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翠鸟移巢》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7分)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及 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注释:①...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翠鸟移巢》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7分)
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及 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翠鸟:翡翠鸟。 ②及:等到。   ③益:更加       ④遂:于是,就。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①翠鸟先高作巢以避                     ②坠           
小题2:“翠鸟移巢”的原因是       (请用文中语句回答),“翠鸟移巢”的结果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的道理。(5分)
答案

小题1:①灾祸;   ②害怕,惊惧。
小题2:爱子,恐坠。(1分)    自己和孩子都被人所捉住(2分) 道理:不要溺爱孩子(爱子应该有度,否则害己害子)。(2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疏通句意,在名句语境中判断字词义,注意古今异义的区别,如“患”,古义为“灾祸”。
小题2:
试题分析:读懂全文,抓住关键信息“爱之”“取之”理解作答即可,道理从由鸟及人,怎么正确爱护自己的孩子这一方面来谈。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翠鸟移巢》一文,完成下面题目(共7分)翠鸟①先高作巢以避患。及 ②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子长羽毛,复益③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④得而取之矣。注释:①】;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3题。(9分,每小题3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区域、地域
B.寡助之至,亲戚之   畔:通“叛” 背叛
c.傅说于版筑之间   举:被选拔,被起用
D.必先其心志   苦;使……受苦
小题2: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固国不山溪之险   属予作文记之
B.环而攻而不胜     寡助之至,亲戚畔
c.故天将降大任是人也   曹操比袁绍
D.征于色,发于声,后喻   择其善者从之
小题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从决定战争胜负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三者之中最重要的是人和,并因此提出了“施仁政”的必要性。
B.《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中心论点。
C.《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由个人成才谈到国家的治理,其中重点是谈到国家治理问题,一层深入一层,推理严密。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
喜雨亭记(节选)
苏轼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11)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 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 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②,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③,虽欲优游④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早而赐之以雨。则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注】①忭(bian)欢乐 ②荐饥:连年饥荒 ③二三子:你们   ④优游:悠闲自得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4分)
①予至扶风之明年(           )       ②岁之春 (           )
③既而弥月不(            )        ④以客而告之(         )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始治官舍,为亭堂之北每自比管仲、乐毅
B.是岁春,雨麦于岐山之阳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垄上
C.忧者乐,病者愈不物喜,不己悲
D.越三月,乙卯雨当立者公子扶苏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
小题4:《喜雨亭记》一文表现了苏轼       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与欧阳修在《     》一文中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是相通的。(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①,古人与稽②,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③之士,虽子羔、原宪之贤④,终无济于天下。                                 (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字词注释】  ①审问:详细考究。②古人与稽:与古人相合。稽:合。③面墙:对着墙壁,即一无所见的意思。④子羔、原宪之贤: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子羔、原宪,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进则日退于是与亮情好
B.虽子羔,原宪之贤贤于材人远矣
C.以求其非之所在诚如,则霸业可成
D.无车马之此迨天所以将军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习染不自觉长跪谢之曰可计日待也
B.以求其是非所在虽子羔、原宪贤时人莫许也
C.终无济天下休祲降天曹操比袁绍
D.求其是非之所在彰其咎***之应陈渋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故乡的芦花  李笙清
(1)在滩涂上看芦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种骑着牛背走在湖堤上看一望无垠的芦花的感觉,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柳笛声中,那大片大片茂密的芦苇迎风招展,雪一样的芦花便如旗帜般潮涌浪卷;宁静中,仿佛有涛声隐约,忍不住牧牛进入那片芦苇花海,任由苇絮芦花轻拂脸颊,然后折一根长长的芦苇顶在头上,自己就俨然成了芦苇王子。
(2)如今滩涂上的苇林稀了,那种飘雪的壮观景象我是难以找到了,但是一蓬一蓬的芦苇依然顽强地生长在那些肥沃的滩涂上、河床边,它们惊人的生命力,来自于那深深下扎的芦根;当芦花谢了,芦苇枯萎,那些吮吸着水乡乳汁的芦根,却已在孕育着新的生命。
(3)我常常将芦花看作是水乡的女人,她们是我的祖母和母亲,还有更多系着围裙下河下湖的女人。水乡的湖从来不曾干涸。每到涨潮时节,纵横交错的河床满了,水会漫过岸边的芦苇。一路流淌,直到扎进湖里。而到了枯水季节,湖水会经过一孔孔涵闸,给这些河道注入生命之水,也滋润着河道两边丛生的芦苇。
(4)芦苇拔节的季节,正是麦地出苗的时候,这时候的水乡是清闲的,河边往往是最热闹的地方。男人们会光着膀子修理渔具,将那些终年漂在水上的船抬到岸上,晒干后,顶着日头,一遍遍地给船体上桐油。织网是女人的活计,树阴下,那些穿花似的巧手忽上忽下,令人眼花缭乱。一级一级的石板台阶,一个一个的水埠头,女人的嬉闹声里,常常掺杂着汉子粗粗的嗓门。泥土一样朴实。间或有水鸟扑棱棱地从岸边的芦苇丛中飞出,引起一串更响亮的笑声。当此起彼伏的棒槌声渐渐停息下来,女人们会就着河水洗发,会将清清的水面当作妆镜,欣赏一番自己的容颜,一朵红云会腾上脸来。
(5)当湖风温暖地沿着苇荡穿行的日子,芦花开始出穗,男人们开始下湖忙活。A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一个个小小的木桶,一根根细长的竹篙,让女人们融入到一片诗意之中。草帽下,那些淌着汗水的脸,总是笑意嫣然,挥手间,沾满菱角叶。在我的水乡,采菱一般是女人的专利,说笑之间,她们的纤纤十指飞快地摘着水面上的菱角,熟练得就像在做纳鞋底一样的针线活,不一会儿,木桶就满了,女人们将木桶划到岸边,麻利地用筐篓装好,然后舀干木桶里的水,又轻盈地划进菱花丛中。一趟趟下来,岸边的菱角成了小山,女人的衣服开始湿透,会显出好看的曲线。偶尔有汉子心疼婆娘,也划着木桶采菱,他们笨拙的姿势往往引来女人的笑声,有时木桶翻了,男人和菱角一起滑落到水里,这时候,女人的笑声会更加恣意。
(6)芦苇长得更高的时候,芦花开始在风中怒放,秋风中,那银白如絮的芦花飘逸柔情。男人们开始频繁地出湖,B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那些莲花凋谢的荷杆上,已挂满熟透的莲蓬。每当扁舟划过,女人唇边的渔歌,夹杂着莲蓬与荷梗断裂的脆响,这时候的女人,就像迎风飘拂的芦花一样美丽动人。
(7)和家乡众多的女人一样,母亲的那双勤劳的手,除了摘菱采莲和忙她那永远也做不完的针线活外,还会用芦苇编织很多东西。夕阳下,母亲坐在院子里,用锋利的篾刀将芦苇去皮,劈成蔑条,编织成苇帘、苇席、苇篮和苇篓等用品,连圈养鸭子的篱笆和菜地的栅栏都是用一根根的芦苇夹成。有时候坐在小凳上,看着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上下翻飞,每每出神。
(8)等到我上中学时,一个外地商人在当地办起苇编厂,那些取之不尽的芦苇被水乡的女人编成果篮、笔筒等精美的工艺品,竟成了一项创收的渠道。再后来,镇上办起了造纸厂。芦苇被大量收购,水乡的芦苇面积开始减少,那种芦花如海的景象不多见了。如今,祖母早已过世。母亲也已不再是当年的采莲女,但家乡的芦花仍然一年又一年地花开花谢,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让我再一次徜徉在芦苇花海,走进那种难得的宁静淡泊之中。
小题1:作者突出描写了水乡女子哪些动人的生活场景?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下列句子(A、B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A)这时候的女人也忙碌起来,她们像莲花一样开放在近湖和堰塘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而女人们的扁舟会像蜜蜂一样轻灵地穿行在荷叶林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请分析“芦苇”在本文中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 文章结尾说故乡的芦花“牵动着我的一抹乡愁,一抹遥远的记忆”,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条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隆中对》节选(10分)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日:“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遂用猖獗   (    )  (2)尽南海(   )
(3)凡三往,见 (    )  (4)孤不德量力(   )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然志犹未自董卓B.欲大义于天下谓为
C.此殆天所以资将军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此不可与争锋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小题3:仔细阅读上文,小心审题,在下列横线上补充完整有关内容。(3分)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设计了“                        ”的政治蓝图,并为他能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                                        ”的战略方针,充分彰显了他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