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1——4题。爬山虎储成剑     ①从我办公室的北窗望出去,是一幢老房子,墙壁上布满了爬山虎。多年以来,这些爬山虎一直伴随在我的身后,我竟从未认认...
题目
题型:江苏省期末题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1——4题。爬山虎
储成剑
     ①从我办公室的北窗望出去,是一幢老房子,墙壁上布满了爬山虎。多年以来,这些爬山虎一直伴随在我的身后,我竟从未认认真真地打量过它们。而今天抛开案头杂务,信步走到窗前时,我的视线却在无意中与这片植物牢牢纠结在一起了。
     ②我对爬山虎的突然关注完全缘于一种诧异——它们仿佛昨天里还是绿茵茵的一片,转瞬之间怎就成为一片枯藤和败叶了呢?那些随意伸延的枝蔓,就像老人青筋蜿蜒的手臂,有的依然努力抱墙而憩,有的则已颓然挂落,在秋风中瑟缩摇晃……
     ③这还是爬山虎吗?我的心里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苍凉。在我的印记里,爬山虎似乎总是以一副昂扬的姿态呈现的。有多少文人墨客颂扬过爬山虎啊!有人说它们执著坚韧,有人说它们不畏艰险,有人说它们奋发向上……所有的赞美都不无道理,这样努力向上攀缘的生灵,自然可以充当人生的楷模。可是现在,当我不经意间和这深秋的爬山虎对视的时候,我却无法从它的身上获得一丁点的鼓舞,油然而生的除了哀怜,还是哀怜。
     ④我哀怜爬山虎,是因为就在这一瞬间,我忽然发现它实在是一种缺乏主见的植物。固然,它的卷须是那样执着和坚定,攀登的确是它义无反顾的姿态。但作为藤本植物的爬山虎, 它注定了总是要依傍他物的。倘若它失去了所有的依附,生命中的一切攀缘就会变得寸步难行。
     ⑤我哀怜爬山虎,是因为就在这一瞬间,我忽然发现它实在是一种低贱卑微的植物。是的,它的清丽典雅曾经让我赞叹,那幢老房子亦曾因它的装饰而绿意盎然。可是现在,失去爬山虎繁枝茂叶的掩饰,那些墙面的残缺和污垢终于暴露无遗了。原来,为了借助墙体而攀缘, 它一直都唯唯诺诺地为墙体掩饰着所有瑕疵和缺憾啊!
     ⑥我哀怜爬山虎,是因为就在这一瞬间,我忽然发现它实在是一种毫无立场的植物。我不否认,它那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也曾让我无限敬慕,为之倾倒。可它的一生分明是毫无立场的,为了抵达更高的地方,无论是山岩、树木、墙壁、篱笆……只要能够依附,只要能够助它攀缘,它就紧抱不放……  
     ⑦无法独立,委曲求全,不择手段……爬山虎的这些“做派”实在令人沮丧。我忽然想, 也许“向上”未必就是生活的必由之路。生命的丈量,除了高度,还有宽度、厚度,更有自由度、诚信度……更何况,当爬山虎决定依附于某种可依之物向上攀缘的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是吗?
                        (选自2008年11月5日《扬子晚报》)
1.用文中的词写出作者对爬山虎有新发现时的心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第5自然段中“唯唯诺诺”这一词语的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义,在第7自然段的横线上写上一句能体现主旨的话,不超过2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是一篇新意迭出的咏物散文。阅读以后,它对你的人生态度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诧异;苍凉;哀怜;沮丧
2.运用拟人法,表现爬山虎为了自己能攀缘而不惜遮掩被攀缘物的残缺、污垢以制造假象的卑微做法。(意对即可)
3.示例:它最终所能抵达的高度也早已被限定了。(意对即可)
4.“略”。(言之有理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1——4题。爬山虎储成剑     ①从我办公室的北窗望出去,是一幢老房子,墙壁上布满了爬山虎。多年以来,这些爬山虎一直伴随在我的身后,我竟从未认认】;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1——4题。手指上的温度
丁立梅
     (1)坐在母亲的小院里晒太阳,冬天的太阳。
     (2)母亲的小院落,还是从前的模样。几十年了,花开花落,星月流转,它却坚定地守在这里,等着我回来晒太阳。
     (3)母亲把炒好的南瓜子捧出来给我嗑。夏天的时候,母亲的小院里,还有门前屋后,总会开满艳艳的黄花,是南瓜的花。不多久,就看到很壮观的场面;大大小小的南瓜,睡在绿的叶间,像胖娃娃。母亲吃不掉那些南瓜,她栽种的目的,是为了取里面的籽。把籽洗净,晒干,炒熟,就是香味四溢的瓜子儿。母亲知道她的孩子喜欢吃。
     (4)母亲的脚步声在院门外响起,胳膊肘里挎着篾篮,蔑篮里是碧绿的青菜,很蓬勃。母亲不知打哪儿学到一句很时髦的话,笑眯眯地对我说,这是绿色食品。父亲跟在后面进来,也说,这是绿色食品,一点农药都没打过的。母亲回头,佯怒道,怎么我跑到哪儿你跟到哪儿,跟猫儿似的?
     (5)父亲就对我告状,说母亲老是欺负他。母亲不甘落后,也抢着告状,说父亲欺负她了。我问怎么个欺负法的?两个人就傻笑,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嘟囔着,反正欺负了。
     (6)心突地一紧,想起小时候,受了冷落,总是以这样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到母亲面前告状,说姐姐欺负我了。母亲就会抱抱我,亲亲我。母亲的温度,通过手指传给我,我小小的心,很安静很温暖。
     (7)阳光绵软如絮。恍惚中,从前的那个小女孩长大了,而我的父母却小了,愿望只剩下那么一点点,不被我们遗忘。 
     (8)眼睛触到父亲的白发,母亲的皱纹,突然无话。记起回来时,曾在包里塞进一条烟,是带给父亲的。
     (9)父亲得了香烟很得意,跑到母亲跟前炫耀,他晃着那条烟馋母亲,说,丫头带给我的。其神态,像意外得了宝贝的孩子。
     (10)母亲不乐意了,跑过来,对我摊开双手说,我也要。我觉得好笑,低头到包里翻找,找出一盒巧克力,是单位同事结婚时发的喜糖,我随手放在包里面了。我把巧克力拿出来给母亲,母亲惊喜非常,把那盒包装精美的巧克力托在掌上,看了又看,然后举到父亲跟前,欢天喜地地说,看,丫头还是最宝贝我,送我的东西比送你的好看。 
      (11)午饭过后,我回城里。半路上,到包里掏纸巾擦手,手触到一个纸盒,掏出来, 竟是我给母亲的那盒巧克力。不知何时,母亲又把它悄悄塞回到我的包里面,上面的包装都未曾动过。
     (12)原来,母亲所索要的,不过是我手指上的温度。    (选自《美文精粹》) 
1.请分析“手指上的温度”在文中有哪些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擅长对自然环境进行细腻的描写以及从生活点滴中捕捉感人的瞬间。请赏析下面语句。
(1)不多久,就看到很壮观的场面:大大小小的南瓜,睡在绿的叶间,像胖娃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得了香烟很得意,跑到母亲跟前炫耀,他晃着那条烟馋母亲,说,丫头带给我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5段,写父亲、母亲抢着向“我”告状,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11段“……手触到一个纸盒,掏出来,竟是我给母亲的那盒巧克力。”请根据上下文揣摩我此刻的心情,用第一人称写一段心理描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西湖梦(节选)
余秋雨
  ①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两位大诗人、大文豪,不是为了风雅,甚至不是为了文化上的目的,纯粹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兴修水利,浚湖筑堤,终于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
  ②恰恰是最懂游观的艺术家不愿意把自己的文化形象雕琢成游观物,于是,这样的堤岸便成了西湖间特别显得自然的景物。不知旁人如何,就我而论,游西湖最畅心意的,乃是在微雨的日子,独个儿漫步于苏堤,也没有什么名句逼我吟诵,也没有后人的感慨来强加于我,也没有一尊庄严的塑像来压抑我,它始终只是一条自然功能上的长堤,树木也生得平适,鸟鸣也听得自如。这一切都不是东坡学士特意安排的,只是他到了这里做了太守,办了一件尽职的好事。就这样,才让我看到一个在美的领域真正卓越到了从容的苏东坡。
  ③但是,就白居易、苏东坡的整体情怀而言,这两道物化了的长堤还是太狭小的存在。他们有他们比较完整的天下意识、宇宙感悟,他们有他们比较硬朗的主体精神、理性思考,在文化品位上,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峰巅和精英。他们本该在更大的意义上统领一代民族精神,但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被随处装上拆下,东奔西颠,极偶然地调配到了这个湖边,搞了一下别人也能搞的水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历史文化良心所能作的社会实绩的极致。尽管美丽,也就是这么两条长堤而已。
  ④也许正是对这类结果的大彻大悟,西湖边又悠悠然站出一个林和靖。他似乎把什么都看透了,隐居孤山20年,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远避官场与市嚣。他的诗写得着实高明,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来咏梅,几乎成为千古绝唱。中国古代,隐士多的是,而林和靖凭着梅花、白鹤与诗句,把隐士真正做道地、做漂亮了。在后世文人眼中,白居易、苏东坡固然值得羡慕,却是难以追随的;能够偏偏到杭州西湖来做一太守,更是一种极偶然、极奇罕的机遇。然而追随林和靖却不难,不管有没有他的才分。梅妻鹤子有点烦难,其实也很宽松,林和靖本人也是有妻子和小孩的。那儿找不到几丛花树、几双飞禽呢?在现实社会碰了壁、受了阻,急流勇退,扮作半个林和靖是最容易不过的。
  ⑤这种自卫和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不能把志向实现于社会,便躲进一个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他们消除了志向,渐渐又把这种消除当作了志向。安贫乐道的达观修养,成了中国文化人格结构中一个宽大的地窑,尽管有浓重的霉味,却是安全而宁静。于是,十年寒窗,博览文史,走到了民族文化的高坡前,与社会交手不了几个回合,便把一切沉埋进一座座孤山。
  ⑥结果,群体性的文化人格日趋黯淡。春去秋来,梅凋鹤老,文化成了一种无目的的浪费,封闭式的道德完善导向了总体上的不道德。文明的突进,也因此被取消,剩下一堆梅瓣、鹤羽,像书签一般,夹在民族精神的史册上
1.第①段写道“西湖胜迹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扬眉吐气的,是白堤和苏堤”,就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原文,理解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含义。
这种自卫自慰,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机智,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狡黠。
①“自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画线句中的“梅瓣、鹤羽”、“书签”分别比喻什么?运用比喻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是如何认识林和靖式的“安贫乐道”的?结合学过的知识,举例谈谈你怎样看待我国传统文化中这类隐逸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生命赋》完成1—4题生 命 赋
   ⑴我常常在大自然中看到种种生命的奇观。
   ⑵挺拔的巨树,葱茂的森林,绿色的草原,成熟的庄稼,盛开的鲜花,望着它们,或徜徉其中,那种洋溢着的博大的生命力,常常催发我爆发我的生命激情,在体内蔓延,奔涌,激荡。
  ⑶但是,有一些更细微更不显眼的现象,往往特别作用于我的心尖和神经末梢,引起我异常深刻的震颤。
  ⑷早春,当冰尚未完全消融、万物尚未苏醒的时候,柳树的枝条还是铁灰色,可如小米粒般的新芽已经顶着严寒冒出来。它就是报春的最早的使者,万木峥嵘的自然之春就是从它开始的。
  ⑸当柳芽发出不久,在棉花地里,可以看见棉芽冲破柔韧的壳子,一个个钻出地面,遍地都写着两个字:突破。
  ⑹麦收过后,麦地里新播种的大豆,不几天工夫,从薄薄的透明的外衣中露出茁壮的一点胚芽,探头顶破地表,满地像是用五线谱写成的生命第一乐章。它预示着,也开始演奏着一部生命交响乐:活泼泼的胖乎乎的豆苗,无边无际的宜人眼目的豆绿色波浪,成熟的金黄色的小山。
  ⑺我害怕见花蕾。特别是那种已露出一点亮色,将要绽开的花蕾。我一看见它,就如痴如醉,就完全被它吸引,不顾一切地去做生命瑰丽峰巅的想像:经过长久的默默经营、吮吸、积累,所蓄积的全部精华、神采、光辉,就要在一刹那间展现,这是怎样激动人心的时刻!恰如刚刚构思好一篇十分得意的文章,将要展纸挥笔的当口,也恰如自己崇拜的球员,在终场前得到一个绝佳的射门机会,即将起脚攻入致胜一球的那一刻,我有时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
  ⑻我还有一个执拗的习惯:好在贫瘠的荒凉的山间沙漠流连。岩间石缝中生长的斑痕累累千扭百弯的怪柏奇松,荒漠中的一株或一丛“沙打旺”或骆驼草,石板上的一片黄绿浅灰的苔藓,我都向它们注目。这些景象剥落了我热烈的情感,凸现出严峻的理性,它们并不可怜,我应该敬仰它们!
  ⑼这是怎样坚忍不拔的生命追求!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它们全都生长得很顽强,很自信,很精神!外在的温度、湿度、肥沃度等条件,对它们都不重要;它们几乎全靠自己内在的生命力。如果条件再恶劣一点,别的茂盛的生命可能化为死亡的尘埃,而它们却能依然故我,生机盎然;如果条件好一点,那它们该是一副怎样的葱茂!
  ⑽还有比生命现象更瑰丽更丰富的吗?
  ⑾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 
1.文章⑷至⑺段所写的“细微不显眼的事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⑺段“我害怕见花蕾”这句话中,“害怕”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⑻段中,对奇松、怪柏、苔藓、骆驼草等,作者为什么说“它们并不可怜,我应该敬仰它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末“有幸获得一次生命,就让生命庄严地展示吧”对你有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同步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朱自清《绿》节选,完成问题。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A】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B】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中的“揪、攀、探身、又鞠躬过了、便到了”与选文中哪两个动词相照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例句赏析文中的比喻句。
例句: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
赏析:这里把皱缬的水波比喻成少妇拖着的裙幅,表现出梅雨潭绿的荡漾清亮的特点。
句子: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
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末尾,作者为什么将这醉人的“绿色”唤作“女儿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继续研读选段,想一想,文中【A】【B】两组句子为何不能删掉一组,请结合相关内容作具体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蔚岚的《月光今照菊花台》,完成问题。
  ①国学和周杰伦,两者搭界吗?
  ②从歌曲《菊花台》可见一斑,几百字的歌词中,处处凝结中国元素,“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而另一曲《青花瓷》,则是一幅江南泼墨山水画,“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你……犹如绣花针落地”。回首周杰伦的成名作,《东风破》《将军》《本草纲目》《发如雪》,大半与古中国的意象有关。他以“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做引,以“牡丹、宣纸、宋体字”入画,追问着“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吐词不清,又郑重其事,以最时髦的方式“复原”了旧河山。
  ③由此引发的潮流,令人惊叹。很多年轻人,之前对国学漠然视之,“所谓中国风,不就是画着脸谱的戏曲唱腔,孔孟之道,太极八卦,四书五经,或一套刚猛的少林拳吗?”可因为周杰伦,他们爱上了国学,发现了流行音乐深藏的“五千年的精髓和传承”。而2009年初在成都举行的北大、清华独立招生考题中,干脆把《青花瓷》的歌词作为考题:“‘素坯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有什么语法错误?”
  ④不仅是周董。流行偶像林俊杰的《曹操》,胡彦斌的《诀别诗》,无一走的不是“复古路线”。台上轻轻唱,台下高声和。都是年轻的面孔,眼神稚嫩而投入,叫你动容。
  ⑤是好是坏?争论者分成两派:一派认为“媚俗”,把“国学”低俗化了。另一派则认为“刚刚好”,“阳春白雪”早就该和“下里巴人”联姻,青少年不感冒,国学怎么可能兴旺得起来?对这个问题,方文山(台湾金牌词人)这么看:“自五四运动词诗彻底分家后,新诗基本上已经成为纯文学的一员,极少与旋律产生互动。而歌词则完全依附于音乐发展,词意不再讲究文学性。这次将歌词知识化的举动,应该是流行歌词首度对国学领域作较为整体的显著贡献吧!”
  ⑥在内地,长期以来国学与流行音乐,被有意无意地分隔。一个居庙堂之高,一个处江湖之远。其实,如今高高在上的《诗经》也曾是“歌集”。古代的高人雅士,从不讳言“诗”可以“歌”,苏轼的《水调歌头》,柳永的《雨霖玲》,都是写来唱的,传播得越远越成功,至于“凡有饮水处,皆能歌柳词”,简直就是最高的赞美了。而近现代,1915年李叔同写下著名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哀而不伤,一时传唱。但它也是古典“诗歌”的“绝唱”。1920年,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教我如何不想她》,摩登的意象开始替代“长亭”“古道”走上“歌”的殿堂。
  ⑦在内地,一沉默便近90年。而在香港、台湾,一直“文脉未绝”。古典诗词与流行文化的分野,没那么大,二者互相嵌入,彼此滋养,焕发勃勃生机。著名华语作家金庸、梁羽生、琼瑶,很多时候直接以词牌名标注小说的章回。 ⑧对此,内地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积极思忖如何让国学与时尚元素相结合。教育部一位分管语言文字的司长曾表示:“现在有些地方诵读国学经典要求学生穿古装,甚至手拿戒尺摇头晃脑,太拘于形式了。我们正考虑把经典国学诗文谱写成流行歌曲,让中小学生传唱,这样做是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 ⑨秦时明月汉时关,月光今照菊花台。古老庄重的国学,要善于借力时尚轻便的方式做好传播。要知道,年轻人喜欢素坯为胎的青花瓷瓶,也喜欢瓶身上花纹曼妙的牡丹花。(选自《中国青年》,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菊花台》等“中国风”歌曲中包含哪些“中国元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说为什么当今很多年轻人对国学没兴趣,甚至“漠然视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仔细阅读下列选项,找出符合文意的一项(  )
A.作者认为,周杰伦之所以受年轻人追捧,完全是他的歌词吸引人。
B.北大、清华独立招生考题中,把《青花瓷》的歌词作为考题,表明在批判周杰伦的歌词。
C.专家认为,国学没落主要是因为教育者太拘泥于形式了。
D.流行歌曲对国学领域的显著贡献是把音乐旋律与词意的文学性结合在了一起。
4.联系全文,简述标题“月光今照菊花台”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本文,请围绕“国学与时尚”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作者展开讨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江苏省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