个月亮。
  父亲几乎天天都要和月亮会面。他一生都在打捞水中的那个月亮。你见过我父亲在月夜里挑水的情景吗?他抬头望一眼天上的月亮,微笑着低下头来,就看见在井水里等着出水的月亮。他弯下腰伸出手就把月亮打捞上来。
  两个水桶里,盛着两个月亮,一前一后,猛一看,是父亲挑着月亮;仔细看,就会发现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地在地上行走。
  通向月亮的路是多长呢?据美国宇航局说是30万千米。走了30万千米,他们发现了一块冰冷的石头。我丈量了一下父亲用过的井绳,全长3米。父亲通过这3米的距离,打捞起完整的月亮和美丽的月亮。审美是需要保持距离的。取消距离,美国得到一块冰冷的石头;谦卑地、怀着敬畏守着一段距离,我的父亲披着满身满心的圣洁月光。我发现,美国是一个会折腾的技术员,父亲是一个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美学家。
  我记着父亲的那根井绳,3米之下,就能接触到月亮;3米之上,到处是伸手可掬的白银般的月光。
1.文章在说明接近月亮的方法时,说要有“一颗虔诚的心”。文中哪些词语是具体表现“虔诚”的?请一一摘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
(1)文中说,“李白打捞的就是水里的那个月亮”。请写出你读过的李白诗中与月亮有关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说,“仔细看,是两个月亮抬着父亲,一闪一闪地在地上行走”。这句话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把美国宇航船登月和父亲得月作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于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有以下三种不同的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
第一种:不该用技术去洞穿天地奥秘,扼杀人的精神生活。
第二种:与审美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产生美感。
第三种:人必须与天地精神往来,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秋 思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甲)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乙)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丙)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和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是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我站在这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去创造人生。
1.下列词语中,填在第1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最恰当的分别是哪个词?
A.拼 B.组 C.穿 D.披 E.盖 F.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句中的“造物者”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写出两种,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段写人们对“春”和“秋”分别有两种感慨,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