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散文《白鹭》,回答下列问题。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散文《白鹭》,回答下列问题。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
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田
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
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
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
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
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小题1:阅读全文内容,说说作者对白鹭的美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并概括这种美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3分)
小题2:文中画线句中“好像”一词是否多余?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小题3:上文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结尾说“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原因。(3分)
答案

小题1: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1分);作者主要从外部形态和内在神韵二方面来表现这种美的。(1分)
小题2:不多余(1分,后面没有理由不得分);因为白鹭装饰了水田,水田包容了白鹭,二者配合和谐适宜,看上去非常逼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感。(1分)
小题3:开头的比喻只是突出了白鹭精巧的特点(1分),文末的比喻是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赞美白鹭美的本质(1分);以诗作喻,首尾呼应,充分体现白鹭美的本质。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这里学生理解作者从外部形态和内在神韵二方面来表现白鹭的美。
小题2:
试题分析:赏析词语表达作用的一种考查形式,学生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和效果,再进行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解答方法是:(1)词的意思或内容。(2)结合语境谈表达效果。此处“好像”说明因为白鹭装饰了水田,水田包容了白鹭,二者配合和谐适宜,看上去非常逼真,给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美感。
小题3:
试题分析:某一段落或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中考中记叙文经常出现分析文章某一段在内容或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开头结尾在结构上相互照应,结构严谨;内容上更能体现出白鹭的美。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散文《白鹭》,回答下列问题。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小石潭记(节选)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
罅②,瀑见。 ……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
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②罅(xià):裂缝。③掉:摇动。】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心之(    ) (2)山行之极观也 (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翻译:                                                          
(2)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
翻译:                                                         
小题3:【甲】文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来,并改正。(2分)
——改为——      ——改为——
小题4:根据理解填空。(4分)
两文中的划线句具有共同的特点,即在开头交代了景物的______和游览者正式游赏前的______;不同的是,【甲】文第一句侧重______从角度写景,【乙】文第一句侧重从______角度写景。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古文,完成后面问题。(12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度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树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 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 ③钩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小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人木兰当
B.然终不山空人静徐公不君之美也
C.时风铎隔簋竹,水声
D.生平过虎丘才两道不通,已失期
小题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中的“于”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公与之乘,战于长勺B.万钟于我何加焉
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小题4: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标出两处停顿。(2分)
不 复 饮 酒 亦 不 复 谈 以 静 意 对 之
小题5:用自己的话说说苏轼是怎样描写承天寺夜色的。(2分)                                       
小题6: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题型:北京市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题型:北京市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①一个出身贫苦的男孩,为了积攒学费而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
       ②这天傍晚,他奔走了一整天,又累又渴又饿,可身上只剩下一毛钱。他决定向一户人家讨一口饭吃。
       ③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他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不好意思张口要饭吃,只求姑娘给他一口水喝。
       ④姑娘看出他的疲惫和饥饿,微笑着给了他满满一大杯牛奶。
       ⑤男孩子饥不择食地喝完牛奶,A嗫嚅地说:“我应该付您多少钱?”
       ⑥姑娘仍旧微笑着对他说:“您不用付钱。妈妈经常教导我们:施以爱心,不图回报。”
       ⑦泪水涌上男孩的眼眶,他B轻轻地说:“那么,就请您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
       ⑧其实,男孩本来是打算退学的。如今,他仿佛看到上帝在朝他点头微笑,他觉得浑身是劲,男子汉的豪气又迸发出来了。
       ⑨若干年之后,有一位来自小城镇的始娘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的医生束手无策,只好把她送到大城市去,请专家们会诊治疗。
       ⑩一位有名的医生参加了会诊。当他看到病历上记载的家庭住址时,他马上直奔病房。来到病床前。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他回到办公室,决心竭尽所能,回报这位“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的姑娘。 经过艰辛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姑娘渐渐康复,这位医生要求医院把帐单送到他的办公室,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姑娘坚持要知道她应该支付多少医药费。可是帐单送到她的手上时,她又不敢看,因为她确信:这笔费用将会花去她所有的积蓄,或许,还不够。最后,她还是鼓起了勇气,颤抖着翻开了这沓厚厚的帐单。末尾的签字锁定了她的目光,她不禁轻声读了出来: “医药费——满满一大杯牛奶 霍华德·凯利医生。”
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尽管它显得有些巧合。人们传诵这个故事,是因为它颂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德。
2.“满满一大杯牛奶”产生不了多少热量,可它却能让男孩“觉得浑身有劲”,打消了退学的念头。直至走向成功,伱觉得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第③段“可是,当一位天使似的姑娘打开大门时”和第⑩段“ 这位病人就是当年送过满满一大杯牛奶给他喝的天使。”中划线词分别指:
     ③段的“天使似的”:                                                       
     ⑩段的“天使”:                                                              
4.品读欣赏:
⑴读⑤—⑧段, A、B处划线词分别表现了“男孩”当时怎样的心态?
   A                                                                                                         
   B                                                                                                          
⑵读⑩段,在“他付清了一切费用,并微笑着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医生”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拓展。
⑴举出一个有关感恩报德的成语(或谚语,格言,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人们往往认为“施与”是快乐的,而这篇文章的接受“施与”的男孩也是快乐的,联系生活实际,简洁谈谈你对“接受”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期末题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