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伤仲永》(9分)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伤仲永》(9分)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                                                                              
小题2:根据本文内容,选用恰当的词语填空。(3分)
这篇文章的叙事部分一气贯通而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从“仲永生五年”到“其文理皆有可观者”详写仲永才智      ,从“十二三矣”到“泯然众人矣”略写仲永才智       ,从“父利其然”到“不使学”略写仲永泯然众人的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3分)
                                                                                        
答案

小题1:同县的人感到奇怪,渐渐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奇、稍稍、宾客、乞)(3分)
小题1:极盛   枯竭  原因(意对即可)(3分)
小题1: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意对即可)(3分)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伤仲永》(9分)王安石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玩味古典  (14分)
于园
于园在瓜州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葆生叔同知瓜州,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前堂石坡高二丈,上植果子松数棵,缘坡植牡丹、芍药,人不得上,以实奇。后厅临大池,池中奇峰绝壑,陡上陡下,人走池底,仰视莲花反在天上,以空奇。卧房槛外,一壑旋下如螺蛳缠,以幽阴深邃奇。再后一水阁,长如艇子,跨小河,四围灌木蒙丛,禽鸟啾唧,如深山茂林,坐其中,颓然碧窈。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四围灌木蒙丛  (       )      ②主人处处款之 (        )
③缘坡植牡丹、芍药 (       )     ④颓然碧窈    (        )
小题2: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第二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得超过10个字)。(2分)
 
 
 
 
 
 
 
 
 
 
小题3:作者是从哪几方面说明于园假山堆砌的“奇特”的?神游其间,你有何感受?(4分)
                                                                                 
                                                                                 
                                                                             
小题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①园中无他奇,奇在磊石。
                                                                                    
②瓜州诸园亭,俱以假山显。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小题1:本文选自《柳河东集》,那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_____。(1分)
小题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2分)
  A  自西山道口径北(径北:一直往北)       B  其旁,出堡坞(出:从……出来)
  C  不得一售其伎(伎:通技,技巧,这里指奇景)      D  神者倘不宜如是(是:这样)
小题3: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3分)
  A  土断而川分        B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
  C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D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9、找出下列句中含意动用法的一句(3分)
  A  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B  益奇而坚
  C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       D  是故劳而无用
小题4:这篇文章的第一段写小石城山的_____、_____和_____,第二段从小石城不处中州而“列是夷狄”来探讨“造物者”的有无,以此抒发作者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4分)
小题5:翻译(2分)
  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此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马说(19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本文作者是                   代文学家。(2分)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6分)
① 故虽有名马(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② ③不以千里称也(   )④才美不外见(     )⑤其真无马邪?(       )
3.   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4.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用“千里马”比喻                        
用“伯乐”比喻                             。(2分)
5.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本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来表达内心的情感?(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  ,  ▲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在文中填上空缺的文句。
小题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过         饿其体肤        入则无法家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4: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小题5:本文的观点是什么?你从本文的学习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①
公仪休②相鲁而嗜鱼,一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③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嗜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注释:①选自《初潭集•廉勤相》。 ②公仪休:周代鲁国穆公的相。 ③公仪子:对公仪休的尊称。下人:退让人,不敢要求别人。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公仪休鲁而嗜鱼     ②于法,则免于相      ③人不如自恃也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嗜鱼而不受,何也?
②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
小题3:公仪休“不受鱼”的目的只是为了“能常自给鱼”吗?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4:本文表现了公仪休的什么品质?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