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初中试题 > 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6分)父爱陷阱 郑成南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
题目
题型:不详难度:来源: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6分)
父爱陷阱 郑成南
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用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小题1:从“不慎掉进陷阱”到“爬到井口”,“他”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   _______——警觉地应对危险——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说,第二天早晨父亲已是“满脸憔悴”,结合故事情节说说父亲“满脸憔悴”有哪些原因。(4分)
小题3:父亲说, “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音”,文章在前面为此埋下了哪几处伏笔?(4分)
小题4:文中父亲教育孩子采用的是什么态度?结合文章内容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这种教育方式的看法。(4分)
答案

小题1:消极地等待救援、积极地设法自救
小题2:答案要点:父亲在陷阱边守候了一夜,彻夜未眠;父亲整夜都在警惕 地防止动物的袭击;父亲整夜都在担心孩子能否做出自救的决定进行自救
小题3:埋下了四处伏笔(1)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2)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3)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4)父亲……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
小题4:示例:父亲的态度是培养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现实生活中,很多同学对父母的依懒性很强,逐步丧失了独立处事的能力。这样的同学,学习成绩再好,也是“半成品”。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围绕“消极地等待、警觉地应对、积极地自救”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2:
试题分析:学生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能够用原文的材料来解决问题。这里学生从原文中提炼依据。
小题3:
试题分析:筛选并提取文章阅读语料中的信息,是建立在文章理解基础上的考查方式,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这里学生根据内容找出照应的伏笔。
小题4: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半开放题型,近几年中考中经常出现,学生在读懂原文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文体和文章内容的能力。
核心考点
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16分)父爱陷阱 郑成南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主要考察你对现代文阅读等知识点的理解。[详细]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17分)
龙眼与伞   迟之建
①大兴安岭的春雪,比冬天的雪要姿容灿烂。雪花仿佛沾染了春意,朵大,疏朗。它们洋洋洒洒地飞舞在天地间,犹如畅饮了琼浆,轻盈,娇媚。这种雪下得时间不会长,也就两三个小时。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山、树、房屋和行走的人,在雪花中闪闪烁烁,气象苍茫而温暖,令人回味。
②去年,我在故乡写作长篇《额尔古纳河右岸》。四月中旬的一个下午,正写得如醉如痴,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她说,我就在你楼下,下雪了,我来给你送伞,今天早点回家吃饭吧。
③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我懊恼地对妈妈说:“雪有什么可怕的,我用不着伞,你回去吧,我再写一会儿。”妈妈说:“我看雪中还夹着雨,怕把你淋湿,你就下来吧!”我终于忍耐不住了,冲妈妈无理地说:“你也是,来之前怎么不打个电话,问问我需不需要伞?我不要伞,你回去吧!”
④我挂断了电话。听筒里的声音消逝的一瞬,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跑到阳台,看见飞雪中的母亲撑着一把天蓝色的伞,微弓着背,缓缓地朝回走。她的腋下夹着一把绿伞,那是为我准备的啊。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她渐行渐远。
⑤也许是太沉浸在小说中了,我竟然对春雪的降临毫无知觉。从地上的积雪看得出来,它来了有一两个小时了。确如妈妈所言,雪中夹杂着丝丝细雨,好像残冬流下的几行清泪。做母亲的,怕的就是这样的泪痕会淋湿她的女儿啊!而我却粗暴地践踏了这份慈爱!
⑥从阳台回到书房后,我将电脑关闭,站在南窗前。窗外是连绵的山峦,雪花使远山隐遁了踪迹,近处的山也都模模糊糊,如海市蜃楼。山下没有行人,更看不到鸟儿的踪影。这个现实的世界因为一场春雪的造访,而有了虚构的意味。看来老天也在挥洒笔墨,书写事态人情,我想它今天捕捉到了的最辛酸的一笔
⑦雪停了。黄昏了。我锁上门,下楼,回妈妈那里。做了错事的孩子最怕回家,我也一样。朝妈妈家走去的时候,我觉得心慌气短。妈妈分明哭过,她的眼睛红肿着。我向她道歉,说我错了,请她不要伤心了,她背过身去,又抹眼泪了。我知道自己深深伤害了她。我虽然四十多岁了,在她面前,却依然是个任性的孩子。母亲看我真的是一副悔过的表情,便在晚餐桌上,用一句数落原谅了我。她说:“以后你再写东西时,我可不去惹你!”
⑧《额尔古纳河右岸》初稿完成后,我来到了青岛。那正是春光融融的五月天。有一天午后,青岛大学的刘世文老师来看我,我们坐在一起聊天。她对我说,她这一生,最大的伤痛就是儿子的离世。刘老师和爱人因为工作忙,孩子自幼就跟着爷爷奶奶在沈阳生活。十几年前,她的孩子从沈阳的一个游乐园的高空意外坠下身亡。事故发生后,沈阳的亲属给刘老师打电话,说她的孩子生病了,想妈妈,让她回去一趟。刘老师说,她有一种不祥的预感,觉得儿子可能已经不在了,否则,家人不会这么急着让她回去。刘老师说她坐上开往沈阳的火车后,脑子里全都是儿子的影子,他的笑脸,他说话的声音,他喊“妈妈”时的样子。她黯然神伤的样子引起了别人的同情,有个南方籍旅客抓了几颗龙眼给她。刘老师说,那个年代,龙眼在北方是稀罕的水果,她没吃过,她想儿子一定也没吃过。她没舍得吃一颗龙眼,而是一路把它们攥在掌心,想着带给儿子…… 那个时刻,我的眼前蓦然闪现出春雪中妈妈为我送伞的情景。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
(选自《读者》2014年第2期)
小题1:文章为什么以“龙眼与伞”为题?(4分)
小题2: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         ”→“        ”→后悔→“         ”的变化过程。(3分)
小题3:按要求完成下面两小题。(5分)
(1)对文中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站在窗前,等于是看老天上演的一部宽银幕的黑白电影。(3分)
(2)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第⑥小节加点的“最辛酸的一笔”具体指什么。(2分)
小题4:文章结尾说“母爱就像伞,把阴晦留给自己,而把晴朗留给儿女。母爱也像那一颗颗龙眼,不管表皮多么干涩,内里总是深藏着甘甜的汁液”,在你心目中,母爱是什么?请仿照文中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并说说这样写的理由(不超过80字)(5分)
仿句:                理由: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1分)               千面安徒生
①他是说真话的孩子,他是喜欢梦游的少年;他是忧郁和天真的化身,他是孤僻和热情的结合体。他是安徒生。
②从鞋匠和洗衣妇的儿子,到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生,把许多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的童话故事在全世界的销量超过荷马史诗,超过莎士比亚的戏剧,仅次于《圣经》。
③安徒生的一生,更像一本无法读懂的大书。我们通常只熟悉童话作家安徒生,却不知道还有歌剧演员安徒生,旅行家安徒生。他曾经怀揣十三个银毫子,渡海来到哥本哈根,然后选择了一面无比陡峭的山崖,他决心纵身一跃,逆风飞翔。
④他就像梵高的向日葵,在那个遥远的国度诠释最耀眼的金黄。他又像午后微醺的阳光,他的灿烂,只给懂的人欣赏。他的童话,写给最天真的孩子看,也写给最成熟的大人看。里面溢满了绮丽的幻想,流泻出馥郁的浪漫。有时我甚至能感觉薄薄的纸张背后,他迎风而立,带着明媚的忧伤。
⑤虽然他得不到幸运女神的套靴,可是他的心,始终怀着对美好、对人性最原始的向往。我相信,能写出人鱼公主在第一缕晨曦中化为泡沫的凄美故事的人,他本身也会像泡沫一般透明而纯净。他讽刺无知的贵族,同情贫苦的穷人。他的文字,散发出热咖啡一样的温度,能够温暖每个人的指尖与心头。
⑥读安徒生,我知道了原来有这样一只丑丑的小鸭子,它坚持着梦想,最终蜕变成白天鹅;还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圣诞夜看到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后升入天堂。读安徒生,我知道了原来大海可以像“最美丽的矢车菊的花瓣”;小意达的花儿会在深夜里跳起欢快的舞蹈;豌豆公主静静地睡在胡桃壳里,盖着玫瑰花瓣的被子……
⑦200多年后的今天,当人世的炎凉都已淬化为湿润的玉石,我们应该用一种更为平和的视角来回望:铸剑为犁的勇气,化鸩为蜜的能量,这就是安徒生,与他的童话一起不朽。
⑧我看过安徒生晚年的一帧照片:年老的他临窗而坐,注视着窗外,光线围拢在他柔和的面部线条上,年轻时峻峭、锋利的面部轮廓变得柔和。
⑨暴风骤雨中,人鱼公主在平静的海底唱歌。风平浪静后,一个人静坐在窗前,与空气融合,他是男人,是老人,也是孩子。
⑩他就是千面安徒生。           (选自《作文与考试》 伊明/文  有删改)
小题1:这篇文章从                                两方面介绍了安徒生。(2分)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安徒生把哪些不可能变成了可能?(3分)
小题3:第⑧段中加点的“峻峭”换为“俊俏”好不好,为什么?(2分)
小题4:谈谈你对题目“千面安徒生”的理解。(2分)
小题5:仿照第⑥段划线句子,结合安徒生的作品,再补写一句话。(2分)
我知道了原来有这样一只丑丑的小鸭子,它坚持着梦想,最终蜕变成白天鹅;还有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她在圣诞夜看到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后升入天堂;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阿长与《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小题1:、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3分)
小题2:、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4分)
小题3:、"我"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课内现代文阅读(共18分,每题2分)
(一)阅读《皇帝的新装》选段,回答问题。
(1)城里所有的人都在谈论这美丽的布料。
(2)皇帝就很想亲自去看一次。他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他就到那两个狡猾的骗子那里。这两个家伙正在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丝的影子也看不见。
(3)“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两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他们指着那架空织布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
(4)“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分满意!”
(5)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意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
(6)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东西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7)“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8)“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
(9)“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
(10)“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 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小题1:对文中划线句子的人物描写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心理描写B.细节描写C.动作描写D.神态描写
小题2:“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中“骇人听闻”的潜台词是什么?下列理解表达正确的两项是(   )
A.怎么,连我也看不见这新衣服?
B.怎么,我也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C.那么,我这皇帝大概当不成了!
D.为什么连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小题3:下面说法有误的是(  )
A.开头一句独立成段,略写百姓的议论,为后文游行大典的盛况埋下伏笔。
B.从这几段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一个虚伪、昏庸、愚蠢的人。
C.在这几段选文中皇帝是中心人物。
D.皇帝既欺骗别人又欺骗自己,目的就是为了尽快穿上美丽的新衣。
小题4:为什么小孩子说真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大臣们怕被人认为是不称职或愚蠢的人而革了官职。
B.因为百姓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所以不敢说真话。
C.因为小孩天真无邪,无私无畏,所以最于说真话。
D.因为大臣们和百姓们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不便说真话。
小题5:这篇童话反映生活的主要方式是(  )
A.拟人和想象B.比喻和夸张C.想象和象征D.想象和夸张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13分)
谁与我同行
严忠付
上初中时,学校每周总有二三晚的补习课。家中离学校有三里来地,白天不觉怎样,三蹦两跳便到了学校,夜晚就怵然了。
过一片稻田,翻一座山岭,而过岭是极惧怕的。一条窄窄的山道,铺着青石,是乡村独轮车行的路。两旁是过人的小树林,风一吹来,飒飒作响。间或林子里有夜莺和爬行动物鸣叫,全身毛孔大张,一身冷汗。有月亮时,从密密的枝丫间透出些淡淡的光亮来,洒在青石路上,行来可稍见轻松些;若遇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心口便如兜着一只小兔。
这时就想起母亲的话来,将头顶的发毛尽力往后梳,露出亮堂的额头来。母亲说,年轻人额头有团火,能驱妖逐魔
走夜路最怕的是碰上“鬼”这东西,尽管谁也没见过。总之,晚上补习归来,见四周漆黑,便无端想起了“鬼”来。
父亲见我害怕,便说:胆是锻炼出来的,你应该时时想到你是男子汉。
一天晚上补习归来,刚上山岭,便见前面几十米远的地方有个火把在移动。我高兴极了,心里也不再有惧怕。我加快步伐,想赶上那火把,结伴过岭。谁知我的步子加快时,那火把移动的速度也加快了。
我的心顿时一阵惊跳,莫不是碰上老人们说的“鬼火”!夏天纳凉,老人们常说鬼的故事,都说荒郊野外有鬼火出没。一时间,我仿佛肩上压有千斤重担,两腿发软,寸步难移。
想到了父亲的话,你是男子汉,我多少鼓了鼓勇气,艰难地一步步朝前走去。但当我放慢了脚步时,火把也放慢了移动的速度,始终与我保持几十米的距离。
下了山岭,便可见人家灯光了,我也松了一口气。一摸额头,却是一头的冷汗,深知那是吓的。下了岭走在平阔的田野上,那火把便在我眼前消失了。
回到家中,我把这件怪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却不以为然地说:“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夜晚的鬼火,是磷火。你在学校应该学过的,有啥害怕的。”以后,我每次晚上回来,都能见到山岭上一支火把走在我的前面,虽然害怕,但我壮着胆子跟在后面,它终究没有伤害于我,并照亮我夜行的路。渐渐地,我便不再害怕了,我想那是与我一样夜行的路人。
那天,我告诉父亲,我不怕独自走夜路了。我甚至渐渐地感觉出夜行的快乐来——万籁俱寂,抑或虫鸣蛙叫,都有一份怡人的意境。这是不敢夜行之人所体会不到的。
从那以后,火把便在我夜行时消失了。毕业后,母亲告诉我,那是父亲打的火把。
小题1:小说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题2: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说塑造主人公主要运用了正面描写的方法。
B.第二段的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夜行山路时极度恐惧的心情。
C.对“我”的心理描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D.小说对父亲的语言描写简洁而有深意。
小题4:找出与第二段画线部分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小题5: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听到母亲说打火把的是父亲时,你会想些什么?(3分)
                                                                 
题型:不详难度:| 查看答案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2-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 All Rights Reserved.