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甲乙丙三则短文,完成文后题目。(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甲乙丙三则短文,完成文后题目。(16分)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丙】陶宏景字通明,幼有异操,终身不娶。得葛洪《神仙传》,昼夜研寻,便有养生之志。谓人曰:“仰青云观白日,不为远矣”。以茅山为金陵华阳之天,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人间书札以隐居代名。特爱松风,庭馆皆植树,每闻其响欣然为乐。梁武帝手敕招之,不出,惟画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著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         (《续世说·栖逸》)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3分)
①晓雾将 (  ▲   )  ②猛浪若 (   ▲  ) ③(   ▲   ) 
小题2:选出“之”的用法和“有人执绳以杖驱之”相同的一项 (  ▲  )(2分)
A.实是欲界之仙都B.梁武帝手敕招之
C.辍耕之垄上D.孔子云:何陋之有?
小题3:翻译句子。(2分)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小题4:甲文抓住哪一个字来描绘景物?乙文总写景物特点的语句是哪一句?(2分)
小题5:乙文划线句很有表现力,请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3分)
小题6:丙文中陶宏景画的双牛图有什么深刻的的含义?(2分)
小题7:甲文和丙文都表现了陶弘景的思想,这种思想可以借用乙文的一个句子含蓄地表现出来,请写出这个句子。(2分)
答案

小题1:①消散     ②飞奔的马   ③告诉,对……说
小题1:(2分) B
小题1: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2分)
小题1:(2分)美。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小题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写出水的清澈和湍急。大意对即可(3分)
小题1:(2分)陶弘景喜爱自由的隐居生活,不想出山被权贵所累。(大意对即可)
小题1:(2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解析

小题1: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小题1:B中与例句“之”都是“代词”。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小题1:学生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
小题1:学生能从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来理解和组织答案。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小题1:学生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甲乙丙三则短文,完成文后题目。(16分)【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唐]柳宗元《黔之驴》)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主人尽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清]纪昀《狼子野心》)
注:俟(sì):等待。 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贻(yí):这里是“遗留”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以为神       (          )           ⑵技此耳     (          )
⑶再就枕,将(          )           ⑷乃***而取革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⑵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小题3:读了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你有哪些收获?(2分)
小题4:乙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从主人方面来理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2分)
⑴年九十         且:             ⑵杂然相        许:          
⑶曾不能毁山之一 毛:             ⑷河曲智叟以应  亡: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小题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 “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 “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⑴ 江(长江)阴:                      ⑵洛(洛河)阳:                     
小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愚公”和“智叟”的命名,突出了愚公的大智若愚,讽刺了智叟的鼠目寸光。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写智叟的“笑”,写出了智叟自作聪明的神态;而写愚公“长息“,则写出了愚公因移山艰难而愁苦的样子。
D.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小题5: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雪》中的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小题1:文章的标题为“雪”,而开篇却写了“暖国的雨”,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指出对暖国的雨的遗憾之情。
B.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江南的雪的滋润美丽。
C.大家手笔,新手拈来,其实可有可无。
D.为后文写朔方的雪埋下伏笔。
小题2:下面对本文表现手法的分析,本文没有用到的一项是(   )
A.托物言志吗,借朔方的雪赞美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精神。
B.象征,如“江南的雪”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最求。
C.对比与衬托,如朔方的雪于江南的雪对比;以雪野的花草衬托雪的洁白美丽。
D.先扬后抑,先赞美了南国的雪,再写北国的雪,更可见南国的雪的美丽。
小题3:对“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雪,是雨的灵魂”一句体会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江南的雪是雨的另一种形式,是“死掉的雨”,但是雨死掉后,生命并没有终结,而是化为孤独的“朔方的雪”,完成生命的升华。
B.用朔方的雪的“死”反过来表现南方的雪,表现南方的雪的精神。
C.江南的雪是完全的献身,它成了雨的惊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灵魂。
D.这句话是对朔方的雪的赞美,歌颂了朔方的雪面对严寒又严酷的环境表现出的坚强、不屈不挠的精神。
小题4:根据课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是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
B.北方的雪似乎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显出坚守自身的可贵。
C.从对南北两处雪的描写看,作者更为欣赏江南的雪。
D.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潭中鱼百许头(    )      (2)佁然不动(     )
(3)以其境过(   )           (4)乃记之而(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以”,用法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意思一样的是(  )(2分)
A.丛草为林B.扶苏数谏故C.可一战D.光先帝遗德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题4: 有资料记载“子厚(指柳宗元)居厚溪(即永州附近一地名)几十年,……寻游山水”,请结合本文,说说柳宗元到底要在山水中寻求什么?结果如何?(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湖心亭看雪 (13分)
张 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词:(4分)
日更定(   )  是金陵人,此(   )  上下白(   ) 下船(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3分)
                                                                            
小题3:古人很讲究谴词用字的准确。试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在量词使用上的不同,并作简单的评析。(3分)
原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修改句: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湖心亭一、与余舟一、舟中人两三而已。
                                                                            
小题4:文中舟子说: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你觉得“我”为何而“痴”?谈谈你的理解。(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