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18分)凤凰,那条长长的古巷古巷深深,深深深几许。最好是飘雨的季节,最好是游人不多的日子,撑一把油纸伞,踏上石板路,了无尘念漫步于绵长幽深的古巷,看那...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18分)
凤凰,那条长长的古巷
古巷深深,深深深几许。
最好是飘雨的季节,最好是游人不多的日子,撑一把油纸伞,踏上石板路,了无尘念漫步于绵长幽深的古巷,看那断垣残壁留下的厚重,听那亘古传来如烟如雾的吟唱。
  走进古巷,一块块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不足两米宽,夹在两旁古色古香的老屋中间,因为转角望不到尽头,烟雨萦绕下恍如梦境。鳞次栉比的老屋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只留下一缕温馨的久远任人遐想,不知那剥落在墙上的时光如何才能重新拾起?在这些斑驳的城垣深处,飞檐门落之间一定有着久远的故事,或爱或恨,或恩或怨。那些事呢?那些人呢?而今散落在尘埃里寂寂作古,无从追寻也无从考究了,湮灭在一巷烟雨中。
  城门洞是一个流浪歌手聚集的地方,不知这些歌手来自何方,也不知姓甚名谁,坐在石板凳上,简单的行李,一把吉他,一个音箱,吉他盒打开放在地上,那里面有游人扔下或多或少的钞票。一个或几个,男人或女人,你方唱罢我登场,每天弹奏着忧伤的曲调,和着洞子里的回声,不在乎游人的眼光,不在乎有多少听众,只沉醉在自己的歌声里,用嘶哑的声音唱着流浪的歌谣,歌声飘啊飘,飘出一声叹息,飘出一种忧伤,飘出一缕乡愁;那悠远的歌声中,是泪水打湿的漂泊。
  城楼旁有一个古老的宅子,推开老宅子厚重的木门,就推开了一段久远的往事。威猛的石狮,气派的大门,正殿,戏台,天井,天池,回廊,古色古香的建筑,极具气派。漫长流年,悠悠远去,宅子几经易主,几经修改,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可是仍然能感觉到它当初做为一品钦差府邸的那种热闹繁华,朋友造访,寿宴大开,拜祖祭先,擂鼓声声,戏子长袖挥舞,唱词悠悠回荡。时光轻飘飘的带走人的生命,带走那些别去经世的往昔,只留下一份厚重静静躺在岁月深处,发出幽亮的光芒。
  再往前行,古巷在一江沱水中延伸,尽头处是听涛山下,这里长眠着一代文学巨匠沈从文大师。墓前芳草萋萋,朵朵素华无语。多少年前先生远离故乡在外漂泊,一生颠簸流离,最终叶落归根,魂回故土。是凤凰养育了先生,是先生把凤凰带给了世界。
  古巷的门前,经常有老者放一张竹椅,或抽一袋旱烟,或喝一壶老茶,或拿着一件衣裳走针穿线,或带着小孩戏耍,面容平和,慈祥安宁,用微笑面对过往的行人。那是经历岁月留下来的闲时,那是沧桑之后的平静,悠悠然然,与世无争,这是古巷一道最为温馨的风景。
  古巷的石板路留下多少脚印,只怕无人能计。你走过来,我走过去,来回穿梭。那蹦蹦跳跳的小孩,你是放学回家吗?那打着碎花伞的长发女子,你轻移莲步,为何脸上泪水涟涟,是不是刚刚触动了春愁,经历了离伤?那蹬着送煤车的汉子,你黑黝黝的脸上满是汗水却为何荡漾着幸福的笑容,是不是又给老婆孩子赚取了一些钞票?那搀扶着的老伴,您们缓缓而行,笑意融融,是在雨巷中散步,重演一回爱情的浪漫吗?这些脚印磨亮了石板,照耀出年轮的影子,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
  雨中的古巷,是谁吹响了短笛,笛声悠悠扬扬回荡在长长的古巷,远去,远去。
(选自散文网,作者:飘如尘烟,有改动)
小题1:为什么最好是在飘雨的季节,撑一把油纸伞,漫步于绵长幽深的古巷?(分点概括,3分)
                                                                                
                                                                                
                                                                                
小题2:品味语言(6分)
(1)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含义。(2分)
只留下一份厚重静静躺在岁月深处,发出幽亮的光芒。
                                                                                
                                                                                
(2)请从用词、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歌声飘啊飘,飘出一声叹息,飘出一种忧伤,飘出一缕乡愁;那悠远的歌声中,是泪水打湿的漂泊。
                                                                                
                                                                                
                                                                                
小题3:从时、空、艺术、人们生活等角度,说说“古巷深深深几许”的原因。(4分)
                                                                                
                                                                                
小题4: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上文思考:今年暑假如果你来到沈从文墓前凭吊,会有哪些思古幽情?请简要表述,80字左右。(5分)
【链接材料】据《人民日报》报道,“游凤凰古城的免票时代就要终结了!”湖南省凤凰县日前对外公布,从4月10日起,对现有旅游服务管理体系实施调整,变“凭票进入景点”为“凭票进入景区”,这意味着今后游客进入凤凰古城多了一道148元的“门槛”。(来源:法制晚报)
                                                                         
答案

小题1:①因为烟雨萦绕下的古巷有一种恍如梦境的感觉;②因为烟雨中流浪歌手的歌声更加忧伤;③因为久远的故事、厚重的过往都在烟雨中湮灭;④因为烟雨中更能让磨亮了的石板照耀出年轮的影子。(3分,答出其中的3点即可)
小题2:厚重,一是是指古色古香的建筑极具气派(虽然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样)(1分),二是指一品钦差府邸的那种热闹繁华等(1分)。
①前一分句,用叹息、忧伤、乡愁三词(1分),逐层加深地写出了流浪歌手歌声的情感内涵(1分);②“歌声飘啊飘”一句用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突出歌声里忧伤的悠远和连绵(1分);③后一分句,用“打湿”一词化把“漂泊”形象化具体化(1分),形象地表现出流浪歌手忧伤的原因(1分)。(能分析出其中的两点即可)
小题3:①从空间上看,古巷转角望不到尽头(1分);②从时间上看,古巷中有温馨的久远(1分);③从艺术的角度看,古巷有悠扬的歌声,古巷厚重的过往——城门洞、古老的繁华的大宅子,文学大师沈从文的坟墓等(1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④从人们的生活看,古巷中有沧桑之后的平静,有悠然无争的温馨风景,有普通人们生活的脚印(1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
小题4:参考示例:①沈从文先生太伟大了,是他的小说《边城》让凤凰名扬天下;沈从文先生对凤凰的贡献实在是太大了。我们要学习他,一定要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爱护家乡,要苦练本领,尽可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②幽幽古巷,确实名不虚传,烟雨中漫游能感受到凤凰的独特韵味。凤凰古城确实是一首韵在骨子里的诗,一首回味无穷的诗。不过,这样的感受有可能被现实所消融,但愿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到凤凰。③作为凤凰古城的后人,该如何继承古城的文化,如何开发凤凰古城,如何保护古城,如何发展经济,如何让古城焕发新的生机,这是应该摆在凤凰古城人面前的一个大问题,也是摆在每一个游客面前的问题。
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点概括”,那就逐段阅读,找其中的关键的词句,思考与“雨”有关的情境。“烟雨萦绕下恍如梦境”;流浪者的琴声与“雨”有同样忧伤的情调;雨让人联想岁月如烟雨,易让人怀想“久远的往事”;雨巷中散步,让人感受到爱情的浪漫……
点评:本题有难度,文章内容繁多,阅读量较大,学生不易掌握要点。概括内容要点,必须分清文章的层次,知道哪一层写什么,依次概括,这要求学生在平时阅读学习的实践中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积累经验,了解方法,为考试做能力储备。
小题2:
试题分析:选出句中有特色的词语,分析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再分析整个句子表达的含义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点评:本题有难度,本文是美文,此题不仅是要求学生了解语言的含义,还要求品析语言的美感,且作者所表达的思想隐含较深,学生不易读出。
小题3: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的提示。“空间”,指古巷建筑特点:弯曲窄小而显幽深,“时间”,指古巷的历史,年代久远,历史悠久,“艺术”,是文化,“古巷”所蕴含的文化传统。
点评:此题有一定难度,学生对成段的文字概括能力不强,抓不住关键信息点,往往遗漏要点。这方面的能力,平时学习中有待提高。
小题4:
试题分析:选取角度,如人文历史“作家与名城”、建筑文化“凤凰风情”、经济价值“旅游与环保”,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
点评:本题不难,材料的中心话题突出,易于发表感想,且学生表达的自由度大。本题拟题很好,在考查学生语文能力同时,让学生懂得观察生活,关注社会,体现了考试的教育功能。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18分)凤凰,那条长长的古巷古巷深深,深深深几许。最好是飘雨的季节,最好是游人不多的日子,撑一把油纸伞,踏上石板路,了无尘念漫步于绵长幽深的古巷,看那】;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西湖最盛,为春之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④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⑤,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⑥,粉汗为雨⑦,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⑧。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⑨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                           
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   ②夕岚:傍晚的山光 。   ③勒:抑制。   ④石篑:即陶望龄,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   ⑤ 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   ⑥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   ⑦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   ⑧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⑨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
小题1:下列加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湖最盛:美B.与杏桃相次开发开发:开花
C.午、未、申三时止:停止D.其实湖光染翠之工:美丽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山岚设色
A.拘束一室B.如倩女靧面
C.呷浪D.乃记而去
小题3:下面对文章的评析不准确的项是
A.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炽,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B.第二段写桃花之盛,看似偏离题意,其实是为“待月”做铺垫,衬出月色更为迷人。
C.第二段既写花,又写人,在二十里花海之中游人如织,“艳冶极矣”,颇有唐著名诗
人崔护“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情画意
D.在作者看来最招人喜爱的是西湖的春天和月夜之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曾国藩)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譬富家居积每假借于藏书
B.俟欣悦,则又请焉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深远之韵。
C.手自笔录计日是人多以书假余
D.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小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譬之兵家战争(打比方)
B.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提出)
C.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通“无”)
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忧患)
小题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乙两文从不同的角度谈学习问题。甲文通过讲述幼时的求学情况和成年后求师的情况,意在表现作者勤奋的学习态度,乙文则谈论的是学习方法问题。。
B.(甲)文作者在老师面前“立侍”,“俯身倾听”,“色恭礼至”,这些内容写出作者求师的诚恳态度。
C.(乙)文“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一句告诉我们要想读到更多的书,明更多的道理,就不要怕花钱,不要怕花时间、不要怕花精力的道理。
D.(乙)文中,为说明看与读的关系,曾国藩连用了三个比喻,他强调看书,可以获得更多的益处,可以扩大知识面;而读书,则可以积累知识,减少知识的遗忘。
小题4:翻译句子:(6分)
(1)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2)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
小题5:根据乙文内容写出“看书”、“读书”中“看”和“读”的具体意思:(2分)
看书:                                                                   
读书: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万事莫贵于义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注释】①今:若,如。②予:给,送。③子:你,代词。④履:鞋子。⑤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小题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
⑵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
小题2:选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             ,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                的中心论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小题1: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4分)
(1)权吕蒙曰(        ) (2)往事耳(         )
(3)及鲁肃寻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小题2:下加线字的含义如今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当涉猎。
C.见往事耳                    D.卿言多务,若孤。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小题4:下面三句话各体现了说话人的什么语气?(3分)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小题5: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7分)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我与     得:
(3)公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发粟         裘: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1分)
小题4: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