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四)①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四)①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身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②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③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④通计一舟:为人者五,为窗者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者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小题1:.《核舟记》全文是按          的结构写的,而中间的主体则是按            顺序说明的。(2分)
小题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的词:(2分)
①其两膝相者(             )    ②钩画了了(               )
小题3:.翻译句子(2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小题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2分)
①舟尾横卧一楫。(       )         ②居右者椎髻仰面。(       )
小题5:.本文的中心基本可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个句子是      。(1分)
答案

小题1:总—分—总     空间
小题1:①靠近   ②清清楚楚
小题1: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
小题1:①拟人 ②比喻
小题1:技亦灵怪矣哉!
解析
小题1: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对照文章内容去做。
小题2:考查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①靠近 ②清清楚楚
小题3: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为:是。(各一分)
小题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①拟人 ②比喻(本体:发髻;喻体:椎形)
小题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技亦灵怪矣哉!
核心考点
试题【(四)①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三)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①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已镶嵌在我记忆的画屏上,成为一幅永恒图画……
②而我的眼前,我的心中,也有一幅鲜活的背影图。
③那是星期天的下午,我从城里中学回家,村里刚好在分山砍伐树木。久已没有为家里干点活的我便跟随父亲来到山上。
④砍倒一棵大松树时已经日落西山了。父亲削去树枝,叫我和他一起抬回家。松树根部大,梢部小,我自忖1.68的块头,抬根部“小儿科”,就要去抬。父亲拦着说:“不行,你抬不起,骨头太嫩,等我来抬根,你抬梢。”父亲说完便蹲下身子,准备把树扶上肩头,可是试了几次都扶不正。我走到他面前,说:“爸爸,我来吧。”父亲却不同意。他掏出一袋旱烟抽起来,吩咐我先歇会,“天还早呢。”父亲说。
⑤一袋烟快抽完了,父亲叫我站起来。他慢慢地蹲下身,用手拍拍大树,把头凑近松树,“嗨”了一声,使劲抱起松树扛到自己肩上,然后小心翼翼地伸展着腰腿,我觉得他的身躯在夕阳的余辉中一点一点地凝聚着力量,一点一点地高大。还剩下一口的旱烟吐了出来,笼罩在他的头上,悠悠地在空中扩散。
⑥父亲终于站直了,虽然大树压着他摇晃了几下,但他很快就稳住了重心。
⑦我盯着他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几十年来,父亲为了我们兄妹几个的成长,兢兢业业地操持着这个家,奔波辛劳。他的容颜已在日出日落中憔悴了,他的背已在日出日落中微微弓起……
⑧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和父亲抬着树回家,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背影图”悬挂在我心中的高处。
问题如下:
小题1:、对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2分)
A.1/23456/78B.12/34567/8
C.1/234567/8D.12/3456/78
小题2:、第4段父亲的语言表现了他的什么思想感情? (2分)
小题3:、找出第5段中表现父亲动作的词语,并分析这些词语的表达作用。(2分)
小题4:、分析第7段划线句子蕴涵的内容。(2分)
小题5:、如何理解“看着父亲的背影,我感到有一座丰碑矗立在心中”?(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4分)
【甲】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一士人善画,作鼠一轴①,献之县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②,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③举轴,猫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注】①轴:画卷。②物色:观察。③逮:等到。
小题1:.【甲】文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评价画作精美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佛印绝弥勒    类:(        ) ②卧右膝,右臂支船      诎:(      )  
③一士人画       善:(      ) ④而过之,轴必坠地       旦:(    )
小题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帮帮你】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漫”常用的义项有:①水涨,淹;②遍;③无边无际;④随便。
                                           
小题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画作的精美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一)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 芳草鲜美 ,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 屋舍俨然  俨然:             (2)便还家 要:              
(3) 便扶路  向:               (4)太守 诣:                
小题2:、 有些成语出自选文所在的课文,请写出其中的两个。(2分)
小题3:、翻译句子 。(4分)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小题4:、桃花源中的人们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谈谈你的理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以人为鉴
郑公魏征①卒。征寝疾,上②与太子同至其第③,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④。征薨(hōng)⑤,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谓侍臣日:“人以铜为鉴⑥,可正衣冠⑦;以古为鉴,可知兴替⑧;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zhèn)⑨尝保此三鉴以防己过。今魏征没,朕亡一鉴矣。”
(选自《史纲评要》)
【注释】
①郑公魏征:魏征在世时封为郑国公。魏征是唐太宗时名臣,常给太宗李世民提意见。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第:府第,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④指:指名。衡山公主:唐太宗的女儿。叔玉:魏征之子。⑤薨:公侯死称薨。⑥鉴:镜子。⑦正衣冠:使衣冠正,把衣服、帽子穿戴整齐,这是使动用法。⑧兴替:兴衰。替,衰落。⑨朕:皇帝自称。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郑公魏征卒           (2)并为书石                 
(3)可正衣冠            (4)朕亡一鉴矣               
小题2: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3分)
                                                                               
小题3:文中唐太宗以三镜自照的话,言简意赅,说明了一个至今仍有借鉴作用的道理。请简要总括出这个道理的内涵。(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二)阅读《山市》,完成5-9题。(18分)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相惊疑 (         ) ②惟楼一座(          )
如星点(         )   ④窗扉皆开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②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小题3:.山市的出现经历了三个阶段,从________________ 为初生阶段; _______________ 为发展阶段;_________________的出现与消失是高潮阶段。(3分)
小题4:.那时的人们把“山市”称为“鬼市”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5:. 下面两题,请任选一题作答.(3分)
①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对于许多的自然现象不能给予科学的解释。你除《山市》外,还知道哪些现象古人不能解释而把它们付诸神话故事?至少写两个。
②假如你随着某旅游团在沙漠地区或大海游玩,恰巧出现文中所描述的这种景象,你该如何向游客们解释这一自然现象?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