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24分)王崑玉先生季羡林王崑玉老师是国文教员,是山东莱阳人。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文士,也写古文,所以王先生有家学渊源,从小受过良好的...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24分)
王崑玉先生
季羡林
王崑玉老师是国文教员,是山东莱阳人。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文士,也写古文,所以王先生有家学渊源,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特别是古文写作方面更为突出。他为文遵桐城派义法,结构谨严,惜墨如金,逻辑性强。我不研究中国文学史,但有一些胡思乱想的看法。我认为,桐城派古文同八股文有紧密的联系。其区别在于,八股文必须代圣人立言,“四书”以朱子注为标准,不容改变。桐城派古文,虽然也是“文以载道”,但允许抒发个人感情。两者的差别,实在是微乎其微。王老师有自己的文集,都是自己手抄的,从来没有出版过,也根本没有出
版的可能。他曾把文集拿给我看过。几十年的写作,只有薄薄一小本。现在这文集不知到哪里去了。惜哉!
王老师上课,课本就使用现成的《古文观止》,不是每篇都讲,而是由他自己挑选出来若干篇,加以讲解。文中的典故,当然在必讲之列,而重点在文章义法。他讲的义法,正如我在上面讲的那样,基本是桐城派,虽然他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说过。《古文观止》里的文章是按年代顺序排列的。不知什么原因,王老师选讲的第一篇文章是比较晚的明代袁中郎的《徐文长传》。讲完后出了一个作文题目一一《读徐文长传书后》。我从小学起作文都用文言,到了高中仍然未变。我仿佛驾轻就熟般地写了一篇“书后”,自觉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不想竞获得
了王老师的青睐,定为全班的压卷之作,评语是“亦简劲,亦畅达”。我当时很高兴。我不是没有虚荣心的人,老师这一捧,我就来劲了,于是就拿来盐:韩、柳、欧、苏的文集,认真地读过一阵儿。   。
实际上全班国文最好的是一个叫韩云鹄的同学,可惜他别的课程成绩不好,考试总居下游。王老师有一个习惯,每次把学生的作文簿批改完后,总在课堂上占用一些时间,亲手发给每一个同学。排列是有顺序的,把不好的排在最上面,依次而下,把最好的放在最后。作文后面都有批语,但有时候他还会当面说上几句。我的作文和韩云鹄的作文总是排在最后一二名,最后一名当然就算是状元,韩云鹄当状元的时候比我多。但是一二名总是被我们垄断,几乎从来没有过例外。
北园高中(即山东大学附设高中)的风光是非常美丽的。每到春秋佳节,风光更为旖旎。最难忘的是夏末初秋时分,炎夏初过,金秋降临,和风微凉,冷暖宜人。每天晚上,夜课以后,同学们大都走出校门,到门前荷塘边上去散步,消除一整天学习的疲乏。其时月明星稀,柳影在地,草色凄迷,荷香四溢,如果我是一个诗人的话,定会好诗百篇。可惜我从来就不是什么诗人,只空怀满腹诗意而已。王崑玉老师大概也是常在这样的时候出来散步的。他抓住这个机会,出了一个作文题目一一《夜课后闲步校前溪观捕蟹记》。我生平最讨厌写说理的文章,对哲学家们那一套自认为是极为机智的分析,我十分头疼。除非有文采,像庄子、孟子等,其它我都看不下去。我喜欢写的是抒情或写景的散文,有时候还能情景交融,颇有点沾沾自喜。王老师这个作文题正合吾意,因此写起来很顺畅,很惬意。我的作文又一次成为全班压卷之作。
自从1928年日寇占领了济南,北园高中解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过王崑玉老师。后来听说,他到山东大学(当时还在青岛)中文系教书,只给了一个讲师的头衔。我心中愤愤不平。像王老师那样的学问和人品,比起某一些教授要高得多,现在有什么人真懂而且又能欣赏桐城派的古文呢?如果在今天的话,他早已成为了什么特级教师,并会有许多论文发表,还结成了多少集子。他的大名会出现在什么《剑桥名人录》上,还有花钱买来的《名人录》上,堂而皇之地印在名片上,成为“名人”。然而这种事情他绝对不干。王老师郁郁不得志,也在情理之中。但是,在我的心中,王老师的形象却始终是高大的,学问是非常好的,是一个真
正的读书人。王老师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节选自刊于《文史哲》2002年第5期的季羡林《我的高中》一文。有删改)
小题1:在北园高中任教时,王老师做了哪几件对“我”影响巨大的事?请分点概括。(5分)
小题2:王岜玉老先生是怎样一个人?试结合材料分析。(6分)
小题3:作者写道:“他的大名会出现在什么《剑桥名人录》上,还有花钱买来的《名人录》上,堂而皇之地印在名片上,成为‘名人’。”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5分)
小题4:作者说:“王老师郁郁不得志,也在情理之中。”接着又说:“王老师的形象却始终是高大的。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小题5:“韩、柳、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四家”。对此“四家”的人名对应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韩愈B.柳公权C.欧阳修D.苏轼

答案

小题1:①王老师把他的手抄文集拿给我看。②高度评价我写的读后感,激发了我的古文学习兴趣。③常亲手发放作文,把我的文章定为前两名。④把我写的命题作文定为全班的压卷之作,给了以极大的鼓励。[共5分。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2点得4分,答对其中的3点得5分。]
小题1:①教学得法(教有良方)。他给学生看自己的文集,重视发挥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学生面批作文;他采用压卷的办法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他还善于抓住时机和灵感指导学生写作。
②学问高,对桐城派文法有深刻的研究。他在教学中重点读《古文观止》中的桐城派代表人物的作品可以看出。
③人品端正,不愿意做沽名钓誉的事。他不会为求名利而滥写和滥发表论文终身只有一本薄薄的小文集。
④满腹学问却郁郁不得志,在山东大学任教时资历很深,却只有一个讲师的头衔。
[6分。每点2分,人物性格1分,结合原文分析1分。以上4点任答其中的3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1:以某些教师浮躁庸俗的做法(1分)和王老师做学问的踏实和真诚(1分)作对比(1分),
突出了王老师高尚的品格(1分),表达了作者对教育界沽名钓誉、追名逐利不良风气的嘲讽。(1分)
[共5分。两种行为特点各1分,“对比”(衬托)1分,突出品格1分,表达的情感1分。]
小题1: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王老师尊敬和感激之情。(1分)王老师品学兼优,但在山东中教书只给一个低级的讲师头衔,故前一句表达了对王老师的得志的理解和同情。(2分)后一句写作者认为王老师的学问和人品都超过了当时的沽名钓誉,表达了对王老师的敬重。(3分)
小题1:B
解析

小题1: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
小题1: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能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具体分析。
小题1:了解语句所使用的写作手法,即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对比手法在文章表达中的作用,结合具体语境做具体分析。
小题1: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1:“柳”应是柳宗元。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共24分)王崑玉先生季羡林王崑玉老师是国文教员,是山东莱阳人。父亲是当地有名的文士,也写古文,所以王先生有家学渊源,从小受过良好的】;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共15分)
路,在没路的地方
有个喜爱摄影的朋友,他镜头下的摄影作品总是那么与众不同,他的视角总是那么的令人击节称奇,,面对他的一叠叠获奖证书和一尊尊艺术摄影大赛的奖杯,作为他的朋友,我们讨论过好多次。有人说,是他的相机好;有人说,是他的艺术功力深;也有人说,是他的运气好。那么十几个风景名胜区,还不整天都是游人如蚁?但有的人运气不好,要么去晚了,或者是去早了,总之与自己所需要的景物总是失之交臂。就像登泰山看日出,有的人去了,但偏偏赶上了阴雨天;有的人去了,却恰恰遇上了大雾天。但我们这位朋友总是运气好,他要拍摄蓝天,就有片片白云;他要拍摄秋色,就有树树红叶……
我们羡慕地说:“拍摄照片,你相机好,运气也好,所以你的摄影作品好。”他听了,先是一愣,然后哈哈大笑:“拍摄作品,跟运气有什么关系呢?好吧,”他神秘一笑,下次外出拍摄,我带你们一块去。”
不久,我们果然就有了一次共同外出游历的机会。在那里,我们一群人生怕错过了一个风景点,七嘴八舌地纷纷向导游小姐询问如何才能平安、快捷、全方位地游览每一个风景点。但那位摄影的朋友却对这一切漠不关心,根本不怎么理睬那些导游小姐们,只是和一群坐在景区山脚下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指指画画,当我们前呼后拥地跟着景区的导游就要登山时,他笑着跑过来了,高兴地举着一张画满点点线线的纸说:“想拍摄最美照片的可以跟我走!”
我们都诧异地说:“怎么能跟你走?那些最美的地方不是一个一个的风景点吗?不去风景点,哪里才能拍摄到最美的风光照片呢?”
他笑了说:“大家都去的地方,哪能拍出与众不同的照片呢?最好的风景,就在那些人迹罕至处啊!”有人低声嘀咕着问他:“你要去的地方有路吗?”
“路?”他朗声大笑说,“有路的地方我从来不去!”
“你要去的地方危险吗?”又有人嘀咕着问他说。他笑了说:“当然危险了,不危险怎么能有出人意料的风景呢?”大家都不说话了,只是静静地望着他。他仿佛突然想起一件什么事情来,迈步走到我的面前,然后把挂在他脖子上的数码相机取下来挂到我的脖子上,把我那台老掉牙的相机挂到他的胸前挥了挥手说:“朋友们,看我们谁能拍摄到最美的作品!”然后就一个人攀巨石,劈荆棘离开我们和导游走了。
两天后,在景区山脚下的宾馆里,当我们每个人都亮出自己的摄影作品时,我们都被他作品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弘惊呆,连这个景区的所有导游和经理都难以置信:自己的景区难道还有如此秀美的风光?
在大家的一片惊奇和啧啧称赞里,朋友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住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地方。”
我听了,心里豁然一亮,是啊,熟悉的地方没景色,在人生的旅游图上,有多少人是敢于跳出生的固定路线,而给自已的人生另辟蹊径的?我们都是循着前人的脚印走,看前人欣赏过的一个个人生景色,如何能让自己的生命活出与众不同的况味呢?
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人生常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没有一种草不是花朵》,作者:李雪)
小题1:阅读全文后,围绕“我们”和朋友对摄影的不同表现,在表格中补全故事内容的概括。(2分)
   时间
   我们
   朋友
 
刚到景点时
(1)
与本地山民们套近乎,和他们兴致
勃勃地谈笑,对着巍峨起伏的大山
指指画画。
游览景点时
前呼后拥地跟着导游登山
(2)
游览归来时
被他作品中的那种峻奇、壮美和恢
弘惊呆了
轻描淡写地说:“熟悉的地方没景
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
能抵达的地方。”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熟悉的地方没景色,最美的风景,往往都在路远远不能抵达的
②要使我们人生拥有与众不同的风景,就必须让自己的生命走一走一条与众不同的旅程。
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结尾句加点的“这样”指什么?请你在横线上补写所指的内容,说说你的人生感言。(3分)
小题4:本文在布局谋篇上与下列课文哪一篇相似?并说明其相似之处(说明一点即可)。(3分)
A.《吆喝》B.《春酒》C.《走一步,再走一步》D.《济南的冬天》
(1)相似的课文(填字母):____
(2)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学贵质疑。读完了文章之后,有同学提出疑问:标题“路,在没路的方”是否自相矛盾,假如你是作者李雪峰,你将如何解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深层阅读。(16分)
转身  (李汉荣)
一转身,那个动人的身影就不见了。在人海里,想再次与她相遇,哪怕匆匆一瞬,都是不可能了。
在都市、在广场、在车站、在机场、在大街、在超市、在乡野、在人流聚散的地方,我经常有这种感受:转身,就是永别。
那一次我在北京火车站等车。在拥挤的人流里,我不小心踩了右边一个年轻人。我正准备道歉或接受责备,却看见转过来一张文雅谦和的脸,他说:“对不起,我挡着你了。”我竟然被感动了,只顾欣赏这张善良的、有教养的脸,只顾欣赏这江南的表情,却忘了对他说声谢谢,把诚挚的心情告诉他。当我忽然记起,正要张口表达,人潮猛然涌了过来,一转身,我已找不到他,只看见攒动的人头,闪动的各色衣服……
还记得那年春天,我一人在秦岭深处行走,山路两旁开满野花:灯芯花、野草莓花、苜蓿花、蒲公英花……路下面的小河,清澈如镜,温柔如绸,淙淙的水声像母亲轻唤谁的乳名。四周的群山,一律被松树、柏树、桦树和茂密灌木覆盖。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人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正在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小女孩,她头上***几朵野花,手里拿着一柬菖蒲,好看的脸上满是羞涩,浑身洋溢着纯真的自然气息。但我不便过分地注意她,我怕她受到惊吓。于是我停下来,给她让路,然后静静地看她远去,欣赏着她的背影,却记不清她的眼睛和脸究竟是什么样子,匆匆一瞥里只得到“好看”的朦胧感觉,也许,或者是一定的,我这一生只有这一次和她相遇了,只有这一次,在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突然感到十分失落和惆怅。怎么办呢?我想多看她一眼,看仔细些。我想在记忆里逼真地收藏一个像野花一样纯真的秦岭女孩。这也许是她一生里最生动的瞬间,我记起了泰戈尔的诗句,“你不知道你是多么美丽,你像花一样盲目。”我情不自禁地转过身来,沿着小女孩走去的方向走着,走到山路转弯的地方,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我已经无法知道小女孩走进了哪一条路径,她肯定知道我注意到了她,那么,在岔路口,在她转身的时候,她是否知道,不远处,有一位陌生的叔叔,他眺望的眼睛?就那么一转身,她消失在命运的路径,也许就是我此生永远都不能踏上的路径……
冬天,已经很冷了,西伯利亚寒流远道而来,遭遇袭击的当然是穷人,最可怜的是乞丐。乞丐不多,但不多的乞丐也常常有力地触动和唤醒我们冬眠的良心。在南大街路口,我看见一位衣服褴褛的中年乞丐。我急忙赶回家,拿上我去年穿过的那件防寒服找他。可是来到南大街,已看不见他,于是我在东大街找他,又在北大街找他,都没有找到。
最后我来到丁字路口,还是没有找到他,却遇到了一个老年乞丐,一转身,苦难交换了方向,交换了背影,但苦难的身份没有改变,都是苦难。于是我把防寒服披在这位贫苦老人的身上,希望他下降的体温能稍稍回升,希望降温的人性能稍稍回升。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或者握着那空空的手,仔细看看他们的眼睛?他们到哪里去了,一转身?
一转身,车窗外的河流已经不知去向:一转身,门前的那只鸟已不见踪影:一转身,天上的那座虹桥已经悄然消失;一转身,水里的鱼已经没人深渊;一转身,父亲已经走远,新垒的坟上,墓草青青……
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爱情一转身变成婚姻,诗一转身变成散文,羊群一转身变成毛衣……等一等,等一等,能否再转回来?
小题1:本文主要写了哪两个“转身”的画面?(2分)
                                                                                   
小题2:文中“转身”有着怎样的内涵?作者借不同情境中的“转身”,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4分)
                                                                                
小题3:揣摩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含义。(4分)
(1)我由此想到,亚洲的穷人,非洲的穷人,全世界的穷人,想到徘徊在文明大街上的那些孤苦身影。
                                                               
(2)一转身,他们到哪里去了?而文明,你能否追上去,轻轻拉起那褴褛的衣襟。
                                                               
小题4:“一转身”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有哪些表达效果?(4分)
                                                                                
                                                                                 
小题5: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1自然段“在人海里,想再次打捞到她”一句中,“打捞”就是“寻找”的意思,它与“人海”相呼应,显得别致而生动。
B.第2自然段“转身,就是永别”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颇为耐人寻味的人生感受,同时也自然的引起下文。
C.从第5自然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事态度:即使是对擦肩而过的陌生乞丐,也应给他们以力所能及的关爱。
D.“旭日一转身变成落日,青丝一转身变成白发”,句中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因人生苦短而生的惆怅。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22分)
蝴蝶有颗不倦的心
李丹崖
这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晚,第一场严霜落下的时候,快到腊月了,空气奇寒,走出门来,哈气几近成冰。
男人从工地上回来,一进门就唉声叹气,老板还是没有发工资的意思,若是上劳动部门告他吧,又怕老板因此就辞退他,毕竟男人已经49岁了,眼看着就要步入老年,找份工作毕竟不容易。若是不告老板,眼看着年关日渐逼近了,儿子就要回来了,下一学期的学费就成了问题。
尤其是男人听说最近儿子又交了女朋友,花销势必会更大,男人膝下就这一个孩子,老伴儿走得早,男人不想让儿子感到生活的压力,于是,时时处处在给自己塑造能量强大的父亲形象。
男人想利用每周一下午的休息时间,到郊区去捡拾些废旧品,以贴补家用。
于是,下午,男人蹬上吱吱呀呀的三轮车出发了,天气到底是冷得很了,男人原本皲裂的双手在北风里“呲牙咧嘴”地疼,但男人一想到儿子的笑靥,心里就暖了,手掌心里仿佛也渗出汗珠来了……
一整个下午下来,男人的收获不少,整整一三轮废品,到收购站一变卖,就是70元,比一上午的工钱还要多。
接下来的每个星期,男人除了盼望老板的工钱,就是盼望这样一个下午了。
就这样坚持了三个星期,老板还是没有发工资的意思,男人决定用捡破烂得来的200元钱,买两瓶白酒,到老板的家里去看看。他去过老板家,在一家并不怎样的小区,住一楼,记得地面相当潮湿。
掌灯时分,男人摸到了老板家,老板家的门是虚掩着的,门里,有个女人在嘤嘤地抽泣,听声音应该是老板娘。
老板娘哭着说,你这个败家的男人,眼看着就要进入年关了,要账的工人排队上家里来,你看看咱家,还有什么可以变卖?
老板声音低沉地说,小声点,孩子马上就回来了,我相信过了年关,情况一定会好起来的。
老板说着,然后走到门口去掩门,就在这时候,男人手里拎着的两瓶酒叮铃一声碰在了一起,老板伸头一看,赶忙热情地打招呼,老吴,你怎么在这里站着,赶快进来。
男人进了老板的家,看到哭得眼睛通红的老板娘,自己脸上反倒觉得火辣辣的。
男人支吾着说,其实,也没什么,我就是想到老板家里来看看。男人说着,把手里拎的两瓶酒放在了桌上。
老板的声音几近哽咽地说,老吴,你甭解释了,其实,我也明白你的来意。容我两天,成不?
男人看到老板娘低着头,豆大的泪珠滴在了地板上,突然觉得自己有必要解释什么。赶忙解释说,不不不!我不是来讨要工钱的,我不缺钱,我就是听说了你的处境,特地来找你喝喝酒,聊聊天。
老板大喜,赶忙吩咐妻子去厨房炒菜。
那天,男人竟然奇怪到用一顿饭的时间去开导老板,老板却面露伤感,不言语。男人回到自己家的时候,才想起自己去老板家的目的,于是,一边对着镜子暗笑,一边洗了脚,掩被而眠。
第二天下午,又是放假时间。男人照例去捡拾废品,在郊区的灌木丛里,男人看到了四五只蝴蝶,伸展着翅膀,仍没有畏惧寒冷的意思。男人很是奇怪,天都这么冷了,蝴蝶却没有销声匿迹,还这么健朗。
那天晚上,男人仿佛一下子有了精神,他决定打个电话给儿子,殊不知,自己还未开口,儿子就欢天喜地地告诉他说,爸,我拿了奖学金,8000元,明年的学费您不用费神了!
男人高兴地泪如泉涌,他把自己下午在灌木丛里看到的蝴蝶告诉儿子,儿子微笑着反问男人说,您有没有觉得,我们俩就像是那些蝴蝶?
男人会意地说着“是!是!是!”
挂了儿子的电话,男人决定到老板家去一趟,他要把自己在灌木丛里看到的景象讲给老板听,他还要把儿子讲的一句话告诉老板——每一只蝴蝶都有着一颗不倦的心,所以,它们总能飞越苦难的沧海!
选自《读书文摘》2012年1月原创版
小题1:文章的标题如果改成“讨工资”好不好,为什么?(4分)
                                                                              
                                                                              
小题2:文章第一段的环境描写有哪些作用?(4分)
                                                                             
                                                                              
小题3:文中画线句叙述“那天,男人竟然奇怪到用一顿饭的时间去开导老板”,男人本来是向老板讨要工资的,结果为什么变成了他开导老板?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男人身上怎样的优秀品质?(6分)
                                                                             
                                                                              
小题4:细腻的描写能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析下列两句中划线词的作用。(4分)
(1)男人进了老板的家,看到哭得眼睛通红的老板娘,自己脸上反倒觉得火辣辣的。
                                                                             
                                                                            
(2)男人高兴地泪如泉涌,他把自己下午在灌木丛里看到的蝴蝶告诉儿子。
                                                                              
                                                                            
小题5:结合选文以及下列材料,请给我们身边的农民工朋友以及我们所处的社会各提一点中肯的建议。(4分)
链接材料:农民工是以在城市做工的收入养家糊口,他们的劳动条件很难得到公平的合法的对待,他们的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公平体现,他们在城里的子女教育亦受到歧视,在城里他们***是最脏、最苦、最累的活,他们居住的条件是城里最差的。他们在城市中更享受不到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摘自搜狐新闻中心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一箱葡萄》,完成小题。(共15分)
一箱葡萄
金科
①正是新疆瓜果飘香的季节,在乌鲁木齐飞往北京的飞机上,很多乘客带了不少新疆的时鲜瓜果,像葡萄啊、哈密瓜什么的。这些东西虽说不上贵重,体积却很大,多是用纸箱子装着,很快就把飞机上的行李舱给塞得满满当当的了。
②一位高大年轻的巡查正忙不迭地帮着乘客整理着行李舱,以便多腾出点空来,好多放些行李。当他打开一个行李舱时,一箱葡萄猝不及防地落了下来。随即,旁边的一位中年女人站了起来,对着巡查大声叫道:“你是怎么搞的!看把我的葡萄都摔坏了!”
③巡查一边连声说着对不起,一边赶紧捡拾起散落的葡萄来,直到将那箱葡萄给捆扎好了之后,又重新将它放回到行李舱里。
④中年女人站在一旁,不动声色地看着巡查做着这些事情。当巡查收拾完毕,准备离开时,她却一把抓住巡查,又大声叫了起来:“你把我的葡萄给摔坏了,你得赔我!”
⑤巡查一时显得很窘迫,急急地说道:“我一打开舱门,它就落下来了,大家都看见的,怎么能怪我呢?再说,你的葡萄也没有摔坏多少,我又帮你重新捆好了的,你怎么能让我赔呢?”
⑥中年女人却一声不吭,只是紧紧抓着他的衣服不松手,连对闻讯来劝说的空姐也不理不睬。
⑦这样僵持了一会儿之后,巡查沉吟了一下,只好说道:“那我下去,看看能不能给你买一箱吧。”
⑧听了这话,中年女人既未答应,也未松手。
⑨周围的一些乘客见状,纷纷说起话来,而且全是一边倒的声音,都说中年女人不对。
⑩中年女人这才松了手,放了他。
11飞机快要起飞了,还不见大个子巡查的身影。中年女人气呼呼地站了起来,嘴里一边骂着“骗子”,一边不顾空姐的劝阻,硬是冲下飞机去了。
12已经到了起飞的时间了,还不见那中年女人回来,乘客们又说开了。有说巡查不守信用的;有说那女人真够厉害的,敢追着不放……
13大家正说着,只见那中年女人满面怒容地回来了。一落座,她就一连声地高声骂了起来:“骗子!骗子!骗子!……”
14周围的乘客又七嘴八舌地劝开了,算了,算了,一箱葡萄不值得生这么大的气……
15中年女人又一下站了起来:“刚才就是你们说要放了他的,这下好了,下去他就不见了。你们再说,我今天就让你们都走不成!”
16周围的乘客一听这话,就没人再吭声了。
17这时,隔着通道坐着一位带小孩的青年女子,大概不胜其烦吧,就对那中年女人说了句:“你究竟想要怎么样啊?”
18中年女人马上转过脸来,对着青年女子,狠狠地说道:“我要他赔钱!”
19“赔多少?”青年女子问她。
20“一百块!”中年女人回答得很干脆。
21青年女子不再言语,由随身携带的手提包里取出一只皮夹,从中抽出一张百元钞票,隔着通道,随手扔到了那中年女人的身上。
22中年女人一愣,脸一下子便红了起来,犹疑了片刻,就拿起那青年女子扔过来的钱,又给扔了回去。嘴里还说着:“谁要你的钱啊?”只是,那声音已经小了许多。
23又过了好一会儿,中年女人才悄悄地伸出手来,将那张百元钞票装进了自己的腰包。
24飞机上开始供应午餐了。大家正吃着的时候,机舱里响起了广播,有位乘客突然生病,希望是医生的乘客能够前来相助。
25青年女子一听,马上放下手中的饭盒,对她那大约五六岁的男孩交代了几句,就匆匆离座而去了。
26直到飞机降落了,青年女子还没有回来。这时,一位空姐来到小男孩的身边,告诉他,不要动,妈妈马上就会回来了,并且坐到了小男孩的身边。
27中年女人下飞机的时候,只从行李舱上取下一个红色的皮箱,却没有带走她的那箱摔坏的葡萄。
28当机上的乘客都要走完的时候,中年女人又回到了机上。她径直走到了小男孩的身边,将一张百元的钞票交到小男孩的手上,笑容满面地说道:“小朋友,等***妈回来,把这钱交给***妈。”说完,还亲热地摸了摸小男孩的脑袋。
29中年女人步履轻快地朝着机舱门口走去。走着走着,忽然又转身回来,将她那箱摔坏的葡萄从行李舱上取了下来,提着走了。  (有删改)
小题1:阅读文章第②-⑪段,说说中年女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小题2:文章围绕一箱不小心摔坏的葡萄,不仅刻画了中年女人,还刻画了与之有关的其他人物。阅读作品,填写下表。(4分)
 
与中年女人相关的人物
与中年女人相关人物的表现
葡萄落了下来



青年女子

小题3:结合作品,简要分析青年女子是如何影响中年女人的,并谈谈你的认识。(不超过150字)(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小镇女人》,完成小题。(共15分)
小镇女人
丁立梅
①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头摆个小摊,卖些塑料篮子、瓷钵子之类的小杂物。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供两个孩子上学,还要侍奉一个瘫痪的婆婆。家里的男人也不是很能干,忠厚木讷,在一个工地上做杂工。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每日里在街头见到她,都会让人眼睛一亮。女人有如瀑的长发,她喜欢梳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夹盘在头顶上。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她哪像是守着地摊赚生活啊,她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
②一段时期,小镇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个女人。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觉得这样的女人真是不简单。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忿,说,一个摆地摊的,还穿什么旗袍!隔天,却一个一个跑到裁缝店里去,做一身旗袍来穿。
  ③女人不介意人们的议论,照旧盘发,穿旗袍,优雅地守着她的地摊,周身散发出明亮的色彩。这样的明亮,让人没有办法拒绝,所以大家有事没事都爱到她的摊子前去转转。男人们爱跟她闲聊两句,女人们更喜欢跟她讨论她的旗袍,她的发型。末了,都会买一件两件小商品。
④几年后,女人攒足了钱,再贷一部分款,居然就买了一辆二手中巴车跑短途。她把男人送去考了驾照,做了自家中巴车的司机。她则随了车子来回跑,热情地招徕顾客。在来来去去的风尘之中,她照例是盘了发,穿着旗袍,清清丽丽的一个人。她的车也跟别家的车不同,车里被她收拾得异常整洁,湖蓝色的座垫,淡紫色的窗帘,给人的感觉就是雅。所以小镇人外出,都喜欢乘她的车。
 ⑤她的日子渐渐红火起来,却不料,竟很意外地出了一起车祸。所赚的钱全赔进去了,还搭上一辆车和十几万的债务。她的腿部也受了很重的伤,躺在医院里,几个月下不了床。小镇人都说,这个穿旗袍的女人,这次倒下去怕是爬不起来了。可是半年后,她却在街头出现了,干着从前的老行当——摆地摊儿,卖些杂七杂八的日常生活用品。她照例盘发,穿旗袍。腿部虽落下小残疾,但却不妨碍她把脊背挺得笔直,也不妨碍她脸上挂上明媚的笑容。
 ⑥我离开小镇那年,女人已不再摆地摊了,而是买了一辆出租车。过两年,小镇有人来,问及那个女人。小镇人说:“她现在发达了,家里有两辆车子,一辆跑出租,一辆跑长途。”最近又听小镇人说,女人新盖了三层楼房。我问:“她还盘发吗?还穿旗袍吗?”小镇人就笑了,说:“如果不盘发,不穿旗袍,她就不是她了。真的呢,她还跟从前一样漂亮,一点没见老。”
⑦这样的女人,是应该永远活得如此高贵的,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那种高贵,什么样的艰难困苦也湮没不了她。
小题1:分析第①段中画线语句的含义。(4分)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何在第②段中描写镇上人们的表现。(4分)
小题3:小镇女人哪一点最令你敬佩?请用一句话概括,并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一点是如何体现的。(7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