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雨中听花语⑴那个雨天,我在偶然中看见了凌霄花。⑵那天的雨下的很大,风吹着雨伞不停地摇晃,我就站在雨中看着那些凌霄花。⑶年轻时读过舒婷的诗:如果我爱你,绝不学攀援...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雨中听花语
⑴那个雨天,我在偶然中看见了凌霄花。
⑵那天的雨下的很大,风吹着雨伞不停地摇晃,我就站在雨中看着那些凌霄花。
⑶年轻时读过舒婷的诗:如果我爱你,绝不学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在我年少的印象中,凌霄花一定是妖艳、娇媚善于炫耀、张扬的花朵。
⑷可是,第一眼看见那些花时,我不敢相信传说中喜欢攀附、依赖、炫耀自己的花,竟是这样的普通而纤弱。
⑸很大的风,吹着从高处低垂下来的藤蔓,那些点缀在绿色枝叶里的花儿,便随着摇摆的藤蔓在风雨中来回的晃动着。雨点不停的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着、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一阵狂烈的风雨过后,那些花儿又小心翼翼地重新向上站直了身子,雨一阵阵地落下,花儿便一次次地倒下又挺立起来。
⑹风吹过来时,花枝和藤蔓一起在风中乱舞,像是在抵抗,像是在挣扎。风不停地吹,我的心也在风雨中随着花一起颤动。我担心那些细小的枝蔓会不会在风雨中折断,我又担心那些花儿会不会在风雨中坠落。我好想用手心去托起那些花朵,我不忍看着这些柔小的生命因为一场雨而陨落。
⑺但我明白,生命都是无常的。大自然中植物和动物都要在自然的风雨中经过百般砺炼。我无法替它们承受风雨,只有站在雨中默默地用心守护着这些生命的精灵。
⑻雨停了,花儿们慢慢的挺直了身子,那些坠缀着花骨朵的枝条也不再狂舞,它们静静地像墨绿色的流苏一样温柔地低垂着。让我惊讶的是,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⑼在风中,我所担心的一切都没有发生,疾风骤雨后留下的残露在一点点地滴落,仿佛是一场较量后遗留的尾声。                      
⑽我看见雨润后的凌霄花愈加青翠,我知道以后的花事也将是愈加繁盛。我突然想起了“洗礼”这两个字,生命经过洗礼后会散发别样的光辉吧!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
⑾我在风雨中看见了凌霄花的灵魂,我明白了,每一朵花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凌霄花在人们误解与嘲讽的眼光中坚定着自己的信仰,不停的攀援,只是为了一种更高的向往与追求。我开始对这弱小的生命另眼相看。     
⑿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绚丽,所以凌霄花选择了在大树边、山坡上、水泥石柱旁生长、发芽。它们背负着一个攀援强权的恶名,仗义地用自己谦卑的生命与另一个粗糙的生命结合,用自己柔弱的身体装饰着另一个生命,书写着同枯同荣,生死与共的侠肝义胆。                 
⒀花瓶里的青春或许太短暂,所以凌霄花选择了迎风独立的岁月,也许磨难才是生命最坚强的历练。所以经过风雨洗礼后的凌霄花,开得异常鲜艳,仿佛是洗尽了尘埃,洗尽了铅华。
⒁其实,每一个生命远远都比自己想像的要坚强,当你走过风雨,才知道自己原来也可以超越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
⒂站在树下,仰望着开在风雨中的花儿,仿佛是站在人海里,看来来往往的人群。花儿用无声的花语阐释着自己的生命,那么我们用什么来阐释自己?
⒃走在雨中,好像走在风尘的流年里,我在寻找生命的花语……
小题1:文中第10节说到,“我惊叹凌霄花竟会在这样的时候,用这样的方式给了我生命的启迪”,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凌霄花给“我”哪些启迪。(4分)
小题2: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4分)
雨点不停地打在花朵上,每一个雨点砸下来的时候,花身便向下倾斜着、颤抖着,好似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纤弱的身姿惹人心痛。
‚那些看似细弱的花枝,在风中竟然没有一枝被折断,那些花儿也在雨中坚强地站立着,没有一朵坠下枝头。
小题3:文中第3节引用了舒婷的诗句,其作用是什么?(4分)
小题4:题目“雨中听花语”的含义是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答案
.
小题1: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理由;每个弱小的生命在人们误解与嘲讽的眼光中仍要坚定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更高的向往与追求;柔弱的生命也可以书写同枯同荣、生死与共的侠肝义胆;磨难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历练,让自己超越自己不敢想象的高度。(每点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2:(4分)①运用比喻,把雨中的花比作“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凌霄花在雨中柔弱、无助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同情。
②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凌霄花以人的情感,写花“坚强地站立”,突出花虽然外表细弱其实却很坚定,绝不屈服,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各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3:(4分)写自己因读了舒婷的诗句,所以认定凌霄花是妖艳、娇媚,善于炫耀、张扬的花朵,表达了自己对凌霄花的厌恶之情;(1分)与下文写凌霄花的外表普通而纤弱形成鲜明的反差,先抑后扬(1分)突出了它的坚强、仗义的品性(1分),表达了作者对花的赞美和敬意。(1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4:(4分)表层含义:在风雨中我看到凌霄花历经磨难却依然傲立枝头的生命历程过程。深层含义:感悟到生命的坚强和不断超越自我。(各2分,意思符合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审题后,确定答题范围,前半部分重点描写,后半部分重在议论抒情,所以答案应在后半部分提取,即题干中的问题句出现的文章附近。确定范围后,从前向后精读,提取出富有哲理的句子即可。
小题2:两个句子都可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一个句子,“雨中的花”“在寒风中行进的女子”明显是比喻的修辞,结合语境可知,写出了雨中的凌霄花的柔弱、无助,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同情和爱怜。第二个句子运用拟人手法,把凌霄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坚强,表达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与赞美。
小题3:第三段引用舒婷的诗句,写出了自己以前对凌霄花的误解。与下文写纤弱凌霄花在雨中的坚强形成鲜明的对比,先抑后扬(1分)更突出了花的坚强,更能表达出作者对花的赞美和敬意。
小题4:“雨中听花语”中的关键词语是“花语”,由此词可知,题目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意在告诉人们雨中的凌霄花给作者的启迪。读文章可知,先写了花的表现,再写了作者的感悟。把两方面的内容概括出来即可。
点评:难度不大,但需要注意,赏析类题目,一定要结合语境综合考虑写出的内容与情感;提取类题目一定要找准答题范围,从前向后精读并提取或概括出切题的语句。
核心考点
试题【雨中听花语⑴那个雨天,我在偶然中看见了凌霄花。⑵那天的雨下的很大,风吹着雨伞不停地摇晃,我就站在雨中看着那些凌霄花。⑶年轻时读过舒婷的诗:如果我爱你,绝不学攀援】;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世信虚妄之书,以为载于竹帛上者,皆贤圣所传,无不然之事,故信而是之,讽而读之。
传书言:曾子之孝,与母同气。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曾母曰:“愿留,参且到。”即以右手扼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驰至,问母:“臂何故痛?”母曰:“今者客来欲去,吾臂以呼汝耳。”盖以至孝,与父母同气,体有疾病,精神辄感。曰:此虚言也。夫孝悌之至,通于神明,乃谓德化至天地。俗人缘此而说。如曾母臂痛,曾子臂亦痛,曾母病,曾子亦病乎?曾母死,曾子辄死乎?
传书称:魏公子之德,仁惠下士,兼及鸟兽。方与客饮,有鹯击鸠。鸠走,巡于公子案下。鹯追击,***于公子之前。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让以击鸠之罪。击鸠之鹯,低头不敢仰视。曰:此虚言也。夫鹯,物也,情心不同,音语不通。圣人不能使鸟兽为义理之行,公子何人,能使鹯低头自责?
(取材于王充所著《论衡》)
注释:鹯(zhān):古书中的一种猛禽,似鹰。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故信而之(这样)B.俗人此而说(因为)
C.留,参且到(希望)D.以击鸠之罪(责备)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不同的两项是(4分)
A.无不之事谓为信
B.巡公子案下其一犬坐
C.盖至孝其境过清
D.圣人不能使鸟兽义理之行贤能之用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出薪于野,有客至而欲去。
‚公子耻之,即使人多设罗,得鹯数十枚。
小题4:“虚言”之“虚”具体表现在哪里?作者借“虚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马   说   韩 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敌虽有名马,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1“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
小题1:给下面句中划线的字注音。    (2分)
(1)死于槽枥之间                 (2)一食或尽一石            
小题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2分)
(1)之不以其道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以报君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小题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               ,以“食马者”寓                    。    (2分)
小题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闻公有一册历,自记日行事,纤悉不遗。每日阴晴风雨,亦必详记。如云某日午前晴,午后阴,某日东风,某日西风,某日昼夜雨。人初不知其故。
一日,民有告粮船失风者,公诘其失船为何日?午前午后?东风西风?其人不能知而妄对,公一一语其实。其人惊服,诈遂不得行。于是知公之风雨必记,盖亦公事,非漫书也。
【注】公:文中指周忱,明朝官员。册历:记事簿。 失风:行船遇恶风失事。 漫:随便。
小题1:解释文中的划线词(4分)
(1)人初不知其( ) (2)公诘其失船何日( )
小题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那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B.那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C.其中一人震惊佩服,行骗于是没有成功。
D.其中一人震惊佩服,于是就不再去行骗了。
小题3:从文中看出“民”有诈的语句是___ (用原文语句回答) (2分)
小题4: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希望官员做事认真,一心为公。
B.称赞周忱留心公事,做事细密。
C.赞赏周忱学识超群,慧眼独具。
D.讽刺“民”自作聪明,贪图钱财。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节选文字,回答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吾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小题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服衣冠服:衣服
B.明日徐公来明日:第二天
C.窥镜而自视窥镜:照镜子
D.吾妻之美我者,我也私:偏爱
小题2: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皆以美于徐公
小题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B.妻、妾、客的问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
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
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苏城有南园、北园二处,菜花黄时,苦无酒家小饮。携盒而往,对花而饮,殊无意味。或议就近觅饮者,或议看花归饮者,终不如对花热饮为快……街头有鲍姓者,卖馄饨为业,以百钱雇其担,约以明日午后。鲍欣然允议。明日看花者至,余告以故,众咸叹服。饭后同往,并带席垫,至南园,择柳阴下团坐。先烹茗,饮毕,然后暖酒烹肴。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黄金,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既而酒肴俱熟,坐地大嚼。担者颇不俗,拉与同饮。游人见之,莫不羡为奇想。杯盘狼藉,各已陶然,或坐或卧,或歌或啸。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小题1: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2分)
红日将颓余思粥担者即为买米煮之果腹而归。
小题2: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无意味(很,非常)B.或议就近饮者(寻找)
C.择柳阴下团坐(围坐在一起)D.各已然(熏陶)
小题3:根据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描绘你眼前所呈现的画面。(2分)
小题4:你从文中感受到了哪些生活情趣?(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