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五)诗意的稀薄费良琼⑴诗意并不是专属于诗人的奢侈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享用诗意的滋润,否则,心灵就会干涸。 ⑵那一次,我在新疆游完天池,天已经擦黑。我搭上一...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五)诗意的稀薄
费良琼
⑴诗意并不是专属于诗人的奢侈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享用诗意的滋润,否则,心灵就会干涸。
⑵那一次,我在新疆游完天池,天已经擦黑。我搭上一辆返回乌鲁木齐的卡车,沿蜿蜒的山道急驶下天山。潺潺溪水在晚霞中吟唱,溪畔是牧民的毡房,一群马驹在草坡上奔逐,袅袅炊烟随风飘逝,带走松脂的香味。
⑶汽车终于驶上正式的沥青路面。夕阳正在西坠,两边铁青的山崖被晚霞烧灼得通红,有点像美国西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景致。远处的戈壁滩一片苍茫,到处像撒满了金箔。卡车像野马狂奔,毫无遮拦地放肆,仿佛要想追上戈壁雄浑的落日。我体验到了速度的刺激,灵魂随着粗砺的晚风一起翔舞……
⑷还是在新疆。那天傍晚,蹀躞(diéxiè,往来徘徊。)在石河子城郊外的我,终于读到了深林的白杨林依然高耸着的诗意。地上铺满厚厚的金黄色的落叶,踩上去松软得像地毯,脚下的跫(qióng)音,是岑寂中最美的天籁。我想起了一幅版画:一片白桦林,林梢上燃烧着晚霞,把整个林子烧灼出酡红色的醉意。
⑸我想我内心的激动,是因为触摸到了生活中的诗意。
⑹久居繁华都市,对我来说,看落日,看晚霞满天,几成奢侈。窗外,虽然也有大片的林子与绿地,但依然听不见鸟的啁啾。倒是在寂静之夜,有摩托车疾驰而过,那轰鸣的声音,带给我莫名的惊恐与焦虑。在新搬的优雅小区,固然听不见市井的嘈杂,但在陌如路人的邻居脸上,你一定读不到温暖的微笑。雨中的石板路,汪着一滩诗意的水渍,那是记忆中的昨天;如今是宽阔平坦的沥青路,一辆的士疾驰着穿过秋雨的城市,你来不及躲闪,被溅上满身污水,远处的霓虹灯却在恶作剧似地对你眨着狡黠的眼睛。
⑺母亲河畔的“情人墙”絮语绵绵,夜涛声声,曾经有多少颗炽热的心在这儿靠近;可如今却是网络上虚拟的爱情,仿佛一场躲躲闪闪的游戏。
⑻都市夜归人,望见自家窗户上的灯光,心里漾开的是温馨与安慰;可偏偏有人刚从灯红酒绿的欢娱场疲惫而归,眼神里写着迷惘的醉意。
⑼老同学们的一次没有功利的聚会,本来纯粹是为怀旧,追忆似水年华,可有人偏偏礼数周到,带来了礼物,声称有要事相求。现代人的人际交往,竟是这样的世俗。
⑽在城里,找不见满地金黄色落叶,只有满地爆竹的纸屑。在一阵喧闹中,有人发财了,得意忘形;有人贫穷了,寒酸落魄。连中秋月也失去了诗意。月饼终于变了味,在奢华昂贵的模子里,炙烤出送礼的符号,任你细嚼也品尝不出岁月的滋味。
⑾时尚生活——午后红茶的本意是闲适与惬意,如今却被用来变成一次交易的谈判。在锱铢必较中品茗,只能品味苦涩。
⑿那就去咖啡屋坐坐吧。在意大利,在法国,有许多老咖啡馆,沉淀着厚重的人文。作家与诗人就在烛光里写下传世佳作。老上海的咖啡馆里也有过如此优雅的风尚。可是,现代人的咖啡馆,除了暧昧的烛光摇曳,恐怕就只剩下寂寞与惆怅。
⒀那次去木渎,到太湖船上啖河鲜,不禁让人联想到“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原本诗意洋溢,可偏偏有女抚琴卖唱,有声凄清,流韵欲沉,心里好不是滋味。
⒁怅回寓居,不觉又是一天。茫然若失中,望白鸽驮着城市的晨光,盘桓远去。电视里正在播放巴厘岛的“天堂”噩梦。我忽然变得忧郁起来,怅怅然不禁想起本雅明说过的一句话:我们只能用惊愕与恐惧去观照世界上某个角落的不太平。失却诗意,也就失去了这个世界的平和(或者和平)。
⒂诗意真的在稀薄着。诗意的稀薄,只能换来匆匆的脚步。没有悠闲,只有紧张;没有从容,只有焦虑;没有细语,只有吆喝;没有沉思,只有喧哗;没有理性,只有炒作;没有隐士,只有深恋红尘的解不开的结。
⒃也许,这就是现代人的尴尬!             (摘自《文汇报》)
小题1:请说说作者用⑵-⑸这么大的篇幅写“我”在新疆的经历的用意。
小题2:请说说你对第⑽小节中画线句的理解。
小题3:“诗意的稀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
小题4:读完全文,你觉得怎样的生活才是诗意的生活?
答案

小题1:通过写在新疆感受到生活中诗意的经历,与现实生活作对比(2分),凸现现代人诗意稀薄的现状(1分)。
小题2:由于月饼被用于送礼以交换个人利益,它失去了团圆、团聚的传统文化意义,因而也就失去了诗意,再也品尝不出原本的味道。(意思对即可)
小题3:①都市缺乏自然之趣。②真诚的爱情化为虚拟的游戏。③家虽温馨,可宁愿沉醉在灯红酒绿的欢娱中。④人际交往多了功利与世俗,缺乏人情味,多了铜臭味。⑤不能正确对待贫富,富则得意忘形,穷则寒酸落魄。⑥现代人缺乏厚重的人文精神,缺乏优雅的风尚,缺乏洋溢的诗意,多了寂寞、空虚与俗气。(任意四点即可)
小题4:充满自然之趣、待人真诚、找回失去的温馨、拥有人文精神、充实而美好的生活才是诗意的生活。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文章2——5段用大量的笔墨写“我”在新疆的见闻和感受,是为了和都市生活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了现代人诗意的稀薄。
点评:推测写作意图就要知道写文章(段落、情节)是为了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它不仅要求了解内容,还要了解作者的口气,分析作者的叙述方法,这样才能推断出写作目的。除此外,还要注意文章的主题大意。虽然写作目的和文章大意是两回事,但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推测写作目的大有帮助。判断写作目的,还要注意作者材料的详略安排。
小题2:试题分析:“月饼终于变了味,在奢华昂贵的模子里,炙烤出送礼的符号,任你细嚼也品尝不出岁月的滋味”,月饼本来是中秋节特有的食品之一,是供人们上月之余品尝的佳肴,而现代生活中,月饼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食品,它已经演化为一种礼品,被装在精美的盒子里,作为情谊被送出,再也品不出月饼真正的滋味儿了。
点评:怎样才能使思维直切要点,快速准确地分析其含义和作用呢?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把所用修辞去除,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小题3:试题分析:文章第六段写了都市的生活缺乏自然之趣。第7段:“母亲河畔的“情人墙”絮语绵绵,夜涛声声,曾经有多少颗炽热的心在这儿靠近;可如今却是网络上虚拟的爱情,仿佛一场躲躲闪闪的游戏”——真诚的爱情化为虚拟的游戏。第8段:“都市夜归人,望见自家窗户上的灯光,心里漾开的是温馨与安慰;可偏偏有人刚从灯红酒绿的欢娱场疲惫而归,眼神里写着迷惘的醉意”——家虽温馨,可宁愿沉醉在灯红酒绿的欢娱中。第9段:人际交往多了功利与世俗,缺乏人情味,多了铜臭味。第10段:不能正确对待贫富,富则得意忘形,穷则寒酸落魄。第12段:现代人缺乏厚重的人文精神,缺乏优雅的风尚,缺乏洋溢的诗意,多了寂寞、空虚与俗气。
点评: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小题4:试题分析: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很多诗意稀薄的方面,只要将这些方面全部转化为诗意即是诗意的生活。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联系文中的人物和事件,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核心考点
试题【(五)诗意的稀薄费良琼⑴诗意并不是专属于诗人的奢侈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享用诗意的滋润,否则,心灵就会干涸。 ⑵那一次,我在新疆游完天池,天已经擦黑。我搭上一】;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14分)
【甲文】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文】
冰雪文序
张岱
鱼肉之物,见风日则易腐,入冰雪则不败,则冰雪之能寿物也。今年冰雪多,来年谷麦必茂,则冰雪之能生物也。盖人生无不藉此冰雪之气以生,而冰雪之气必待冰雪而有,则四时有几冰雪哉?
吾所谓冰雪则异是。凡人遇旦昼则风日,而夜气则冰雪也;遇烦躁则风日,而清净则冰雪也;遇市朝则风日,而山林则冰雪也。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故知世间山川、云物、水火、草木、色声、香味,莫不有冰雪之气。其所以恣人挹取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此期间真有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即使其能解能说矣,与彼不知者说,彼仍不解,说亦奚为?故曰:诗文一道,作之者固难,识之者尤不易也。
【注释】①若:像。 ②特:只不过。③恣:放纵,任凭。④挹(yì):舀。⑤奚(xī):什么。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4分)
(1)不见                      (2)每至晴初霜旦       
(3)作之者                    (4)无不此冰雪之气       
小题2:请用“/”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冰雪之在人如鱼之于水龙之于石日夜沐浴其中特鱼与龙不之觉耳。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特恨遇之者不能解,解之者不能说。
                                                                   
小题4:(1)【甲文】结尾引用“巴东三峡巫峡长,袁鸣三声泪粘裳”有什么作用?(2分)
                                                                     
(2)张岱文风任情适性,文笔流丽清新,为人慷慨亮节,性格孤高傲物。请问,文中哪句话最能反映他曲高和寡、知音难觅的心情?(1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长亭古韵
游览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时,时常与亭不期而遇,在游赏之余,我们还可以走进亭中,坐下来切身体味一番亭给我们带来的古典韵律之美。
亭最初并不是指建筑,而是指一种行政建制。秦汉制度规定,十里一亭,十亭为一乡。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专指建筑的亭子是后起之义,比如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有亭翼然于泉上者”中的亭。至少在东晋时,已经有这样的亭子出现,《世说新语·言语》记载:“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这里的“新亭”即是“亭子”的意思了。更为著名的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那篇《兰亭集序》中提到的“兰亭”,亦此类也。《园冶·屋宇》说:“《释名》云:‘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意思是,亭的主要功用是供人停留、休息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主要功能又有很大的延伸,包括游赏、休憩、宴集和送行等。
我国有许多名亭,绝大多数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名字。这些不同凡响的名字。反过来又为本已很有名的亭子增添了光彩。这些名亭的名字大体上可分为四种“风格”。一是对亭周围景物的高度概括或写实。比如苏州拙政园的四面荷风亭、塔影亭、苏州虎丘的三泉亭、避暑山庄的北枕双峰亭、曲水荷香亭等。二是亭名表达了亭的建造者或主人的情趣、志向等。比如沧浪亭,取《楚辞》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灌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湖南岳麓山的爱晚亭,则取自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三是亭名的风格是写意式的,它们用抽象的字眼表现某种意境。比如北京颐和园的知春亭,山西晋祠的真趣亭,北京北海的意远亭等等。四是亭名中隐含着一段历史掌故。比如,浙江诸暨浦阳江边堤岸上有一座浣溪亭,亭中有一对联云:“浣纱存古迹,救国出真人。”一望而知是纪念春秋时越国大美人西施的。
与其他传统建筑相比,亭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虚”。亭不依赖墙,只靠亭柱的支撑(也有少数依墙而建的半亭),此种自由独立的审美特点,中空不倚的视觉效果,最大程度地体现了“空”与“无”的作用,与老子“当其无,有室之用”的思想相符。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哲学追求清静无为.即要尽量涤除尘世的搅扰烦恼,向大自然无限地贴近,而亭的建造地点和所用材料的随意灵活、用料简省、形式多变,同样体现了道家的精神特质。不论是皇家园林中富丽堂皇的亭,还是私家园林中和山问、水上、路边的亭,其基本的建筑风格都是简与虚,而后者更代表了一种民间的、率性的、清简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之,亭是我国一种司空见惯的建筑,它在传统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中国的历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即便今天,虽然亭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功用已经基本丧失,但它们的美丽身影依然没有淡出我们的视野,在山水的胜处,在古典园林的深处,静静地散发着独有的魅力。
小题1:读了此文,你如何理解“亭”这种建筑的“虚”?
小题2:文中提到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兰亭”,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小题3:标题“长亭古韵”中“韵”体现为:
(1)                                                        。
(2)                                                        。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人不知而不        愠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朋友交而不乎     信 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而不思则        罔 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也  凋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填写完整。(写在原文上)
小题4:选文中的有些词句现在已成为成语保留了下来,请写出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的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        ,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小题1: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出文段中所缺的句子。
(1)            (2)              (3)              (4)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词语。
(1)可以                                  (2)
(3)穷乏者                                (4)为身死而不受
小题3:翻译。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小题4:文首用人们对鱼和熊掌做取舍的现象打比方引出中心论点舍生取义,这种论证方法叫什么?
小题5:“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两个事例在性质上成相反性,以此特性的事例证明论点的方法叫什么?
小题6:议论文中根据论点联系实际而提出的希望、措施等叫结论,本文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希望?
小题7:请你用当今两个性质相反的事例替换掉 “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两个事例,你会换成哪两个?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寒夜生花
迟子建
①今冬大兴安岭奇寒,春节前后,气温都在零下三十七八度之间徘徊。世界看似冻僵了,但白雪茫茫的山林中,依然有飞鸟的踪迹;冰封的河流下,鱼儿也在静静地潜游。北风呼啸的街头,人们也依然忙着年。
②有生命的不止这些,还有花儿。
③是霜花!
④每天早晨,我从床上爬起,拉开窗帘,便可望见玻璃窗上的霜花。户外寒风凛冽,室内温度只有十七八度,所以今冬我见的霜花,不像往年只蔓延在窗子底部,而是满窗盛开!
⑤【A】霜花姿态万千,真是要看什么有什么。挺直的冷杉,摇曳的白桦,风情万种的柳树,初绽的水仙,半开的芍药,怒放的菊花,你在霜花的世界中,都能寻到。当然,除了常见的树木和花朵,霜花也隐现动物的形影,比如呼呼大睡的肥猪,飞翔的仙鹤,低头喝水的鹿,奔跑的狗,游走的蛇等。你要问霜花中有没有人?答案是肯定的。亭亭玉立的少女,蹒跚学步的儿童,弯腰弓背的老人,霜花也不吝惜它的笔,勾勒他们的形影,并为之配上人间的烟火气房屋、水井、田地、牛车、犁铧、米缸、灶台、饭桌、碗筷甚至肥皂。仅有这些还不够,没有光,世界是彻头彻尾僵死的,于是霜花中就有了日月星辰,有了来自天庭的照耀!
⑥【B】有千万扇窗户,就有千万个霜花的世界,因为霜花的世界没有相同的。今天你看到的芭蕉树形态的霜花,明天演变为一片葳蕤的野花了;今天你看到的少女,明天就可能变成老妪;今天你看到的光秃秃的树,明天挂上了几盏灯笼。还有那饭桌和房屋,可能一夜之间会缺了桌脚,或是两层的房屋变成了三层四层,让你慨叹它们造房的神速。
⑦【C】七点多钟,晨曦初现,霜花被映照成柠檬色,远看像张金箔纸;等八点多太阳完全冒出头来,霜花就是橘红的了,如果此时恰好有酒杯形态的霜花闪烁其中,我就是喝到浓郁的葡萄酒了;而等太阳升得高了,阳光照耀着雪地,天地间跃动着白炽的光芒,霜花就回到本色,一片银白,玻璃窗就成了银库了!不过,太阳每前进一步,霜雪图就损毁一些:花瓣凋零了,树木枯萎了,河流干涸了,房屋坍塌了,动物少了四蹄或是尾巴,犁铧残破了,玻璃窗像是心疼什么人似的,漫溢着霜花的泪滴。阳光把这样的泪滴照耀得晶莹剔透,美轮美奂。如果说冬天也有露珠的话,该是它们吧。
⑧【D】霜花在正午时消失了,玻璃窗干干净净的了!不要以为它们的故事就此结束了,夕阳尽了,霜花又会在玻璃窗上重谱新篇。于是像我这种爱做梦的人,又有了新的憧憬。
⑨霜花似乎很懂得主人的心思,有的时候,我能从霜花中看到已故亲人用过的东西,比如茶壶、眼镜,比如砚台、笔管。让人怀疑他们夜间悄悄匍匐在窗棂上,听我梦中的呓语。在冷酷的现实世界中失去的,那个世界又温柔地回馈了我,让我直想亲吻那片霜花,让我所爱的,再度与我的呼吸共融。没有一个早晨,我不是与霜花共度的。我站在它面前看它,它也在静静地看我。能与心灵共通的世界,谁敢说是虚幻的!霜花是彼岸世界送给此岸世界的哈达,你的目光与它交汇时,就是领受了福气。
⑩2012龙年到来的那一刻,我凑近霜花,仔细地闻。霜花不是尘世的花朵,没有凡俗的香味。可它那股逼人的清新之气,涤荡肺腑,这难道不是上天赐予人间最好的香味吗?
(选自《文汇报》2012年2月21日,有改动)
小题1:请分点概括文中“霜花”的特点。
小题2:第一段文字在文中有何作用?
小题3:下面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你认为放在【A】【B】【C】【D】中哪一处最恰当?
在这里,太阳三点多就落山了,但太阳走得早,并没有想着第二天要早来。不过它晚来也好,霜花会存留长久些。
小题4:文章表达了作者对霜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认真阅读⑨⑩两段文字,说说“霜花”对作者来说有什么特殊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