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回答小题。(20分)不卖   范春歌⑴我有个朋友是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民间工艺品。⑵看了他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很是羡慕。他曾得意地说,只...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回答小题。(20分)
不卖   范春歌
⑴我有个朋友是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民间工艺品。
⑵看了他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很是羡慕。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⑶那天朋友到家来小坐,进门直摇头,以为他淘宝看走了眼,一问,讲了这么件事
⑷路上,他遇到一对抱着小孩操乡村口音的年轻夫妇站在天桥下问路,朋友是个热心人,给指了路。但那对夫妇好像是第一次到武汉,尽管他说得很详细了,他们还是一副找不着北的样子。天冷,风大,小孩冻得直咧嘴。朋友拿出笔给他们简单画了个路线图。
⑸当那对夫妇要转身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对方提的一个塑料袋里露出一对虎头鞋。虎头做得粗眉圆眼,古朴可爱,虎身的刺绣也十分少见,便动了心思,问对方能否卖给他。
⑹夫妇俩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笑道,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⑺他又问,老人多大岁数了,夫妇俩说八十多啦。他摸摸虎头鞋说,二十块钱卖给我怎么样。年轻的夫妇只是说,鞋子他太姥姥做的。
⑻他将虎头鞋拎到手里看了又看:五十块。夫妇俩有点不知所措:师傅,这是孩子他太姥姥……
⑼他着急地打断他们的话,掏出几张钞票:好,不说了,100!
⑽年轻夫妇没有接钱,从他手里拿过虎头鞋,俩人站在路边轻声商量着什么。他不甘心地喊:120!。
⑾朋友给我们讲到这里,因为激动,脸都微微泛红,说当时真有些生气了,虎头鞋虽好,但就值这个价了,也应该是让这对乡村夫妻动心的价格,足可以给小孩买双上好的皮鞋。
⑿夫妇俩商量了一会儿,拿着虎头鞋微笑着走向他:师傅,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说实话,我们一路问路,就数你最热情,还给画张图。真不知怎么谢你!
⒀这下我的朋友愣住了。套句俗话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夫妇俩将虎头鞋塞到他手里时,他不好意思了:我肯定要付钱,讲好120块,一分不会少。
⒁夫妇俩说,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不卖。
⒂朋友劝道,你们告诉老人,一双虎头鞋在城里卖了这么多钱,老人家不知会多高兴呢!
⒃对方笑了,女人说:太姥姥知道别人这么喜欢她做的鞋,要掏这么多的钱买,就很高兴了。你拿去给孩子穿,我们捎信让太姥姥再做,方便。
⒄听到这里,我和先生站起来,都想看看这双虎头鞋。
⒅朋友摊开双手:我没有拿,把虎头鞋给他们放进了塑料袋,说,你们告诉太姥姥,她的鞋漂亮极了,有个路人出了很大的价钱,你们都没卖。她老人家一定更高兴。
⒆后来呢?我问。
⒇朋友说,后来我把这一家三口送到了车站,就告别了。他还说,这年头见多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的事儿,今遇到一个例外。难得
(选自《读者文摘》2013年第3期)
小题1:文章标题为“不卖”,意为“年轻夫妇不卖太姥姥为孩子做的那双鞋”。请阅读全文后梳理两条年轻夫妇不卖鞋的原因。(4分)
原因一:                                                                      
原因二:                                                                      
小题2:第⑶段中说,“一问,讲了这么件事”,朋友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请简要概括。(4分)
小题3:结合全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2)他还说,这年头见多了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的事儿,今遇到一个例外。难得。
小题4:文中“我”的那个“朋友”是一个怎样性格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4分)
小题5:小说第⑺—⑽段中写朋友买这双虎头鞋从“20元”不断加到“120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可能原因参考:鞋子饱含着太姥姥的一片深情,真情无价,不卖;朋友热情相助,送鞋真诚感谢,不卖;卖鞋违背心愿,亵渎真情,不卖……(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2:(4分,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要素各1分;或者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各1分)事件概括参考:朋友为一对年轻夫妇画路线图热心指路后,看上了夫妇那双古朴虎头鞋,朋友出高价想买下,年轻夫妇不卖却打算送给他,朋友毅然放弃购买虎头鞋。
小题3:(1)在朋友心目中,世上已没有真情,人们都被金钱玷污了,只要肯花钱,什么东西都可买到。
(2)朋友对年轻夫妇以情意为重,不为金钱所动的品质的赞美,也含蓄委婉地批评了当下认钱不认情的恶浊风气。
小题4:(4分,每一方面各2分,答到其中两点即可)朋友是一个精明而性急的收藏爱好者,他独具商业慧眼,见到少见的古朴虎头鞋,就动了心思,并急不可耐地不断加价;朋友热心、热情、真诚、乐于助人,他不仅为年轻夫妇指路,画路线图,还把他们送到车站;他还善解人意,善良豁达,不贪不占,见年轻夫妇要送我鞋子却不收钱,毅然放弃钟爱的虎头鞋。
小题5:4分)侧面(间接)描写(反衬),以朋友不断加价的性急反衬夫妇二人对鞋子的珍爱难舍和不为金钱所动的品质(意合即可)。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整体感知文章后,梳理文章脉胳可知,不卖的原因在叙事之中已暗示,如两个年轻人多次强调“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不卖”,意思是这是太姥姥的一片心意,不能用来换钱,亵渎了老人家的这片心。还有后文中的“我们一路问路,就数你最热情,还给画张图。真不知怎么谢你”“ 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可知,不卖的原因是表达感谢之情,不卖但可以送。
点评:结合文章的内容,揣摩其中的原因,运用得体的全面的语言作答。一般原因不难揣摩,只是找到关键的信息加以提取即可。但提炼时,语言的表达要全面简洁。组织语言的能力要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不断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即可得出,人物是我、一对年轻夫妇,情节是我热情地给两个年轻人指路,并看中了他们手中的“虎头鞋”,想出高价买下来,但两个年轻人说什么也不卖,理由是这“虎头鞋”是孩子的太姥姥做的,不过两人在商量后竟然决定把“虎头鞋”送给我以表感谢。
点评:记叙文一般有六个要素,我们在整体感知文章情节的基础上,要理清这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对于记叙文中的事件要经常性按这个标准去理解概括,这样,提取和概括的能力就会越来越强。
小题3:试题分析:结合全文内容,并分析句中的“得意地说”及所说的话的内容可知,朋友曾经认为没有有钱买不来的东西,人们都认钱了,没有什么真情了。第二个句子是遇到这个故事之后朋友的想法,这么年轻夫妇以情意为重,不为金钱所动的品质使朋友的想法发生了改变,人间还是有真情的,不是所有的人都只认钱。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对只认钱不认情的行为的批判。
点评:理解语句一定要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要把句子放到原文语段中,并结合全文内容,有的还要结合主旨,做具体的分析,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理解。
小题4:试题分析:“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答题的具体要求,即要把原文的情节或朋友的话语指出,据此得出朋友的性情。如朋友热情、真诚,他为年轻夫妇指路最为热情,还给他们画路线图,最后竟把他们送到车站;朋友是一个性急的收藏爱好者,他见到古朴的虎头鞋,就动了心思,并不断加价想进行收藏;他善解人意,看到年轻夫妇要送鞋子,毅然放弃了钟爱的虎头鞋。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小题5:试题分析:从“20元”不断加到“120元”是在写朋友,既侧面写出了虎头鞋的少见古朴,又反衬出两个年轻人不为金钱所动,竟决定送给我的重情不重钱的高贵品质。
点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要看本段写了什么内容,之后又写了什么内容,所写内容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人物的性情,反映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这样分析之后,我们就可以得知作者的写作意图了。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面的选文,按要求回答小题。(20分)不卖   范春歌⑴我有个朋友是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民间工艺品。⑵看了他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很是羡慕。他曾得意地说,只】;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心中的卧虎
【解说】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和一只四百五十磅的孟加拉虎共同在救生艇上,在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上漂流二百二十七天,在互相威胁中共同求生,这不是科幻,而是一个从未被大银幕表现过的纪实题材,也是奥斯卡金奖导演李安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的同名小说,曾被评价为“绝不可能拍成电影”。2013年2月25日李安凭借此片获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
【采访1】柴静:你不怕失败吗?
李安:怕,怕才有劲儿。怕,人才会提高警觉。就像那个少年跟那个老虎漂洋过海,他后来发现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就没有让他惊醒的感觉,他对老虎的恐惧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气神。所以那种提高警觉的心理状况,其实是生存、求知、学习最好的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如果自己也惰怠了,很容易陈腐,很容易被淘汰,我当然不希望这样。
柴静:以你在现在电影界的这个地位和大家对你的敬重,你还有这种担心吗?被淘汰的恐惧……
李安:会,对于观众,对于期待你的人,也要有个交代,也要很诚恳。一直在不知道的状态,一种很新鲜很兴奋的状态,给你最好的一个发挥。这是你作为一个有天分的人,欠观众的一个人情。
【解说】少年派的挣扎,也是李安内心的挣扎。他曾经一事无成。他说那时的自己,唯一能和绝望对抗的,就是对电影的幻想。而即使现在已经功成名就,在电影之外,他说自己仍然是一个无用的人。
【采访2】柴静:你觉得你在现实中是一个无用的人,为什么用“无用”这个词?
李安:我不会用电脑,一般生活上的事情我都不太灵光的。不是我现在做大导演了,我才不管这些琐事,我在年轻的时候就这样的,迷迷糊糊的,所以我想我可能是活在另外一个空间的人吧,跟这个世界好像若即若离,不太容易专注了。
柴静:在电影里的时候,你是什么状态?
李安:好像换一个人,魂回来了。我的工作人员觉得我是很有主见,蛮坚强的,而且很专注。他们任何大大小小的事我都管,controlfreak(控制狂),事情从大到小每个细节我都管。而且我对很多东西都不懂,但如果跟电影有关的话我一下就懂了。
【解说】电影里的故事,该如何收尾?老虎的存在到底是真实的,还是少年派在海上漂流中为了对抗绝望、为了活下去而制造的幻觉?这是李安必须回答的问题。
【采访3】柴静:也许制片方会劝你说,你不要管它了,你就给一个通俗故事,一个冒险的故事,不就够了吗?
李安:对,可是那就是不够好。我做电影,职业入行二十年,就是脑子喜欢编东西,很喜欢幻想,做梦。我很重视精神力量。
柴静:在这个片子里面,你的态度是什么?
李安:就是一个男孩子的成长,从一个男孩变成男人。
柴静:你想传达的是什么?
李安:一种情怀吧,我这个人比较多愁善感。所以说我觉得成长的痛苦,也就是纯真的丧失。
柴静:好像你的大部分电影都在讲纯真的丧失?
李安:对,纯真不光是丧失,你对纯真的怀念本身是一种情怀,我觉得那种怀念不能够丧失,我觉得纯真应保存在内心深处,那里有你最珍惜的友情、跟人的关系,我觉得这些都要保留住,那是种精神状态,那是种赤子之心,我希望人不管生存环境怎么样,都一定要有纯洁的心。我希望在那个方面我永远不要长大。
【采访4】
柴静:你原来说过一句,说电影不是去拍已知的,在拍电影过程当中你会发觉自己的未知,这个电影让你发现自己的什么呢?
李安节目播出后,一直忙别的事,心想大家能看到视频就够。但有观众写信来说不得不一字一字敲下视频,很抱歉。今天贴出。访问录制的时间是11月2日,电影还没公映,无法知道剧情,只能根据原先看小说的经验和对李安的些末了解来做这个访问。访问时长也很局促,这是很冒险的事,肯定不免粗浅。还好他对任何问题的思量均诚挚而有价值,使很多人写信表达共鸣。节目播后我出国,到现在也还没有看过电影,不好再多写什么,访问不长,未剪辑进去的内容也不多了,我摘选一些,用语录体的方式附在文稿之后,供大家参考吧。再补几句,这次提问中,有三处于我有个人的意义,第一处是我问:“你不怕失败吗?” 李安说:怕,怕才有劲,怕人才会提高警觉。就像小孩跟老虎飘洋过海,他后来发现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没有让他一个警醒的感觉。他对老虎的恐惧是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气神,所以那种提高警觉的那种心态,心理状态其实是生存跟求知跟学习最好的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我就害怕这样的话,自己也惰怠了,很容易陈腐的,很容易被淘汰, “你还会有这种担心吗?被淘汰的恐惧?” “会会,对于观众对于期待你的人,也要有一个交代,也要很诚恳” 我采访前正是一个思想上不安的阶段,听这段时,他如此赤诚,于公于私我都感触。恐惧是人最强的感受,但也使人保持精神上的警觉,与之共存。所以才在节目结尾处才说了那段话。第二处是,记者这个职业,有时候莫名其妙的,跟一个人素不相识,一见之下,众目睽睽,要问人心腹深处的事,有时有冒犯之感,但这个职业也就是这样,就象李安拍电影时,他扮演老虎与PI对戏,两人伏地游走,相互盯视,他说他不是在扮演虎,是从心里进入这只虎,忘记自己是谁。两人都要有一种专注和相信,眼神一分,四周灯光,摄影,声音全在眼里,幻觉就没了。所以他说太精明的人有时候做不成事情,是因为他们不再把幻想当真。还有一处是问到他“你原来说过一句,说电影不是去拍已知的,在拍电影过程当中你会发觉自己的未知,这个电影让你发现自己的什么呢?” 他说他发觉就像PI一样,“我觉得我对信仰还是有一种向往,可是心里面还是有那头老虎,还是搞不定。” “这个老虎对你来说是什么?” “这个不能讲。” “是你在《电影梦》里面写到的不断重复出现的那个元素吗?”我没直接问。他也没直接答“你看我这个脸很平和很温和一个人,那为什么我拍电影会这么冒险,我想跟老虎有关系。” “那种咆哮的欲望吗?” “说不出来,像野兽一样,有一种野性。我常常会拍一些跟我完全没有关系的,拍女人,拍同性恋,拍《绿巨人》,拍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有在拍电影这种精神状态里面我会有一些体验,我很想这个真的层面,这种情怀能够传达给观众,希望也能够引发他们心里面的卧虎藏龙吧。” 问与不问,答与未答之间,忽然落到这句,我心里也一阵悸动。这个访问从技术上讲还有太多可以检讨的东西,不过它让我回到了好久以前做这个职业之初的某一种心情,就如访问将完时李安说的“没有一个真心诚意的一个交流,生活是很空虚的,人生是荒谬的,而深层交流不能明讲,只有靠艺术,靠电影,靠这些虚幻的东西,假设的东西,在里面交流,然后你感觉上没有那么孤单,没有那么无助” 当天日程安排几乎以秒计,访问时间一到,他被身边人裹挟而去,但被卷到门口时,他还是回过身来一一向大家道谢,对我说“其实可以再谈一谈”,我说嗯,会的。领受他对世界的一番好意。 【演播室】大概在2007年,我看了一本书,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本书很有趣,它写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印度少年,和一头三岁的孟加拉虎,在遇到海难之后,共同在太平洋上漂流的故事。我还记得看完这本书后跟朋友说,这就是书和电影的区别,像这样的故事只能写成书,不能拍成电影,但是五年之后,这部电影要在下周公映了,而拍摄这部电影的人,是华人中唯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影像】船难镜头【解说】船难,这是好莱坞电影常有的题材。【影像】少年幸存【解说】幸存,这也是西方大片惯常的情节。【影像】掀开帐篷,里面有老虎【解说】但是,一个17岁少年,和一只450磅的孟加拉虎共同在救生艇上,在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上漂流227天,在互相威胁中共同求生。这不是科幻或者神话,这是一个从未被大银幕表现过的纪实题材,也是奥斯卡金奖导演李安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的同名小说,曾经被评价为“绝不可能拍成电影”。从头到尾,人与虎之间几乎连互动的对白都没有,所有的海上巨浪和老虎都需要电脑动画虚拟。曾经有多位导演试图尝试,先后知难而退,而李安之前的大部分影片,不管是讲述父子关系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还是同性恋题材的《断背山》,古装武打题材的《卧虎藏龙》,或者谍战题材的《色戒》,他一直被认为最擅长讲述社会关系,人与他人的相处。但这部电影中,一场海难把所有的人类都与少年派隔绝了,只剩下让人恐惧和敬畏的大自然、动物和自我。【采访】李安柴静:您为什么不去做您已经很熟悉,很有安全的事情,比如说你以前很多题材都是社会的关系,你在当中把握的很游刃有余,里面有你的人生经验,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只有一个男孩和一个老虎基本上连对白都没有的电影?李安:没有做过的才有意思,我打一个比较俏皮的比方。比如说在婚姻关系,你要很忠诚,拍电影不需要,越新鲜的越好,越没有做过越刺激(越好)。柴静:跟您的年龄和处境(有关吗)?李安:有关有关。跟我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做电影,职业做了二十年,入行二十年,就以我现在做的成绩来讲,我就是再拍烂片再十年还有人找我拍,可是我会担心说拍东西又没有意思没有挑战,我的那个斗志没有了。【解说】老虎的每一只爪子都象刀一样锋利,它意味着威胁和死亡,为了和老虎保持安全的距离,少年派用船桨、救生衣和救生圈造了一只迷你的小筏子,用绳子把自己系在救生艇上,一开始,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把老虎置于死地,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生路只有一条,就是保证这只孟加拉虎的食物和饮水,只要他不饿,自己就没有危险。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驯养这只老虎,而李安这次也面临自称有生以来最冒险的电影之旅。小孩、动物,水,这三样已经是电影界公认最难拍的题材,这还不够,他还挑战着尝试3D拍摄。【采访】李安柴静:你不怕失败吗?李安:怕,怕才有劲,怕人才会提高警觉。就像小孩跟老虎飘洋过海,他后来发现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没有让他一个惊醒的感觉。他对老虎的恐惧是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气神,所以那种提高警觉的那种心态,心理状态其实是生存跟求知跟学习最好的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我就害怕这样的话,自己也惰怠了,很容易陈腐的,很容易被淘汰,那我当然不希望。柴静:以你现在在电影届的这个地位和大家对你的敬重,你还会有这种担心吗?被淘汰的恐惧。李安:会会,对于观众对于期待你的人,也要有一个交代,也要很诚恳,一直在不知道的状态,一种很新鲜很兴奋的状态,给你最好的一个发挥,这是你作为一个有天分的人欠观众的一个人情。【解说】李安曾经在自传中写道:恐惧鞭策我不断的求改进。因为没有比“恐惧”更强烈的感受了。海洋中的少年在恐惧中学习如何制造钓竿,寻找淡水,在暴风雨的夜晚与鲨鱼缠斗,而李安在恐惧中也开始他这一趟未知的漂流。他说,我喜欢做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采访】李安柴静:以往你曾经说过,你说你摸着你的肠胃说,除非我这里有感觉,否则我不会去拍一部电影,拍这部的时候你有吗?李安:有,当然有。柴静:什么样的感觉?李安:很奇怪,有一种,对信仰有一种好奇还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想要去受苦受难的感觉,想要找点罪受吧,希望精神能够提升。 PART 2 纯真【解说】在大海中,少年派根据从小在动物园长大所积累的经验,开始了驯虎的过程,他甚至通过把玩老虎的粪便来打击老虎的士气,慢慢的,老虎终于明白了在救生艇中,派是老大,而自己是老二。这个少年在很多读者想象中是很勇敢的面目,但李安说,他花了6个月的时间,在印度面试了3000多个少年,他寻找的是一张有点傻里傻气的脸。【采访】李安柴静:你曾经说过这个男孩刚来试镜的时候戴个眼镜,很驴的样子。李安:人是缘分,真是缘分。柴静:你在传记里提到自己的时候也很多次用傻里傻气这样的词语。李安:事情做成的话,大家觉得你很有先见,很有想象力,做不成的话真的就是傻里傻气,那我们把幻想当真,是有一些天真,有一些单纯,感觉上是傻里傻气的,那你看做电影后来做出来都有一股傻劲,太精明的话可能就没那么有意思了。柴静:我看到你在选择派这个少年的时候,你说过一个标准,你说我想找一张纯真的脸,为什么是纯真的脸,而不是坚强的或是聪明的?貌似这两个词更能帮人度过难关。李安:所谓的天才不是说能演能逗趣,而是一种他愿意投入在一个,把自己相信一个状况,能够非常专注。柴静:相信这个词这么重要吗?李安:当然,电影就是相信,他不相信你看怎么会相信,他就是属于这一种,一试就试出来。【解说】电影中一切皆为幻觉,太平洋并不存在,只是台湾旧机场里搭出来的大水槽,所有这一切,壮观的飞鱼群在空中画出的虹弧、闪闪发亮的海洋,跃出海面的座头鲸,包括孟加拉虎都不存在,它从上百万根毛发到运动的肌肉都是后期技术所为,这意味着扮演派的少年必须幻想出这一切。十六岁的印度孩子苏拉是一个学生,从来没有演过戏,试戏的时候,李安针对一份两页长的独白,给孩子们很简单的指示,而苏拉的专注力完全没有中断,念白念到最后,他哭了,苏拉身上浑然不觉的真挚打动了李安,那一刻起,李安说就是“这孩子了,我赌他”。【采访】李安柴静:但是在他演这个戏的时候,老虎也是3D做出来的,他等于要面对一个前面一无所有的一个世界,你让他怎么去相信?李安:所以我觉得纯真很重要,所以他的故事的小孩是一个十六岁的,不是十二岁,也不是二十六岁,一般开始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开始动脑筋了,然后你把他透过这样一个年纪的角色去试炼,接受自然环境,还有神的实验,它的气质纯真是是很重要,然后他对我的纯真也很重要,因为这个本身它的相信,这个念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就有一种说服力,所以我也不晓得,我想我自己本身的专注会影响了他。柴静:这个专注是指什么?李安:对电影的热诚,我也不晓得,反正一个东西我好像被占据,整个身体被占据一下,所以我在那个状况,其它不止它,其他的人自然而然就会进入那种状况。【解说】在片场,为了调动派的情绪,李安曾经亲自扮演过那只老虎,来跟这个少年搭戏,两个人沉默对视,在船舷上伏地游走,在这个大水池搭起来的太平洋里,一个完全靠想象力构建的世界,只依据两个人共同的相信。苏拉是一个从不会游泳也没见过大海的男孩,他必须学习承受一切,在身上绑重物,在下水憋气5分钟来学习水中的生存。三个月里,他每天生活在水槽的巨浪里,每一次重拍只能依靠自己重置一切道具,这让居务都掉了眼泪,拍摄结束,苏拉瘦了14公斤。【采访】李安柴静:这个演员本身还是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为什么你后来说在拍的过程当中反而是他率领着往前走?李安:就是那种纯真的力量。柴静:纯真会有这个力量。李安:他不愿意让我们失望,所以一般十几岁小孩你不能那么靠着他,他会调皮,他会脆弱,他不习惯,他们还在受人照顾的年代,他不习惯抗那么重的责任,所以他能够每天出来抗那个责任,他本身精神可贵,他对我们这些人是会有感染的。我们都拍很多电影,有些甚至都拍疲了,你看到他你会就不会疲,然后你要跟着他,其实你心里面的派都会出来,每个人心里面都有派的,那你就都寄托在他身上,这是一种共生的状态,所以他的状态就影响到你拍片的状态,所以其实大家都在做他,教他,可是相反的,相辅相成,他变成一种精神的领袖。柴静:不是你吗?李安:是我,我跟他后来等于感觉好像是一体的,我是给指令,可是他是被看的人,就是他每天进场,他的精神状况怎么样,对大家是有影响的,拍片我觉得最可贵的是一种赤子之心。【解说】少年派慢慢学会驯服猛虎,但是不知李安:很难讲,真的很难讲,我发觉就像派一样,我觉得我对信仰还是有一种向往,可是心里面还是有那头老虎,还是搞不定。
柴静:这个老虎对你来说是什么?
憎恶喜好,什么都一样,吃东西他吃第一口饼干的时候味道简直是到神水里面,过了一个礼拜慢慢就跟以后老百姓,大家一样,没有什么两样,他属于一种肉体极端的就是被剥削以后,一种很极端的状态,这个东西很有启发性,然后我自己去了印度一趟,去接受他们宗教文化,很有意思,慢慢接受,一边旅游,一边思想,我就想到两个东西。一个就是说我想到怎么样去检验想象力的一个结构。主持人:怎么讲?就是有第一人称,你有感受,还有一个第三人称在讲这个故事,同一个人,我用现代的派,成年的讲他的感觉,所以他有理性跟感性我觉得都可以兼顾,我有一个框架出来,我觉得有点希望了,然后我想到3D,因为我想既然是无解的一个东西,那可能你再加一度空间,可能就有解,可能看到那个圆周率不是一个无理数嘛,那无理数怎么样找到解答,看到那个圆就想出一定要另外一度空间,我就想到3D,我就想可能做3D,增加一种可能性,观众的感受,看水看东西,可能它处在一种不同的空间,那只是空想,《阿凡达》出来九个月以前的事情,我也不晓得,只是自己这么幻想,然后慢慢我就去找答案学习。 我这么大年纪,我不是空想,我一步一步的学习,然后到某一个程度就可以提出一个创见,这是我想做的,我还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我把飘洋过海这个七十分钟中途航行这个阶段,把它全部视觉化,我做了一套卡通,花了一年,然后到每一个镜头都把它做出来流动有音乐有表演,其实我这个片子还没有拍以前我就演练过一遍了,然后它就有说服性,我要多大,我怎么做,怎么做的具体的方法怎么跟专家讨论,然后可以找可行的方案,一步一步的然后慢慢做这个时候,男主角找到了,小孩,十六岁。 故事的小孩是一个十六岁的,不是十二岁,也不是二十六岁,十六岁是男孩子,一般开始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开始动脑筋了,透过他这样一个年纪的角色去试炼,接受自然环境,还有神的试炼,他的气质纯真是是很重要,然后他对我的纯真也很重要,我讲什么他就相信什么,你如果老成一点的,或者演戏多一点的时候,你跟他讲话他就这么看着你,你想这种眼神就不行,眼神是直就可以,所以他愿意相信甚至像宗教一样相信那最好,因为这个本身它的相信,这个念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就有一种说服力 我不是一个对人咆哮,就是对人吼吼叫叫,或者怎么样,或者想个方法让人家怎么样,我不是这样子的人。所以我自己本身的专注会影响到我周围的人。我对一般演员说戏拍戏的时候,不止是演教,也有一种身教的作用在里面,我自己不自觉的。其实我跟他讲的话,如果别人去讲一下可能没用,可能我就这么过去这样讲,我不晓得什么东西,会影响他们,他们也是有求好的心,不是说被动受教,他们也在追求,只是说我们一起在一个气氛里面去追求一个我们想象的东西。 “你是说这个影响不是来自于导演这个地位的权威?” “有的时候不是你讲的东西,而是你相信什么东西,所以我跟相信你要专著你要投入,要相信那个幻觉,它本身有种精神力量,有一种气质,印度人讲,就是一种因果关系,一种因缘,一种气息,一种振动,一种频率,说不出来的。” “对对对,我想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是比较传统的,他做搞戏这一行总是没面子,后来我拿到奥斯卡他还开玩笑说拿到了满意了吧,当然我受到很多社会的尊重,带来很多荣誉,光耀门楣了,这个他也很有面子,所以基本上做电影没面子的事情,他也释怀了,我想他不让我当初拍电影,总是在我们社会尤其旧社会里面对做这一行的人印象不好,总觉得比较戏有子,行为不太规矩,不是那么正经,这是他们老人家的观念,可是我后来我想我慢慢得到他的尊重,我看起来除了拍戏,我回家我还是过很正常的生活,我想我这方面他也就接受了,我想这个比我的在电影上的成绩,是更能让他接受的一点,也不容易,那么干了三四十年。” 我常常觉得导演是二级演员,三级演员,最好得到是被人家拍的,差一点没到那么好的话,就想象该怎么做。导演跟演员相当不同的,因为演员是被看,所以比较本能性的,导演你需要有一种观察力跟分析力,当然也要有创作的本能在那边,不过我们的观察比较重要,所以我观察的东西,我自己本身不管是二流还是三流演员我提醒他,他做的好不好,问题在哪里,我会感同身受,他哪里有矛盾,他这边紧我这边就跟着紧,我可以感同身受,这点对于演员还挺有效的,我可以学给他们看,可以讲给他们听。” 不是我刻意要坚强,你说要做一个事情,你说言必行,行必果,对不对,总要一个结果,我说过要做,拿了钱带这么多人,我讲一些活灵活现讲一些事情,没有实验出来没有办法交代,这个东西会驱策我,一直努力下去,而且你自己的幻想没有兑现到荧幕上的时候很不满足,你人生不行的,你做实验往下做,这是很自然,我想很多拍片的人都是这样,是片子在拍你,不是你在拍片子,我们都是好像奴隶一样,是片子的奴隶不是片子主人是这样拍多以后觉得片子在拍你,不是你在拍片子。” 就像那个书一样,它本身不是一个孤僻的东西,它本身是个对人有期望,有指望有精神力量,而且你拍这样一个东西,你花这么多钱,你希望对社会大众有感染,不是指着精英人物在那里做思想训练,不是那么回事,有的故事是这个样子,让你做烈士,好像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自己也琢磨到底什么样,因为我自己也不是拍主流,基本上有些片子拍拍变成主流。” 就以我现在做的成绩来讲,我就是再拍烂片在十年还有人找我拍,可是我会担心说拍东西又没有意思没有挑战,我的斗志没有,或者没有新鲜的活,或者想象,或者拍累的有一种病态的心理,我就不会想把病态传染给别人,我觉得我的身心要健康,想象力要丰富,人还有活力,明天我不晓得,我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完全没有准备,我没有嗜好没有生活,没有其它任何能力,钱我不会担心,我这辈子可以只要没有人把我银行卡抢掉,基本上我不必担心生活,可是我不能为了这个事情去拍片。 我们这一代拍电影的人,处在历史上面很有利的地位,中西交结,文化的交结,我们正好有机会发挥,这是很难能可贵的机会,我们要把握,我们要创作,我们要激发下一代的创作力,然后对世界我们要展现我们生活的那种精神状态,我们的文化状态,让世界人能够更了解也能够对他们有种启发,我觉得我们正好可以做,很多人有天分不见得能做,有机遇,有时机来做,我们这一代是很幸运的,这代人中国导演是很幸运的,要把握机会,不能够妄自菲薄,要好好的把握机会做最好的发挥。 视频节目: 李安:这个不能讲。
憎恶喜好,什么都一样,吃东西他吃第一口饼干的时候味道简直是到神水里面,过了一个礼拜慢慢就跟以后老百姓,大家一样,没有什么两样,他属于一种肉体极端的就是被剥削以后,一种很极端的状态,这个东西很有启发性,然后我自己去了印度一趟,去接受他们宗教文化,很有意思,慢慢接受,一边旅游,一边思想,我就想到两个东西。一个就是说我想到怎么样去检验想象力的一个结构。主持人:怎么讲?就是有第一人称,你有感受,还有一个第三人称在讲这个故事,同一个人,我用现代的派,成年的讲他的感觉,所以他有理性跟感性我觉得都可以兼顾,我有一个框架出来,我觉得有点希望了,然后我想到3D,因为我想既然是无解的一个东西,那可能你再加一度空间,可能就有解,可能看到那个圆周率不是一个无理数嘛,那无理数怎么样找到解答,看到那个圆就想出一定要另外一度空间,我就想到3D,我就想可能做3D,增加一种可能性,观众的感受,看水看东西,可能它处在一种不同的空间,那只是空想,《阿凡达》出来九个月以前的事情,我也不晓得,只是自己这么幻想,然后慢慢我就去找答案学习。 我这么大年纪,我不是空想,我一步一步的学习,然后到某一个程度就可以提出一个创见,这是我想做的,我还做了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我把飘洋过海这个七十分钟中途航行这个阶段,把它全部视觉化,我做了一套卡通,花了一年,然后到每一个镜头都把它做出来流动有音乐有表演,其实我这个片子还没有拍以前我就演练过一遍了,然后它就有说服性,我要多大,我怎么做,怎么做的具体的方法怎么跟专家讨论,然后可以找可行的方案,一步一步的然后慢慢做这个时候,男主角找到了,小孩,十六岁。 故事的小孩是一个十六岁的,不是十二岁,也不是二十六岁,十六岁是男孩子,一般开始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开始动脑筋了,透过他这样一个年纪的角色去试炼,接受自然环境,还有神的试炼,他的气质纯真是是很重要,然后他对我的纯真也很重要,我讲什么他就相信什么,你如果老成一点的,或者演戏多一点的时候,你跟他讲话他就这么看着你,你想这种眼神就不行,眼神是直就可以,所以他愿意相信甚至像宗教一样相信那最好,因为这个本身它的相信,这个念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就有一种说服力 我不是一个对人咆哮,就是对人吼吼叫叫,或者怎么样,或者想个方法让人家怎么样,我不是这样子的人。所以我自己本身的专注会影响到我周围的人。我对一般演员说戏拍戏的时候,不止是演教,也有一种身教的作用在里面,我自己不自觉的。其实我跟他讲的话,如果别人去讲一下可能没用,可能我就这么过去这样讲,我不晓得什么东西,会影响他们,他们也是有求好的心,不是说被动受教,他们也在追求,只是说我们一起在一个气氛里面去追求一个我们想象的东西。 “你是说这个影响不是来自于导演这个地位的权威?” “有的时候不是你讲的东西,而是你相信什么东西,所以我跟相信你要专著你要投入,要相信那个幻觉,它本身有种精神力量,有一种气质,印度人讲,就是一种因果关系,一种因缘,一种气息,一种振动,一种频率,说不出来的。” “对对对,我想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他是比较传统的,他做搞戏这一行总是没面子,后来我拿到奥斯卡他还开玩笑说拿到了满意了吧,当然我受到很多社会的尊重,带来很多荣誉,光耀门楣了,这个他也很有面子,所以基本上做电影没面子的事情,他也释怀了,我想他不让我当初拍电影,总是在我们社会尤其旧社会里面对做这一行的人印象不好,总觉得比较戏有子,行为不太规矩,不是那么正经,这是他们老人家的观念,可是我后来我想我慢慢得到他的尊重,我看起来除了拍戏,我回家我还是过很正常的生活,我想我这方面他也就接受了,我想这个比我的在电影上的成绩,是更能让他接受的一点,也不容易,那么干了三四十年。” 我常常觉得导演是二级演员,三级演员,最好得到是被人家拍的,差一点没到那么好的话,就想象该怎么做。导演跟演员相当不同的,因为演员是被看,所以比较本能性的,导演你需要有一种观察力跟分析力,当然也要有创作的本能在那边,不过我们的观察比较重要,所以我观察的东西,我自己本身不管是二流还是三流演员我提醒他,他做的好不好,问题在哪里,我会感同身受,他哪里有矛盾,他这边紧我这边就跟着紧,我可以感同身受,这点对于演员还挺有效的,我可以学给他们看,可以讲给他们听。” 不是我刻意要坚强,你说要做一个事情,你说言必行,行必果,对不对,总要一个结果,我说过要做,拿了钱带这么多人,我讲一些活灵活现讲一些事情,没有实验出来没有办法交代,这个东西会驱策我,一直努力下去,而且你自己的幻想没有兑现到荧幕上的时候很不满足,你人生不行的,你做实验往下做,这是很自然,我想很多拍片的人都是这样,是片子在拍你,不是你在拍片子,我们都是好像奴隶一样,是片子的奴隶不是片子主人是这样拍多以后觉得片子在拍你,不是你在拍片子。” 就像那个书一样,它本身不是一个孤僻的东西,它本身是个对人有期望,有指望有精神力量,而且你拍这样一个东西,你花这么多钱,你希望对社会大众有感染,不是指着精英人物在那里做思想训练,不是那么回事,有的故事是这个样子,让你做烈士,好像不是那么回事,所以我自己也琢磨到底什么样,因为我自己也不是拍主流,基本上有些片子拍拍变成主流。” 就以我现在做的成绩来讲,我就是再拍烂片在十年还有人找我拍,可是我会担心说拍东西又没有意思没有挑战,我的斗志没有,或者没有新鲜的活,或者想象,或者拍累的有一种病态的心理,我就不会想把病态传染给别人,我觉得我的身心要健康,想象力要丰富,人还有活力,明天我不晓得,我会过什么样的生活,我完全没有准备,我没有嗜好没有生活,没有其它任何能力,钱我不会担心,我这辈子可以只要没有人把我银行卡抢掉,基本上我不必担心生活,可是我不能为了这个事情去拍片。 我们这一代拍电影的人,处在历史上面很有利的地位,中西交结,文化的交结,我们正好有机会发挥,这是很难能可贵的机会,我们要把握,我们要创作,我们要激发下一代的创作力,然后对世界我们要展现我们生活的那种精神状态,我们的文化状态,让世界人能够更了解也能够对他们有种启发,我觉得我们正好可以做,很多人有天分不见得能做,有机遇,有时机来做,我们这一代是很幸运的,这代人中国导演是很幸运的,要把握机会,不能够妄自菲薄,要好好的把握机会做最好的发挥。 视频节目: 柴静:那种咆哮的欲望吗?
李安节目播出后,一直忙别的事,心想大家能看到视频就够。但有观众写信来说不得不一字一字敲下视频,很抱歉。今天贴出。访问录制的时间是11月2日,电影还没公映,无法知道剧情,只能根据原先看小说的经验和对李安的些末了解来做这个访问。访问时长也很局促,这是很冒险的事,肯定不免粗浅。还好他对任何问题的思量均诚挚而有价值,使很多人写信表达共鸣。节目播后我出国,到现在也还没有看过电影,不好再多写什么,访问不长,未剪辑进去的内容也不多了,我摘选一些,用语录体的方式附在文稿之后,供大家参考吧。再补几句,这次提问中,有三处于我有个人的意义,第一处是我问:“你不怕失败吗?” 李安说:怕,怕才有劲,怕人才会提高警觉。就像小孩跟老虎飘洋过海,他后来发现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没有让他一个警醒的感觉。他对老虎的恐惧是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气神,所以那种提高警觉的那种心态,心理状态其实是生存跟求知跟学习最好的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我就害怕这样的话,自己也惰怠了,很容易陈腐的,很容易被淘汰, “你还会有这种担心吗?被淘汰的恐惧?” “会会,对于观众对于期待你的人,也要有一个交代,也要很诚恳” 我采访前正是一个思想上不安的阶段,听这段时,他如此赤诚,于公于私我都感触。恐惧是人最强的感受,但也使人保持精神上的警觉,与之共存。所以才在节目结尾处才说了那段话。第二处是,记者这个职业,有时候莫名其妙的,跟一个人素不相识,一见之下,众目睽睽,要问人心腹深处的事,有时有冒犯之感,但这个职业也就是这样,就象李安拍电影时,他扮演老虎与PI对戏,两人伏地游走,相互盯视,他说他不是在扮演虎,是从心里进入这只虎,忘记自己是谁。两人都要有一种专注和相信,眼神一分,四周灯光,摄影,声音全在眼里,幻觉就没了。所以他说太精明的人有时候做不成事情,是因为他们不再把幻想当真。还有一处是问到他“你原来说过一句,说电影不是去拍已知的,在拍电影过程当中你会发觉自己的未知,这个电影让你发现自己的什么呢?” 他说他发觉就像PI一样,“我觉得我对信仰还是有一种向往,可是心里面还是有那头老虎,还是搞不定。” “这个老虎对你来说是什么?” “这个不能讲。” “是你在《电影梦》里面写到的不断重复出现的那个元素吗?”我没直接问。他也没直接答“你看我这个脸很平和很温和一个人,那为什么我拍电影会这么冒险,我想跟老虎有关系。” “那种咆哮的欲望吗?” “说不出来,像野兽一样,有一种野性。我常常会拍一些跟我完全没有关系的,拍女人,拍同性恋,拍《绿巨人》,拍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有在拍电影这种精神状态里面我会有一些体验,我很想这个真的层面,这种情怀能够传达给观众,希望也能够引发他们心里面的卧虎藏龙吧。” 问与不问,答与未答之间,忽然落到这句,我心里也一阵悸动。这个访问从技术上讲还有太多可以检讨的东西,不过它让我回到了好久以前做这个职业之初的某一种心情,就如访问将完时李安说的“没有一个真心诚意的一个交流,生活是很空虚的,人生是荒谬的,而深层交流不能明讲,只有靠艺术,靠电影,靠这些虚幻的东西,假设的东西,在里面交流,然后你感觉上没有那么孤单,没有那么无助” 当天日程安排几乎以秒计,访问时间一到,他被身边人裹挟而去,但被卷到门口时,他还是回过身来一一向大家道谢,对我说“其实可以再谈一谈”,我说嗯,会的。领受他对世界的一番好意。 【演播室】大概在2007年,我看了一本书,叫《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本书很有趣,它写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印度少年,和一头三岁的孟加拉虎,在遇到海难之后,共同在太平洋上漂流的故事。我还记得看完这本书后跟朋友说,这就是书和电影的区别,像这样的故事只能写成书,不能拍成电影,但是五年之后,这部电影要在下周公映了,而拍摄这部电影的人,是华人中唯一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的李安。【影像】船难镜头【解说】船难,这是好莱坞电影常有的题材。【影像】少年幸存【解说】幸存,这也是西方大片惯常的情节。【影像】掀开帐篷,里面有老虎【解说】但是,一个17岁少年,和一只450磅的孟加拉虎共同在救生艇上,在漫无边际的太平洋上漂流227天,在互相威胁中共同求生。这不是科幻或者神话,这是一个从未被大银幕表现过的纪实题材,也是奥斯卡金奖导演李安的新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的同名小说,曾经被评价为“绝不可能拍成电影”。从头到尾,人与虎之间几乎连互动的对白都没有,所有的海上巨浪和老虎都需要电脑动画虚拟。曾经有多位导演试图尝试,先后知难而退,而李安之前的大部分影片,不管是讲述父子关系的《推手》《喜宴》《饮食男女》,还是同性恋题材的《断背山》,古装武打题材的《卧虎藏龙》,或者谍战题材的《色戒》,他一直被认为最擅长讲述社会关系,人与他人的相处。但这部电影中,一场海难把所有的人类都与少年派隔绝了,只剩下让人恐惧和敬畏的大自然、动物和自我。【采访】李安柴静:您为什么不去做您已经很熟悉,很有安全的事情,比如说你以前很多题材都是社会的关系,你在当中把握的很游刃有余,里面有你的人生经验,为什么要去做一个只有一个男孩和一个老虎基本上连对白都没有的电影?李安:没有做过的才有意思,我打一个比较俏皮的比方。比如说在婚姻关系,你要很忠诚,拍电影不需要,越新鲜的越好,越没有做过越刺激(越好)。柴静:跟您的年龄和处境(有关吗)?李安:有关有关。跟我的心态有很大关系。做电影,职业做了二十年,入行二十年,就以我现在做的成绩来讲,我就是再拍烂片再十年还有人找我拍,可是我会担心说拍东西又没有意思没有挑战,我的那个斗志没有了。【解说】老虎的每一只爪子都象刀一样锋利,它意味着威胁和死亡,为了和老虎保持安全的距离,少年派用船桨、救生衣和救生圈造了一只迷你的小筏子,用绳子把自己系在救生艇上,一开始,他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把老虎置于死地,后来他意识到,自己的生路只有一条,就是保证这只孟加拉虎的食物和饮水,只要他不饿,自己就没有危险。他只能用这种方式来驯养这只老虎,而李安这次也面临自称有生以来最冒险的电影之旅。小孩、动物,水,这三样已经是电影界公认最难拍的题材,这还不够,他还挑战着尝试3D拍摄。【采访】李安柴静:你不怕失败吗?李安:怕,怕才有劲,怕人才会提高警觉。就像小孩跟老虎飘洋过海,他后来发现没有那个老虎他活不了,没有那种恐惧,没有让他一个惊醒的感觉。他对老虎的恐惧是提了他的神,增加了他的精气神,所以那种提高警觉的那种心态,心理状态其实是生存跟求知跟学习最好的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也需要一点刺激,我就害怕这样的话,自己也惰怠了,很容易陈腐的,很容易被淘汰,那我当然不希望。柴静:以你现在在电影届的这个地位和大家对你的敬重,你还会有这种担心吗?被淘汰的恐惧。李安:会会,对于观众对于期待你的人,也要有一个交代,也要很诚恳,一直在不知道的状态,一种很新鲜很兴奋的状态,给你最好的一个发挥,这是你作为一个有天分的人欠观众的一个人情。【解说】李安曾经在自传中写道:恐惧鞭策我不断的求改进。因为没有比“恐惧”更强烈的感受了。海洋中的少年在恐惧中学习如何制造钓竿,寻找淡水,在暴风雨的夜晚与鲨鱼缠斗,而李安在恐惧中也开始他这一趟未知的漂流。他说,我喜欢做我不知道该怎么做的事。【采访】李安柴静:以往你曾经说过,你说你摸着你的肠胃说,除非我这里有感觉,否则我不会去拍一部电影,拍这部的时候你有吗?李安:有,当然有。柴静:什么样的感觉?李安:很奇怪,有一种,对信仰有一种好奇还有一种渴望,有一种想要去受苦受难的感觉,想要找点罪受吧,希望精神能够提升。 PART 2 纯真【解说】在大海中,少年派根据从小在动物园长大所积累的经验,开始了驯虎的过程,他甚至通过把玩老虎的粪便来打击老虎的士气,慢慢的,老虎终于明白了在救生艇中,派是老大,而自己是老二。这个少年在很多读者想象中是很勇敢的面目,但李安说,他花了6个月的时间,在印度面试了3000多个少年,他寻找的是一张有点傻里傻气的脸。【采访】李安柴静:你曾经说过这个男孩刚来试镜的时候戴个眼镜,很驴的样子。李安:人是缘分,真是缘分。柴静:你在传记里提到自己的时候也很多次用傻里傻气这样的词语。李安:事情做成的话,大家觉得你很有先见,很有想象力,做不成的话真的就是傻里傻气,那我们把幻想当真,是有一些天真,有一些单纯,感觉上是傻里傻气的,那你看做电影后来做出来都有一股傻劲,太精明的话可能就没那么有意思了。柴静:我看到你在选择派这个少年的时候,你说过一个标准,你说我想找一张纯真的脸,为什么是纯真的脸,而不是坚强的或是聪明的?貌似这两个词更能帮人度过难关。李安:所谓的天才不是说能演能逗趣,而是一种他愿意投入在一个,把自己相信一个状况,能够非常专注。柴静:相信这个词这么重要吗?李安:当然,电影就是相信,他不相信你看怎么会相信,他就是属于这一种,一试就试出来。【解说】电影中一切皆为幻觉,太平洋并不存在,只是台湾旧机场里搭出来的大水槽,所有这一切,壮观的飞鱼群在空中画出的虹弧、闪闪发亮的海洋,跃出海面的座头鲸,包括孟加拉虎都不存在,它从上百万根毛发到运动的肌肉都是后期技术所为,这意味着扮演派的少年必须幻想出这一切。十六岁的印度孩子苏拉是一个学生,从来没有演过戏,试戏的时候,李安针对一份两页长的独白,给孩子们很简单的指示,而苏拉的专注力完全没有中断,念白念到最后,他哭了,苏拉身上浑然不觉的真挚打动了李安,那一刻起,李安说就是“这孩子了,我赌他”。【采访】李安柴静:但是在他演这个戏的时候,老虎也是3D做出来的,他等于要面对一个前面一无所有的一个世界,你让他怎么去相信?李安:所以我觉得纯真很重要,所以他的故事的小孩是一个十六岁的,不是十二岁,也不是二十六岁,一般开始你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他开始动脑筋了,然后你把他透过这样一个年纪的角色去试炼,接受自然环境,还有神的实验,它的气质纯真是是很重要,然后他对我的纯真也很重要,因为这个本身它的相信,这个念力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就有一种说服力,所以我也不晓得,我想我自己本身的专注会影响了他。柴静:这个专注是指什么?李安:对电影的热诚,我也不晓得,反正一个东西我好像被占据,整个身体被占据一下,所以我在那个状况,其它不止它,其他的人自然而然就会进入那种状况。【解说】在片场,为了调动派的情绪,李安曾经亲自扮演过那只老虎,来跟这个少年搭戏,两个人沉默对视,在船舷上伏地游走,在这个大水池搭起来的太平洋里,一个完全靠想象力构建的世界,只依据两个人共同的相信。苏拉是一个从不会游泳也没见过大海的男孩,他必须学习承受一切,在身上绑重物,在下水憋气5分钟来学习水中的生存。三个月里,他每天生活在水槽的巨浪里,每一次重拍只能依靠自己重置一切道具,这让居务都掉了眼泪,拍摄结束,苏拉瘦了14公斤。【采访】李安柴静:这个演员本身还是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为什么你后来说在拍的过程当中反而是他率领着往前走?李安:就是那种纯真的力量。柴静:纯真会有这个力量。李安:他不愿意让我们失望,所以一般十几岁小孩你不能那么靠着他,他会调皮,他会脆弱,他不习惯,他们还在受人照顾的年代,他不习惯抗那么重的责任,所以他能够每天出来抗那个责任,他本身精神可贵,他对我们这些人是会有感染的。我们都拍很多电影,有些甚至都拍疲了,你看到他你会就不会疲,然后你要跟着他,其实你心里面的派都会出来,每个人心里面都有派的,那你就都寄托在他身上,这是一种共生的状态,所以他的状态就影响到你拍片的状态,所以其实大家都在做他,教他,可是相反的,相辅相成,他变成一种精神的领袖。柴静:不是你吗?李安:是我,我跟他后来等于感觉好像是一体的,我是给指令,可是他是被看的人,就是他每天进场,他的精神状况怎么样,对大家是有影响的,拍片我觉得最可贵的是一种赤子之心。【解说】少年派慢慢学会驯服猛虎,但是不知李安:说不出来,像野兽一样,有一种野性。我常常会拍一些跟我完全没有关系的,拍女人,拍《绿巨人》,拍这个东西,我自己也说不上来,只有在拍电影这种精神状态里面我会有一些体验,我很想这个真的层面,这种情怀能够传达给观众,希望也能够引发他们心里面的卧虎藏龙吧。
柴静:表面看上去大家都觉得你是一个好好先生,你甚至不愿意说得罪人的话。但是你的电影当中,充满了不安,挣扎,甚至是愤怒,或者是……那你觉不觉得你会有点矛盾?
李安:我想每个人都有,只是说我比较有天分,我具体化,我能够拍成电影,而他不见得有能力表达出来。
(选自《柴静的博客》,有删节)
小题1:根据访谈内容,李安自己所说的“无用”指哪些方面?(2分)
小题2:李安把“绝不可能拍成电影”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拍成3D电影,获奥斯卡金奖。他取得成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根据访谈内容简要概括。(4分)
小题3:你如何理解李安在【采访3】中说“成长的痛苦,也就是纯真的丧失”这句话。(3分)
小题4:这篇访谈为什么以“心中的卧虎”为标题,请简要分析。(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14分)
最美的善举
⑴从第一次踏进这间病房时起,我便有些讨厌3号床的那个陪床的男人。
⑵男人姓苏,四十多出头的样子,穿一件皱皱巴巴的短衫,浓眉凹目,络腮胡子,看上去挺吓人的。“络腮胡子”大大咧咧的。说话时声带上像是安了喇叭,从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非常爱吃肉,羊排、猪杂儿、红烧牛肉是他食谱上的主角。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作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
⑶每天中午只要一吃完饭,“络腮胡子”便毫不客气地把挨着窗台的那个空床据为己有,
人往上面一躺,两分钟不到便鼾声四起,给人的感觉这儿不是病房倒是他的家。
⑷同“络腮胡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1号床的那对母子,极少说话,总是安安静静的。
⑸1号床女人患乳腺癌,刚刚做了手术。她有两个孩子,女儿读高三,儿子上小学。她的男人只靠种地和养些鸡鸭挣生活。正值夏播季节,男人极少来探望,更多的时候只有那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守候着母亲。男孩很懂事,主动包揽了整个病房里的热水供应。每次有人帮他扶着母亲去做检查,男孩总忘不了说声“谢谢”。
⑹1号床的桌上基本没什么水果,偶尔有个苹果或一两块西瓜,母子俩是推来让去的。
有时男人会带些从街上买点儿卤肉来,女人总是先埋怨男人乱花钱,然后把大部分肉夹到孩子的碗里。
⑺一天,男人来探视时竟带了一小袋炸蝉蛹来,黄灿灿、香脆脆的。男人给我和“络腮胡子”各抓了一把,一屋子人嚼出了满嘴的香。尤其是“络腮胡子”,像发现了新大陆般,一再恳求1号床的男人帮自己弄点儿,说在饭店里吃过这东西,25块钱一盘,却没这个新鲜,只要能帮着弄些来,自己愿意按一元一个买他的。
⑻1号床的男人笑了笑,没说什么。
⑼几天后,1号床的男人果然又弄了些来,“络腮胡子”如获至宝,非要给对方27块钱,1号床的男人不肯收。“络腮胡子”便硬是把钱塞给了男孩,并且说自己就喜欢吃这口儿,只要是活的,有多少要多少。
⑽1号床的男人没在意,男孩却把这话放在了心上,一到傍晚便跑到医院后面的树林里去找,最多时一晚上竟能挖到二三十个,“络腮胡子”总是照数全收。
⑾有了这项收入,1号床的餐桌渐渐丰盛起来,中午时,男孩会为母亲买上一个肉菜,晚上,再加上一袋鲜奶。
⑿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半个月,一天,男孩悄悄地告诉我,“络腮胡子”吃蝉蛹上了瘾,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帮着挖,他按2毛钱一个从小朋友手里收来再卖给“络腮胡子”。
⒀我惊讶于男孩的聪明,也为他能找到这样一个赚钱的途径而高兴。
⒁婆婆出院时,我把亲友送的水果、奶粉和罐头之类的东西留给1号床,起初1号床的女人不肯收,我谎称车小,再跑一趟还不够油钱,那女人才讪讪地接受了。
⒂后来的一天,我去医院办理医保退款手续,从停车场出来,刚走了几步,远远看到“络腮胡子”手里拎着一个塑料袋子,径直走进路旁的灌木丛中。
⒃等到走近,我才发现,他从塑料袋里倒出的,竟是一堆儿蝉蛹!
⒄“苏大哥,这……”
⒅他抬头,见是我,尴尬地笑了笑:“买得太多……”
⒆“那你还买它干嘛?”我疑惑地瞅着他。
⒇“嘿嘿……”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看那一家怪不容易的。大忙咱也帮不上,添个菜钱还是有的。”
(21)我恍然大悟,原来苏大哥一直在用这样的方式帮助1号床的病友。
(22)那一刻,我的心头忽然涌起一股别样的温暖……
小题1:第21段中“这样的方式”是指什么方式?(2分)
                                                                         
小题2:简要赏析第3段划线句子。(可从人物描写、词语运用、内容理解等角度赏析)(4分)
                                                                        
小题3: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3分)
他挠了挠头,露出一脸和他的年龄极不相称的腼腆
                                                                        
小题4: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对“络腮胡子”这一人物形象作赏析。(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小说,回答问题。(13分)                                 
绝不回头
尹全生
①这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长大、刚刚成年的一匹公狼,它承袭了祖辈在大漠里奔袭捕杀养成的桀骜不屈的野性,两眼闪着生机蓬勃、特立独行的气息和气吞万里的寒光。
  ②狼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很少在白天出窝。可公狼不然,光天化日之下照样在荒漠上游荡。它矫健、敏捷、凶悍,那森冷凛然的目光不是在沙漠里寻找猎物,而是在扫视天空,好像它的猎物潜藏在天空哪片云朵后面,潜藏在蔚蓝色的深处。
  ③它在等待和寻找一只鹰。
  ④那是一只曾经捕杀了它的父亲,又捕杀了它的母亲的一只食狼鹰。当时公狼还在哺乳期,父母太饥饿了,光天化日之下到荒漠上觅食,它跟随在后面撒欢。突然,飞过来一只巨鹰,就是凶猛强悍、以狼和黄羊为食的食狼鹰。乌孜别里山本来没有形体巨大的猛禽,这只食狼鹰不知什么时候从什么地方落户到这里,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狼的天敌。
  ⑤那时,公狼还不知道食狼鹰对于狼意味着什么,站着看稀奇。
  ⑥食狼鹰从高空俯冲而下,箭簇般迅猛。当它意识到危险,拼命逃跑时,食狼鹰已经逼近,巨翅扇起的风飞沙走石。父亲见状猛扑过来,用身体阻挡食狼鹰的攻击。近在咫尺的食狼鹰随即改变了攻击目标,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父亲的后腰。父亲嚎叫着转过头,欲同天敌拼一死活。不料食狼鹰老练而迅速地伸出另一只爪子,准确无误地钩进了父亲的双眼。
  ⑦那一刻,公狼目睹了食狼鹰的凶猛,凶猛到没有可能抵挡。对于相对弱小的狼来说,除了被捕杀似乎再无其他选择。不久,母亲同样丧命于食狼鹰的利爪。
  ⑧公狼是在对食狼鹰的仇恨和恐惧中长大的,是在对父母痛苦的思念中长大的。仇恨、恐惧和思念,最终熔铸成了讨还血债的欲望。它走上了光天化日之下的荒漠,向仇敌挑战……
  ⑨食狼鹰终于出现了,悠闲、高傲地在天际盘旋,如同在巡视自己的领地。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地小跑。食狼鹰一阵回旋作势后,敛翅俯冲而下,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射向公狼。
  ⑩公狼开始加速,撒开四蹄向一片灌木丛狂奔,那是展示公狼全部野性和活力的狂奔。从天而降的食狼鹰还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逼近了公狼,一只钢钩般的爪子抓住了它的后腰。公狼感到钻心的疼痛,但它没有停止狂奔,更没有像父辈那样掉转头与食狼鹰相搏。
  (11)其实,对狼的攻击,食狼鹰的第一爪不是杀手,而是激发狼回头反击;当狼回头欲以死相拼时,食狼鹰才使出撒手锏——迅雷不及掩耳地将备用的利爪钩进狼的双眼。
  (12)从对父母被捕杀惨痛景象的记忆中,从一次又一次同类遭捕杀血淋淋的场面中,公狼掌握了食狼鹰的伎俩。因此它克制、遏止住了自己的本能和天性,绝不回头,继续狂奔。而食狼鹰这时完全不必等待狼的回头,它完全可以用另一只爪子,抓住狼的脖颈或脑门,腾空而去。但食狼鹰墨守惯用的章法套路,固执地、坚定不移地在等待狼的回头,被狂奔的公狼拖着朝前飞。
  (13)公狼已经狂奔到了灌木丛的边缘,食狼鹰还抱着胜券在握的信心在等待。公狼拖着张开翅膀的食狼鹰,狂奔进了灌木丛,食狼鹰被灌木丛撕扯成了碎片。
(14)痊愈后的公狼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
                                                   (选自《微型小说名作选》,有删节)
小题1:阅读全文,梳理情节,完成填空。(3分)
等待寻找仇敌—— (插叙)                ——               ——最终获胜称王
小题2:赏析品味划线词语。(4分)
(1)文章第(12)节中划线的“伎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赏析第⑨节中画线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公狼冲着仇敌仰天发出一声宣战般的长啸,而后不紧不慢地小跑。
                                                                                                                                                  
小题3:联系全文,说说“公狼最终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狼王”的原因。(3分)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是微型小说,虽然篇章短小,但情节相对完整,情节设计可谓一波三折,扣人心弦。
B.小说在写公狼与食狼鹰决斗时,将公狼的狂奔与食狼鹰的从天而降写得惊心动魄,公狼的狡猾本性一览无遗。
C.塔克拉玛干沙漠、乌孜别里山山麓、丛生的灌木、漫漫的风沙……作者为故事的发展设置了一个苍凉劲美的环境,很好地突显公狼的形象。
D.微型小说必须“以小见大”,即通过短篇幅展示大主题。本文明写公狼与食狼鹰之间的决斗,实则是站在人类的视角去揭示社会生活的内在意义。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16分)
呵,中国心
朋友,当你听到《我的中国心》这支歌的时候,难道你不陶醉在那优美、深沉的旋律里?难道你不被歌曲所抒发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愫所感染?难道你不因此而联想起许许多多有一颗中国心的炎黄子孙?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在歌声中,我想起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他蹲在一边,看着一张图纸。我和几个伙伴在打排球。突然,球掉进了水沟里。“哎,这张纸给我擦球行吗?”“我才不呢!”我掏出一块巧克力,说:“你把纸给我,这巧克力就归你。”他望望巧克力,又望望地上的那张纸——哦,这时候我才看清那是一张中国地图。他摇摇头。我故意追问了一句:“你不想吃吗?”“想。”“那你怎么不给我?”他扑闪着大眼睛,认真地说:“爷爷说,不能出卖祖国。”
热爱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这种感情一代连着一代,缠绵不断。你看,这个幼小的心灵里,不是已经注进了真挚的爱国之情了么!
呵,中国心!中国心!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记得报纸曾经报道这样一件事,在进攻被敌寇侵占的者阴山的途中,部队碰到敌人布下的雷区。因扫雷器出故障,无法前进,时间已非常紧迫,容不得半点迟疑!一位战士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放下枪支,从容地滚向雷区。顿时,雷声四起,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部队滚出了一条通向胜利的路,自己也走完了闪光的人生之路。
祖国——难道还有比这更为神圣的字眼吗?为了她,多少人献出了勃发的青春,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人的心里,祖国的位置永远高于一切,高于一切!
呵,中国心,中国心!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生命垂危的华侨,叫儿女们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精制的盒子。儿女们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等父亲用颤抖的手接过去,打开来,一看,原来是一撮黄土!一个家财万贯的企业家,为什么会看重这分文不值的黄土!这是他离开祖国时,含着热泪揣在怀里带走的。他用微弱的声音说:“当年,我为生计所迫离开了祖国,可我的心始终没有离开祖国啊!我每每望着这撮土,思念遥远的故土……终于,我的心愿得到了实现,祖国强大起来了!强大起来了!……可惜我已无法为她出力了,这是我终身的遗憾,……”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毕生积累的一笔财产献给祖国;并要求儿女们回到故土去,建设祖国……
这是什么时候?——他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这是什么地方?——远离祖国的地方。可他还是深深地眷恋着祖国、热爱祖国!这是一颗多么火热的赤子之心啊!
呵,中国心,中国心!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小题1:将文中三个事例的内容,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选取的三个事例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这三个事例分别说明了什么?(第2问,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
小题3:老华侨“精制的盒子”里是“一撮黄土”,它在文中有什么寓意?(3分)
小题4:文中引用的歌词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4分)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本文的中心句是那一句,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 (18分)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刻会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你想过没有?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么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的事,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付邮之前,我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
他翻了我一眼说:“您是评委吗?”
我只好一笑了之
很长时间过去了,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是那家征文发起部门寄来的。
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
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我说:“还不死心啊?邀请你参加发奖,已是天上的面子。这同电视剧友情出演一样,是助兴之举。”
儿子思忖着说:“妈,您说这发奖会不会给所有可能获奖的人都发请柬,到时候再突然宣布谁是真正的得主?”
我说:“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儿子皱起眉头说:“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
我说:“对于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作业。”
不久,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资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
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
小题1:通读全文,请概括文章所写的主要内容。(2分)
小题2:儿子说自己很“勇敢”,从全文看,他的“勇敢”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写出其中两点。(2分)
小题3:联系选文语境,读读下面划线的语句,说说你分别读出了儿子怎样的个性特点,第③句请列出两点(5分)
① 儿子尚未参加创意比赛,就对妈妈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
② (儿子)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③ 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个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小题4:文中划线的“一笑了之”,从中你能品出这是怎样的一位母亲吗?(2分)
小题5:请分别列出文中母亲和儿子对“创意”的看法,并就他们其中的一种看法,谈谈你的意见。(3分)
小题6: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
① 儿子如此执着地参加创意征文比赛,其动机竟是为了能去日本买一台游戏机回来玩。对儿子的好玩你是如何看待的?
②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你赞同母亲的说法吗?为什么?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