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
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鸡作食。村中闻有
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小题2:下列诗(文)名句所表达的人生追求与本文明显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C.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小题3:翻译句子。(6分)
⑴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⑵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小题4:本文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儒家、道家思想,请选择其中一“家”作简要说明。
答案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1)其余的人又各自请渔人到他们的家,都拿出酒饭来招待他。(其中“复”“延”各占0.5分)(2)(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处处做了记号。(其中省略部分、“志”各占0.5分)
小题1:①文本中理想社会内涵(2分)②儒家“大同”思想或道家“避世自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思想。(2分)示例:(儒家)如文中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表现了“桃源”中的老小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幸福,这体现了“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大同”思想。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词语的古今义。B中“怡然”古今的意思都为“高兴的样子”。
小题1:ACD三项表现的都是一种恬淡、闲适的生活情趣。B项表现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谈儒家、道家的思想即可。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乙】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小题1:《马说》的作者是     代的        ,字退之。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         》中的《           》。(4分)
小题2:把《马说》中空缺处的句子补充完整。(2分)
小题3: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6分)
(1)之不以其道  策:         (2)正己不能知   患:           
(3)马者        食:         (4)可诬一世之人 安:          
(5)才美不外    见:         (6)执策而之     临:         
小题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一或尽粟一石之不能尽其材
B.祗辱于奴隶人手安可诬一世
C.骈死槽枥之间岂借才异代乎
D.鸣之不能通真不知马也
小题5: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3)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小题6:《马说》中写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写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用原文回答)(2分)
小题7: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伤仲永》的作者________,是我国________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2分)
小题2: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6分)
(1)仲永       (        )           (2)日仲永     (       )
(3)不能前时之闻(        )            (4)泯然众人矣   (       )
(5)即诗四句   (        )  (6)其诗以父母 (       )
小题3:选出划线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2分)
A.稍稍宾客其父B.邑人
C.仲永五年,未尝识书具D.父
小题4:给“之”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写序号即可(5分)
(1)忽啼求之(   )      (2)邑人奇之(    ) 
(3)传一乡秀才观之(    )(4)余闻之也久(   ) 
(5)仲永之通悟(   )
A.结构助词,不译,取消句子独立性B.代指仲永写诗这件事
C.代指四句诗D.代指整件事 E.代指书具
小题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6:认真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5分)
(1)本文采用_________和_________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借事说理,借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要详细描写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月是故乡明
①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②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山原来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③至于水,我的故乡小村却大大地有。几个大苇坑占了小村面积一多半。在我这个小孩子眼中,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一点烟波浩渺之势。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在坑边的场院里躺在地上,数天上的星星。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④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但也颇而乐之,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第二天一早起来,到坑边苇子丛里去捡鸭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闪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个蛋。此时更是乐不可支了。
⑤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世界上将近三十个国家,我看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茫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⑥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有删改)
小题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火:                澄澈             
小题2:作者在3、4段中追忆了哪些童年趣事,请按照先后顺序概括出来。(4分)
小题3:第5段中作者为什么写世界各地美妙绝伦的月亮?(2分)
小题4:作者借月亮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小题5:古诗词中也有很多借月抒情的句子,请写出两句(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
梅花岭记(节选)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围急。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忠烈喜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注】①江都:今江苏扬州。②史忠烈公:史可法,明末政治家、军事家。③临期成此大节:指到城破时将史可法***死,以成全他与城共存亡的节义。④大兵:清兵。⑤史阁部:史可法时任内阁大学士,故自称“阁部”。
小题1:下列句中的“之”与“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以衣冠葬之B.何陋之有
C.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  D.至之市
小题2:下列对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集诸将而之曰语:告诉   B.是至:到
C.吾未有子 尚:还,仍然。D.德威流涕:鼻涕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吾誓与城为殉。(2分)
②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2分)
小题4:请简要概括史可法的思想及性格特征。(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l)未识书具                   (2) 稍稍宾客其父           
(3)不能前时之闻               (4)泯众人矣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划线词的意思。(3分)
也,日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小题3:从最后一段的议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请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