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琦君的《母亲的金手表》,完成后面小题。(共18分)①那只圆圆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个时候,它是我们全村最漂亮的手表。左邻右舍、亲戚...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琦君的《母亲的金手表》,完成后面小题。(共18分)
①那只圆圆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个时候,它是我们全村最漂亮的手表。左邻右舍、亲戚朋友到我家来,听说父亲给母亲带回一只金手表,都要看一下开开眼界。每逢此时,母亲会把一双油腻的手,用稻草灰泡出来的碱水洗得干干净净,才上楼去从枕头下郑重其事地捧出那只长长的丝绒盒子,轻轻地放在桌面上,打开来给大家看。然后,她眯起眼来看半天,笑嘻嘻地说:“也不晓得现在是几点钟了。”我就说:“你不上发条,早都停了。”母亲说:“停了就停了,我哪有时间看手表。看看太阳晒到哪里,听听鸡叫,就晓得时辰了。”我真想说:“妈妈不戴就给我戴吧。”
②但我不敢说,我知道母亲绝对舍不得的。我只有趁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的时候,才偷偷地去取出来戴一下,在镜子前左照右照一阵又取下来,小心放好。我也并不管它的长短针指在哪一时哪一刻。跟母亲一样,金手表对我来说,不是报时,而是全家紧紧扣在一起的一份保证、一种象征。我虽幼小,却完全懂得母亲珍爱金手表的心意。
③后来我长大了,要去上海读书。临行前夕,母亲泪眼婆娑地要把这只金手表给我戴上,说读书赶上课要有一只好的手表。我坚持不肯戴,说:“上海有的是既漂亮又便宜的手表,我可以省吃俭用买一只。这只手表是父亲留给您的最宝贵的纪念品啊。”那时父亲已经去世一年了。
④我也是流着眼泪婉谢母亲这份好意的。到上海后不久,我就在同学介绍的熟悉的表店,买了一只价廉物美的不锈钢手表。每回深夜伏在小桌上写信给母亲时,我都会看看手表写下时刻。我写道:“妈妈,现在是深夜一时,您睡得好吗?枕头底下的金手表,您要时常上发条,不然的话,停止摆动太久,它会生锈的哟。”母亲的来信总是叔叔代写的,从不提手表的事。我知道她只是把它默默地藏在心中,不愿意对任何人说。
⑤大学四年中,我也知道母亲的身体不太好,可她竟然得了不治之症,这我一点都不知道。她生怕我读书分心,叫叔叔瞒着我。我大学毕业留校工作,第一个月的薪水一领到就买了一只手表,要把它送给母亲。它也是金色的,不过比父亲送的那只老表要新式多了。
⑥那时正值抗日,海上封锁,水路不通。我于天寒地冻的严冬,千辛万苦从旱路赶了半个多月才回到家中,只为拜见母亲,把礼物献上,却没想到她老人家早已在两个月前就去世了。
⑦这份锥心的忏悔,实在是百身莫赎。我是不该在兵荒马乱中离开衰病的母亲远去上海念书的。她挂念我,却不愿我知道她的病情。
⑧我含泪整理母亲的遗物,发现那只她最珍爱的金手表无恙地躺在丝绒盒中,放在床边的抽屉里。
⑨没有了母亲以后的那一段日子,我恍恍惚惚的,任凭宝贵光阴悠悠逝去。有一天,我忽然省悟:徒悲无益,这绝不是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让我专心完成学业的深意,我必须振作起来,稳步向前走。
⑩于是我抹去眼泪,取出金手表,上紧发条,拨准指针,把它在耳边,仔细听它柔和而有韵律的滴答之音,仿佛慈母在对我频频叮咛,我的心也渐渐平静下来。
小题1:本文以金手表为线索,写了我与金手表发生的故事。阅读2-6段,填写下表。(4分)
事件
我对手表或母亲的情感
我偷戴金手表
喜欢


我信中嘱托为手表上发条

我献上金手表,母亲却已去世

小题2:文章③④两段写到去上海读书,临行前夕,母女都流泪了。请分析她们流泪时心理的相同点和不同点。(4分)
小题3: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6分)
(1)请说出你对第⑩段中加点词语“贴”的理解。(2分)
(2)请赏析第①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小题4:文章第⑨段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案

小题1:①我婉谢金手表   ②理解   ③牵挂   ④遗憾,忏悔(意思对即可,共4分,每空1分)
小题2:答案要点:相同点,都有分别的难过和对彼此的不舍。(2分)不同点,母亲对女儿异地求学的担忧。女儿对母亲送手表的感动。(2分)
小题3:(1)“贴”是“靠近,紧挨”的意思,作者为了仔细听金表的柔和而有韵律的滴答之音,把它“贴”在耳边。(1分)(2)表现了作者已经理解了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让“我”专心完成学业的深意,准备尽快振作起来的决心,以及对母亲的深切怀念。(1分)(意思对即可)
(2)这句话是动作描写(1分),“洗得干干净净”“郑重其事地捧出”“轻轻地放”“打开来”等动作(1分),形象细致地写出了母亲拿出金表时的小心谨慎(1分),表现了母亲对金表的珍爱(1分)。
小题4:这一小节讲“我”因为没有了母亲恍恍惚惚(1分),后来理解了母亲隐瞒自己的病情、让“我”专心完成学业的深意(1分)。对⑦⑧两小节写“我”的忧伤作了补充说明(1分),为下文写“我”抹去眼泪,从金表的滴答之音听出慈母的频频叮咛,心渐渐平静下来作了铺垫(1分)。后两个得分点,也可以是: 由⑦⑧两小节写“我”的忧伤过渡到下文写“我”抹去眼泪,从金表的滴答之音听出慈母的频频叮咛,心渐渐平静下来。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要求学生仔细阅读2—6段,根据提示词语,把握关键语句,注意是表现情感的词语。
小题2:
试题分析:仔细揣摩二者的心理。相同点应都是依依不舍,不同点:儿行千里母担忧,女儿感动。
小题3:
试题分析:(1)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
试题分析:(2)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仔细揣摩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小题4:
试题分析:从理解母亲的角度,考虑此问题,理解前我的状态,理解后又是什么状态,二者对比能够表现母亲给自己什么影响。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琦君的《母亲的金手表》,完成后面小题。(共18分)①那只圆圆的金手表,以今天的眼光看起来是非常笨拙的,可是那个时候,它是我们全村最漂亮的手表。左邻右舍、亲戚】;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我那遥远的清明节
①我那遥远的清明节,是优雅的,清新的,明净的,纯洁的。
②当然有雨。雨,是清明的表情。那是蒙蒙的细雨,在暖融融的空气里,在压得低低的云雾里,静悄悄地飘洒,她让山光水色,都变得空蒙了。
③这一天,从雨丝雨雾里,传来的是脆亮的“喇叭”鸣叫。鸣叫声很单调,绝对说不上曲调,但是在这鸣叫里,倾注着孩子的欢乐。因为喇叭不是到店家买的,没有塑料之类的化学气味,有的是一股清新的、闻得到植物生命律动的浓郁树汁的气息——它是孩子们砍下杨柳树枝杆,用它的树皮制作的。剥树皮很有考究,用钩刀在树皮上作螺旋形削划,青青的杨柳树皮,就剥成长长的带状,一卷就成。她的声音一传播,吹的人,听的人,都和整个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了。
④不过,此举与环保意识不相干。杨树和柳树成排地长满了金华江畔,清明前后,正是她们疯长的时候,砍下枝杆,往地上一插,来年就是一棵树。正插为杨,倒插为柳。树上被砍的那儿,一定会长出好多枝丫,变得更为茂盛,就如城市园林工人修剪行道树。于是,清明节这天,孩子们的双唇,都因为咬着柳树皮制作的喇叭,而变成橘黄色的了。于是,我那遥远的清明节的细雨,是有清脆的声音的,是有色彩的。
⑤当然,也有阳光。阳光了就清明,这是一句触动人心的现代大格言。所以,阳光,是清明的性格。因为这是催人播种的阳光,这可是给人希望的阳光!沐浴着这份阳光,于农家,就是生活的责任,是生命的希望,是没有声音的呼唤,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脱下了穿了一冬的鞋袜,下田去。下的是浸满了还有点刺骨的塘水或溪水的水田,做秧田,培育稻秧。
⑥做秧田是有考究的,肥料要足,耕作要细,糊得光滑平坦,然后,放光水让太阳晒着,让表面的土晒得结结实实的,为的是不让秧苗的根须往深处生长,防止拔秧移插的时候伤了它。开始晒秧田的时候,谷子种子就浸下水了,水是温的,为的是催出芽来。到了清明这一天,将谷种撒在秧田里。这可是技术活,要撒得匀称,角角落落都撒到,颗粒与颗粒之间,距离要相等。谷种是金黄的,阳光是灿烂的,空气是温热的。所以,象征着希望的阳光,也就成为了清明的性格。
⑦清明,是鲜美的。鲜美,就是清明的味道。这鲜美,不是鸡鸭鱼肉,更不是山珍海味,而是粗犷的、原始的、质朴的,有着无限野趣的味道。它主要是青团子给我的。在我那遥远的清明节,不叫青团子,叫清明果子,那是一个字典里查不到的字,是“食”字偏旁的一个“果”字。从这个字的组成,就可以想见它是多么有特色的了。其原料,是姐妹们,是妈妈奶奶外婆她们,到野地里一棵棵采到的野青蓬,都是刚刚长出土,洗净了和糯米一起捣成的。青,自然是原生的青。制作过程里,人们就被那一股清新的青草香味儿醉倒了,醉回到“原知”那儿去了。形状呢,不是搓成团的,而是将这青色的米团,放进一块模板里压出来的。模板是祖传的,比谁的年纪都大,像棒槌那么一根,挖出一只只糕饼状的模子,每压制一次,可得三到四枚,圆圆的,像只米饼,比杯口略小,上有龙凤花草之类的花纹,圆周是荷叶边。不必放赤豆馅,一入口,满口清香,一腔野趣,让人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清明!
⑧当然,清明,还有历史的纵深感与人生的立体感。这是因为人们对已经作古的亲人的怀念。这种感受,是站在新旧坟茔前获得的。有的,烧一炷香,点几支烛,放一串鞭炮,摆一份果蔬供品,然后,闭着双眼,在缭绕香火的幽香里,让自己走近祖先,走进历史,去获取生命的维度。
⑨我那遥远的清明节啊!今天,隔着拥挤不堪的交通工具去扫墓的那许多身影,我看到的始终是这一个完整的你。我和你,何日能够重新相逢呢?
小题1:文中说“阳光是清明的性格”,清明有怎样的阳光“性格”?(2分)
小题2:第⑦段中作者详写“青团子”及其制作过程的目的是什么?(4分)
小题3: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请从文中找出一句抄写下来,并从修辞或用词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小题4:如何理解文题中的“遥远”?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鸟人
王开东
①我是一只鸟,一只受伤的鸟,一只折断翅膀的鸟。一分钟前,一支刚劲的箭,射穿了我的翅膀,我的羽毛飞舞,像纷飞的落叶;温暖如春的血,流满了我的全身。我还很年轻,在此之前,死亡对我似乎是一个遥远的话题,远得像在寒冷的冬天期待一支温暖的玫瑰。白云、蓝天、青春还有爱情,都在提醒我,我是一只即将做妈妈的鸟。想到我的孩子生命还未绽放,就要凋谢,我的眼泪就止不住倾泻而来。
②今天午后,我其实很幸福,我在绿树上唱歌,唱一支感谢上苍的歌。那时候,阳光像暖暖的波浪,一层一层地铺开。阳光也开花,开一种细细碎碎的小花,有牛奶和青草的香味。流水幽静而和平,云的影子偶尔倒映其间,又裙角飞扬,匆匆而过。对了,还有一头牛,从它脸上的皱纹看,应该是一头年届不惑的老牛,它散漫地啃着青草,偶尔抬头看看前方。有几次我想停在他的背上,他友好地看着我,似乎完全理解一个准妈妈的心态。其实,那个午后,应该是……应该是最完美的一种和谐,一种关于生命、自然和母爱的博大而温暖的和谐……但……
③我的身体越来越轻,意识越来越模糊,我喘着气,我咬破了嘴角。我挣扎着,我不能让我的身体,尤其是我亲爱的孩子,落进强盗的魔爪。前方一片黑暗,我的眼前一黑,一头栽了上去。一阵刺痛惊醒了我,原来撞上的是一堵崖,一堵只有黄花和野草的悬崖。我把头死死地弯成弧形,弯成一张一生一世总让我心惊肉跳的弓,然后死死地勾住悬崖上的一根枯藤。我感觉我的身体逐渐变得僵硬。我挣扎着,想给我的孩子做个鬼脸。孩子,对不起,妈妈真的、真的对不起,妈妈非常、非常爱你,但我……我……我只能……
④其实,我不是一只鸟,我是一个人,一个专门猎鸟的人。我的目光如刀,如炬,如鹰。我喜欢血腥,喜欢一箭洞穿带给我的快乐。在我的猎物面前,我感觉是一个将军,不,应该是一个“欢喜谁就是谁”的暴君,但今天有点特别,我的心里飞扬着柔情。就在今天,或许是明天吧,我就要成为一个父亲,一个孩子伟大的父亲。如果说,在此之前,我的心里只有“获取”的话,那么,现在,我有了一种情感叫“付出”,心甘情愿地付出——为自己的孩子心甘情愿地付出。孩子,世界因你而存在,在你父亲的眼里,所有的猎物,都将成为你的滋补品,它们将别无选择地营养你、壮大你,直至你成为一个更伟大的猎人。
⑤一只鸟婆娑地飞过,像一枚秋叶。我举起了弓,像托起一个婴儿,我的眼里满是柔情。
⑥也许没有什么更能表达我今天的失望和烦躁,我失手了。那只鸟,那只遭受重创的鸟居然飞走了,从一个猎人,一个伟大的猎人的箭下。一种不祥的预兆涌上我的心头。
⑦其实,我也不是那个猎人,我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冷眼旁观的人,我无所不在,又无所不能。我亲眼目睹这惨烈的一幕,然后,看着猎人意兴阑珊地回家,在村庄的拐角处,我远远听见婴儿的啼哭,热烈而鲜艳。猎人的脸上也似乎镀了一层金。在落日余辉中,猎人大步进了家门,但随即又狂奔而走,在悬崖边,猎人放声痛哭,哭得饱满而酣畅,然后,拗断弓,狠狠地把它扔向万劫不复的深渊,嘴里不停地咒骂:“鸟人!什么鸟人!”
⑧后面的故事,我不说也罢,说了恐怕你也不信:猎人在那个午后,有了一个孩子,是男孩,奇怪的是他身上长了一双鲜嫩的翅膀——鸟的翅膀!
小题1:文章以“鸟人”为题有何妙处?(3分)
小题2:文中的“我”并非同一人物,随着情节的发展,“我”所指代的内容是发生变化的。请你说说文章始终以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有什么好处?(2分)
小题3:第②自然段详细描写“我在绿树上唱歌”时欣赏到的美景,有什么用意?(4分)
小题4:读完本文,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题。(4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地 气
苏沧桑
①晚饭后,光脚走在客厅里,觉得很“隔”——脚下每一寸地面,木头不是原来的木头,石头不是原来的石头。“出去?”我蹲下身,故意张大嘴,用嘴型不出声地问我的吉娃娃。如我所料,它愣了半秒,触电般弹起来,疯狂转圈,奔向大门,举起前爪拼命扒拉门缝。
②出了家门,还不是“出去”。先是电梯,再是一楼大厅,下台阶,终于,到了“外面”。此刻,我脚下踩的,还不是土地,所有的路,都铺着地砖、鹅卵石,或草坪,如化了浓妆的脸,看不到一丝丝原来的皮肤。小区花园是一个高仿真的湿地,可是溪水泄露了人工的秘密——面色凝重、心事重重的样子。无意间,我趴在木椅上歪着头看,发现,从上面看很清的水,从侧面看漂着一层油光。
③人不知道的危险,狗知道。溪流上一段长长的曲桥,棕色的原木,古朴的风格,很美。但吉娃娃每次到这儿,总是死活不肯走。我估计,它异常灵敏的耳朵一定听到了曲桥的隐隐震动,它的鼻子闻到了油漆和防水防腐不明物质。它一定想,这桥不真,不牢,有毒,危险。我拉它,哄它,它才逃也似地缩着腰一路狂跑,跃到岸上。终于到了花园中心。娃娃停下来,望着我,它知道,我的目的地到了——一小块真正的泥土地,让我光着脚,站一站。
④一丝凉意钻进脚心,瞬间蔓延到每根经络,慢慢输送到每个毛孔,一种因为粗糙而温暖、因为温暖而馨香的感觉,真真实实从脚到头,如醍醐灌顶!儿时学自行车摔到农田里,那沁人心脾的泥腥味;翘檐的老屋;后山的小溪、映山红和一座座老坟;外塘姨婆家海泥鳅的无比鲜美,沙子炒蚕豆让人心碎的香,刚出锅的小葱炒土豆,鸡鸭狗打架;黑白照片里母亲的纯美;上学路边一丛比太阳还艳的野菊花;毛竹搭的戏台;母亲亲手做的嫁衣;异乡街头飘来的家乡海鲜汤年糕的味道;泛黄的手写书稿;黑板上熠熠生辉的词语——淳朴、诚信、正直、坦荡、理想、快乐……我站在原地,闭着眼,一动不动,任脑海里万水千山。被所谓的知性、成熟,以及麻木、习惯所覆盖的最本真、最简单、最美好的一切,在这一刻,全部由这一缕地气来唤醒。
⑤假如四周无人,我会在草地上躺下。眼前只有天,看一颗星在渐渐发暗的空中慢慢亮起来,心也跟着悠远广阔起来。有时和小女一起出来,我让她也躺下,化解一下那些白天没有解开的结:孩子累学业,大人累所谓事业,这就是“文明”的代价。最后,总是娃娃抻着狗绳,拉我离开我的目的地,去往它的目的地。它的目的地比我的简单,是不停留,是奔跑,是外面的任何地方。它是一条走丢了被我们捡来的狗,它一定也有过千山万水,曾为“外面”付出找不回家的沉痛代价,但它依然喜欢“外面”。
⑥这时候,一些窗户里传出新闻联播的音乐了。我开始惦记没看完的书,没改完的文章……脑子里都是没办完的事,没理清的纠结。如果天热或天冷,会开始惦记被空调处理过的空气,被冰箱处理过的饮料,被纯净过的纯净水——我矫情地追寻着那些“简单的远去”,骨子里却离不开眼前“复杂的文明”。夜里,躺在十一楼的床上,听见池塘里蛙声轰鸣,城市里的青蛙居然也能叫得如此肆无忌惮、沸反盈天?我把窗留条缝,让蛙声进来,让自己在错觉里进入梦乡:我是最初的人类,我和大地一起呼吸,一起睡,一起醒。
小题1: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有何表达作用?(3分)
它异常灵敏的耳朵一定听到了曲桥的隐隐震动,它的鼻子闻到了油漆和防水防腐不明物质。它一定想,这桥不真,不牢,有毒,危险。
小题2:结合上下文,说说吉娃娃的目的地为什么比“我”的目的地简单。(3分)
小题3: 本文长短句结合,以短句为主,很有特点。请以第④段画线句为例,说说这样的语言表达有什么好处。(3分)
小题4:联系全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胡同文化》,完成第后面小题。(共15分)
胡同文化
汪曾祺
①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城里有大街,有胡同。大街、胡同的方位走向大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北京人的方位意识极强。过去拉洋车的,逢转弯处都高叫一声“东去!”“西去!”以防碰着行人。老两口睡觉,老太太嫌老头子挤着她了,说“你往南边去一点”。这是外地少有的。大街、胡同,把北京切成一个又一个方块。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②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有的是计数的;有的原是皇家储存物件的地方;有的是这条胡同里曾住过一个有名的人物;有的是某种行业集中的地方;有的胡同是像其形状的;有些胡同则不知道何所取义。
③胡同有的很长,如交民巷胡同;有些胡同很短,如一尺大街;有些胡同很宽,如灵境胡同;有些胡同很窄,如小喇叭胡同;有些胡同拐弯很多,如九道弯胡同;有些胡同竟还断断续续,如庆平胡同。到底北京有多少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通常提起“胡同”,多指的是小胡同。
④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它的位置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没有车水马龙,总是安安静静的。偶尔有剃头挑子的“唤头”(像一个大镊子,用铁棒从当中擦过,便发出噌的一声)、磨剪子磨刀的“惊闺”(十几个铁片穿成一串,摇动作声)、算命的盲人(现在早没有了)吹的短笛的声音。这些声音不但不显得喧闹,倒显得胡同中的环境更加安静了。
⑤胡同和四合院是一体。胡同两边是若干四合院连接起来的。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⑥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⑦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一盘;有的是酒友,不时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⑧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招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⑨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他们总是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民国”以来,常有学生运动。北京人管学生运动叫做“闹学生”。学生示威游行,叫做“过学生”。与他们无关。这其中的精义就是个“忍”字,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⑩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⑪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
⑫每每看到那些消逝的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这是无可奈何的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⑬再见吧,胡同。
(有删改)
小题1:文章①--④段介绍了北京胡同在哪些方面的什么特点?(3分)
                              、胡同形式数量多、               
小题2:文章⑥--⑩段,分别是通过北京人的哪些方面的表现来诠释胡同文化的?(7分)
小题3:从文章⑪--⑫段,你能体会出作者对北京胡同衰败没落持什么态度?结合全文谈谈原因。(5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21分)
故乡的味道
王 妍
①渐渐发现,一个人静静待着,会处在一个无味的世界里,使劲呼吸,周围还是陌生的空气。除了下雨时飘散的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能触动我的嗅觉神经,时间便在这无味的空气中缓缓消逝。
②前几日,当老家的亲戚提着大包小包自产的蔬菜和水果,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家里时,我的嗅觉神经瞬间活跃起来。褐皮梨散发的甜腻香味,溢满纸箱的西红柿的酸甜味,直蹿鼻孔的豆角清香,还有土豆裹着红泥土的香气,一阵一阵向我袭来。顷刻间,我仿佛置身于田野,到处是瓜果飘香,蝴蝶飞舞。
③我开始怀念起了在故乡的日子。
④房头的小麻雀唧唧喳喳,唱响清晨第一支悦耳动听的歌。我睁开惺忪的双眼,窗外的晨雾已悄悄捎来经雨水滋润过的翠叶、野花和青草充满活力的清新味道。
⑤迎着晨曦,奶奶点燃灶窝里放好的干柴,开始做早饭。虽然村里大部分人家早已使用方便快捷的电饭煲了,可奶奶依然喜欢用传统方法——甑子蒸。奶奶说,甑子蒸出来的饭吃着才有米饭的清香和甘甜,让人回味无穷,一辈子也忘不了。每当这时,厨房里总是氤氲着白米饭的醇香。
⑥院里的空地都被奶奶利用起来,不用出大门就能吃到新鲜蔬菜。韭菜、小白菜、豌豆尖、葱、辣椒,没有施过化肥,靠肥沃的土壤和纯净的雨水自然生长。想吃什么,到院里摘,清水一洗,锅中一炒,加了作料,便是美味佳肴。
⑦饭菜的浓香与烟囱里飘出的缕缕炊烟飘荡着,飞舞着,旋转着,奔向远方,像在召唤亲人回家团聚。
⑧吃过早饭,我拿着水瓢,跟随奶奶到离家不远的菜地里浇水、拔草,既能与可爱的瓜果蔬菜亲密接触,又能尽情挥洒勤劳的汗水。渴了,就喝田边甘醇的溪水;累了,田埂上一坐,迎接你的是怡人的稻花清香。你只需闭上眼睛,便能与这山水融为一体。
⑨午后,搬个凳子到柿子树下乘凉,听奶奶讲我小时候的趣事。院墙边,老母鸡带着小鸡在嬉戏,小白狗耷拉着脑袋依偎在奶奶脚旁。热流暗涌,树影婆娑,恍惚间,我似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笑得一脸灿烂的我陶醉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里。空气中漂浮着糖果一样的甜蜜味道,亦一如我的童年。
⑩当夜幕降临,蟋蟀、田蛙纷纷唱起歌来,附和着此起彼伏的狗吠声,连月亮的心也被搅乱了,月牙儿不再遮遮掩掩,露出了大半个脸,照得村庄更加明亮。当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坠入梦乡时,各种植物在白天吸收养分,夜里就加速生长,空气里满是草木汁液散发的鲜美味道。
11每当面对结实的钢筋水泥房,吵闹的街道,来往穿梭的车辆,看不见繁星点点的天空,呼吸不到周围陌生的空气,我就越发怀念起故乡生活的日日夜夜,故乡的土地,故乡的老房子,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夜空和故乡的清新空气。
12是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故乡有爱,有家的味道。故乡才是我魂牵梦绕的真正家园。
小题1:“故乡的味道”中, “味道”的含义文章第②段的叙述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是什么?文章中提到了故乡的哪几种“味道”?(5分)
小题2:文中画线句极富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3分)
我睁开惺忪的双眼,窗外的晨雾已悄悄捎来经雨水滋润过的翠叶、野花和青草充满活力的清新味道。
小题3:读全文,说说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深情。(3分)
小题4:题为“故乡的味道”,而回忆内容则以写“奶奶”为主,作者是如何将“奶奶”与故乡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6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