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6分)【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6分)
【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乙文】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注释】①王荆公:即王安石。②药用紫团山人参:这里指药方中需要用到紫团山出产的人参。③薛师政:人名,即薛向,字师政。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1)所识穷乏者我与(        )    (2)今为妻妾之为之(        )
(3)有之(        )              (4)药不辞        (        )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今为宫室之美之项之强(《幼时记趣》)
B.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余缊袍敝衣处期间(《送东阳马生序》)
C.公疾非此药不可治悍吏来吾乡(《捕蛇者说》)
D.万钟我何加焉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出师表》)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                                                                            
(2)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译:                                                                           
(3)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治水必躬亲》)
译:                                                                         
小题4:联系甲乙两段文字及翻译句(3),说说人该如何保持本心?(3分)
                                                                            
                                                                        
答案

小题1:得同“德”,感激恩德;侍奉;恰巧;值得。
小题2:B
小题3:①这种做法就叫做丧失了天性(是非羞恶之心,即“义”)。
②荆公曰:“(我)平生没有紫团参,也活到今天。”竟不接受。
③亲自发钱粮给民工,一厘也不克扣,并且随同的官吏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小题4:坚持原则,坚守底线,以身作则,(1分)拒绝金钱等的不良诱惑,(1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1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1分),管好自家的人、身边的人(1分),才能保持本心。(答出其中4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中的“得”的含义比较大,“得”先通假“德”,然后又由“恩德”化名词为动词,译为“感激恩德”。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容易理解。解释文言字语首先要弄懂句子的意思,在句子的语境中理解字词的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为”一为“做”一为“因为”,B项中两个“则”都是“却”的意思,C项中“之”一为“的”一为主谓之间不译,D项中的“于”一为“对于”一为“替”。故B对。
点评:本题不难,皆是所学课文中的句子,学生比较熟悉。古文语文精练,一词多义是常见现象,学习时要注意,要把一词的“多义”放在语言环境中记忆。
小题3:
试题分析:第一句,“谓”:叫做;“本心”:天性;第二句,“竟”:却;“受”:接受;第三句,“亲”:亲自;“而”:并且;“随”:随同;“役”:差役;“未尝”:不曾;“横”:横行;“索”:勒索。
点评:本题不难,句意浅显易懂。古文中虽然大多数是一字一义”,但也有两个字表示一个相同的意思,叫“复合义”,翻译时用一个意思就行。
小题4:
试题分析:从材料中可理解克制贪欲,拒绝物质诱惑,保持勤俭习惯,即可保持本心。
点评:本题不难,思考的角度很多,话题有普通性,易于发挥。此类问题,不在于对错,在于如何讲清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理由,组织好语言。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16分)【甲文】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18分)
凤凰,那条长长的古巷
古巷深深,深深深几许。
最好是飘雨的季节,最好是游人不多的日子,撑一把油纸伞,踏上石板路,了无尘念漫步于绵长幽深的古巷,看那断垣残壁留下的厚重,听那亘古传来如烟如雾的吟唱。
  走进古巷,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不足两米宽,夹在两旁古色古香的老屋中间,因为转角望不到尽头,烟雨萦绕下恍如梦境。鳞次栉比的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只留下一缕温馨的久远任人遐想,不知那剥落在墙上的时光如何才能重新拾起?在这些斑驳的城垣深处,飞檐门落之间一定有着久远的故事,或爱或恨,或恩或怨。那些事呢?那些人呢?而今散落在尘埃里寂寂作古,无从追寻也无从考究了,湮灭在一巷烟雨中。
  城门洞是一个流浪歌手聚集的地方,不知这些歌手来自何方,也不知姓甚名谁,坐在石板凳上,简单的行李,一把吉他,一个音箱,吉他盒打开放在地上,那里面有游人扔下或多或少的钞票。一个或几个,男人或女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每天弹奏着忧伤的曲调,和着洞子里的回声,不在乎游人的眼光,不在乎有多少听众,只沉醉在自己的歌声里,用嘶哑的声音唱着流浪的歌谣,歌声飘啊飘,飘出一声叹息,飘出一种忧伤,飘出一缕乡愁;那悠远的歌声中,是泪水打湿的漂泊。
  城楼旁有一个古老的宅子,推开老宅子厚重的木门,就推开了一段久远的往事。威猛的石狮,气派的大门,正殿,戏台,天井,天池,回廊,古色古香的建筑,极具气派。漫长流年,悠悠远去,宅子几经易主,几经修改,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可是仍然能感觉到它当初做为一品钦差府邸的那种热闹繁华,朋友造访,寿宴大开,拜祖祭先,擂鼓声声,戏子长袖挥舞,唱词悠悠回荡。时光轻飘飘的带走人的生命,带走那些别去经世的往昔,只留下一份厚重静静躺在岁月深处,发出幽亮的光芒。
  再往前行,古巷在一江沱水中延伸,尽头处是听涛山下,这里长眠着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大师。墓前芳草萋萋,朵朵素华无语。多少年前先生远离故乡在外漂泊,一生颠簸流离,最终叶落归根,魂回故土。是凤凰养育了先生,是先生把凤凰带给了世界。
  古巷的门前,经常有老者放一张竹椅,或抽一袋旱烟,或喝一壶老茶,或拿着一件衣裳走针穿线,或带着小孩戏耍,面容平和,慈祥安宁,用微笑面对过往的行人。那是经历岁月留下来的闲时,那是沧桑之后的平静,悠悠然然,与世无争,这是古巷一道最为温馨的风景。
  古巷的石板路留下多少脚印,只怕无人能计。你走过来,我走过去,来回穿梭。那蹦蹦跳跳的小孩,你是放学回家吗?那打着碎花伞的长发女子,你轻移莲步,为何脸上泪水涟涟,是不是刚刚触动了春愁,经历了离伤?那蹬着送煤车的汉子,你黑黝黝的脸上满是汗水却为何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是不是又给老婆孩子赚取了一些钞票?那搀扶着的老伴,您们缓缓而行,笑意融融,是在雨巷中散步,重演一回爱情的浪漫吗?这些脚印磨亮了石板,照耀出年轮的影子,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
  雨中的古巷,是谁吹响了短笛,笛声悠悠扬扬回荡在长长的古巷,远去,远去。
(选自散文网,作者:飘如尘烟,有改动)
小题1:为什么最好是在飘雨的季节,撑一把油纸伞,漫步于绵长幽深的古巷?(分点概括,3分)
                                                                                
                                                                                
                                                                                
小题2:品味语言(6分)
(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2分)
只留下一份厚重静静躺在岁月深处,发出幽亮的光芒。
                                                                                
                                                                                
(2)请从用词、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歌声飘啊飘,飘出一声叹息,飘出一种忧伤,飘出一缕乡愁;那悠远的歌声中,是泪水打湿的漂泊。
                                                                                
                                                                                
                                                                                
小题3:从时、空、艺术、人们生活等角度,说说“古巷深深深几许”的原因。(4分)
                                                                                
                                                                                
小题4: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上文思考:今年暑假如果你来到沈从文墓前凭吊,会有哪些思古幽情?请简要表述,80字左右。(5分)
【链接材料】据《人民日报》报道,“游凤凰古城的免票时代就要终结了!”湖南省凤凰县日前对外公布,从4月10日起,对现有旅游服务管理体系实施调整,变“凭票进入景点”为“凭票进入景区”,这意味着今后游客进入凤凰古城多了一道148元的“门槛”。(来源:法制晚报)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西湖最盛,为春之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④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⑤,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⑥,粉汗为雨⑦,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⑧。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⑨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                           
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   ②夕岚:傍晚的山光 。   ③勒:抑制。   ④石篑:即陶望龄,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⑤ 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⑥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⑦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⑧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⑨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
小题1:下列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湖最盛:美B.与杏桃相次开发开发:开花
C.午、未、申三时止:停止D.其实湖光染翠之工:美丽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山岚设色
A.拘束一室B.如倩女靧面
C.呷浪D.乃记而去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评析不准确的项是
A.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B.第二段写桃花之盛,看似偏离题意,其实是为“待月”做铺垫,衬出月色更为迷人。
C.第二段既写花,又写人,在二十里花海之中游人如织,“艳冶极矣”,颇有唐著名诗
人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情画意
D.在作者看来最招人喜爱的是西湖的春天和月夜之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曾国藩)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譬富家居积每假借于藏书
B.俟欣悦,则又请焉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深远之韵。
C.手自笔录计日是人多以书假余
D.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譬之兵家战争(打比方)
B.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提出)
C.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通“无”)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忧患)
小题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从不同的角度谈学习问题。甲文通过讲述幼时的求学情况和成年后求师的情况,意在表现作者勤奋的学习态度,乙文则谈论的是学习方法问题。。
B.(甲)文作者在老师面前“立侍”,“俯身倾听”,“色恭礼至”,这些内容写出作者求师的诚恳态度。
C.(乙)文“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一句告诉我们要想读到更多的书,明更多的道理,就不要怕花钱,不要怕花时间、不要怕花精力的道理。
D.(乙)文中,为说明看与读的关系,曾国藩连用了三个比喻,他强调看书,可以获得更多的益处,可以扩大知识面;而读书,则可以积累知识,减少知识的遗忘。
小题4:翻译句子:(6分)
(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
小题5:根据乙文内容写出“看书”、“读书”中“看”和“读”的具体意思:(2分)
看书:                                                                   
读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万事莫贵于义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是贵义于其身也。”
【注释】①今:若,如。②予:给,送。③子:你,代词。④履:鞋子。⑤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小题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予子天下,而***子之身,子为之乎?
⑵争一言以相***,是贵义于其身也。
小题2:选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4分)
(1)权吕蒙曰(        ) (2)往事耳(         )
(3)及鲁肃寻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小题2:下加线字的含义如今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当涉猎。
C.见往事耳                    D.卿言多务,若孤。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4:下面三句话各体现了说话人的什么语气?(3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小题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