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秋 思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
题目
题型:同步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秋 思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甲)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乙)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丙)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
  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此时,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把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喧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
  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么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和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
  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水,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是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的充实。我站在这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去创造人生。
1.下列词语中,填在第1段甲、乙、丙三处横线上最恰当的分别是哪个词?
A.拼 B.组 C.穿 D.披 E.盖 F.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其中浓缩了多少造物者的心血”句中的“造物者”具体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2段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写出两种,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段写人们对“春”和“秋”分别有两种感慨,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D F A
2.辛勤的劳动者及大自然的风雨、阳光、蜂蝶。
3.排比、比喻(例句略)。增强了气势,形象生动。
4.悲春、赞春;悲秋、颂秋。(意对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秋 思  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地换着时装】;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4 题。
  前年和去年,每当夏月塘荷盛开时,我每天至少有几次徘徊在塘边,坐在石头上,静静地观看荷花和荷叶的清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我确实觉得四周静得很。我在一片寂静中,默默地坐在那里,水面上看到的是荷花绿肥、红肥。倒影映入水中,风乍起,一片莲瓣堕入水中,它从上面向下落,水中的倒影却是从下边向上落,最后一接触到水面,二者合为一,像小船似的漂在那里。我曾在某一本诗话上读到两句诗:“池花对影落,沙鸟带声飞。”作者深惜第二句对仗不工。这也难怪,像“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

1. 概述本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选文中找出最能体现“塘荷盛开”的两个词语:______________
3.“池花对影落”这样的境界究竟有几个人能参悟透呢?运用的修辞是_______。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段中有一个病句,请你修改后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题。
  ①荷花何以会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 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想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的色彩。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  ℃,它也能保持花朵体内35 度的高温。
  ②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一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的传播。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 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的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四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能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若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不老梦想成真吗?

1.这段文字说明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 请用概括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荷花之所以会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花的表面,尽是20 微米大小的“疙瘩”。
B.因为荷花细胞内有能发热的线粒体,所以荷花的花朵能保持较高的温度。
C.用古莲发芽这一例子,说明荷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目前已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
3.文中说到“荷花效应”,根据有关文字对荷花效应作出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其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画线句①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画线句②在文中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不用行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姐姐这番话说得我头发都格巴格巴地(  )起来了。我怀着真正的恐怖朝着几步以外的滹沱河望去,它真的说来就来吗?从远远的左边望到远远的右边,那灰灰的沙和灰灰的石头似乎都滚动了起来,看不到头尾,我恍惚觉得滹沱河是一条其大无比正在飞动的蛇,这沙滩是它蜕下来的皮,那数不清的石头是皮的(  )。这时我才感觉到,这没有一点儿生气的皮(不管它是蛇的,还是河的)跟在草丛里曲曲折折飞动的蛇一样的可怕。我知道,蛇说来就来,你还没(  )得清,它早已从草上窜走,滹沱河也一定能。
1.给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表示想象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述这段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腊 梅
季求林

  人世间,需要泥土的生命太多。它知趣地站立在小院的墙角里,根弯曲着,仿佛能消化石头似的,深深抓住脚下的砖瓦片。
  它清贫得一丝不挂,却从不浪费一粒阳光,活得倒也心平气和,虽然人们对它不屑一顾。
  寒冬腊月,它静静地站着,nmiǎn tiǎn( )中带几分端庄,几分矜持,不想移动半步。
  院墙不高,斜倚的枝条,举着一串串风铃状鹅黄的花朵,举着热情和欣喜,却无意伸出墙头,企盼蜂蝶的亲吻。
  凄厉的风,吹得它嘤嘤xiào chuǎn ( ),可是,在淡淡的香气里,我仍然听到了春的脚步声……
1.根据文中汉语拼音写出合适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述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表现力。
却从不浪费一阳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这篇文章借物抒情,托物寓理,从多方面展示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根据示例,综合文章的内容,概括、揭示其寓意。
  “苦乐观”:“它清贫得一丝不挂”,被“凄厉的风”吹得“嘤嘤xi ào chu ǎn”,却“端庄”“矜持”,活得“心平气和”,以能报春和给人“至色至香”为乐。
_______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诗中写到腊梅的也不少,试举出一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课外选文《留一些给自己》,回答问题。留一些给自己
  ①天落急雨,行人莫不脚步匆匆地奔走。匆忙中我看见:一位母亲骑自行车带着孩子,孩子穿着一件偌大的米黄色雨衣,而母亲却尽着衣服淋雨,头发和衣服都已经湿漉漉了。  
  ②“喂,你穿上雨衣,让孩子钻你背后不就得了?”骑车经过她时,我忍不住多了句嘴。其实这常识性的做法她一定晓得,我多嘴的原因,也有些缘于好奇。     
  ③“儿子喜欢看雨,钻到我后面就看不到雨了。”母亲说,“再说这样孩子的腿也可以保护得更严一些。”“那你自己呢?”“顾着孩子呢,哪还顾得了自己?”     
  ④为了孩子就不需要顾自己!自己感冒了不一样会连累孩子吗?面对这样无私的母亲,我真的很疑惑,换了我,我不会这么做。如果餐桌上有四块虾饼,我会叮嘱儿子至少给我留一块。其实我不爱吃虾饼,只是想让他学会心里装着他人。这他人,当然应该包括母亲。一个连母亲都会忽视的孩子,我不敢设想他还会对其他人有什么爱心。适当的时候,我要求孩子给我洗脚和洗脸,尽管他把我的衣服都弄湿了。这当然是一种爱的交融和特别的游戏享受,但更重要的,我是想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那份责任。也因此,我要他帮我去买菜,帮我记家里的流水账。生病的时候,我要他为我拿药;困倦的时候,我要他叫我起床……虽然他只有五岁。     
  ⑤我是一个懒妈妈,也是一个笨妈妈,是个可以照顾他,同时也需要他照顾的人,我就是想让孩子这么认为。和那些孩子不吃酸就绝对不买醋的母亲相比,和那些孩子上了大学依然还为孩子洗头叠被的母亲相比,我承认我也许是一个自私的母亲。但是,我宁愿留一些自私给自己。孩子一岁半的时候,我获得了一个去北京进修的机会。大家都说,孩子还小,不能离开妈妈。但我说,机会很少,我不能丢掉机会。顶着种种压力,我终于离开孩子去了北京。一年之中,我回家十四次,劳累之苦,可以推想,但我不后悔。后来有朋友半开玩笑地说我心狠。我郑重地请教她:“在母亲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只要我活着,他永远都有理由需要我。那我是不是一辈子都不要再出去?是不是一辈子都不要离开他?”     
  ⑥朋友沉默。在她的沉默中我听到了答案:确实有许多母亲,尤其是上一辈传统型的母亲都是这样选择的。她们的选择,我尊重,但不认同。难道做了母亲就必定意味着牺牲吗?我去进修,短期来看确实给孩子少做了许多饭,少洗了许多衣服,少讲了许多故事,但如果这能换取我某个重要阶段的上升和进步,让孩子长大后能从我这里汲取更多精神上的营养,那么这种久远的回馈,难道不是更有意义吗?     
  ⑦“孩子,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我为说这些话的母亲遗憾。遗憾他们狭隘的付出,也遗   憾孩子贫乏的得到。在这个人文关怀越来越深沉和细致的时代,我真的怀疑为了孩子而把自   己淹没的母亲就一定是好母亲。我不相信连自己都没有的母亲,会是一个健康的,完全的母   亲。我甚至有些残酷地觉得,那些为了孩子而把自己的一切才华都无条件放弃的母亲,其实才   是最不称职的母亲。     
  ⑧留一些余地给自己,就是留一角蓝天给孩子。
1.文章开篇写一位母亲雨中骑车带着孩子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结合文章第④段来谈一谈,同样身为母亲,作者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章第⑥段,据你理解,“这种长远的回馈”应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文来理解,“我”主张“留一些给自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们总在赞美那些为了孩子连自己也不顾的母亲有多伟大,可是本文却说这样的母亲是最   不称职的,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