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作者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他是继孔子以后          学派的代表人物。(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3分)
心,衡虑,而后作
小题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段为下文论述人才的成功必须经历磨难做事实论据。
B.第二段运用排比句是论证了人才须在忧患中造就的道理。
C.第三段的论述是从个人推及国家:生于忧患;多难兴邦。
D.文章围绕个人和国家之间的生死存亡关系提出中心论点。

答案

小题1:(2分)孟子(1分)儒家(1分)
小题1:(3分)在内心受到困扰,在思路上受到阻碍,然后才有所作为。
小题1:(3分)D
解析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节选)
  ①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②眼中了了,心下匆匆,方寸无多,往来应接不暇,如看场中美色,一眼即过,与我何与也?千古过目成诵,孰有如孔子者乎?读《易》至韦编三绝,不知翻阅过几千百遍来,微言精义,愈探愈出,愈研愈入,愈往而不知其所穷。虽生知安行之圣,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也。东坡读书不用两遍,然其在翰林读《阿房宫赋》至四鼓,老吏史苦之,坡洒然不倦。岂以一过即记,遂了其事乎!惟虞世南、张睢阳、张方平,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小题1:、本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人名)。(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3分)
读书以过目成诵能,最是不事。
小题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选的第②段主要论证了:“读书应该也必须深入研读”。
B.孔子读《易》的事例证明“不废困勉下学之功”乃读书之术。
C.“老吏史苦之”与“坡洒然不倦”对比,证明读书贵在乐学。
D.虞世南等人的事例与孔子、苏东坡的研读形成了鲜明对比。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记叙文,完成小题。(14分)
风景树
张鸣跃
第一次看见那棵树时,我以为是棵死树,知青们都以为是棵死树。
那棵树在黄土高坡坡头一片乱石岗的中间,孤伶伶地定在那里,几搂粗的树干,几丈高处斜出几股分枝,酷像一只向上抓的巨大的枯手,没几个枝叉,通身铁灰色,无一片叶,纹丝不动。而周围正是春天,麦浪槐林野花嫩草,此树便死沉的有点恐怖。知青们也都在初来广阔天地的豪情壮志阶段,从好风景好空气中跑过来,打量一眼,就又跑进风景里去了。
知青们住的是连墙土屋,一起上工,轮流做饭。很快,大家都不再豪言壮语了,仅仅是天天上工的那种苦累,就可以让“知识人”的肉体和精神一起趴下。我是知青组长,有一天我装病不出工,队长来看我。
队长是个烈性汉子,一把拉起我,说:“别装了,我带你去看风景吧!”我没想到,他是带我去看那棵死树。我笑:“死树有啥好看的!”他吼:“放屁!这是活得最旺的一棵树,世上的树全死了它也不会死,它叫风景树!”
我很吃惊,还有这样的“风景”树?他说,只有叶有花的那叫假风景,就像刚下乡时的知青;这树才是真风景,就是人间活景的意思,当初山前全是乱石岗时,有不少这种树,那是万物的活精灵,后来就只剩下这一棵,它长得很慢,几百年也看不出动静,山里有过数次万物尽灭的大灾难,灾难过后,就只有这棵树活着!
我听出一种图腾之意,心中悄然震撼。
那天早上出工时,狂风突起,顷刻有大树的巨枝戛然折断,只听满山风吼,飞沙走石。我忽然想到了那棵树,一种见识精灵的巨大冲动,让我发疯似的跑向乱石岗,一次次被狂风刮得打着旋儿倒退,但我还是跑到了,站定了。
我看见了风景树。A它竟连摇摆都没有,如故地定在那里,只有如手的枯枝在风中微微摇动,就像和风戏逗打招呼一般
我大叫起来,兽般地嚎叫,因为没有语言可以表达我的震撼!
这种风叫钻山风,很快就停息了。B山上的槐林大片大片地倒下,不少被连根拔起,乱石岗本无遮拦,风停之后全变了模样,沙石杂物全没了,地表之下的大石还在,大石之间是空无一物的沟沟壑壑。只有风景树还是老模老样,不过也让我看到了它的根,比树干还要粗壮的根,在大石之间无穷无尽地绵延曲伸,伸向更深处的沙土,呈现出鲜红如血的生命!
我终有所悟。就在我沉吟时,肩膀被人重重地拍了一下。是队长,铁塔般站在我身后,微笑。我还没说话,他给我一把砍刀,指了指树:“去试试!”我疑惑,摇头。他大笑:“去吧!试试!”
我慢慢走近树,试着砍了一下,“当”的一声,刀落地了,手麻木了。我惊呆了,这哪里是树,简直就是石头,不,是钢铁!
队长拾起砍刀,大吼一声砍下去,这才有了刀入木质的脆响,也只砍出一道印。我看见了,有暗红色的汁液溢了出来,顺着刀口下流,好旺!队长对我说:“明白了吧?它是活的!”
它岂止是活的!
我对下乡乃至人生的思考就是从那棵树真正开始的。我开始拼力以那棵树的姿态影响我的知青同志们,我带他们无数次地去看那棵树,风里,雨里,快倒下时的挣扎里。直到回城之后多年,我还经常和妻儿一起去看那棵树。
我的根是那棵树,我一直在写那棵树。那棵树其实也就是养活了我们所有人的农民,几千年来,世道颠荡改朝换代死去活来,最后都是在农民这块不死的基地上再爬起来。物化竞奇的现代,在土地之上演变着“石头的史诗”,其根其魂仍是这万古不变的“风景树”!
(选自2009年第10期《思维与智慧》)
小题1:.通读全文,说说作者对风景树的思想感情是怎么变化的。(4分)
小题2:.第一次看见那棵树时,“我”和知青们为什么都以为它是一棵死树?(2分)
小题3:.“我”和知青们都以为的一棵死树,为什么被称作“风景树”? (2分)
小题4:.文中画线句子A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小题5:.批注,是一种最常用的读书方法,是给文章加上批语和注释。试联系语境,给文中画线句子B作批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小题6:.结尾写道:那棵树其实也就是养活了我们所有人的农民。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古文,完成小题。(14分)
何为大丈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注释】①熄:指战火熄灭,天下太平。②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古代男子到二十岁叫做成年,行加冠礼,父亲开导他。③广居、正位、大道:朱熹注释为:广居,仁也;正位,礼也;大道,义也。 
小题1:.学习文言文要随时注意积累。试将下面“一词多义”积累卡片补写完整。(4分)
文言文阅读积累卡片 编号:111

词 义
例 句

(1)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2)    
得志,与民由之

(3)    
往送之门,戒之曰
(4)    
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小题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2分)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小题4:.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2分)
小题5:.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古文,完成小题。(14分)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矣,而自肆于山水间。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①子厚: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②崭然:突出地。③博学宏词:唐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由吏部在进士中选博学能文之士,录取后授予官职。贞元十二年,柳宗元考中博学宏词科。④集贤殿:集贤殿书院的省称。⑤正字:官名,掌校勘图书、刊发文字的工作。⑥踔厉:精神振奋,议论纵横。⑦按规定。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1)少年,已自成人(      )    (2)众柳氏有子矣(      )
(3)一时皆与之交(      )     (4)例出刺史(      )
小题2:.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只划一处)(2分)
(1)率常屈其座人    (2)而自肆于山水间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4分)
(1)议论证据古今,出入经史百子。
(2)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
小题4:.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5:.细读选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柳子厚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漓江情韵》完成小题。(16分)
漓江情韵
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等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a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体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雅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b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作者:从维熙。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3分)
小题2:. 第一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2分)
小题3:.“我”见到摇船人时,为什么“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分)
小题4:.从文中画波浪线的a、b两个比喻句中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小题5:.文中的摇船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写出两个主要的方面即可) (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