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题目(28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题目(28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各组画线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陶渊明爱菊 无有偶       B香远清 精求精
C陶后有闻 屡见不         D乎众矣 因地制
小题2:解释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水陆草木花 (             )     ②可远观不可亵玩 (            )
③可爱者甚 (              )     ④清涟而不妖 (               )
小题3:翻译句子。(6分)
①莲,花之君子者也。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小题4:理解填空。(3分)
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                          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             
                         的生活态度。
小题5:你喜欢哪种花?请简要说明喜欢的原因。(6分)
小题6:联系已学过的文言文,说说下面句子中“之”的含义。(6分)
(1)水陆草木之花:                   (2)渔人甚异之:            
(3)闻之,欣然规往:                 (4)吾欲之南海:             
(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孔子云:何陋之有?                        
答案

小题1:B
小题1:①的 ②却、可是 ③多 ④洗涤
小题1:①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②我只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却不受沾染。
小题1:追求隐逸 贪慕富贵 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意思对即可
小题1:(3分。花名1分,理由2分)略
小题1:(1)的 (2)它,指明桃花林的奇景 (3)这件事 (4)到,动词(5)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6)宾语提前的标志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题目(28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题目。  (23分)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别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4分)
(1)山不在高,有仙则(             )     (2)谈笑有鸿儒(                )
(3)可以素琴,阅金经(           )     (4)无丝竹之乱耳(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小题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 (5分)
小题5:“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功颂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人们经常用“座右铭”来激励鞭策自己。请从平时积累的古诗文中写一则有关学习方面的“座右铭”。(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文后下面题目。(10分)
设若单单只有阳光,那么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小题1:品味“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一句中用“慈善”修饰“冬天”的妙处。(4分)
小题2:结合节选文段内容,说说文中画线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小题3:作者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如果将这句话改成“这是个理想的境界”,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沈屯子多忧》一文,完成下面题目。(14 分)
沈屯子入市,听唱书,至杨文广被围柳城,内乏粮,外阻救,蹙然兴叹不已。友拽之归,日夜忧念不置,曰:“文广围困至此,何由得解?”自此悒悒成疾。家人因劝出游,以纾其意。忽见负竹入市者,则又念曰:“竹末甚锐,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归忧益重。家人为之请巫。巫曰:“稽冥籍,若来世当轮回作女人。所适夫麻哈回也,貌甚陋。”沈忧病转剧。亲友来省者慰曰:“善自宽,病乃愈耳。”沈曰:“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麻哈回作休书见付乃得也。”                                 (选自明代刘元卿《贤奕编》)
【注】①杨文广:北宋名将②悒悒yì:闷闷不乐 ③纾:解除 ④冥籍:阴间的书簿
⑤适:侍奉,这里是“嫁”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①蹙然兴叹不(       )          ②忽见竹入市者(       )    
③归忧益重    (       )         ④则又曰      (       )    
小题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以纾
A.如土石何B.公问C.欲穷D.苦心志
小题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2 分)
道上行人必有受其刺者。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 若欲吾宽,须杨文广围解,负竹者归家。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小题5:你如何看待沈屯子的“多忧”,是杞人忧天,还是居安思危?为什么?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他是继孔子以后          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心,衡虑,而后作
小题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为下文论述人才的成功必须经历磨难做事实论据。
B.第二段运用排比句是论证了人才须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C.第三段的论述是从个人推及国家:生于忧患;多难兴邦。
D.文章围绕个人和国家之间的生死存亡关系提出中心论点。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3分)
读书以过目成诵能,最是不事。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选的第②段主要论证了:“读书应该也必须深入研读”。
B.孔子读《易》的事例证明“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乃读书之术。
C.“老吏史苦之”与“坡洒然不倦”对比,证明读书贵在乐学。
D.虞世南等人的事例与孔子、苏东坡的研读形成了鲜明对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