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二)[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二)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释: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í,相见。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2分)
(1)有仙则名(        )      (2)妻子不觌(       )
小题2:.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小题3:.用原文句子填空。(3分)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                       ”,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来表达。
答案

小题1:(1)出名(著名)(2)妻子和儿女(子女)
小题1:(1)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2)(陆游)就自己笑自己(自我解嘲)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书窝吗!”
小题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信乎其似巢也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二)[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博古通今:文言文阅读(11分)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以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业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有良田美池桑竹
C.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
D.便扶路寻所志
小题3:、请将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题4:、阅读思考,简要回答:(3分)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的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2)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0~13题。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⑤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题1:.和③段中“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这句话相照应的②段中的一句话是                                              。(1分)
小题2:.家庭出现分歧时,文中说:“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其原因是:     后来“我”决定委屈儿子的原因是                  (2分)
小题3:.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4:.文末一句“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应如何理解?(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
两小儿辩日《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2分)
①孔子游(   )  
②孔子不能也(    ) 
小题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2分)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小题3:、用“/”画出文中加线句子的朗读停顿。(1分)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2)孰为汝多知乎?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㈠阅读《论语》五则,完成18—19题。(10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知者不,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第九》)   
小题1:.解释文中划线字的意思。(4分)
说(  ▲  )三(  ▲  ) 弘毅(  ▲  ) 惑(  ▲  )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小题3:.第三则中的“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你认为,曾子说这番话的用意是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文后6—9题。(18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字词的的含义。(3分)
⑴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⑵如外人        ⑶余人各复至其家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小题3:、“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           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                      
                                                        。(5分)
小题4:、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